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文官:方孝孺,你這個二五仔……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3143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皇爺爺英明!”

    “孫兒替天下千千萬萬百姓,謝皇爺爺隆恩。”

    朱允熞放下心來。

    廢除徭役,絕對是他的改革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這將釋放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奠定商品經濟發展的基石。

    “這都是你的功勞,可不能記在咱的頭上。”

    老朱吩咐旁邊的太監道:“去擬旨吧,要寫明是太孫殿下所請,憐惜天下百姓,請旨廢除天下徭役。”

    “這樣天下的百姓,都會對他感恩戴德,將來繼承大位,江山也能更穩。”

    朱允熞一陣感動。

    老朱不管什麼時候,心中想的,永遠是江山社稷,以及子孫後代。

    ……

    文華殿。

    諮政處。

    收到聖旨的衆臣,都驚得合不上嘴巴。

    雖然太孫殿下此前和他們商議過此事,也說明了這樣做的緣由和好處,但大家也還是有點難以接受。

    畢竟。

    廢除徭役的影響,太大太大了。

    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

    也只有太孫敢這樣去做。

    換了他們,連往這方面想,都不敢想。

    能減輕徭役,就很不錯了。

    完全廢除,怎麼可能?

    太孫殿下還真的說廢就廢,好大的魄力啊!

    楊靖接旨後,深吸了一口氣。

    與別的大臣不一樣。

    他是戶部尚書,管着大明的錢袋子,廢除徭役後,從中央到地方,各項建設開支的經費,可就會立即增加幾倍。

    好在如今的戶部,並不缺錢。

    只是這花錢如流水的速度,讓楊靖有點膽戰心驚。

    “太孫殿下早就交待過該如何行事,那就按之前的交待辦吧。”

    楊靖開口道。

    朱允熞的要求是,廢除徭役之後,從朝廷到地方,都建立起新的國庫。

    由人民銀行經理國庫。

    所有的收入全部繳入國庫,不得截留,坐支或自行保管。

    需要錢開支的時候,再從國庫支取。

    之前爲了推廣人民幣,在各地都建立起了人民銀行,人民銀行和國庫,都實行垂直管理,直屬朝廷管轄。

    一套現代化的財政管理體系,初具雛形。

    ……

    “特大新聞,太孫殿下奏請陛下,自明年起,大明廢除徭役。”

    “特大新聞,太孫殿下奏請陛下,自明年起,大明廢除徭役。”

    ……

    百姓日報登文,將這個消息,迅速傳遍全國。

    一時間,天下爲之沸騰。

    要知道,和徭役相比,賦稅簡直輕得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除了可以免役的皇親國戚,官員士大夫之外,徭役是按人頭收的。

    家裏沒有一分田,卻仍然要服很繁重有徭役。

    對窮苦百姓來說,負擔尤其沉重。

    再則,徭役的地區分佈,也非常不均。

    比如邊疆地區,或者是河道附近的地區,因爲要建設邊防,修繕河道,徵發的徭役就特別多。

    爲此,很多人逃往外地。

    而今,隨着徭役的取消,這一切都成爲了歷史。

    “這是真的嗎?廢除徭役了?”

    一名正在耕地的百姓,難以置信。

    “千真萬確,百姓日報都刊登了,太孫殿下宅心仁厚,憐百姓之苦,廢天下徭役。”

    “可是沒有了徭役,河道誰修啊?城牆誰築啊?還有官府的各種事務,都由誰來做啊?”

    “就是,不可能真的廢除吧?”

    “這還能有假嗎?報紙上說了,以後這些事情,都由官府出錢僱傭人來做,不再徵發免費的徭役。”

    “那得需要多少錢啊?”

    “這就不是我們小老百姓操心的了,太孫殿下自有辦法。”

    “再也不用服徭役了,再也不用服徭役!”

    有人瘋狂的大喊。

    “謝太孫殿下,謝陛下恩典。”

    有人跪在地上,向着京師跪拜。

    相同的一幕幕,在大明各地上演。

    百姓們感動涕零。

    而官員們則是驚得目瞪口呆。

    “自三黃五帝以來,自古只聞有輕徭薄賦,想不到太孫殿下,竟然直接廢了徭役。”

    許多官員感嘆,難以相信。

    與此同時,也按照朝廷的要求,開始大量僱傭人員。

    畢竟,該做的事情,還是得做。

    國庫裏面的錢,如潮水般分拔下去。

    在各地招募處,都擠滿了前去報名做工的百姓。

    以前修河道,修道路,徵發來的老百姓,往往都是出工不出力。

    就是爲了混時間,完成徭役任務。

    因爲這種事情,誰賣力幹活誰傻!

    又不給錢的,爲啥要賣力做呢?

    官府不得不採取嚴厲的手段,甚至是鞭撻偷懶的百姓。

    爲此引發了大量的矛盾。

    但問題的根源,始終得不到解決。

    因爲做工的百姓,沒有任何積極性,能偷懶的時候,就絕不幹活。

    但現在變成了僱傭制,情況立即得到扭轉。

    鞭撻的現象消失了。

    完全不需要。

    畢竟,這個年代,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啊!

    能有吃有穿有住,還發薪俸的工作,誰不是搶着來幹呢?

    偷懶?

    那還想不想幹了?

    各地的官府很快就發現,即使只僱傭少量的人員,工效較之原來,也是成倍的提升。

    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這些事情後來在奏章被彙報上去,許多官員都大惑不解。

    朱允熞倒是絲毫也不覺得奇怪。

    金錢的魔力!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相對於封建社會的方式,當然是一個質的飛躍。

    雖然到後期也會走上滅亡之路。

    但至少在這個時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

    金陵城外,城門附近。

    方孝孺騎着一頭驢,正從遠處趕來。

    一大羣的文人,正在這裏等着。

    方孝孺雖未爲官,但在士林中,威望極高。

    黃子澄、齊泰處死後,方孝孺被許多人視爲精神領袖,其地位又進一步提升。

    此前,老朱讓他去漢中任教授之職。

    後來,朱允熞聽從姚廣孝的建議,決定將這些在外面“養望”的儒生,都召回京師,方便朝廷控制輿論。

    同時也藉機批倒大儒,樹立新的思想。

    爲大明的改革,掃清思想障礙。

    方孝孺作爲當世大儒,自然在應召之列。

    故此,他再度回到了金陵。

    “希直,你可算是回來了,我們大夥可都盼着你來領袖羣倫!”

    一名官員熱情的打着招呼。

    希直是方孝孺的字。

    直呼其字自然是爲了拉近關係,表示親密。

    其他官員也紛紛出言。

    自從太孫掌政,黃子澄,齊泰先後被處死,他們的日子,過得太苦了。

    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輿論控制權。

    如今京師百姓,言必稱《百姓日報》。

    他們說的話,如果不刊登在報紙上,根本就沒人傳誦了。

    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身爲朝臣,又是大儒,一言一行,皆受關注。

    而現在。

    雖然還是一樣的做官。

    俸祿也由於貨幣改革,而實質上提高了。

    可這種感覺,就很不好。

    被冷落了,不受關注了!

    聽到方孝孺要回來,他們都以爲要找到主心骨了。

    畢竟,當世文人,以方孝孺的名氣爲天下之最。

    有他在,當可再復昔日士林繁榮之象。

    “聽聞朝廷下旨,廢除天下徭役?”方孝孺一見到他們,翻身下驢。

    也不及打招呼,劈頭就問。

    他早早就看到了消息,但還是有些不太相信。

    眼前這些人,都是朝廷官員,方孝孺便想向他們確認。

    “沒錯,是太孫殿下向陛下請旨,廢除天下徭役。以後除外敵入侵時,仍需服兵役之外,百姓不再服徭役。”

    “竟然是真的!”方孝孺震驚萬分。

    旋即高喊道:“德政啊!千古未有的仁德之政啊!”

    “太孫殿下功德無量!”

    他激動不已,狂喊大叫。

    前來迎接的衆官員,頓時一個個面面相覷。

    我們等着伱來主持大局,一起對抗太孫殿下對文人的壓迫,抵禦他的咄咄攻勢,你怎麼一來就拍起太孫殿下的馬屁了?

    有沒有搞錯?

    一時間,很多官員都後悔前來迎接了。

    方孝孺,你這個二五仔。

    你背叛了咱們儒家!

    你……是叛徒!

    他們在心裏吶喊。

    方孝孺卻全然不顧。

    “如此德政,我一定要好好寫一篇文章,令千古傳誦。使萬載之後,猶念太孫殿下英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