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發展的腳步!經濟之城——魔都!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3995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蜉蝣不知晝夜,夏蟬不知春秋。

    大明朝堂上的官員,任何一個皆是當世之人傑。

    能載入史冊的人,除了極少數二代,三代之外,隨便拎出來一個,論聰慧,論心智,論見識,無不是出類拔萃,遠超常人。

    但他們沒有見識過後世的科技文明,還不知道熱武器對冷兵器的碾壓性優勢,也就無法理解幾百新軍是如何將數萬倭寇和反賊殲滅的。

    此際,許多人心中浮想聯翩。

    新軍爲何有如此恐怖的戰力呢?

    儘管接受了新軍剷除倭寇的事實,卻對離奇的過程深感不可思議。

    ……

    此時的朱允熞當然不知道,這一戰給大明帶來的影響,還遠遠超過殲滅數萬倭寇和反賊本身。

    他此刻正領着一羣官員和工匠,考察哪裏適合建設海港城市。

    這一考察,便發現許多問題。

    此時的松江府靠海岸邊一線,人口並不多。

    除了禁海的原因之外,還有很重要一點,就是蘇州河水患嚴重。

    動不動就將兩岸的田地淹沒。

    與後世黃浦江幾乎成爲上海灘的另一個代名詞完全不一樣。

    此時的黃浦江還只是蘇州河的一條支流。

    朱允熞一番考察之後發現,要治理松江府境內的水患,疏通河道,最省時省力的方法,是疏浚黃浦江,使其上連太湖。

    然後將蘇州河的引入黃浦江,再流出去。

    如此一來,黃浦江反而會成爲主流,蘇州河淪爲支流,與後世又一樣了。

    只是治理水患,建設新城,都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朱允熞將鄭和喚來,笑道:“此次出征,卻是辛苦你了。”

    這一路前來,鄭和說的話極少。

    但軍隊中的日常事務,人員調度,諸般佈置,都是他在操勞。

    朱允熞只負責發號施令,完全不管細節。

    鄭和都佈置得非常到位。

    這就是能力的體現了。

    沒有這麼優秀的副手,他的精力會被分散一大部分,陷入諸多繁瑣事務中,而不能全力思考戰略方向。

    鄭和受寵若驚,忙道:“屬下不辛苦,能跟着太孫殿下出征,是屬下的榮幸。”

    “這些天跟在太孫殿下身邊打仗,才真正見識到了太孫殿下的本事。”

    “始知以前皆是坐井觀天,虛度浮生。這段時日的所見所聞,已勝過鄭和前半生許多。”

    儘管新軍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燧火槍他也早就用過。

    但真正見識到此物在戰爭中的恐怖威力,還是讓鄭和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而朱允熞的表現,在他眼中,更是有若神明。

    相比之下,哪怕是自己曾經崇拜無比的燕王殿下,在太孫殿下面前,都有若熒火之光,與皓月爭輝了。

    朱允熞笑了笑,道:“從前人們不會用火,一直到燧人氏出現,教會人們鑽木取火,又教人們用火燒東西吃,才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

    “有巢氏教人們學會造房屋,人族才從陰暗的山洞中走出來。”

    “知生氏教人們以獸皮禦寒,以樹葉遮體,從此人族才有了衣服可穿。”

    “神農氏嘗百草,人們才學會了治病。”

    “倉頡造字,人族的文明才得以傳承。”

    他對鄭和道:“我和你說這些,是想告訴你,文明一直在向前發展。”

    “從前軍隊打仗,用大刀長矛,用弓箭,以後就會用燧火槍,用火炮。”

    “不僅如此,我們現在用的許多東西,將來都會被更先進的工具取代,就如同槍支取代弓箭一樣。”

    “我設立技術研究和制造局,正是爲了發明更多更先進的東西。”

    鄭和愕然。

    受時代的限制,他對這些並沒有很深刻的認識。

    但見識了燧火槍的威力之後,亦慢慢明白發明創造對國家和軍隊的重要性。

    朱允熞話鋒一轉,道:“松江府遭倭寇蹂躪,剛剛收復,百廢待興。但原來的官員,多半死於倭寇之手,官員缺失。伱隨孤出征,立下大功。孤決定保舉你爲松江府知府。”

    他要將此地打造大球最大遠洋貿易中心,金融中心,殖民軍事中心……未來大明最重要的經濟之都!

    則必須要一個可靠的人來執掌此地。

    金陵軍事學堂如今已經漸漸走向了正規。

    有了前面的一千多人打底子,帶動後面的人,訓練和培養都會容易很多,不再需要鄭和繼續主持。

    至於海軍建設。

    這座新城本來就是海岸城市,同樣可以訓練海軍,甚至比金陵更方便。

    鄭和聞言一怔,連忙跪地道:“太孫殿下,鄭和只是一介閹人,如何能擔此重任?況且此事在朝堂上,只恐又要引來無數人攻擊。”

    他雖然渴望出人頭地,建功立業,但又因自身身份所限,難免有些自卑。

    太孫殿下將自己簡拔爲金陵軍事學堂的主管官員,雖未授予正式的品級,卻已引來朝堂上數不清的非議。

    不少人都說他不過是一名閹人,以前也未曾任官,如何能這般重任?太孫殿下太過於任性胡來。

    諸多流言蜚語,鄭和亦有所耳聞。

    知府可是正四品的官員。

    尋常官員要爬到這個位置,即使高中了狀元,也還要經歷多年的官場歷練。

    他若是一步登天,直接成爲知府,朝中那些官員,還不得鬧翻天嗎?

    鄭和實不願因爲自己,而讓太孫殿下受人攻詰。

    朱允熞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此時鄭和雖然跪下,但仍然比他身高更高。

    也就是彎着腰,他才能夠着。

    朱允熞笑道:“你此次立下大功,如何當不得一個知府?”

    鄭和慚愧道:“這次出征,全賴太孫殿下發明的燧火槍,再加上出神入化的指揮,方能建功。鄭和只是跟着跑了一次腿,長了一番見識,可不敢居半分功。”

    朱允熞語氣認真道:“孤說你有大功,那就是有。”

    “將松江府交給你,也是爲了幫孤辦事,怎麼,你還不願意嗎?”

    鄭和一愣,忙道:“能爲太孫殿下辦事,卑職自然是萬分願意。”

    “願意就好。”朱允熞指着不遠處的大河,道:“你不僅要做松江府知府,將來還要做水軍都司。”

    “松江府要建設新城,這是大事。”

    “你成爲知府後,第一件事,便是將這座城造好。”

    “將來這座城市,會比金陵城更繁華。”

    比金陵城更繁華?

    聽到這句話,鄭和的瞳孔微微縮了縮。

    金陵是如今大明的都城,天下間一等一的繁華之地。

    而松江別說與金陵比,就是與蘇州,杭州等地相比,也相去萬里。

    至於新城,更是一片荒蕪之地。

    這句話如果是別人說出來,鄭和必然嗤之以鼻。

    但太孫殿下說,那就一定是真的了。

    一時間,他心神盪漾。

    太孫殿下的佈局,他看不懂。

    但在鄭和看來,必定非同尋常,驚天動地。

    頓時覺得自己肩上擔子很重。

    朱允熞又接着道:“要建設一座如此巨大規模城市,首先要將此地的河道疏通,一則是讓水運更便利,下接大海,上通內陸腹地,方能奠定商貿的基礎;二是解決水患。這個任務,十分艱巨。但只要做好了,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除此之外,還要在長江邊上,再建一座造船廠。”

    “規模要比金陵城的造船廠更大。”

    “其次,你要負責訓練一支海上作戰的海軍,這一點,孤以前和你說過,新軍也進行過水上的訓練,但遠遠不夠。”

    “與真正的大海相比,長江也不過是一條小溝罷了。”

    “大明的海軍,要馳騁萬里,征戰四洋,絕不能是內河海軍。”

    “松江府附近的倭寇雖然平定,但倭國還在,便還會有新的倭寇到來。”

    “孤要發展海上商貿,絕不允許有倭寇海盜騷擾。”

    “要斷其根,唯有遠征倭國,將其從源頭根除。”

    “孤希望你能在短時間內,訓練出一支能遠征倭國的海軍。”

    “到時候,再領兵出征倭國,將倭寇之患,一勞永逸的解除。”

    “孤讓你當松江知府,可不是讓你享福的。”

    “疏通河道,治理水患,建設新城,辦造船廠,創建大明海軍,諸多事務,都需要你一力主持。”

    “你身上肩着千鈞重擔,可一定要實心辦事。”

    鄭和對他的話,一字一句,皆牢牢記在心頭。

    他精神一凜,拱手朗聲道:“卑職一定將殿下交待的事情辦法,絕不負太孫殿下所託。”

    “嗯!”朱允熞微微點頭。

    這一路來,他也一直在注意觀察鄭和。

    發現他不管辦什麼事,都十分認真仔細,思維也極爲縝密,毫無遺漏之處。

    不愧是史書上鼎鼎有名的人物,這份能力,委實相當不錯。

    朱允熞因此堅定了好好培養他的念頭。

    將來若要派他出海的話,現在將建設海港新城的任務交到他的手中,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城市建設,也是一次十分有效的學習。

    幫助他深入理解商貿運行的奧祕。

    “你去將官員和工匠們都召集過來,探討此事,制定計劃。”

    鄭和領命而去。

    很快,人便都喚來了。

    朱允熞拿出松江地圖,圈出了一個個的地方。

    與官員和工匠反復研究。

    如何疏通河道,如何建造港口,如何修建碼頭,如何方便進行貨物貿易,如何進行治安管理……乃至各種城市建設,衛生清掃,道路交通……

    他運用後世的知識見聞,提了很多方案。

    城市的早期規劃,至關重要。

    如果發展到後面,發現前面的規劃有問題,再進行改造,工程量就堪稱巨大了。

    大拆大建,耗費的財力,物力,人力,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且,還給城中的居民,帶來諸多的不便。

    早期規劃得好,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朱允熞清楚將來社會發展的方向,當然也知道要避開哪些坑,知道都要如何規劃好。

    官員和工匠們也不斷提出自己的意見,又不斷修正……

    幾天之後,一座超大新型城市的藍圖,終於設計了出來。

    這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城市,它沒有城牆,完全依託海港河岸而建,以此爲基礎,再輔以大量的道路,向內陸展開。

    一旦建好,必將成爲整個大明的經濟中心,乃至全球的經濟中心。

    不過,參與設計的官員和工匠,對這座新型城市,都有着一份不真實感。

    若不是太孫殿下一力堅持,他們實在想不到,城市竟然還能如此設計和建設。

    連城牆和城門都沒有,有的只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若是其他人拿出這樣的圖紙,他們一定會斥其爲無用的荒謬之想。

    可此城出自太孫殿下的親手設計,而太孫殿下不僅是儲君,還是神仙轉世,他的設計,肯定不會有錯。

    “太孫殿下,新城已設計完成,還請您給它取一個名字吧。”一名官員捧着設計圖紙道。

    “好!”朱允熞笑道:“此城與從前的城市,皆大不相同,乃是經濟之都。一旦建成,必將產生神奇無比的魔力。魔者,鬼怪也,神魔也。見魔而悟神,就取名叫魔都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