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案中案,撲朔迷離!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647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將他們全部收監,仔細查處。”

    朱允熞吩咐道:“所有貨物一律查封。”

    “是!”

    錦衣衛應聲上前。

    “太孫殿下要治我等之罪,我等無話可說,但是,我們不服。”

    劉知祥擡頭,望向朱允熞說道:“歷朝歷代,皇親國戚,朝廷官員、都無須納稅。”

    “可太孫殿下開徵的商稅,不僅課稅極重,而且連皇室宗族,都不能有半分減免,刻薄寡恩至此,太孫殿下就不怕天下悠悠之口嗎?”

    “對,我等不服!”

    “對,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豈有向士大夫徵稅之理?”

    “連堂堂皇族,都要交稅,簡直豈有此理!”

    一名名官員,竟皆是義憤填膺。

    在他們眼中,自己不交稅是理所應當的。

    朝廷加徵商稅也就罷了,那也應該向普通老百姓去收啊,爲什麼要他們交?

    “國家有制度,朝廷有律法,不是爾等巧言色令,就可以掩飾過去的。”

    朱允熞冷哼一聲,道:“爾等身爲朝廷命官,知法犯法,人樁俱獲,還敢狡辯,罪加一等。”

    “全部革去官職,即刻下獄,再行查處。”

    “另依大明律,凡商人匿稅者,笞五十!”

    “來人,給他們行刑!”

    朱允熞可不想和這些人辯論。

    在他們眼裏,自己享受特權是天經地義的。

    任何特權受損,都是朝廷“刻薄寡恩”。

    在他們的認知裏,這種思想都是深入骨髓的。

    何況還牽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絕不可能被“說”服。

    唯一的辦法,只有將他們打服,殺服!

    錦衣衛聞令,立刻上前。

    將在場的官員一個個抓住,當場行刑。

    很快,便傳來了殺豬一般的慘叫聲。

    就在這時,旁邊的船上,突然傳來一陣陣“撲通”,“撲通”的跳水聲。

    朱允熞擡眼望去,便看到那船舷之上,有一道身影,正拿着弩箭,瞄準了他。

    朱允熞瞳孔微微一縮,目光內,見到一支利箭破空而來,迅速放大。

    變故來得快如閃電。

    亮起之時,方曉天威。

    “小心!”

    說時遲,那時快。

    徐妙錦嬌喝一聲,已將朱允熞的身體猛地推開。

    “啪!”

    一聲輕響。

    小姑娘出手如電,利箭被她擊飛了出去。

    那頭射箭的人,見自己一擊不中,嘴中嘎嘎亂叫了幾聲,似乎是在咒罵,隨即跳水奔逃。

    “是倭寇。”蔣瓛的臉色黑沉如墨。

    歐陽倫的貨船上,不僅有貨物,還暗藏倭寇?

    他們是想帶倭寇混進金陵城?

    若不是剛好來查歐陽倫偷逃稅款之事,就被他們混進去了。

    “爾等不僅偷稅逃稅,還敢勾結倭寇?”

    朱允熞望向跪在地上,剛剛受刑的一衆官員,目光一寒。

    剛纔的變故來得太快,若非徐妙錦在身旁,眼疾手快,險些便被利箭刺中。

    算起來,這已經是他第三次遇刺了。

    凡事可一可二不可三。

    看來,以後必須要加強防備。

    否則,還真保不定哪一天就陰溝裏翻船了。

    “太孫殿下明鑑,我等萬萬也不敢啊!”

    跪地的衆人,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磕頭如擂鼓。

    受笞刑,免官職,他們都還十分硬氣。

    畢竟,他們不少人的家世顯赫。

    免職之後,日子同樣可以過得很舒坦。

    而且,在朝爲官這麼多年,關係網絡錯綜複雜。

    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在“好友”的關照下,又起復重用了呢?

    但若是捲入私藏倭寇,行刺太孫的案子裏面,那可就真的全完了。

    千刀萬剮,抄家滅族。

    就算有朝一日,太孫被廢去儲君之位,也再無翻身之日。

    他們豈能不怕?

    朱允熞腦海中念頭飛轉。

    按常理來說,勾結倭寇不比偷逃稅款,是禍及全家的大罪,縱然有人敢,也一定會隱祕行事,不會讓太多的人知道。

    這些官員雖然敢勾連在一起偷逃稅款,但應該還不敢集體勾結倭寇。

    這與聚集在一起造反,也沒啥區別了。

    就憑他們這些人,腦子沒被驢踢壞的話,是不可能聚在一起造反的。

    應該是歐陽倫偷偷做的。

    但歐陽倫身爲駙馬都尉,偷稅逃稅賺錢倒不難理解,冒着殺頭滅族的風險去私藏倭寇,就真有點匪夷所思了。

    看來他的案子,沒有那麼簡單。

    “將船上相關人員全部抓起來,查吧。”

    朱允熞對蔣瓛道:“此案將你辦理,務必儘快查明。”

    “是!”蔣瓛連忙應聲。

    他的額頭上,已全是密密麻麻的汗珠。

    歐陽倫走私貨物,偷逃稅款,那也就罷了。

    大明這樣做的官員,也不止他一個。

    這種事情,本就不歸錦衣衛管,錦衣衛也管不過來。

    但倭寇都差點混進京師了,那就是錦衣衛的嚴重失職了。

    更別說,剛纔太孫殿下還再度遇刺。

    若有不測,他縱有一萬個腦袋,也得全部搬家。

    ……

    ……

    ……

    回程,朱允熞坐上了馬車。

    雖然在碼頭上公開了身份,但當時錦衣衛嚴密封鎖,外面的人並不知道。

    待消息傳開之時,他早就坐着馬車離開了。

    原本只是查歐陽倫偷稅逃稅,沒想到,竟查出了其與倭寇勾結的事。

    可惜歐陽倫已死,無法再追問。

    也只能指望蔣瓛能從其他人的口中,審出來了。

    馬車嗒嗒前行。

    朱允熞坐在裏面,默默想着。

    朱允炆與安慶公主,歐陽倫見面。

    隨後歐陽倫就偷偷去見常茂,常茂又鬼鬼祟祟的見了齊泰。

    如今,又查出歐陽倫在貨船上私藏倭寇。

    再聯想到之前徐妙錦說看見朱允熞與倭寇會面之事。

    莫非,這也是他的安排?

    朱允炆竟真的與倭寇勾結,欲行不軌之事?

    朱允熞的眉眼間,殺意在一點點的凝聚。

    若無必要,他並不想殺朱允炆。

    不管怎麼說,他都是原身的二哥。

    只要朱允炆老老實實,他完全不介意將其好吃好喝的供着,讓他享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但若是朱允炆自己找死,那也就怪不得他了。

    不過,朱允炆到底想幹什麼呢?

    偷藏幾名倭寇,有什麼用呢?

    諾大的金陵城,區區幾名倭寇,還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若說是來行刺他的話,那剛纔在碼頭上,就是最好的機會。

    但對方顯然並沒有任何準備,用弩箭行刺,也更像是臨時起意。

    如果精心佈置的話,他也沒有這麼容易脫險。

    進宮來刺殺,那就更難了。

    畢竟,倭寇語言不通,而且終究不是大明的人。

    諸多行爲舉止,都與大明子民有着不小的區別。

    很容易就露出破綻。

    真要行刺,隱蔽爲首要之事,不可能用倭寇。

    那除此之外,還能用他們做什麼事?

    值得冒大風險,將對方藏在貨物中,偷偷帶來金陵呢?

    突然,朱允熞腦海中電光一閃。

    猛然響起了之前楊士奇的話。

    難道,他們是想用倭寇去行刺老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