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搜腸刮肚搬石頭砸自己腳?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461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黃子澄此時一心想的都如何限武將之權,根本不曾發覺,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掉入了朱允熞的算計之中。

    他此時正春風得意呢。

    “軍務處代理軍務,職掌天下軍隊,杈威甚重,不應再加恩寵。”

    “下官以爲,凡軍務大臣,除非是簡拔之新官,從無其他品級,亦無俸祿,可按七品定級給俸。”

    “除此之外,餘者再不設品級,亦不額外領俸祿。”

    文官們紛紛點頭。

    本來嘛。

    武將勳貴的俸祿,一直是遠遠高於文官的。

    有些甚至要高出幾倍。

    當然,這也是歷朝歷代的慣例。

    哪怕是重文輕武而著稱的宋朝,也是如此。

    當初宋太祖就是說好了,對武將們給予重賞厚待,讓他們放棄兵權,多置良田美宅,多買些歌姬,好好享福。

    故而,論政治地位,武將拍馬也不及文官的萬一。

    一個七品的縣令,都能將四品的武將怒罵一頓。

    但論俸祿,武將可就要遠遠高於文官了。

    明朝亦是如此。

    不過,明朝用的法子不一樣。

    明朝是通過給武將定更高的品級,來提高武將待遇的。

    比如說,衛所裏面的千戶就是正五品,百戶是正六品,哪怕是統領十個士兵的小旗,都是從七品。

    而文官知縣,都只有七品。

    用後世軍隊來對比,就是軍隊裏的班長是七品,地方政府的縣高官也是七品,兩者算同一個品級。

    但品級與職權並不對等。

    縣令能調動一縣的資源,其實際能量,不要說一名小旗,就是正五品的千戶,也遠遠比不上縣令。

    甚至掌握五千多人的正三品指揮使,除了錦衣衛這種有特殊權力的內衛,很多三品指揮使可能都還不如縣令的實際權力大。

    畢竟,後期的衛所,士兵已經在很大程度與農民基本沒啥區別。

    而明朝大一點的縣,也有十幾萬乃至幾十萬人口,遠比衛所的人數多得多。

    而在這個時代,掌握更多人口,也就意味着能調動更多的資源。

    說白了,武將勳貴們有錢,他們也不像文官一樣,以“清廉”貧苦來標榜自身。

    若是打了勝仗,朝廷給予的賞賜之豐厚,就更是許多文官們一輩子的俸祿加起來都比不上的。

    此際,聽到說進入軍務處沒有額外的俸祿,武將勳貴們自然無所謂。

    就那一點點錢,他們還看不上。

    接下來,文官們又一個個站出來,出謀畫策,限制軍務處的權力。

    “下官以爲,凡軍務奏章,軍情,勿論大小事,都應由三名以上軍務大臣批閱,合議而定,若有爭議,則請示陛下,不得一人擅自做主。”

    “下官以爲,軍務處不得似五軍都督府一般,再另設衙門,獨自辦公。仍如之前在文華殿臨時批閱奏章一般,就在宮內置一便所,在御前辦公即可。有事亦可即時與陛下耳聞。”

    “下官以爲,除了密奏制度外,軍務處應主要負責軍情奏章的日常事務,對於重要的奏章,還是需奏與陛下。”

    “下官以爲,軍務處的主要職責,是作爲陛下的顧問,以備諮詢。除此之外……”

    “下官以爲,軍務大臣未有聖旨,不得離京……”

    “下官以爲,軍務處只宜草擬意見,不宜……”

    ……

    文官們給軍務處制定了一條又一條的規矩,將其職權越限越小。

    最後基本上變成了一個純粹的祕書辦事處,實權剝得幾乎一點都不剩。

    衆人羣策羣力,想出的種種法子,比朱允熞之前想的,還要周到不少。

    畢竟,一個人想這種事,總有想不到的地方,有遺漏之處。

    而現在文官們絞盡腦汁,限制軍務處大臣的權力,就一點死角都沒有留下了。

    最後定下來,奏章第一步先送到皇帝或者太孫殿下面前,然後再下發給軍務處。

    這就徹底斷絕了軍務大臣扣押任何奏章的可能性。

    因爲他們無法知道,在下放之前,皇帝是否已經看過奏章了。

    提出草擬意見之後,再呈給皇帝。

    分類處理,有些日常的奏章,皇帝就不看了,或者只挑一些看,再發還直接交辦。

    而朱允熞想要的保密制度,也順理成章的定了下來。

    畢竟,軍國大事,保密是必須的。

    ……

    諸如此種種,十分完備

    朱允熞非常滿意。

    果然,文官們還是很不錯的,到底也是國家挑選出來的人才。

    這些限制軍務處權力,又讓軍務處起到祕書作用的主意,就非常好嘛。

    他讓太監記錄下來,整理好之後,旋即便當堂念讀。

    文官們自然沒意見,這本來就是他們的主意。

    武將勳貴也毫不反對的全盤接受了。

    到了現在,武將勳貴們也看出來了,朱允熞讓威望很高,軍權很重的大將進入軍務處,就是奪他們的軍權,將他們“養”起來。

    但對於這個法子,武將勳貴們都完全能接受。

    交出軍權的同時,還能既不被文官壓制,又不惹來猜忌,永享榮華富貴,還有什麼不願意的呢?

    雙方皆大歡喜,順利達成了一致。

    黃子澄、齊泰等人,更是春風得意。

    想不到啊!

    一切竟然進行得如此順利。

    幾乎毫不費力,就奪了武將勳貴的軍權。

    雖說沒有搶到文官的手中,但這個成果,還是讓他們頗感滿意的。

    太監唸完之後,朱允熞問道:“軍務處的事,就這麼定下來了,大家覺得妥當嗎?”

    “章程細緻,權屬分明,既能助陛下代理軍務,又無專權之憂,下官以爲甚好。”

    “太孫殿下英明神武,聰慧非凡,才能出此良策。”

    “既無武官弄權之威,亦無軍務鬆馳,不懂軍務之慮,下官也以爲極妙。”

    “哈哈哈,我們武將都沒有啥意見,這樣挺好的。”

    ……

    文臣武將,紛紛表態,個個贊同。

    朱允熞點了點頭。

    “此事經滿朝文武大臣公議,衆皆贊成,孤已整理成文,待奏請了皇爺爺,便正式實施吧。”

    達成了一致,朝堂上的氣氛,也變得輕鬆了不少。

    “軍務處已定,諮政處嘛……”

    他頓了頓,目光微轉。

    “孤的意見,軍務處的法子,是現成的。滿朝文武都同意。”

    “諮政處不如就按軍務處的章程來辦,諸位大人以爲如何?”

    呼啦。

    大殿外面,一陣狂風吹了進來。

    吹得衆官員的衣冠皆飄舞不定。

    大殿內,黃子澄,齊泰以及一衆文官,眸內皆流露出驚恐之色。

    剛剛搜腸刮肚,挖空心思想出來限制武將權力的法子,要用到自己身上嗎?

    這算是作繭自縛,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呢?

    衆文官一個個僵立在那裏,就彷彿石化了一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