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都怕了,杯弓蛇影!八百裏加急!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4157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這不是用來限制武將,防止他們握緊了軍權造反的嗎?

    怎麼要用到咱文官身上呢?

    “太孫殿下,此舉不妥?”

    黃子澄連忙出聲阻止。

    “有什麼不妥?”朱允熞笑着問道。

    黃子澄拱手,張了張嘴,準備說出去的話,又突然吞了回去。

    若說專政弄權,欺上瞞下,武將可以,文官做得更多。

    胡惟庸難道不是文官嗎?

    李善長難道不是文官嗎?

    他們可都被以謀反罪處死的。

    既然如此,那用來鉗制,防範武將的措施,爲何就不能用到文官身上呢?

    他愣在那裏,竟是半天也沒有想出一個反駁的理由來。

    若是一開始就討論這些措施,黃子澄可以編出一萬個藉口來反對。

    比如密奏制度影響君臣信任,破壞君臣關係。

    朝廷應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皇帝英明,臣子自然賢良。

    若用密奏制度,大臣彼此猜忌,小人陰險告狀,天下風氣,就此壞矣。

    再比如朝廷應該優待諮政大臣,給予種種高待遇,如此方能體現天子的仁德……

    再比如政事應儘量交由諮政大臣處理,天子垂拱而治,不必勞神苦思,費心費力,只要用好了賢臣良臣,放心交給他們去辦就行了……

    諸如此類,種種該與不該。

    黃子澄心中早有一套完美的方案,也想好了近乎天衣無縫說詞。

    這些天,與衆同僚早就達成了一致。

    只待今日在朝堂上提出通過。

    若是陛下或者太孫殿下問起,他們也有話答覆。

    衆人齊心,大事可成。

    沒想到,法子都還沒有提出來呢。

    先被朱允熞一軍給將死了。

    按軍務處的法子辦?

    這……

    那以後文官們還有權嗎?

    密奏制度,保密制度……還有無數加在身上的“鐐銬”。

    文官們的權力不但沒有任何擴張,反而大大縮小。

    連至關重要的輿論權,在嚴格的保密制度下,都將不復存在。

    可剛剛用來對付武將的法子,還是自己帶頭想出來的,現在說用到諮政處,又有什麼理由反對呢?

    早知如此,剛剛就不該絞盡腦汁出主意限制武將的權力。

    沒想到,太孫殿下竟然是打着這樣的主意,讓他們自己做籠子將自己關進去。

    但轉念一想,有機會限制武將勳貴的權力,無論如何都不會錯過,也不應錯過。

    故而,剛剛想法子的時候,哪怕腦海中亦曾閃過此法會不會用於對付自己的念頭,也迅速被驅離了。

    “太孫殿下此舉甚是高明!”藍玉率先開口。

    武將們立時紛紛接言。

    “文武一體,用一樣的辦法,完全可行。”

    “如此一來,胡惟庸、李善長之舊事,再也不會發生。”

    “諮政而不掌政,臣子之道。天子代天牧守天下,朝廷大事,理應由天子乾綱獨斷。用人聽言,大權不可旁假。”

    “如此一來,再不須擔擾有奸詐小人矇蔽朝廷,諸位大人都是坦蕩君子,定然贊成此法。”

    武將勳貴們不是傻子,也明白文官們是被太孫殿下耍了。

    設計了一整套鉗制武將的枷鎖,結果要戴到自己身上。

    太孫殿下,真是太妙了!

    這個時候,落井下石是必須的。

    “哈哈哈,咱們武將都覺得這個法子好。我想文官皆是飽讀聖賢書的,知禮明理,光明磊落,怎麼會不同意呢?”

    “除了想攬權奪政的奸佞小人,我想不出爲人臣子,還有什麼不同意的理由?”

    “對,誰要是反對,我看就是心裏有軌。”

    “誰反對,誰就是心懷不測的小人,應該立即斬首示衆。”

    ……

    武將們越說越興奮,越說越離譜。

    文官們一個個呆立在那裏,進退兩難。

    特別是黃子澄,他本來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可又說不出反對的理由。

    現在武將一鬧騰,他就更難堪了。

    朱允熞向着衆武將勳貴微微點頭讚許。

    這羣人還真配合啊。

    隨即,目光移向黃子澄,再次問道:“黃大人爲何不說呢?到底有何不妥?”

    “這……這……”黃子澄吱吱唔唔:“下……下……官,下官細細思考了一番,並無不妥。”

    他幾乎用盡了全身力氣,才說出這句話。

    說完之後,只覺血氣上涌,整個人好似虛脫了一般。

    旁邊的齊泰見狀,連忙伸手將他扶住。

    “好!”朱允熞笑道:“黃大人覺得並無不妥,其他人呢?”

    他望向一衆文官。

    此時的文官們,心裏皆是五味雜陳。

    這些日子,苦心想了許多,爲設置諮政處的事謀劃。

    以爲這是掌權的大好時機。

    沒想到,到頭來,不僅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都沒有謀到,還給自己戴上的“鐐銬”。

    早知如此,在太孫殿下提議設諮政處的時候,就應該竭力反對。

    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形勢比人強。

    反對?

    誰敢反對?

    特別是旁邊的武將勳貴們都在看着呢?

    反對你就是別有用心,妄圖奪權,有造反之心。

    要不然,爲啥咱武將勳貴不貪權不戀勢,你們飽讀聖賢書的人,卻一心只想爭權呢?

    文官們沒辦法了,只好出來表態。

    “下官認爲可以。”

    “軍務政務,雖有不同,但理卻一致,太孫殿下此法不錯。”

    “下官贊成!”

    “下官亦贊成!”

    ……

    文官們縱使心中一萬個不樂意,但此時也只能出言贊同。

    “好,既然大家都無異議,那就這般定了。”

    朱允熞心情不錯。

    “孤還有一件事,想與諸位大人商議。”

    “因倭寇作亂,本朝自洪武三年禁止瀕海民衆私自出海,後來又多次重申禁海之策,且越縮越緊。”

    “如今連番商入境,亦在禁止之例。”

    “然民間走私,卻屢禁不止。”

    “不要說沿海地區,就連金陵城的碼頭上,都有不少海外來的番商。”

    “官府不能禁絕,法令幾成空文,倭寇之亂,也未見減少。”

    “孤決意開海禁,設市舶司管理。許百姓重新下海,往來海外,互通有無,只須向朝廷申報納稅即可。”

    “至於倭寇作亂,孤自會派兵平定。”

    “諸位大人以爲如何?”

    開放海禁的事,他早就和老朱說過。

    老朱當時未置可否,此事也就擱置了。

    但既然老朱現在將朝政交給他,就是想考驗他,也想看他如何處理。

    畏手畏腳,處處拘謹,反而會讓老朱失望。

    還不如乾脆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做出成績來,讓老朱刮目相看。

    大明後期,放開海禁所遇到的阻力不小。

    主要是因爲江南士紳在禁海期間,與海外的走私貿易,從來就沒有真正中斷過。

    禁海之後,只有有權有勢大富大貴之家,才能做海外的買賣。

    一般的百姓和商人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等於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還不用向朝廷交稅。

    朝廷中掌權的江南士紳都在其中獲利,因而不願放開海禁。

    但現在還是明初,走私的利益階層還沒有形成,阻力也就不會有那麼大。

    朱允熞不是沒有考慮過,乾脆先不着急開放,由大明朝廷來做海外貿易。

    免得開放海禁的大頭,都被士紳階層拿走了。

    但很快,他又否決了這一想法。

    想要推動大明快速邁入新時代,就必須形成足夠的利益階層,獲取他們的支持。

    若是無利可圖,讓所有的階層都反對,那就算他是皇帝,改革也推行不下去。

    在後世的社會,大多數人眼中,都反對資本主義,視資本家爲剝削者,吸血鬼。

    然而,在如今這個時代,資本卻代表着先進,代表着發展的方向。

    朱允熞反而有意培養。

    開放海禁,就讓士紳階層獲點利又如何呢?

    反正朝廷以後通過稅收調整和政策管控,仍然有的是辦法對付他們。

    海外貿易,乃至海外殖民,是最快培養資本階層的途徑。

    不然的話,所有的改革,都會因爲缺少必要的經濟基礎和支持它的階層,而無法進行。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要相適應。

    這是大明邁向新時代必須要跨出的重要一步。

    唯其如此,才能在未來的世界劇變中,領先全球。

    聽到朱允熞的話,齊泰幾乎下意識就要反對。

    開放海禁之後,倭寇能平定嗎?

    會不會越演越烈呢?

    大明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什麼都不缺,有必要與番人做生意嗎?

    好好的禁海,爲啥莫名其妙要放開?

    如此重要的事,爲何不先與朝臣商議,再行決定?

    他心中想着,上前一步,正準備開口,卻見旁邊剛剛受了巨大打擊,此刻氣息仍萎靡不振的黃子澄向他輕輕搖了搖頭。

    齊泰心中一震。

    開放海禁的事,不會又是太孫殿下挖的坑吧?

    就等着他跳進去?

    太孫殿下行事深不可測,今日在朝堂上這番交鋒,已盡顯無遺。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

    齊泰腦海中念頭飛轉,又悄然退了回去。

    不止是他,其他官員也是一樣的心思。

    想要阻止,但又怕是太孫殿下設計的陷阱。

    若再掉進去,那可就太屈了!

    被連續耍了幾次之後,他們是真的怕了。

    一個個有若驚弓之鳥。

    一個個皆是杯弓蛇影。

    朱允熞也是愣住了。

    開放海禁,竟然沒有人反對?

    這可真就有點大大出乎他的預料之外了。

    他早就做好了這些官員會反對的準備。

    沒想到,竟然沒有。

    “既然無人反對,那便着有司衙門即刻制定相關管理條例,挑選精幹官員,佈置開放海禁事宜。”

    “待明年初一,正式開放。”

    既然他們都不反對,朱允熞也樂得省一番功夫。

    開放海禁並不是小事,需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開放之後,同樣要進行嚴格的管理。

    這些都需要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至關重要。

    要開放海禁,必須蕩平倭寇。

    留幾個月的時間,正是爲此。

    “好了,諸位大人若是沒有什麼事的話,那今日的朝會,就到此結束吧。”

    朱允熞揮了揮手,太監喊着“退朝”,衆官員行禮後魚貫退出。

    就在這時。

    一道急促而緊張的聲音,由遠及近,遙遙傳了過來。

    “八百裏加急!”

    “八百裏加急!”

    呼喊聲不斷,一路直入宮門。

    衆官員皆是勃然變色。

    八百裏加急不會隨便啓用。

    一般若沒有大事發生,縱然是有緊急軍情,也至多只會派出六百裏加急。

    真要用上八百裏加急,那絕對是有了不得的大事發生。

    在殿外戒備的錦衣衛指揮使蔣瓛迎了上去,將軍報接過來,隨即進殿,轉呈太監,交到朱允熞手中。

    朱允熞微微皺眉。

    如今是洪武二十五年,他隱約記得,歷史上,這一年除了朱標身死,並無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發生。

    並不存在大規模的外敵入侵,或者起義造反。

    爲何會有八百裏加急送進宮來呢?

    他心中暗暗思索,打開一看,頓時神色大變。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