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請君入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3409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這……”

    下方官員們大眼瞪小眼。

    看不懂朱允熞這是何意?

    一個皮匣子,除了製作很精良之外,再看不出任何特別的地方。

    用它制約統兵大將?

    衆官員都猜不透了。

    小孩子的玩具嗎?

    藍玉拱手道:“還請太孫殿下明示。”

    “藍玉一生領兵,大小戰不小百次,在軍中確實頗有威名,將士們信我服我,願意追隨我。”

    “有統兵之權,有號令之威,一言而三軍莫敢不從。故不敢不兢兢業業。憂將士或因功自大,驕傲自滿,生不軌之心。雖時常教導,忠君愛國,仍難自在。”

    “陳橋舊事,歷歷在目,不得不引以爲戒。”

    “本應告老還鄉,怡養天年。然受朝廷厚祿,又豈能不報?若爲避禍遠走,亦非臣子所應該。”

    “幸得陛下信任,不加猜忌,反受重用,臣藍玉唯萬死以報。”

    “處理天下國政軍務,統率萬方兵馬,此本亦人君之責。神器之重,非臣子所能覬覦。代理軍務,已是非常之舉。不過因皇帝陛下多病,太孫殿下年幼,不得已而設。”

    “若授此重任,必當誠惶誠恐,唯謙卑以退流言,守禮以明君臣。”

    “此臣子之心,昭昭可示日月。神明在上,天地共鑑。”

    “然中樞權柄,掌軍國要務,非比尋常。”

    “藍玉無心,卻無法阻謠言四起,無法塞天下悠悠衆口。”

    “倘藍玉不知進退,一味求權,必爲千夫所指,天下唾棄。”

    “若太孫殿下不能出制衡之道,明軍務之責,安滿朝文武之心,藍玉雖萬死亦不敢入軍務處。”

    他跪了下去,重重磕頭。

    滿朝皆側目。

    這話就說得十分清楚明白了,如果太孫殿下不能想出一個好制約他們這些功勳武將的法子,他爲了不讓別人懷疑,只能辭掉入主軍務處的機會。

    武將勳貴們都暗暗點頭。

    不愧是涼國公,光明磊落,和咱一樣,對陛下,對大明忠心耿耿。

    文官們的神色,卻是一個個都有不太自在起來。

    許多人的臉色都紅了。

    相比藍玉的“高風亮節”,明明有進入軍務處,入主中樞的機會,卻要辭受。

    他們這些一心一意想奪權爭勢的人,就顯得有些卑鄙了。

    滿堂寂靜。

    朱允熞笑道:“涼國公的心,孤是知道的。皇爺爺也知道。相信你的忠誠。”

    “孤既然設了軍務處,自有制約的辦法。”

    他將手中的皮匣高高舉起,道:“這是技術研究和制造局近日新送上來的。”

    “此物可用來裝重要文件奏章。”

    “放入皮匣後,將皮匣鎖住,要想再打開,便唯有將皮匣毀壞。”

    自從那日去了金陵十八坊,與工匠們談過話,後來又設了技術研究和制造局之後,工匠們的積極性高漲,各種小發明不斷,給了朱允熞極大的驚喜。

    華夏地靈人傑,臥虎藏龍,豈無奇才?

    他將製作皮匣子的任務交給工匠們,和他們說了具體的要求。

    很快,皮匣子便製作好了。

    成品比朱允熞想的還要好。

    鎖上之後,用正常的辦法,是絕計不能打開的。

    只能毀壞皮匣子。

    而且毀壞之後,再也不能不留痕跡的修好。

    也就是說,讓這個皮匣子來傳遞文件奏章,收件人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文件奏章沒有被打開,沒有第三個人看過。

    由此保證文件奏章的絕密性。

    當然,這也不影響用信封章印,將文件奏章封起來再放進去,多加一層保險。

    除此之外,工匠們還設計出了獨特的隱藏密碼,以及配套的陰陽皮匣。

    大臣上密奏可用陰匣,皇帝批閱後下達用陽匣。

    陰陽匣又互爲密本。

    外人縱然知曉,也不可能仿造。

    君臣通過陰陽匣,可以進一步確認保密性。

    從原理和手段上,都不留絲毫漏洞。

    衆臣還是不解。

    這東西與怎麼制約勳臣武將的權力,有任何關係嗎?

    朱允熞道:“任何人如有不軌之意,造反之心,首先必得上下溝通,密謀起事。”

    “孤與皇爺爺商議過了,打算在軍中建立起密奏制度。”

    “將這個皮匣子,授予掌握軍隊的將領,給予他們在必要時,直接向朝廷上密奏的權力。”

    “密奏必須自己親手撰寫,不得假手於第三人。”

    “呈上來之後,不經通政司之手,亦不由軍務處批閱,直達御前。”

    “審視皮匣,確保不曾毀壞打開。”

    ……

    ……

    ……

    “凡此種種,若將領發現有人存不測之心,便可以直接呈交陛下,上下無人能矇蔽。”

    “衆將領互爲監督,再無須擔心他們弄權作勢,欺上瞞下。”

    朱允熞將密奏制度,詳詳細細說了一遍。

    “好!”

    他的話音一落,劉三吾便出言讚歎。

    “太孫殿下的主意,妙不可言。有此良策,軍務大臣弄權之危,可以免矣。”

    其他文臣,也是紛紛贊同。

    “好主意!”

    “太孫殿下果然聰慧萬分,竟能想出如此高招。”

    “將在外領兵,朝廷不得不防。但此前一直沒有想出好法子,太孫殿下的法子,真好!”

    “高啊,太高了!太孫殿下的想法,有若天馬行空。下官等完全想不到。”

    ……

    文官們始終都擔心武將領兵造反。

    文臣節制武將,不僅僅是爲了爭權,更是爲了防範武將。

    朱允熞這個密奏的法子,幾乎就是一勞永逸的解決了如何防範武將造反的問題。

    當然,任何制度都會有漏洞,不可能完美無缺。

    而且,最重要一點是,制度要靠人去施行,就可能不規範,執行不到位。

    但至少,現在看起來,幾乎是無懈可擊。

    只要嚴格約束,按章實行,武將們雖然還有權力,卻近乎從根本上喪失了起兵造反的能力。

    而武將勳貴們,則是大大鬆了口氣。

    他們並不在乎這些。

    密奏制度雖然是爲了防範他們,但絲毫也不影響他們的領兵之權。

    對自己的切身利益,沒有半點損失。

    而且,一旦建立密奏制度,皇帝陛下對他們的猜疑,便能大大的降低。

    這可是許多武將勳貴們最想做而始終無法做到的事情。

    領兵在外,手握軍權,皇帝不可能沒有任何猜忌。

    對沒有造反之心的武將來說,如何消除皇帝陛下的猜疑,讓陛下放心,朝廷放心,永遠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也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現在朱允熞的密奏制度,幫他們解決了。

    他們只有感謝不盡,還如何會反對呢?

    退一萬步,就算真有想奪軍權,想造反的人,現在也萬萬不敢跳出來說不行。

    藍玉拱手道:“此舉甚好。既然如此,藍玉願入軍務處,處理軍務,爲陛下和太孫殿下分憂。”

    “且慢。”黃子澄再次出列道:“下官以爲,除了密奏制度外,還應對軍務處做更多的規範和限制。”

    到了現在,他明白過來。

    朱允熞之所以讓馮勝,傅友德,藍玉等等一干大將入主軍務處,表面上看似是給予重用,授予更大的權力。

    但實際上,卻是不動聲色的收回了軍權。

    密奏制度一建立,最緊要的奏章直達御前,軍務處想弄權也無從弄起。

    而他們到了中樞之後,遠離軍隊和士兵,處於朝廷的監管之下,表面上看起來,是入軍務處參贊軍機,處理軍國大事,實際上是被軍隊的日常鎖事纏住。

    如此一來,兵權不解而解。

    高啊!

    這一招真高啊!

    不愧是太孫殿下,也只有他才能想出這樣的主意。

    這一刻,黃子澄對朱允熞這位太孫,竟也生出了幾分崇拜之心。

    就如同他寫詩詞的才華一樣。

    朱允熞處理勳臣大將的法子,同樣讓人無話可說,不得不佩服。

    較之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提拔他們入主軍機處而解權,更要高明一萬倍了!

    杯酒釋兵權只是逼着一干武將退休。

    而朱允熞的法子,卻是“重用”,甚至都不讓他們離開軍務,卻能解除他們的兵權,太妙了。

    黃子澄心中讚歎不已。

    但既然這樣,那他就不得不跟着再使一把勁了。

    藉此機會,狠狠限制武將勳臣的權力,讓他們再也囂張不起來。

    太孫殿下能借力打力,我也同樣可以。

    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絕不能錯過。

    朱允熞已經將路都鋪好了。

    只要順着再做些佈置,武將勳貴,從此再無權勢。

    他心中念頭飛轉,已拿定了主意,故而才出來說話。

    看到黃子澄出來,朱允熞眉眼間,已佈滿笑意。

    若沒有這些文臣對武將掌權的恐懼,他怎麼能順理成章,不受任何阻礙的推出密奏制度呢?

    而接下來,進一步的措施,也要看這些人的賣力表演。

    路都鋪好了,他就不信這些人會不跳出來。

    這是陽謀。

    有限制武將的機會,文官們豈會放過?

    而事情的發展,也果然如他所預料的一般無二。

    黃子澄出來了,要給武將上更多的“鎖”。

    不過。

    他絕計想不到。

    朱允熞心中,早已定下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主意。

    就等着他入瓫呢。

    “黃大人有何主意,不妨直說!”他微笑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