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堂烏龍,祭天祭祖!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3307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黃子澄是真的急了。

    他只是想給朱允熞挖坑,可不是真的要嘉獎他的軍功。

    怎麼能來真的呢?

    報捷的錦衣衛一愣,連連向着老朱磕頭道:“陛下明鑑,此事千真萬確,絕無半分虛假之言。”

    馮勝三步並作兩步,也從高臺上衝了下來,一把將他手中的捷報抓住,翻開一看,頓時滿臉皆是不可思議之色。

    “這……這……這是真的嗎?”

    他蹬蹬蹬向後退了幾步,險些跌倒。

    一恍神,才發現皇帝陛下正看着自己。

    捷報是應該先上呈陛下的。

    但他剛纔情緒激動,便沒顧上這些。

    馮勝連忙請罪,道:“陛下恕罪,是微臣失禮了。”

    “呈上來吧。”老朱恢復了鎮定。

    他趕緊上前,將捷報呈上。

    “料敵先機,攻敵不備,再奪其心智,震其心魂……好啊!”

    老朱一看,仰天大笑,拍掌叫好:“不愧是咱老朱的孫子,這仗打得漂亮!”

    文武百官一個個面面相覷。

    真的收復松江府城了?

    下一刻。

    卻見老朱臉上笑容驟然收斂,盯着下方跪着的錦衣衛道:“你是不是勾結了倭寇,給朝廷送來假軍報?從實招來!”

    他手中捷報猛地往地上一砸,殺機驟起。

    送信的錦衣衛愣了一下。

    他也懵逼了。

    這名來報捷的錦衣衛,正是當初被藍玉攔住的那個。

    他如今又前來京城,向陛下報捷。

    松江府城到金陵,六百餘里,爲了迅速將捷報送進京,他這一路在驛站中連換了二十一匹馬,自己卻不曾休息片刻。

    跑進京城後,馬不停蹄的進宮。

    這種報捷的差使,可是一般人搶都搶不來的。

    原來滿心想着,陛下看了捷報,必定龍心大悅,對他給予重賞。

    沒想到,陛下也懷疑不是真的。

    再看上面滿朝文武大臣,一個個皆是質疑的眼神。

    這名送信的錦衣衛真是欲哭無淚了。

    明明是真的啊,爲啥你們就不信呢?

    “陛下,臣一家老小皆在金陵城中,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與倭寇勾結,欺瞞陛下啊!”

    送信的錦衣衛拼命解釋,可偏生,渾身是嘴都說不清。

    主要是沒人信啊!

    就在這時。

    遠方又響起一陣陣高喊聲。

    “前線大捷!”

    “前線大捷!”

    ……

    此時是在殿外,雖然距離外面的宮門還有一段距離,但那人的嗓門極大,又是順風,聲音傳得很遠,直入老朱和文武百官的耳中。

    什麼情況?

    老朱怔了一下。

    很快,報信的人進入宮中。

    “前線大捷。太孫殿下率新軍乘船出海,直搗倭寇在海上的據點,已將其老巢焚燬。所有倭寇,或被大火梵燒而亡,或葬身大海魚腹之中。困擾我大明數十載的東南倭患,一朝蕩平!”

    語落,他將捷報呈上。

    場中。

    詭異的安靜。

    所有人都呆呆望着報信之人。

    不敢相信。

    誰都不敢相信。

    是真的嗎?

    大明開國的時間不長,在場的許多大臣,都是經歷過不少戰事的。

    此次松江府倭亂,對大明來說,其實都算不上多大的戰事。

    只不過,因爲發生的地方在東南沿海,距離京師很近。

    倭寇登陸後,威脅着朝廷的賦稅重地蘇杭地區,才會那般重視。

    平倭之戰,同樣不算是多大的戰事。

    誰都知道,只要朝廷大軍一到,倭寇必定是可以驅除的。

    本身倭寇也沒有和大明的正規軍正面硬抗的實力。

    就算加上張士誠舊部,私鹽販子等反賊,那也不行。

    當年張士誠勢力龐大,尚且敗在老朱的手中。

    何況如今的大明,已一統九州,國力較之當初,何止增長了十倍。

    而張士誠舊部殘留的勢力,早不及當年張士誠的十分之一。

    兩相比較,差距百倍之遙。

    大明的大軍一到,鎮壓他們,易於反掌。

    可問題是,大軍還沒有到啊!

    還在半路上啊!

    僅靠太孫殿下的幾百新軍,就將數萬倭寇和反賊的叛亂給平定了?

    連倭寇老巢都燒了?

    要知道,倭寇最讓人頭痛的一點,就是依靠大海之利,進退自如。

    大軍一到,他們就逃到海上去了。

    即使這次朝廷糾集了五萬大軍出征,兵力雄厚,有心立威,可誰也不認爲,此次出征,可以順利找到倭寇的老巢,將其搗毀。

    能收復失地,將倭寇驅趕下海就行了。

    可皇太孫,竟然一把火燒了倭寇老巢?

    “陛下,此事一定是假的!”一名大臣出列道:“太孫殿下只帶了五百新軍,以及五百錦衣衛,怎麼可能將收復松江府城,再搗毀倭寇老巢呢?”

    “臣也以爲,這定是倭寇設的計。”另一名大臣跟着進言。

    其他大臣也紛紛開口。

    “倭寇以假亂真,欺瞞朝廷,陛下不可相信。”

    “可惜,他們編造的故事太過於離奇,讓人如何不疑?”

    “倭寇是當我大明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是三歲小孩嗎?會受他們的欺騙?”

    ……

    大臣們一個接一個的發言,沒有一個人相信。

    打贏倭寇是不難。

    但前提是得等軍隊都到齊啊!

    太孫殿下帶的五百新軍,都是肉體凡胎,又不是天兵天將,怎麼可能就這樣將倭寇全滅了呢?

    對方可也有幾萬人馬!

    更別說,這仗也打得太快了吧?

    按正常速度來說,走路都應該還沒有走到那裏呢,仗就打完了?

    如何能信?

    如何敢信?

    更有大臣憂心忡忡,道:“倭寇接二連三以涼國公藍玉和太孫殿下的名義,發出捷報,欺騙陛下,該不會是前方戰事有變,涼國公藍玉和皇太孫都落入倭寇之手了吧?”

    此言一出,衆大臣心裏都有點打鼓。

    難道前線遭遇慘敗了?

    朱元璋臉色一沉,目光微轉,問道:“馮勝,傅有德,此事你二人怎麼看?”

    此時,老朱的心也緊張起來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熞兒該不會真有什麼不測吧?

    他心中擔擾,連喊馮勝,傅有德都直呼其名字了。

    朝中在場的衆臣,屬他們兩人的軍事經驗最豐富,故而才問他們。

    馮勝思索了片刻,道:“此事確實奇怪,連同昨日送捷報的人,已經是第三人送來捷報了。而且關防印章皆是無誤,辨認字跡也看不出僞造的痕跡。臣以爲,此事須得好好查探。”

    傅有德道:“臣以爲,陛下不可輕信。暫時仍嚴令令各路軍馬,加快速度,趕往松江。同時向蘇州,嘉興,湖州等地發出急遞,詢問情況,查明原委。”

    老朱微微點頭。

    也只好如此了。

    不管怎麼樣,先將情況查清楚再說。

    就在這時。

    通政使匆匆忙忙走了過來。

    “陛下,今日收到數十封軍情急遞,皆是前往松江府的統兵大將所呈現,言他們收到涼國公藍玉發來急遞,松江倭寇之亂已平,讓他們不要再率軍前去了,即刻搬師回朝。”

    “這些將領收到急遞後,不敢自做主張,皆派來了加急軍報,向朝廷詢問情況,查證真假。”

    通政使說着,手中已託舉起厚厚一疊的奏章,低頭呈上。

    “什麼?”老朱臉色驟然一變。

    後方的文武百官,更是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

    如果說有一個人投靠倭寇,傳遞假軍情,欺騙朝廷,那也說得通。

    但各路兵馬,都收到藍玉傳達的急遞,那就不可能是倭寇所爲了啊!

    難道……難道……難道捷報都是真的?

    並不是倭寇造假,也沒有人欺瞞朝廷和陛下?

    一切都是真的?

    黃子澄愣在那裏,人完全麻了。

    他完全無法接受。

    “啓奏陛下,蘇州知府劉翰墨送來急報,說他收到確切信息,松江府城已被太孫殿下收復。”

    “啓奏陛下,浙江都指揮使朱正河送來急報,言太孫殿下已收復松江府城,平定倭寇之亂。”

    又有兩名通政使司的官員,將兩封剛剛送來的急奏呈上。

    百官皆驚得無言。

    馮勝和傅有德對望了一眼,彼此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滿眼驚愕。

    剛剛才提議要詢問蘇州等地官員呢,沒想到,奏章已經送上來了。

    老朱也怔在那裏,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將奏章都呈上去。

    他用顫抖的手,一本本翻開來看。

    捷報、各路將領的請奏、地方官員的急奏……

    不同的信息渠道,皆指向了同一個答案。

    松江府城真的已經收復,倭寇之亂平定了!

    至此,再無疑慮。

    滿朝文武百官,也終於回過神來。

    “臣等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平定倭寇之亂。百年倭患,一朝蕩平,此全賴陛下洪福!”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一聲聲的道賀聲,響徹在皇宮內。

    “哈哈哈!”

    老朱仰天大笑:“傳旨,咱要祭天、祭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