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全齊美的法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739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朱允熞淡淡看着他,沒有說話。

    劉翰墨身爲蘇州知府,爲蘇州百姓請命,天經地義。

    但他是大明的皇太孫,是監國。

    要考慮的不止是蘇州一地。

    蘇州的賦稅,涉及到大明的國策,豈是能隨便改的?

    話說回來。

    朱允熞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改變大明現行的賦稅制度。

    如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乃至清朝雍正的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等,都比大明現在的稅制要好。

    可他也更清楚,凡事不能太想當然。

    僅僅是加徵商稅一事,就已經掀起了如此軒然大波。

    從朝堂鬥爭,到倭寇佔松江府,可以說,皆由此而起。

    雖說如今倭亂已平,可松江百姓,卻是有不少人,皆因此而損身喪命,家破人亡。

    真要改革地稅,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張居正死後被掘墓,攤丁入畝雖然勉強執行下去,但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到乾隆時期就被廢除了。

    如果他已經繼位登基,倒也不懼什麼,完全可以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

    任他天大的阻力,朱允熞也有把握面對。

    可他現在還只是儲君,老朱能同意他這樣做嗎?

    既得利益者的阻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即使是他穿越前的那個現代文明時代,任何觸及既得利益者的改革,無一不是困難種種。

    看着跪在地上的劉翰墨,朱允熞嘆了口氣,道:“藍玉這段時間,追繳了多少稅賦糧食呢?”

    劉翰墨忙道:“計糧三百二十六萬八千五百二十一石,銀一百二十三萬七千六百一十二兩三錢。”

    都不用查冊簿,就記得這麼清楚嗎?

    朱允熞微微有些意外。

    對眼前這個蘇州知府劉翰墨,添了幾分好感。

    至於蘇州的困局。

    他想起松江魔都之事,心中已有了主意。

    “已經追繳的稅賦,不能退回去。”

    朝廷收稅天經地義,藍玉追繳積欠稅賦,也不能說是錯了。

    蘇州的稅,也不能一直欠着不交。

    只不過,藍玉追得太急了。

    短時間將歷年積欠的稅賦都收上來,讓百姓如何能承受?

    劉翰墨一聽,頓時目露失望之色。

    他此次請求,想的就是朱允熞能將收上來的糧食和銀子,再退還給百姓。

    畢竟,藍玉大力追稅的原因,是爲了徵糧食供大軍打仗。

    眼下松江倭亂已平,大軍不必前來。

    那這些糧食,也就用不上了,完全可以退給百姓。

    萬萬也沒有想到,太孫殿下一開口,就否決了這一條。

    他垂頭喪氣,又心有不甘。

    “太孫殿下,蘇州百姓爲了上交積欠稅糧,不少人已傾家蕩產,家中再無餘糧,若是不退還回去,又不給予救擠,只怕就要餓死人了啊!”

    “放心,孤不會讓蘇州餓死人的。”朱允熞話鋒一轉,又道:“這筆銀錢和糧食,也不必押解給朝廷。”

    劉翰墨擡頭,大惑不解。

    朱允熞笑道:“將收上來的糧食和銀錢,全部送往松江府,用於新城魔都的建設。”

    新城的建設,是一筆非常巨大的開支。

    他正在發愁,要到哪裏籌措銀子。

    蘇州收來的錢糧,正好可用。

    至於救濟蘇州百姓嘛。

    “劉知府,你去張貼告示,告訴蘇州百姓,若是家中無糧,又想要活命的話,就去松江府做工,參加新城的建設。”

    他頓了頓,又道:“若是有因催交稅賦錢糧,而被官府關入獄中的人,一律釋放。亦讓他們前往松江做工,折算稅賦錢糧。”

    “若是家中有閒置勞動力,同樣可以去松江府做工,賺取錢糧。”

    “有積欠稅賦錢糧的,也允許通過這種形式,依每日勞作,折算工錢,抵扣欠繳的稅賦錢糧。”

    “孤會寫信給鄭和,蘇州去多少人,松江收多少。除了管吃管住之外,還會按日算工錢。”

    以工代賑。

    這是朱允熞的解決辦法。

    魔都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人力。

    蘇州百姓無糧,吃不肚飽子,那就都去建設魔都。

    不僅能吃飽肚子,還能解決歷年積欠的稅賦錢糧。

    對他來說,則是解決了魔都建設急需的資金問題。

    大明戶部的收支情況,他大致清楚。

    國庫裏面實在擠不出多少錢來。

    北方戰事要錢,他辦新軍,辦造船廠,辦技術研究和制造局,乃至編纂洪武大典……都要錢!

    雖然通過加徵商稅,稍微改善了一下大明朝延的收入。

    但支出也同樣是擴大了不少啊!

    他要做的事,每一項都是無底吞金洞。

    大明的稅賦,有很多種類。

    除了要交的糧稅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項,便是徭役。

    即徵發老百姓去幹活,但不付工錢,連吃飯都要百姓自己解決。

    有明一代,賦稅並不算重,可徭役很重,百姓不堪其負。

    建設魔都新城,若是再大規模徵發百姓,加重其徭役的話,就會是一個巨大的悲劇了。

    類似的例子,在歷史上諸多重大工程建設中,屢見不鮮。

    如大運河,如長城……甚至元末修黃河大堤……

    但朱允熞早已決心,革除這一弊病。

    魔都新城的建設,全部採用僱傭勞力的方式,提供糧食,給付工錢。

    這也是爲以後魔都的商品經濟奠定基礎。

    給將來的發展,樹一個榜樣。

    蘇州欠稅的事,正中他的下懷。

    反正本來就是欠繳的稅,沒收上來,戶部也不損失啥。

    用於建設魔都新城,算是物盡其用了。

    不僅是收上來的這些銀兩錢糧,還有歷年的積欠。

    那些只是官府賬簿上的一個數字,實際就是收不上來了。

    藍玉在蘇州大動干戈的追查,也只有追繳了一部分。

    剩下的是基本不用指望的。

    可讓他們做工代替交稅就不一用了。

    這與服徭役的性質不同,不用他們自己帶糧食,不擔心沒飯吃,反而能折算工全。

    雖然這筆錢用於抵扣欠朝廷的稅賦了。

    但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還上的。

    也免得官府年年催繳,甚至動不動就上門拿人。

    如此一來,蘇州百姓得以活命,魔都建設需要的資金,人力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兩全齊美。

    劉翰墨喜出望外:“下官替蘇州百萬百姓,謝太孫殿下厚恩。”

    朱允熞淡淡笑了笑,道:“蘇州百姓,亦是大明子民,孤身爲儲君,自當愛民如子。”

    “你今日所言的蘇州賦稅重擔之事,孤心中自有計較,只是眼下時機還未成熟。”

    “不過,孤可以許你一個權宜之法。”

    劉翰墨聞言,雙眸驟然一亮。

    雖然朱允熞以工代賑的法子,解決了蘇州暫時的困難。

    可賦稅難題不解,蘇州的未來仍然堪憂。

    “還請太孫殿下明示。”劉翰墨拱手彎腰。

    朱允熞站了身來,踱着步子,道:“朝廷每年收蘇州多少稅賦,總額不許減少。”

    “孤決意開海禁,設稅證,許百姓經商,不受戶籍所限,皆是爲了刺激商業發展。”

    “蘇州本就是東南商業中心,重商之風素來濃厚。”

    “孤可以許伱,只要你能讓蘇州商貿更繁榮昌盛,從商貿中所徵的稅收,能大幅提高,那蘇州的田賦,便許可相應減少。”

    “若是蘇州所徵之商稅,能超過田賦。則蘇州所有田地,皆可免稅。”

    朱允熞聲音落下。

    劉韓墨擡頭,雙眸中佈滿難以置信之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