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石二鳥,老朱的決定!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961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現場,衆官員皆驚在那裏,愣愣的望着太孫殿下。

    他是裝神裝上癮了,真將自己當神了?

    不明來源的東西,也是能隨便吃的?

    但他們還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老朱也拿了一個甘薯,吃了起來。

    “咦,還別說,這味道還真不錯,甜而不膩,剛剛好,大家要不要嚐嚐啊?”

    老朱滿臉笑容。

    “臣也想吃!”

    “臣也要嚐嚐鮮!”

    “臣也一樣。”

    ……

    皇帝陛下都試吃了,他們這些臣子,哪裏還能視若無睹呢。

    就算是毒藥,那也得吃啊!

    當下,在場所有的大臣,都各自拿了一個甘薯,吃了起來。

    憑心而論,甘薯這東西,算不上多美味的食物。

    但一則這個時代好吃的東西並不多,水果也沒有後世那麼多的優良品種。

    二則對第一次嚐鮮的食品,人總會有特別的好感。

    故而,大家一吃,頓時都覺得美味無比。

    “味道還真不錯。”

    一時間,衆臣稱讚不已。

    “哈哈哈!”

    老朱仰天大笑。

    “此物若是大範圍推廣種植,大明百姓,又何愁還吃不飽飯呢?”

    衆官員聞言,皆是五味雜陳。

    先前還對皇太孫有種種疑惑,此際全部煙消雲散。

    甘薯他們都吃過了,沒有問題。

    產量有多高,也親眼見證了。

    可以想象,一旦大規模推廣種植,大明的糧食產量,將提高到一個恐怖的程度。

    神農嘗百草,植五穀,永世稱聖。

    朱允熞奉上甘薯,讓天下再無飢死之民,也當得起“聖人”兩字了。

    “蒼天有眼,降太孫殿下於我大明啊!天下百姓都有福了!”

    劉三吾手中捧着紅薯,激動的跪了下去,眼內都已滿是淚水。

    他是真心感到高興。

    不止是他,許多大臣都是一樣。

    雖然平日裏在朝中爭權奪利,但許多人心中,還是希望能爲百姓,爲天下做一番事的。

    或許這不影響他們貪污受賄,不影響他們遇到任何事情,都是首先維護自己的利益。

    但只要力所能及,還是會稍稍想一下百姓,想一下蒼生的。

    自私是一方面,想爲天下蒼生做事是另一方面。

    人性是多樣的,有很多面。

    就算是黃子澄之流,也仍堅定的認爲,自己的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天下蒼生,爲了大明的黎民百姓。

    此際,黃子澄不在,被關押去了錦衣衛的詔獄。

    一直與他合謀的齊泰還在。

    他此時拿着甘薯,站在那裏,百感交集。

    我錯了嗎?

    爲什麼要反對皇太孫呢?

    平定倭寇之功不說,光憑進獻甘薯這一點,他的功勞,就大得無法衡量。

    口口聲聲說爲天下,爲百姓謀利益。

    爲生民立命,爲天地立心,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但即令做一輩子的官,兢兢業業的爲民,功勞能比得上進獻甘薯嗎?

    比不上。

    比得上平定倭寇嗎?

    恐怕也比不上。

    齊泰惶恐不安的胡思亂想。

    看着不遠處的太孫殿下,他的心情越來越複雜。

    不少人都和他一樣,此時的情緒十分微妙。

    一方面,他們與太孫殿下不對付,看他很不順眼。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太孫進獻甘薯,於國家有不世之功。

    “臣恭賀陛下得此神物,從此大明百姓再無飢餓之憂,此千秋未有之功,臣爲陛下賀,爲天下百姓賀!”

    一名官員恭聲道。

    “爲陛下賀,爲天下百姓賀!”

    “爲陛下賀,爲天下百姓賀!”

    ……

    衆官員紛紛道賀,老朱爽朗開懷大笑。

    “來人,將太孫殿下進獻神物甘薯一事,立即頒佈,於金陵張貼告示,同時傳令全國各地府衙,悉數告之百姓。”

    他頓了頓,又道:“將朝廷加封他爲“凌霄戰神大羅天仙玄天蕩魔佑聖真君”的消息,一併公佈,曉喻天下。”

    朱允熞怔了一下,老朱這是將他徹底推上“神位”了啊。

    平倭寇之類的,畢竟只是故事,是百姓們茶餘飯後的閒談。

    有些人樂此不疲,有些人也就一笑了之。

    歷史上,被民間奉爲神明的賢臣大將,其實不在少數。

    如關羽,如包拯,如尉遲恭等等。

    但實際上的影響力,都不是很大。

    百姓們祭祀歸祭祀,轉身出廟就忘了。

    畢竟,華夏的百姓,對神明的敬奉,大多採用實用主義的原則。

    求神辦事!

    燒香拜佛,都是爲了獲得回報。

    這是大多數人的思想。

    然而,如果將甘薯和他的封號聯繫起來,就完全不一樣了。

    百姓們在種植甘薯的時候,就會想到他,感念他的恩德。

    除此之外,還可以消除百姓們對新鮮事物的牴觸。

    正如朝中的大臣不敢試吃甘薯一樣。

    百姓對於從沒有見過的農作物,是不敢輕易去種的。

    他們還是更樂意種自己熟悉的東西。

    這也是人性的本能。

    大家都會這樣,規避未知的風險。

    歷史上,甘薯從傳入國內,到大面積推廣種植,其間經歷了幾百年。

    但如果有一尊“神”給他們背書,那願意嘗試種植的人,就會大大增加。

    雖然仍然會有不少頑固者不願相信,但願意聽“神”指示的百姓,歷來衆多。

    再加上官府的大力推廣,相信用不了幾年,甘薯的種植,就會在大明境內全面普及。

    老朱這是一石二鳥之計。

    既推廣了甘薯,又提升了朱允熞在民間的身份地位。

    衆官員再度稱讚,又是一通奉承。

    隨即,老朱令廚子準備午宴,按朱允熞所教的方法,將甘薯採用不同的方法製作。

    當老朱和滿朝文武大臣,吃到香噴噴的烤紅薯時,皆一個個眼放精芒,大快朵頤。

    生吃甘薯還只能說稀爛平常,烤甘薯就是真正的人間美味了。

    宮廷的御廚,手藝極好。

    儘管是初次烤,仍然烤得一個個外焦裏嫩,香氣四溢。

    衆臣皆直呼美味,興奮萬分。

    若說有誰不高興,大概也只有朱允炆了。

    甘薯的味道越好,產量越高,老朱和朝臣越興奮,他心中就越痛苦。

    官員的奉承,老朱的稱讚,朱允熞的笑容,落在他的耳中,都有若刀子,一刀一刀的割着他的心。

    可朱允炆還要強裝歡笑,裝出爲“弟弟”感到高興的樣子。

    只是,當他低頭吃東西之際,在衆人都沒有注意到的時候,朱允炆已死死的握緊了拳頭。

    “我一定要你死!一定要你死!死……死……死!”

    就在這時,老朱的聲音巍巍響起。

    “熞兒文武雙全,自命其監國以來,治國理政,得心應手。剿滅倭寇,彈指而定。進獻甘薯,福澤萬民。”

    “朕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日益老邁不堪,金陵皇宮地勢南高北低,屋內潮溼,致多病纏身。”

    “朕決意將政事悉數委於熞兒,出城怡養天年。”

    “自今日起,凡一應奏章,無論是何等大事,都由熞兒決斷,不必再奏與朕聞。”

    此言落下,衆官員都驚駭得呆滯在那裏,張大了嘴巴。

    老朱的話,幾乎就是宣佈自己要當“太上皇”了。

    大明朝從此就交給太孫了。

    對於一名春秋尚且鼎盛的皇帝來說,這是極其難得的事情。

    歷史上的皇帝,幾乎都不願退居二線,做“太上皇”。

    沒想到當今陛下,卻是毫不留戀。

    反而急不可耐的交了。

    “不!”聽到老朱的話,朱允炆心中痛苦的吶喊,臉上強行擠出來的笑意,已然凝固。

    面容因爲極度的嫉妒和仇恨,慢慢扭曲。

    他無法接受,朱允熞從此大權獨攬的事實。

    那是他的弟弟,他才是哥哥啊。

    爲什麼要讓他聽弟弟的呢?

    猛然,朱允炆的瞳孔中射出如毒蛇紅杏般的幽光。

    “皇爺爺,你要這樣,那就別怪我了。”他用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恨恨道:“四弟,這一次,我絕不會再犯錯,我一定要讓伱死!死!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