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需要還國債的辦法?苦一苦百姓!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383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在夏原吉樸素的觀念之中,從百姓手中借過來的錢,是需要還的。

    而現在大明的錢,大部分都借出去了,到時候拿什麼來還呢?

    是不是需要重新向百姓借?

    只是前一次借的都還沒有還,這一次憑什麼百姓要借給你?你借錢還錢,這在百姓看來,肯定是大明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錢來。

    拆了東牆補西牆。

    如此必定會導致信用不佳,百姓紛紛信心動搖。

    從而影響大明的財政。

    只是夏原吉從來沒有想明白過一個道理,朱允熞借的國債,其實是根本不用還的。

    “哈哈,夏尚書,你這就多慮了。”

    朱允熞笑着說道:“國債,看似是一筆債務,是大明向百姓的借債。”

    “是需要還的。”

    “但實際上,在孤看來,這筆錢,其實根本就不需要還。”

    此言一出,羣臣皆驚!

    不用還?

    夏原吉更是嚇了一跳,生怕朱允熞腦子一時轉不過來,被巨大的利益衝昏了頭腦,當真就不還了。

    到時候輕一些,無非就是大明紙鈔變成廢紙一張。

    而大明的公信力下降到冰點。

    若是嚴重一些,只怕是大明各地,到處揭竿而起!紛紛朝着大明京師打過來了!

    “不可啊!殿下!”

    “這筆錢定然要還給百姓才行!”

    百姓監督司的楊士奇連忙勸諫道,今日不管太孫殿下發再大的火,再是一意孤行,他寧死也要勸諫太孫殿下,不能做出這種事情來!

    而其他羣臣百官也是紛紛勸諫。

    朝堂之上,一片反對的聲音。

    但就當大家以爲朱允熞會生氣時,卻沒想到,朱允熞卻只是淡淡的笑着。

    道:“爾等把孤當成什麼人了。”

    “孤又豈是那種欠錢不還之人?大明的債務不會消失,孤的意思,只是這筆債務,看似是大明的負擔。”

    “但實則,對大明來說,卻不是什麼負擔。”

    債務不會消失,但卻會轉移,會稀釋,而國債這個東西,就是最好被稀釋掉的存在!

    因爲大明左手向大明的百姓借錢。

    而另一邊,則是可以自己印錢,以此不斷增多大明市場上流通的金錢。

    只要朱允熞願意竭澤而漁,現在直接瘋狂開啓印鈔模式。

    就能將國債那一點點債務稀釋到根本不存在的地步,幾乎就是相當於白用了百姓的錢這麼多年一樣。

    甚至百姓還能做到虧錢。

    人爲製造通貨膨脹,就是大明最好的貨幣工具,可以幫大明稀釋掉這全部的債務。

    只不過朱允熞自然不會這麼幹,這是竭澤而漁的方式。

    真的用這種方式,也就比直接不還要好上一點點而已。

    朱允熞有更高端的做法!

    通過債務轉移,以及印鈔的綜合手段,讓這筆國債,變成一筆近乎永續的債!從而以後大明朝廷只需要能夠支付得起百姓們的利息,就能夠一直用這筆資金!

    不過通貨膨脹卻始終是避免不了的。

    大明紙鈔勢必會貶值,人力和物資的價格會持續攀升。

    這時候,就需要苦一苦百姓了。

    但這苦的百姓,卻也是有選擇的,現在大明還有得選,那就不苦自己境內的百姓,而是選擇苦一苦其他國家的百姓。

    掠奪他國財富作爲替代的手段。

    大明紙鈔在大明境內的購買力依舊會很低,可在其他國家,購買力仍然能夠保持一個強勢的地位。

    以此收割其他國家,用其他國家的生產力作爲擔保。

    維持大明紙鈔的購買力。

    這樣一來,朱允熞既達到了通脹,不斷放水印鈔,免費用國債的目的,而又保證了大明紙鈔足夠的購買力,不用苦境內的百姓。

    大明紙鈔的購買力,只是在境內有所下降。

    不斷怎麼樣通貨膨脹,都會有其他國家來爲大明紙鈔來買單。

    但這番原理,卻不好向夏原吉等人解釋。

    朱允熞只能簡單的描述道:“這筆錢,不會由大明來負擔,而是會有無數的海外國家來負擔。”

    “因爲在大明賣的十分便宜的商品,在海外國家,可以賣的十分昂貴。”

    “以此獲得更多的利潤。”

    “而大明境內的貨物、財富越多,大明就越是可以放手印鈔,如此就相當於是其他國家幫咱大明承擔了這筆國債一樣。”

    “到時候我大明償還的錢依舊是那麼多。”

    “從購買力而言,對大明百姓沒有多少區別,但對我大明朝廷來說,使用成本卻微不可查。”

    而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刺激百姓們紛紛出海貿易。

    因爲大明紙鈔在境內的購買力,和在境外的購買力根本不在同一水平。

    大家自然而然會認爲,外面的世界遍地都是黃金,只需要隨便用商品兌換成一些原材料,就可以回大明賺到大錢。

    自然出海之人,也就會越來越多。

    而大明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也會迎來突飛猛進!

    可惜,朝堂之上,能夠跟上朱允熞設想之人,卻並不多。

    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

    所有人都聽得是模糊不已,迷迷糊糊的,根本不知道朱允熞到底在講些什麼。

    只是知道,朱允熞講了一個皆大歡喜,只苦了其他國家百姓的方案。

    對大明朝廷有好處,對大明百姓有好處。

    至於對其他國家的百姓不利?

    管他呢!朝堂之中又沒有聖母,大部分都是儒生,視周邊國家爲蠻夷,沒人會關心一羣蠻夷過的舒不舒服!

    如果說真的冒出來了這樣的聖母。

    那朱允熞絕對不廢話,當場就把這個傻子就砍了。

    大明的朝堂,還容不下這種大神。

    “太孫聖明!”

    雖然大家都不是很能聽得懂,但還是不妨礙諸位朝臣吹馬屁。

    不明覺厲,就是這個道理。

    而既然說到了債務這個問題,朱允熞也就順勢講了下去。

    趁着這次早朝一併吩咐下去。

    正好他有諸多的債務新規要推行,特別是大明想要發展,光是靠實體是肯定不行的。

    朱允熞在穩物價的同時,必須也要發展出屬於大明自己的金融體系雛形。

    才能讓子孫後代們不在這方面吃虧。

    多幾百年的經驗,也更好利用這裏面的彎彎繞繞去坑別人不是?

    最起碼,不能讓大明的子民上當受騙。

    並且資本這東西和金融本就是分不開的,大明境內如果有龐大的資本,光是這些資本就能替代武器,撬動全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