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密謀,暗流洶涌!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631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金陵城。

    今夜註定不會平靜。

    太孫殿下已明確說了,明日朝會,就會將設置諮政處之事定下來。

    一時間,朝廷各方勢力暗流洶涌。

    文官,武將,勳貴,乃至皇帝國戚,都在思考着此事即將帶來的巨大變化。

    一些膽大之人,更是在暗中祕密商議。

    黃府。

    內堂。

    黃子澄,齊泰,還有幾名朝中大員,都赫然在列。

    “明日就要確定設置諮政處的事,決定何人能成爲諮政大臣,但不知爲何,我卻感到十分不安。”

    齊泰的神色,略有些緊張。

    自從今日從文華殿出來之後,他的右眼皮子就跳個不停,令他頗感不安。

    “能有什麼事呢?”

    下方一名文官笑道:“陛下年老體衰,太孫殿下年幼,縱然是再聰慧,不能如一個大人一般,處理那麼多的事情,設置諮政處,協助處理政務,是唯一的明智之選。他提出這個建議,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其他人聞言,都微微點頭。

    太孫殿下很顯然處理不了那堆積如山的奏章,才想出這個主意。

    黃子澄摸了摸鬍鬚,笑道:“正是此理。我們當初定的用奏章淹沒他的法子,還是生效了。這才有了諮政處的成立。”

    他對自己出的主意頗爲自得,還不忘提起。

    雖然之前被朱允熞坑了不把。

    但這不是很快就扳回一局了嗎?

    齊泰嘆道:“但願如此吧。可我總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太孫殿下雖然年幼,但心智謀略手段,皆非凡人能及。”

    “他必定想到了,設置諮政處之後,會架空大權的問題。何況還有陛下盯着。”

    他仍是憂心忡忡。

    “哈哈哈!”

    另一名官員道:“下官看齊大人是想多了,齊大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齊泰一愣,道:“你還知道什麼事?說來聽聽?”

    場中衆人的目光,都望了過去。

    那名官員笑道:“我府中有一名下人,他家的親戚,就在東宮做事,故而對此知道得甚多。”

    “太孫殿下聰慧自然不假,才華亦是舉世無雙,但諸位大人,可曾記得方仲永?”

    “自古大儒,未必小時就特別聰慧,唯勤奮不息,日積月累,方能有所成。”

    “頭懸樑,錐刺股。刻苦用心,才能成才。”

    “但太孫殿下雖然天資聰慧,不比大人差,許多地方,還甚過幾分。”

    “可惜,卻是小孩子心性,性喜玩樂,異常懶惰,他在東宮,閒暇之時,都很少讀書。”

    “一有空閒,便心心念念和宮女太監一起戲耍。”

    “能有如今的成就,全靠天賦異稟。”

    “可寫文章,出主意,能依賴才華和聰明。但處理政務,卻只能靠勤奮兩字。”

    “諸位大人這些時日陪着他一起在文華殿批閱奏章,想必也都看到了,太孫殿下可算得上勤奮啊?”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頓時紛紛贊同。

    這番說得太對了。

    朱允熞在文華殿,不是在吃東西,就是在睡覺,要不就乾脆出去轉悠了。

    一天到晚,真正看奏章的時間,恐怕連半個時辰都沒有。

    而且,坐沒坐相,站沒站樣。

    只要老朱不在身旁,就放肆無比。

    全然沒有半分勤奮好學的模樣。

    反而與那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十分相似。

    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如此。

    甚至,比很多紈絝子弟更過分。

    那些人還知道在殿上應該規規矩矩的坐着。

    但太孫殿下。

    第一天便是隨意吃東西,睡覺。

    這個時代的封建禮教管制極嚴,朱允熞的舉動,在他們眼中,無疑是不學好。

    若是自家的孩子,早就掄起手掌,大耳刮子抽去了。

    可對方是皇太孫,是監國,再看不慣也只能忍着。

    此際聽他這一提起,頓時覺得太有道理了。

    “自以爲聰明蓋世,恃才傲物,卻懶惰異常,不願腳踏實地的幹活做事,餘竊以爲,這個判斷非常準確。”

    黃子澄輕輕點頭,表示贊同。

    若朱允熞是他的學生,早就狠狠教訓了。

    不管你多高的才華,多強的本事,首先得守規矩,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禮”制,怎麼能任性胡來呢?

    “他想出設置諮政處的主意,也就是爲了讓自己好偷懶。”

    “對!”

    “對!”

    “我們趁此機會,掌控朝局。”

    “陛下可還在呢?”

    “謀全局者謀一地,謀萬世者謀一時。我等當在此時,爲日後做好準備。”

    “是啊,陛下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未雨綢繆,方是正道。”

    齊泰仍感不安,道:“我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太孫殿下懶惰不假,但聰慧亦是事實。”

    “我等能想到,他未必想不到。”

    “我總感覺,此事有點像一個坑。”

    “莫要像上次立儲一樣,將我們又耍了吧。”

    衆人頓時都不言語了。

    一個個陷入了苦思之中。

    與朱允熞打交道多了,也領教過他的厲害,不得不讓他們小心起來。

    “最重要的事,還是諮政處的人選上面。”

    黃子澄道:“此事是陛下乾綱獨斷,我等難以插手。”

    “還有那羣武將勳貴,他們很難入主諮政處,恐怕會極力反對此事。”

    進諮政處批閱奏章,無疑必須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否則,剛是看那些奏章,都能將人看暈。

    武將大部分是大老粗,普遍沒有太高的文化,也就難以進入。

    “雖說人選是陛下確定,但若是我等一起舉薦的話,陛下也不得慎重考慮。”

    “明日在朝堂上,諸位一定要緊緊抱團,同進共退。”

    “不錯,只要我等不自亂陣腳,齊心協力,設置諮政處的事,就能掌控在手中。”

    “還是須要好好想出一個章程呢,明日到底該如何應對?”

    一衆官員激烈討論起來。

    一名官員道:“依我之見,朝廷官員雖然,但論資歷,論地位,論身份,有資格進入諮政處的人,其實不多。”

    “若不用我們的人,他也將無人可用。”

    另一名官員搖頭道:“太孫殿下行事,素來不守規矩。”

    “就比如說開設軍事學堂,訓練新軍,聽聞都沒有從軍中調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將軍來主持,反而用了一名叫鄭和的閹人,也不給士兵置辦盔甲,弓箭,只訓練什麼火槍,這不是胡來嗎?”

    “還有編纂洪武大典,不用威望高,聲名遠著的大儒主持,反而用了一名僧人,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至於設置什麼技術研究和制造局,給一羣工匠封官,更是荒謬至極。”

    “我就怕到時候諮政處的諮政大臣人選,也是如此。”

    此言一出,大家頓時都微微色變,一個個沉默不語。

    “不能由着他任性胡來。”

    黃子澄道:“你說的幾件事,都是我等做的退讓,所以才由着他。”

    “但諮政處非比尋常,遠非軍事學堂可比。”

    “明日如若公佈諮政處設置辦法和相關的人選,大出意料之外,我等一定要同進共退,阻止此事發生。”

    “不錯,只要大家團結一心,但一定能行。”

    “好!”

    “好!”

    “誓死共進退!”

    “此事還是要細細商量,定下策略,諸位再去聯絡朝中各路人馬。”

    他們的聲音,漸漸越來越低。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