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造神大戲!怎麼能如此不要臉呢?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3819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毫無疑問。

    區區一個黃子澄根本無關輕重。

    朱允熞的真正對手是文官集團。

    再以此爲基點,撼動整個封建禮教。

    今日進城,他可是安排了一場大戲。

    將黃子澄戴枷示衆,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

    新軍將士邁着整齊的步伐,扛着槍走進了城。

    此時的金陵城中,百姓們早已翹首以待。

    看到大軍進城,頓時一個個激動的歡叫起來。

    “這就是傳說中神行千里,海上踏波的新軍,看起來好像也沒啥特別?”

    “還能讓你看出來嗎?”

    “也對,咱畢竟不是神仙,肉眼凡胎,看不透很正常。”

    “聽說新軍背上扛的東西叫燧火槍,是太孫殿下發明出來的,可厲害了,正是靠着這東西,新軍將士才能以一擋百。”

    “我知道,我知道,據說那玩意兒,只要用手一扣,就會放出一道雷霆,將百丈之外的人炸死。”

    “這麼厲害嗎?那有了新軍,是不是可以將北元給徹底滅了啊,年年征伐,總不是一個事吧。”

    “哈哈哈,有太孫殿下在,我看剿滅北元,指日可待。”

    ……

    百姓們興高采烈的談論着,看着一排排進城的新軍,激動萬分。

    同時,也還都伸着脖子,望向後方。

    畢竟,來看太孫殿下,才是今日的重頭戲。

    萬衆矚目中,朱允熞乘坐的馬車徐徐開來。

    人羣再度吹起了如雷鳴一般的歡呼聲。

    興奮的百姓,瘋狂的呼喊着。

    “不愧是太孫殿下,我看他的車駕四周,都有金光瀰漫。”

    “哪有啊?瞎說什麼呢?”

    “你小子沒有仙緣,當然看不到了。”

    “真的嘛,不會吧?”

    “呵呵,說你還不信,我可是去天界寺特意求了一碗符水,喝了之後,能開天眼,通仙緣,堪破所有虛妄,看穿一切玄妙,所以才能看到太孫殿下坐駕的神奇。”

    “還有這樣的事?那我也要去天界寺求一碗符水。”

    “現在去就晚啦,太孫殿下都回宮了,伱還看什麼啊?我看你忠厚老實,是一個良善之人。我從天界寺求來的符水,還有一些。我便宜點送你,只要五十文一碗。這可是我花了一貫錢,才求來的。送與你是因有緣,收一點錢是爲了看你誠心。你是否心誠,要不要來一碗呢?”

    “要!要!快給我來一碗!”

    ……

    朱允熞坐在馬車內,不用去看外面,也能想到是何等場景。

    在他的車駕後,則是關押黃子澄的囚車。

    再後面才是之前出城迎接的文武百官。

    無論是文官勳貴,還是朝中重臣,皆是步行跟隨。

    百姓們很難看到這樣的場景,頓時皆大呼過癮。

    今天這場熱鬧,當真沒有白看。

    “那輛囚車上關押的,是太孫殿下抓回來的倭寇嗎?看着好像也不是很兇啊!”

    “一定就是了。你別看他現在這般老實,垂頭喪氣,那是被太孫殿下抓了,要不然可兇殘了,殺人如麻,噬血如命,比惡魔更惡。”

    “你們瞎說些什麼呢?我咋看着像是大理寺的黃大人啊?”

    “你沒看錯,他就是大理寺卿黃子澄。”

    “哇,他爲何成了囚犯,被戴枷示衆啊。”

    “不知道犯了什麼罪。聽說太孫殿下一回來,還未進城,就下令將黃子澄抓了。”

    “人不可貌相,我看這黃子澄一定是勾結倭寇,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太孫殿下才會拿人。”

    “那還用說嗎?聽說這傢伙還曾經高中探花,想不到竟是一名惡賊!”

    “讀了那麼多聖賢書,卻不知道好好當一個忠臣,書都讀到狗肚子裏面去了嗎?”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朝中的大臣,哪個不是讀了很多書的,可奸佞之輩,貪樁枉法者,又何曾少過?”

    “呸!我看着這道貌岸然的傢伙,就氣不打一處來,恨不能剝其皮,噬其骨。”

    “誰還不是呢?這種人,就該千刀萬剮。”

    ……

    百姓們用惡恨恨的眼神,盯着黃子澄。

    若不是今日是大軍凱旋回朝的日子,不好向囚車砸東西,吐口水,只怕唾沫星子,都得將他淹死。

    黃子澄素來自認清高,何曾受過如此大辱?

    此際只恨不得將頭埋進土裏。

    可偏偏戴着枷鎖,連低頭都只能低下去一點點。

    身後,步行進城的功臣勳貴,文武百官,看着前方的囚車,不少人都在暗暗思索。

    太孫殿下出城時斬李景隆,回城又抓黃子澄。

    無論是武將勳貴,還是文官清流,皆不放在眼中,他到底想做什麼呢?

    黃子澄又究竟犯了什麼罪呢?

    他被捕之後,會牽連到多少人呢?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算計。

    心思反而都不在今日的凱旋大典上。

    行至一半,已經到了人羣聚集最多的地方。

    車馬卻忽然停了下來。

    前方一名黑衣僧人,攔住了前進的方向。

    僧人黑衣肅穆,寶相莊嚴,眼呈三角,形若病虎。

    圍觀的百姓皆是一驚,太孫回朝之際,竟有人敢當街攔路?

    這是想和李景隆一樣被斬嗎?

    但看維持秩序的兵士並不驅趕那人,又覺是另有玄機。

    “玉皇駕下大羅仙,雷音寺裏菩薩身。”

    “歷練人間惠百姓,卓卓無依不受塵。”

    “神行千里平倭亂,踏波海上滅賊軍。”

    “今日回朝贊歌頌,大明從此就太平。”

    黑衣僧人大聲吟誦。

    馬車內,朱允熞只覺得渾身皆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這名黑衣僧,自然就是姚廣孝。

    也是他特意寫信,安排姚廣孝這樣做的。

    拿定了造神的主意,就不能放過任何一個良機。

    凱旋回朝的機會,當然要好好利用起來。

    只是聽着這麼不要臉的打油詩,朱允熞還是感到一陣陣不自在。

    “唉,爲了改革更順利,讓大明早日邁進新時代;爲了造福天下蒼生,億萬黎民,我也只好犧牲自己了。”

    此時,姚廣孝已雙手合什,彎腰行禮,大聲道:“貧僧道衍,恭迎太孫殿下凱旋回京。”

    他此時還在新軍前方,與朱允熞的車駕隔得較遠,但他音量極大,一字一句,皆清晰入耳。

    圍觀的百姓目睹這一幕,頓時都不再交頭接耳,一個個屏氣凝神,目不轉睛的望着。

    後面的文武百官,也皆是大惑不解,靜靜觀察。

    此時在場之人何止數萬,本該人聲鼎沸,此刻卻偏偏又安靜無比。

    隨即,前方的新軍士卒,讓開了一條道路,朱允熞的車駕緩緩前行,一徑走到姚廣孝身前不遠。

    在無數道目光的注視下,朱允熞乘坐的馬車,車簾被撩開,他從裏面走了出來,並不下車,而是站在馬車的前室上,用稚聲稚氣的聲音問道:“道衍妖僧,你爲何攔孤車駕?”

    稚子聲嫩,與成人大不相同。

    其音有清靈之感,如雛鳥輕鳴,流水潺潺。

    配上面前僧人攔車的場景,讓圍觀的百姓,都感有幾分神妙玄奇之意。

    只覺眼前這名身着華服,身材不長,容貌似金雕玉琢般的娃兒,直若神明,忍不住就想要頂禮膜拜。

    姚廣孝彎腰拜道:“小僧昨夜禪定之時,得佛祖託夢,言太孫殿下本是大羅金仙,有菩薩心腸,不忍見天下百姓受苦,故捨棄千萬年修爲,不享無上洪福,寧願下凡塵,入人間。”

    “託生於帝王之家,受命於天,要解世間千般難,萬種苦。”

    “平定倭寇之亂,只是起步。日後功績,更不可量。”

    “佛祖託貧僧將太孫原來的身世,告之於殿下,唯願殿下早已完成夙願,得證正果,飛昇迴天,仍就仙班。”

    “也告之於大明百姓,令人心安定,一齊來擁護殿下,各司其業,在太孫殿下的帶領下,振大明,威四方,興百業,令天下太平。”

    “此後人人皆會不愁吃,不愁穿,大明國強民富,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繁華盛世。”

    姚廣孝說完,便跪拜了下去。

    圍觀的數萬百姓,一個個聽得目瞪口呆。

    這黑衣僧人,形象酷似廟裏的怒目金剛,口中言語高談闊論,必是得道高僧無疑。

    聽他這般話,太孫殿下果然是大羅金仙轉世。

    怪不得。

    怪不得。

    百姓們對於太孫七歲能文能武本就崇拜無比,私下裏絕大多數人都認定他一定是仙佛之身。

    此際聽到高僧認可,頓時不再有半分疑惑。

    數萬百姓,也紛紛都跪了下去。

    “參見大羅上仙!”

    “參見太孫殿下!”

    “大明繁榮昌盛!”

    ……

    百姓們沒有經過統一的話術培訓,說的內容也都是亂七八糟,什麼都有。

    但恭敬和喜悅之情,卻是溢於言表,沒有半分假。

    隨着他們的跪下,便如骨牌被推倒一般。

    沿着主幹道兩道,無論遠近,金陵城的百姓,都紛紛跪了下去。

    太孫殿下是大羅金仙轉世的傳言,也如同疾風閃電般,轉瞬傳遍金陵城。

    這本就是大家的猜測,此際一個個恍然大悟,自然而然認可了這一說法。

    後方的勳貴功臣,文武百官,則是全部都懵逼了。

    這是啥情況?

    但看着周圍的百姓都跪了下去,終於回過神來,慌亂跟着跪下。

    “拜見大羅上仙。”

    “拜見大羅上仙。”

    ……

    朱允炆跪在地上,緊緊的握着拳頭,咬着嘴脣。

    他心中極度的不甘。

    之前就因下毒的事,弄巧成拙,被變相軟禁。

    此次老朱讓他率百官出來迎接儲君,本以爲是一個解脫的機會。

    畢竟老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他們兄弟重新和好。

    朱允熞想必也不敢忤逆皇爺爺。

    可萬萬也沒想到,一見面,他就將自己最依仗的黃先生抓了,還戴枷示衆。

    現在又弄出這麼一出。

    擺明了是想將自己樹爲“神明”。

    以後的地位,就更加無法撼動。

    如此卑鄙下流無恥不要臉的做法,他是怎麼想出來的呢?

    朱允炆萬般不願,但看這樣的形勢,也知道自己不得不跪,不能不拜。

    文武百官,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心思。

    畢竟,他們當中,許多人對朱允熞可是非常不滿的。

    只是不敢表露出來。

    今日的變故,讓他們感到措手不及。

    可大勢之下,誰都要低頭。

    他們也只能拜伏在地,高呼大羅上仙,對朱允熞神仙轉世的身份,表示認可。

    馬車上,朱允熞的目光掃過萬千百姓,回頭看了一眼已全數跪下的百官,嘴角邊翹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