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解決之法!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982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第二日,老朱離開皇宮,前往陽山休養,降旨將國事悉數委於太孫。

    同時立太孫東宮官屬,東宮師保傅共計六人。

    宋國公馮勝爲太子太師,穎國公傅友德爲太子太傅、涼國公藍玉爲太子太保。

    立魏國公徐輝祖爲太子少師,開國公常升爲太子少傅,全寧侯孫恪爲太子少保。

    六人同時入軍務處,協助處理軍務。

    諮政處則有劉三吾,趙勉,楊靖等近十名文臣入主。

    格外讓人注目的是,有黑衣和尚姚廣孝,亦被簡拔入諮政處,雖未授品級,卻領諮政大臣之職,令朝野爲之動容。

    另有曾經的金陵軍事學堂的主官鄭和,因平倭有大功,被太孫殿下提拔爲松江知府,兼松江水師總管,魔都新城營建大臣,江南寶船廠主管。

    因鄭和曾是燕王府閹人,此前地位低賤,如今一步登天,自然也十分惹眼。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孫監國,皇帝陛下又明令政事託付於他,不必再奏上。

    人事變動,亦算正常。

    除了他們兩人之外,還有徐妙錦,以十二歲女兒之身,被任命技術研究和制造局總管,授五品官,更是讓許多大臣感到匪夷所思。

    一名女娃娃爲官,這是千古未有的奇事怪事。

    可出乎意料的是,素來喜歡挑錯,雞蛋裏都要挑出石頭的御史言官,對這個任命,並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太孫殿下行事素來如天馬行空,越是稀奇古怪之事,他們越不敢輕易插手。

    新軍的例子擺在眼前,李景隆殷鑑不遠!

    再有一樁事,皇帝陛下出宮前,還召見了原嘉興知府許東江。

    就在許多人以爲許東江會得到重用的時候,卻傳出旨意,許東江剝皮處死。

    讓不少大臣驚得眼珠子都掉了一地。

    後來打探,才知道許東江曾經緊閉城門,不讓太孫殿下進城,置儲君於險地,實取死有道。

    而黃子澄卻是一直在錦衣衛的詔獄裏面關着。

    對他罪名,諱莫如深。

    連究竟犯了什麼事,是否與許東江獲罪有關,外界也不清楚。

    但他全家皆被下獄,可想而知,所犯的事不小。

    黃子澄在朝中爲清流之首,他的入獄,頓時讓許多人惶惶不安,唯恐牽連到了自己。

    而這,正是朱允熞想要的效果。

    ……

    ……

    ……

    技術研究和制造局。

    位於金陵十八坊中,設立了一個專門的辦公衙署。

    除了徐妙錦這位五品主官之外,技術研究和制造局還有不少九品小官。

    他們都是原來的工匠,因爲在製造燧火槍,改進後裝槍,定裝彈等一系列東西的研究和製造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因而被授予官職。

    所做的工作卻仍然不變,還是做工匠。

    只是薪俸增加了不少。

    除此之外,太孫殿下還額外給了一大筆錢獎賞。

    工匠們的積極性因此越來越高漲。

    今日,朱允熞又來到了技術研究和制造局。

    改革貨幣的第一步,是先要解決僞鈔問題。

    若僞鈔氾濫,那無論怎麼改,都會無濟於事。

    這只能從兩個方面下手。

    一是法律監管,對製造僞鈔的人,嚴懲不貸,花大力剷除僞鈔製造的土壤。

    其二就是技術角度入手,提高防僞技術,讓僞造製造者無法造出來。

    事關重大。

    故而,他親自來制造局布置任務。

    剛一到來,便發現諮政大臣,《洪武大典》監修姚廣孝亦在。

    “參見太孫殿下!”

    姚廣孝連忙見禮。

    朱允熞有些好奇,笑道:“你這和尚,閒着沒事,怎麼就來這裏化齋了呢?”

    姚廣教哈哈大笑。

    “《洪武大典》中有些書籍,貧僧想多印一些,廣爲刊發。但印刷排版複雜,所費甚高,聽聞技術研究和制造局有神匠高人,特來請教一二,或能找到解決之法。不想,竟巧遇太孫殿下。”

    原來如此。

    朱允熞腦海中電光一閃。

    突然想起一件事來,當即對姚廣孝道:“孤陪你一起去吧。”

    兩人一道同行。

    “太孫殿下,黃子澄一案,久懸未決,只恐朝中人心不穩,還是宜早日定案,以安人心。”

    剛走出沒幾步,姚廣孝卻是藉着這個機會,向他進言。

    朱允熞淡淡一笑,道:“孤要的就是他們人心不穩,惶恐不安。”

    姚廣孝原本如病黯淡的眼神,驟然一亮。

    旋即露出疑惑之色,深深一拜,道:“貧僧不解,還請太孫殿下賜教。”

    朱允熞停住腳步,言簡意駭:“孤與皇爺爺議過,咱老朱家與百姓共天下,不與勳貴共天下,亦不與文官共天下。”

    如果換一個人,他可能需要說很多,別人才能懂。

    但姚廣孝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

    一點即透。

    和他說話,無須說太多枝節,直入主題就好。

    此言一出,姚廣孝渾身皆是一震,目露驚恐之色:“太孫殿下當真想清楚了嗎?若果真如此,日後朝堂上,太孫殿下可真要步步小心,打起十二分精神應付了。”

    朱允熞微微笑了笑,輕輕點頭。

    自古帝王用官員治天下,也自然而然的和官員們形成一個一致的利益共同體。

    以此來鞏固統治。

    但他偏不走尋常路。

    與百姓在共天下,意味着他會站在朝堂百官的對立面。

    那他在朝堂上,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現在的情況,已然如此。

    文官集團和武將勳貴,幾乎都被他得罪了。

    對當權者而言,這本是大忌。

    要權位穩固,就需要下面的人擁護自己。

    如若不然,權力就是水中花,鏡中月。

    大臣都擁護某一位權臣,皇帝也會成爲傀儡。

    但朱允熞根本不在乎。

    他也不是沒有一點本錢。

    第一份本錢是百姓。

    百姓都奉他爲神,在底層百姓裏面,他這個皇太孫有着極其特殊的身份地位,百姓們也願意聽他的。

    花那麼大的功夫造神,宣傳造勢,可不是白做的。

    以他如今的威望,只要號召一聲,百姓們就都會響應。

    第二份本錢則是新軍。

    他一手打造出來的軍隊,士兵皆是他的學生,極度崇拜他,唯他之命是從。

    必要的時候,他可以動用新軍,武力鎮壓。

    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槍支被製造出來,新軍也會越來越強大。

    第三份本錢則技術研究和制造局。

    這是一個會下金蛋的老母雞。

    技術的進步必帶來一系列的變化,而掌握先進技術的他,先天便處於不敗之地。

    第四份本錢,則是以錦衣衛爲主的監察機構。

    這一塊還需要整合,他仍在規劃中。

    監察機構,控制得當,便是手中最鋒利的刀。

    運用不好,則可能傷及自身,必須要小心爲之。

    有兵權,有民心,又掌握着技術,還有特務監察。

    如此之多的手段,他不相信還鬥不過那些利益階層。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朱允熞看着姚廣孝道:“你該願意助孤吧?”

    “太孫殿下既有此志,貧僧自當竭盡心力。”

    姚廣孝又問道:“可太孫殿下終究要用他們,又如何與百姓同在?”

    “武將勳貴,雖權勢滔天,但在貧僧眼裏,不過一時之威。”

    “讀書治世,方能福澤無數子孫後代。”

    “治理國家,教化民衆,還離不開讀書人啊。”

    “這一點,太孫殿下可曾想過?”

    通俗點說,就是讀書人壟斷了知識。

    皇帝要治理天下,就離不開他們。

    伱想依靠百姓?

    和百姓站在一起?

    那行,看你如何用文盲治國!

    如若不能,便還是只能和讀書人站在一起,共治天下。

    即所謂的“與士大夫共天下”。

    “孤當然清楚。”朱允熞點了點頭,道:“此事不能一揮而就,只能徐徐圖之。”

    “但孤之意已決,走吧,孤和你一起看看。或許,就能解決找到一份解決之法呢。”

    他微微笑着。

    言語之中,似意有所指。

    姚廣孝愣了一下,連忙緊緊跟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