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實用論,天下人人爲堯舜!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441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高臺上。

    朱允熞的講述仍在繼續着。

    從陸九淵的心學,到後世陳獻章、湛若水和王守仁之心學。

    一一講來。

    逐漸形成一門完整的學問。

    只是在其中,朱允熞也有稍許的改動,正如他將心學改爲了新學。

    朱允熞雖然在強調心的作用,但卻也更在強調客觀實際。

    看似是唯心主義,但實則卻是被唯心主義包裝起來的唯物主義!

    “今人學問,只因知行分作兩事,故有一念發動雖有不善,然卻未曾行,便不去禁止。”

    “這便是知行分作兩事的弊端。”

    “而知行合一,卻是在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

    “而一念發動不善處,則是克了,並且消除得根根底底。”

    “這便是知行合一。”

    “知與行一體,無分先後,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行亦可知,知亦可行!”

    “無知,便不可行,無行,便無知!”

    徹底將知行合二爲一,徹底捆綁,日後若是一個人聲稱自己學了聖人言論,便是君子,那邊萬萬不可能了。

    必須得當真去做了,才能稱之爲君子。

    如此一來,也就脫離了理學那一套假大空的理論,不靠讀書成聖人。

    而是靠實際行動成聖人!

    從小處說,減少了大明出現僞君子的可能,從大處說,可以讓官員的辦事效率增加,畢竟爲大明做事,也是成聖的一環。

    在這套思想的驅動下。

    這些官員簡直是在給大明打白工!

    而就在朱允熞正在講課的時候。

    方孝孺也得知了朱允熞在國子監講課的消息,畢竟他現在還是國子監的祭酒。

    連忙從府中趕來國子監。

    卻見到驚人的一幕!

    數千名學子,席地而坐,就在這冰涼的寒風之中,仔細聽着上方的少年講課,而上方的少年意氣風發,揮斥方遒!

    生動形象的將心學觀點一一道來。

    引人入勝。

    聽得下方的一衆學子不由沉浸進去,數千人竟然落針可聞,鴉雀無聲!

    讓方孝孺如何能不震撼!

    “完了……完了……”

    方孝孺這時候才當真感覺到,理學的天,徹底要塌下來了!

    這數千人若是被朱允熞的心學吸引。

    那理學的根基,便沒了!

    “不,不能這樣,必須要阻止他!”方孝孺病急亂投醫,想要上臺阻止朱允熞。

    但一旁的蔣瓛早就盯上了他。

    長刀在手,一把抓住方孝孺,道:“方祭酒,這是要去哪兒啊?”

    “想上臺鬧事?怕是你沒這個機會!”

    “給我乖乖聽着吧!”

    “能有幸聽殿下講課,乃是你三生有幸!”

    蔣瓛當場制住方孝孺,讓對方不得動彈,只能滿心絕望的看着上方的朱允熞。

    這是在挖他理學的根基啊!

    方孝孺心都在滴血!

    但在上方的朱允熞卻並不知道這些,而是拋出了自己最重磅的觀點!

    實用論!

    “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

    此乃王陽明所言。

    但朱允熞顯然不會完全按照對方的願意去說。

    而是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解釋。

    道:“想要做到真正的格物致知,便要下功夫,去體察事事物物、方方面面!”

    “要在細微處,下功夫!”

    “若是能於細微之中,發現於他人所不同的地方,又將這細微之中不同的地方,化爲自己的心得,便是合心與理而爲一也!”

    “吾心即天理,天理即吾心!”

    朱允熞這是在倡導所有人去發現細微的地方,然後整理成自己的心得。

    而許多了不起的發明,就是從細微處所得!

    “同時,諸位當拋卻以往理學之偏見。”

    “須知民無貴賤之分。”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爲聖賢!”

    “人人可以成堯舜!”

    這一理論,自然在衆多學子之中,引發了軒然大波!

    而這,正是朱允熞所要的效果!

    “諸位試想,何爲聖賢?”

    “孤覺得橫渠先生所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此可爲聖賢矣!”

    “而又要如何爲萬世開太平?孤認爲,便是要將心,放到百姓身上!”

    “體察百姓之所需,體察百姓之所求!”

    “譬如今日,百姓若是需要更多的糧食,那吾等便去想辦法創造出一種更高產的糧食!”

    “諸位且記住!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而這天地,更是萬民之心!”

    “只要堅信一件事物會出現,並下定決心去探尋,那麼奇蹟就一定會出現!”

    “諸位試想一番,若是當真有一人,能讓這水稻畝產千斤以上,那此人,同聖賢又有何分別?”

    “此便是人人可以爲堯舜!人人可成爲聖賢!”

    朱允熞的理論,在諸多儒生之中,再度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從未想過,成爲聖賢,竟然還有這等辦法?

    一直以來,他們都認爲聖賢只可向書中求,向天理求,卻沒想過,竟然可以向實物當中去求!

    朱允熞所言,一下子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但朱允熞要說的話,卻還沒完!

    “想必你們都知道,孤昔日有幸,自番邦商人處,得了甘薯,可畝產千斤以上。”

    “但諸位覺得,在海外,是否會有更加神奇的作物?”

    “能夠畝產萬斤以上呢?若是當真有這樣的作物,能夠將其帶回我大明。”

    “如此之人,又可否成爲聖賢?”

    “而除此之外,若是有朝一日,有發明出了一種機器,可以代替手工,幫人做許多事情,讓一個人能夠發揮出以往十個人的作用。”

    “這樣的人物,又是否能夠算上是聖賢?”

    朱允熞不斷引導着學子思考。

    只有讓這些讀書人認識到,成爲聖賢的路,並非只有一條!

    幫大明開闊海外,是聖賢,幫大明創新發明,是聖賢,幫大明治理天下,同樣也是聖賢!

    只要心對了,方向對了,那麼人人都可以成爲聖賢!

    這便是朱允熞符合大明國情的實用論!

    以儒生成聖的需求爲引導,讓這些知識分子去關注到大明所需要先進知識分子的方方面面!

    而聽完朱允熞所說。

    下方的儒生一下子炸開了鍋!腦袋像是爆開了一樣!

    他們這才發現,眼前的世界是如此寬廣!

    成聖的道路從來都不止一條!

    並非人人都要成爲孔夫子那樣的聖人!

    聖人也可以有所不同!

    而眼下的大明,正是百廢待興,萬象新生!一切待重頭!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時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