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抽絲剝繭,一山更比一山高!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244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這是齊泰的認罪書!”

    東宮。

    朱允熞和姚廣孝相對而坐。

    他從懷中拿出了一疊紙,遞了過去。

    姚廣孝細細讀了一遍,道:“太孫殿下準備如何處置呢?”

    朱允熞笑道:“這正是我想詢問你之事。”

    姚廣孝道:“依貧僧之見,將此書封存,束之高閣即可。”

    “不用送給皇爺爺御覽嗎?”朱允熞有些疑惑。

    “不用!”姚廣孝搖了搖頭。

    “黃子澄、齊泰與衡王相交莫逆,世所周知,陛下更是清楚無比。”

    “他兩人所做之事,又非貪污受賄,都是爲誰?”

    “若是僅止黃子澄一人,還可能是暗中行事,不曾知會衡王。”

    “可黃子澄還在獄中,齊泰本應最低調之際,卻不惜爲人開具兵部文書,只能是衡王的主意。”

    “齊泰一生爲人謹慎,不會如此糊塗。”

    “這些事情,陛下一清二楚。”

    “你不稟明,便是顧念兄弟情誼。”

    “陛下說了“德禮在前,斧戮在後”。”

    “衡王犯了事,你不急着處罰他,不公佈他的罪狀,反而想去感化他,那就是德。”

    “之前黃子澄的事情,陛下勸伱直接殺他,亦有此中之意。”

    “黃子澄與衡王交情很深,你將他關着,難免讓人以爲你有意牽連衡王。”

    “他死了,那才能顯示你的寬宏大量。”

    朱允熞默默點頭。

    他沒有想這麼深遠,但聽姚廣孝這麼一說,認爲深有其理。

    “殺齊泰的事,你做得很好。”

    姚廣孝拿起茶壺,倒了兩杯茶,遞一杯給朱允熞,一杯留給自己。

    他端起來,飲了一口,才放下茶杯。

    “將齊泰與黃子澄一起處死,一同行刑,有兩樁好處。”

    “其一,表明你無意借兩人之名,再牽連他人,不顧骨肉之情,打擊兄弟。”

    “這在陛下眼中,便是你的德行。”

    “其二,齊泰一死,衡王、常茂,都會以爲他沒有交待任何事情,以爲自己還是安全的。”

    “如此一來,他們就可能繼續冒險行事。”

    “待到事發,那是他們不知悔改,就怪不得別人了。”

    朱允熞笑道:“是這麼一個道理。”

    “蔣瓛已經查明,安慶公主和晉王的感情最爲深厚,但如今晉王遠在山西太原,若說與之謀劃,未免也有些奇怪。”

    姚廣孝道:“智者謀算於萬里之外,也不能排除此嫌疑。”

    朱允熞點頭,道:“晉王在諸王中,軍功頗盛,不下於四叔燕王,若說他有什麼野心,孤絲毫也不奇怪。”

    歷史上的晉王朱棡,與燕王朱棣同爲九大塞邊王爺之一。

    而且所統領的軍隊,也不比朱棣少,與穎國公傅友德又是兒女親家。

    在軍中的影響力,不遜於燕王朱棣。

    他與朱棣不和。

    這也是老朱有意的安排。

    讓他們互相牽制。

    只不過,歷史上的晉王朱棡,在老朱臨終前的兩個月逝世了。

    如若不然,朱棣能不能造反成功,還是兩說之事。

    當然,以朱允炆的“神操作”,也可能逼得他也反了。

    越有權勢的藩王,當然也越有野心。

    “太孫殿下”姚廣孝突然正色道:“非是貧僧爲燕王求情。”

    “燕王以前確實有謀奪儲君之志。”

    “不過,自貧僧與鄭和皆投太孫麾下,也已與燕王言明,令其再勿有半分非分之想。”

    “燕王是一個明白人。”

    “有太孫在,燕王絕不會有任何野望。”

    朱允熞哈哈大笑。

    朱棣野心勃勃。

    如若不然,當初第一次見到姚廣孝的時候,就不會收留他了。

    不過,他並不在意這一點。

    這世間有野心的人很多,有能力的人很少。

    若說將所有有做皇帝念頭的人全殺了,那只怕天下人要殺掉大半以上。

    他們當不了皇帝,無非是沒有那個能力罷了。

    正如後世之人,誰還不想當世界首富呢。

    生在封建時代,誰又不想成爲人上人?

    只要朱棣日後不再做什麼,他也無意去深究。

    “孤知曉。”

    朱允熞輕輕帶過,笑道:“錦衣衛查閱了以前的資料,發現我那三哥,以前與安慶姑姑和歐陽倫交情也十分不錯。”

    朱允熥算是武將勳貴一系。

    如果說常茂效忠的人是他,那就說得通了。

    借用朱允炆的手,嫁禍於朱允熞這個太孫。

    等到朱允熞被廢或者被殺了,再將朱允炆的罪狀告訴老朱。

    然後,他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朱允熞不能不朝這個方向去想。

    儘管朱允熥在他面前,始終是一副仁愛兄長的模樣。

    但誰知道他是不是和朱允炆一樣,也是一個演技高手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歐陽倫背後的人,也有可能是他,那你準備如何處置?”姚廣孝問道。

    “齊泰說他並不知道歐陽倫參與了此事。”

    朱允熞道:“齊泰不大可能在此事上撒謊,他反正是要死了,連朱允炆都交待出來了,沒理由保着一個都處死了的歐陽倫。”

    “那無非三種可能。”

    “一是朱允炆隱瞞了此事。”

    “二是常茂隱瞞了此事。”

    “三是朱允炆和常茂一起隱瞞了此事。”

    “孤認爲,朱允炆隱瞞了可能性不大,他與常茂的關係,還不如與齊泰好。”

    “最有可能的,是常茂瞞着朱允炆和齊泰。”

    “不管常茂的背後是晉王也罷,吳王朱允熥也罷,我們想弄清楚,孤相信朱允炆更想弄清楚。”

    “如今,倭寇逃了,歐陽倫死了,齊泰死了,黃子澄也死了。”

    “朱允炆必定要查一個明白,爲何倭寇之事,歐陽倫會參與其中。”

    “就讓他去找常茂撕扯,派人緊緊盯着常茂即可。”

    “朱允炆去找他,他必然又會去找自己背後的人。”

    “只要盯着常茂,便可將他身後的人找出來。”

    姚廣孝拍掌笑道:“太孫殿下果然心思慎密,不錯,不錯!”

    “不過,無論對方是晉王也好,還是吳王也罷,就算查出來,也難以定罪。”

    老朱可不想看到骨肉相殘,朱允熞也不能做這種事。

    “無妨!”朱允熞淡淡一笑,道:“別忘了,倭寇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