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老朱:熞兒,你在說笑嗎?咱真沒聽錯?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973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陽山。

    老朱設宴。

    這裏本來就是獵場,有許多動物。

    此時拿來款待朱允熞的,也是各種山珍海味,奇珍異獸。

    老朱素來儉樸。

    這些東西,平日裏可是很少吃的。

    不過,最近這幾個月,朱允熞治國理政,已經吃得夠多了。

    倒是反應十分平淡。

    勤儉節約這種事情,在朱允熞看來,是臣民的美德。

    對君主而言,卻並無什麼必要。

    “你今日說不修長城,卻修了不少水泥路,還建起了魔都新城。”

    老朱喝了幾杯酒,有些好奇的問道:“接下來,你還準備修建什麼呢?”

    有時候,老朱真的十分感慨。

    對於自己這個孫兒的治國手段,他都有些看不懂了。

    比如《百姓日報》這種東西,老朱就想不出來。

    當然,他也沒有足夠先進的油印機,可以大規模快速印刷報紙。

    “大明的未來,在海外。”

    朱允熞斬釘截鐵的說道:“朝廷造船的經費,孫兒已將其提升了十倍。”

    “江南的造船廠,已經建成,開始建築更大的海船。”

    “鄭和的海軍,也已初具規模,遠征海外的時間,不會太遠。”

    “魔都是臨海的明珠,將來的經濟中心,自是十分重要。”

    朱允熞說到這裏,又補充了一句:“皇爺爺,別忘了,海外有甘薯這種東西,還有更多寶貝。”

    他是穿越者,很容易理解海外爲什麼重要。

    但老朱不一樣。

    無論他多麼能幹,終究都會受到時代的眼光制約。

    大航海的意義,他理解不了。

    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

    遠不如甘薯這種實實在在的東西,更有說服力。

    老朱大笑,道:“是啊,咱一直以爲天朝地大物博,無所不有。”

    “但想不到啊,海外竟然有甘薯這種奇物。”

    “你想讓大明軍隊遠征海外,咱也同意了。不過,伱記着量力而行。”

    老朱對於擴張領土,不僅沒有什麼太大的慾望,反而始終抱着戒心。

    沒辦法。

    他是農民出身。

    深知帝王如果一意醉心領土擴張,會給底層百姓帶來多大的災難。

    最主要是,因爲運輸和生產的限制,這種擴張往往無法轉爲實際上的經濟利益。

    對帝王而言,是留名,是炫耀。

    對百姓而言,是折磨,是苦難。

    古代華夏的版圖就這麼大,並不是他們不想擴張疆域。

    任何一個帝國,都有着擴張的內在需求。

    版圖的形成,是因爲當時的信息傳送方式,生產力水平,交通運輸條件,只能支撐這麼大的地方。

    就好比從蘇州運糧去北平,仍然具有經濟上的可行性。

    但如果是從喜瑪拉雅的山區,運輸糧食去北平,那給運送的人路上吃都不夠!

    殖民時代的到來,日不落帝國的建立,是依靠海洋的運輸之利。

    船運的消耗,遠比陸遠小得多。

    如此才能從遙遠的數萬裏之外,運輸物資去宗主國。

    才能支撐起殖民。

    否則的話,強於大元帝國,遠征歐洲,也是分成了幾大汗國,各自爲政,才能進行下去的。

    沒有現代科技的加成,陸運的成本太高了。

    “嗯,我還準備建設很多條路。”

    朱允熞笑着,令人取來一幅巨大的地圖,攤了開來。

    只見上面標着很多條道路。

    “治理黃河,長江,興修水利,廣建道路。”

    “皇爺爺,上面這些紅色的線,就是孫兒準備修建的國道。”

    老朱一眼望去,只見上面密密麻麻的路網,神情頓時錯愕。

    “熞兒,你能勵精圖治,這是好事。”

    “但你可知,自元末大亂,羣雄四起,及至咱一統天下,不過數十年時光。”

    “如今天下初定,人口卻是大減,遠未到繁榮昌盛之時。”

    “當務之急,在於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修建這麼多的道路,雖是好事,可凡事就壞在急功近利上面。”

    “楊廣修大運河,難道不是好事嗎?”

    “可隋朝滅亡,有一半的原因,就是因爲大運河。”

    “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唐人爲大運河歡喜,可隋朝卻因此而滅。”

    “便是前朝,爲何滅亡?”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大修黃河堤壩,治理水患!”

    “這難道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嗎?”

    “但實際上呢?”

    “治理黃河水患,大量徵發民夫,惹來民衆的極度不滿。”

    “石人一隻眼,挑起黃河天下反!”

    “若不是大量徵發民夫修建黃河,治理水患,大元說不定現在還好好的呢。”

    “哪有咱朱家的天下?”

    “這裏面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多嗎?”

    “你要修道路,大修水利,這是好事。可凡事急不得,要慢慢來。”

    “你年齡還很小,有的是時間。”

    “愛惜民力,輕徭薄賦,統治才能長久。”

    “切不可圖一時之利,好大喜功,徒惹民怨,令天下不安。”

    他一口氣說了很多。

    因爲在老朱看來,這真的不是小事。

    古來多少雄主,都毀在這上面。

    因爲雄主往往有着更大的野心,想要做一番事業,成就屬於自己的輝煌。

    爲此就會不斷的徵發老百姓,濫用民力。

    雄主的事業是成功了。

    可百姓呢?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大量的徵發百姓做徭役,一旦百姓忍受不了,就會起兵造反。

    江山就不穩了。

    秦朝亡於此,隋朝亡於此,元朝亦亡於此!

    如何能不引以爲戒呢?

    在老朱看來,朱允熞無疑有着無比傑出的才能。

    但如果攤上“好大喜功”四個字,那他的傑出才能,就會變成對國家的巨大危害。

    “皇爺爺說得太對了。”朱允熞由衷贊同,道:“亡國之君,其中不乏雄才大略之人。”

    “正因爲有理想,有抱負,想要豐功偉績,想名傳千古,才導致國家滅亡。”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朱元璋看着他笑道:“你既然知道,那還規劃這麼多的道路和工程建設?”

    朱允熞微微一笑,道:“皇爺爺,這些建設,不用徵發民衆啊!”

    “不徵發民衆?”老朱愣住:“那你準備如何建設?”

    朱允熞拱手,道:“皇爺爺是千秋聖主,孫兒這次前來,正是想請皇爺爺下旨,永久廢除天下百姓的徭役!”

    “什麼?”老朱臉色大變,又反問了一句:“你說什麼?”

    古代的稅收,其實都是比較輕的。

    大明更是如此。

    真正讓老百姓感覺不堪重負,並不是田地交多少稅,而是徭役!

    這才百姓最大的負擔。

    徭役是國家徵發民衆,進行的無償勞動。

    如力役,雜役,軍役等。

    大明主要是三大徭役,包括裏甲正役,均徭,雜役。

    對古代社會而言,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

    徭役對國家的重要性,還遠在賦稅之上。

    廢除徭役的影響,遠比廢除其他所有賦稅的影響大得多!

    故而,每到災年,朝廷會下旨免除受災之地的賦稅,卻從來沒有過免除某地徭役之類的事情。

    興修水利,修建道路,城池,給軍隊運送糧食……凡此種種,都需要徵發民衆,需要有人服徭役。

    連衙差都有不少是免費的服役人員。

    沒有人服徭役,很多政府機構都沒有辦法運轉。

    如果按人力價值計算,那麼,徭役的價值,恐怕要高於全國所有賦稅的十倍價值還不止。

    “孫兒想請皇爺爺下旨,永久廢除天下所有百姓的徭役。”

    面對老朱的反問,朱允熞鄭重其事,郎聲而言:“從此之後,凡我大明百姓,除了仍必須在外敵入侵之時,義務服兵役之外,再無須服任何徭役。”

    石破天驚!

    老朱只覺得此言仿若一道驚雷炸響。

    他的身體,有如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呆呆看着朱允熞,已然石化。

    身爲治國者,他難道不知道徭役對國家有多重要?

    廢除徭役?

    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熞兒,你在說笑吧?咱真的沒有聽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