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超越時代的曲子,收天下田爲國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4007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齊王去告狀的事情,沒有掀起任何波瀾。

    只能是化作一個笑話。

    讓朱允熞爲之一笑。

    翌日。

    早朝。

    奉天殿。

    朱允熞接受百官朝拜之後,說起了正事。

    “前幾日,孤讓你們多多建言統一田稅之事。”

    “孤很欣慰,這幾日送來的奏章倒是不少,且策論做的花團錦簇,倒是的確用了心思。”

    “孤很喜歡。”

    朱允熞先是肯定了一下百官的態度。

    緊接着卻語氣一轉:“但是!”

    “你們所上之奏章,空洞乏味!漏洞百出!”

    “孤很不喜歡!”

    前一刻百官本來還在沾沾自喜,下一刻,就好似如墮深淵。

    如墜冰窖!

    彷彿從雲端墜落了下去。

    百官有心想要辯解,他們爲寫這些奏章,的確花費了不小心力,否則也不可能將文章做的花團錦簇。

    但又想了想自己裏面的內容……

    說實話,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瞎扯、糊弄些什麼東西!

    諮政處大臣楊士奇更是慚愧的上前一步。

    說道:“太孫殿下說得對,微臣也感覺在下所寫的奏章並無多少可施行的地方。”

    “統一田稅一事,終歸還是太過複雜。”

    “微臣認爲,還需慢慢商議,才能拿出一個合適的章程來。”

    “短時間內……着實沒法子解決……”

    而其他諮政處大臣亦是附議。

    在他們看來,統一田稅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古代的苛捐雜稅極多。

    而田稅也是複雜無比。

    而不少苛捐雜稅又混在了田稅之中,攤派下去,這稅收的構成就十分復雜。

    雖說太孫仁厚,取消了徭役。

    但一些該收的稅,仍是在收,就好比蘇州府爲何百姓會如此悽慘?

    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必須承受租賃官田加官田稅賦的緣故。

    可私田卻不用,甚至往往因爲有功名在身,可以免稅。

    彼此之間的差距往往大到幾倍,甚至十倍!

    這自然讓蘇州府的百姓苦不堪言。

    官田的弊端就在於此,所以朱允熞才要改變,不能再按照之前的那一套來搞。

    但朱允熞又不想只管官田,而是想把私田一併管了,統一田稅,徹底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

    同時儘可能的提高普通農戶的幹勁。

    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看着羣臣都是這般反應,朱允熞突然醒悟了過來,或許並不是這朝堂之上無可用之才。

    而是他給出的問題,太過超越這個時代。

    沒有人能夠思考出這個問題的終極答案,能夠想到的都是一些淺顯的東西。

    並非是他曲高和寡。

    而是朱允熞這曲子本就不是大明該有的……

    自然不能指望人人都是超越時代的天才。

    而且羣臣百官應付一些大明的日常事務還是基本夠用的。

    只是他們的能力並不突出而已。

    世上平凡之人還是站了大多數。

    想到這裏,朱允熞一下子就釋然了,不再糾結朝堂之上沒人能跟上他思路想法的問題。

    而是不容置疑的說道:“不用了。”

    “孤已經有了具體的想法和章程,爾等照着辦即可。”

    朱允熞將自己的思路緩緩道來。

    “統一田稅,最爲簡單也最爲直接的方式,便是將田地收歸國有!”

    “盡數收爲官田,再由官府發放下去,制定統一的田稅即可。”

    此言一出。

    百官皆驚。

    除了一些當真無一點才學的人外。

    紛紛站出來反對。

    “殿下!不可啊!”

    “是啊,殿下,這不就是井田制嗎?雖說是上古之法,可與如今早已不和時宜!”

    “太孫三思!百姓皆視其田產爲身家性命!若是貿然奪去百姓田產收歸國有……恐激起民憤,生出天大的變故啊!”

    羣臣激烈反對。

    朱允熞倒也沒生氣,而是淡淡的說道:“孤自然知道這些。”

    “所以孤讓你們做的,並非簡單的井田制。”

    羣臣皆愣住了。

    並非簡單的井田制?

    此話何解?

    難道說井田制還有複雜的?

    只得將好奇的目光投向太孫,等待他做出個解釋。

    “其實也不能喚作井田制,孤的這個主意,和井田制其實並無半點干係。”

    “只是爲了方便你們理解,才給你們一個參考。”

    朱允熞將自己的計劃慢慢道來。

    “孤的確是打算將所有田產收歸國有,但這個國有卻不似以往的官田,擁有土地的全部所有權。”

    “而是只要其名義上的所有權。”

    “實際上的生產權、經營權,皆分配給百姓,除開不得私自轉讓之外,十分寬鬆自由。”

    “並且,孤也不會白要百姓的田地,而是靠贖買的方式,從百姓、地主手中盡數把田贖買回來。”

    “如此一來,百姓拿到了錢,也沒丟掉手中的田,只是名義上收歸國有。”

    “自然不會激起民怨。”

    朱允熞講得極爲細緻,主要還是他所講的東西,太超脫這個時代。

    必須講得細緻一些,才能讓羣臣百官理解。

    否則就是對牛彈琴了……

    而隨着朱允熞的講解,百官也逐漸開始理解太孫的思路,儘管還不太明白,何爲名義上的所有權。

    又怎麼把所謂的生產權、經營權分配給百姓。

    但他們也還算是聽懂了太孫的想法。

    主要的核心思路,就是用錢贖買田地!

    “贖田的章程,在修路的時候便已有過,做的還算不錯。”

    “就按照上一次的章程辦即可。”

    “不過剛開始,步子莫要搞那麼大,先就在蘇州府試點,等效果出來了,再逐步推廣至整個大明!”

    朱允熞上一次之所以讓齊王去辦贖田之事。

    目的其實有二。

    爲齊王佈局只是其中之一。

    第二個目的,還是爲他心中真正的收田大業鋪路!

    有了齊王這個前車之鑑。

    想必任何人在後面準備動手腳貪墨的時候,都得三思一下了!

    但羣臣百官仍是有些糊塗。

    一位諮政處大臣站出來問道:“太孫,敢問這名義上的所有權作何解?”

    “生產權和經營權又做何解?”

    “等田地收上來之後,又該如何分配?”

    朱允熞看了看這位大臣。

    這倒是個做實事的,問的問題不僅關鍵,而且非常細節。

    朱允熞自然不吝講解。

    說道:“土地,說白了無非就是一種生產資料。”

    “而只要是生產資料……額……”

    朱允熞看着下方羣臣茫然無知的表情,不得不換了一套用詞。

    和他們講這些,還是太困難了……

    “說白了,土地其實就是拿來種糧食的!”

    朱允熞改爲大白話,說道:“百姓關心這塊田到底是誰的嗎?”

    “其實並不是!”

    “百姓真正關心的,是這塊田種出來的糧食到底是誰的!”

    “只是在現在的情況下,老百姓直接將這塊田是誰的直接等同於這塊田種出來的糧食就是誰的!”

    “而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將這兩點分開!”

    “名義上,這塊田是屬於朝廷的,但種出來的糧食,卻都是屬於耕種這塊田的百姓!”

    “並且百姓對這塊田擁有完全自主的全力,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我大明用錢,從百姓手中把這個名義贖買回來,並用承包的方式,分配給所有百姓!”

    “孤要讓着大明天下,人人都可以有田耕,人人都有地可住!”

    “窮者,亦有立錐之地!”

    這一次,朱允熞講得很假單,也很透徹。

    羣臣百官心中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太孫所制定的這個政策,其實並不損害到當下任何人的利益,反而,在這個計劃當中,沒有人會吃虧!

    因爲大明是在用實實在在的錢去贖買田地。

    並且買了之後,也不同於之前的官田,百姓要耕種需要承擔高額的租子還有稅賦。

    而是無償的拿給百姓去耕種。

    只是名義上屬於朝廷,實際上這塊田該怎麼樣,還是看百姓自己。

    你種糧食就有,不種那自然沒有。

    朝廷不找你要任何租子,如此以來,所有田都是大明的田,也沒有租子,省去了很多問題。

    也就只需要設立一個統一的田稅制度即可。

    “大道至簡……大道至簡吶!”

    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臣忍不住一拍大腿,大呼小叫起來。

    激動不已。

    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太孫手中,解決起來竟然如此簡單!

    古人雲,治大國如烹小鮮。

    誠不欺我也!

    而其他的羣臣亦是忍不住互相討論起來。

    奉天殿內,一時吵鬧無比。

    但這一次朱允熞並沒有制止,而是任由他們討論,唯有在互相探討之後,大家才能更加理解自己所制定的政策。

    執行下去的時候,才不會有偏差。

    下方。

    羣臣百官越是討論,就越是覺得太孫這個主意妙極了!

    全程不損害任何人的利益,輕輕鬆鬆就把田收上來了不說,更是能夠從根源上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

    畢竟名義上,這田是屬於大明的。

    未經允許,自然不能隨意轉讓!

    唯一要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非常耗錢!特別耗錢!

    但這個問題,對大明來說還是問題?

    就算是掌管財政的戶部,也是豪氣的拍了拍手,就差說三個字了。

    不差錢!

    “若無異議,便安排下去吧。”

    “就從蘇州府開始試點,孤要儘快看到結果!”

    “莫要讓孤失望!”

    朱允熞敲打了一下羣臣。

    免得這些人辦事不夠積極。

    但朱允熞卻輕視了百官對於收田大業的積極性,如果說是毫無理由、毫無補償的收田。

    甚至在收田之後,還要遭受一系列不公待遇。

    那百官自然是反對的,畢竟如果說哪兒的地主豪紳最多,那奉天殿裏的地主就是最多的!

    在場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大地主!

    而且還是免稅的地主!

    可朱允熞提出的方案,不僅沒有損害他們的利益,反而給他們錢補償,用錢來贖買田地。

    更是提出,只佔據名義上的所有權。

    百官心中自然沒有那麼牴觸。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百官並不只有地主這一個屬性,他們同時還是文臣武將。

    但凡是有抱負者。

    又怎麼會不知道讓窮者有立錐之地,是何等的豐功偉業?!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

    有房,有田,自古以來,都是所有百姓夢寐以求的生活!

    爲名垂青史之上,他們自然是鼓足了幹勁!

    心悅誠服的俯身跪地。

    如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響徹雲霄。

    “太孫聖明!”

    “大明千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