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達成,大戲開鑼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716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還請太孫殿下明示!”

    黃子澄、齊泰以及一衆文官同時行禮。

    雖然明白朱允熞是趁此機會,逼迫他們同意一些以前不可能同意的事情,但爲了諮政處,爲了成爲諮政大臣,必須忍。

    只希望這第三件事,不要太過分。

    “去歲皇爺爺下旨,遷全國各地工匠四萬五千戶,計二十餘萬人,移入金陵十八坊,爲大明製作軍需民用物資。”

    “他們當中,不乏能工巧匠,所製作的東西,對朝廷對天下,皆大有禆益。”

    “孤想設立一個技術研究和制造局,從這些匠人挑選出優秀者加入,賜予官身,領朝廷俸祿,對其中有傑出貢獻者,做出利國利民之重要物件者,封賞爵位。”

    此言一出,下方的文官們皆是神色大變。

    設立技術研究和制造局也就罷了。

    他們不懂這個,覺得可能就是太孫殿下好玩,弄出來的東西。

    雖說有玩物喪志之嫌,非是儲君應該做的事情,但也無足輕重。

    可給工匠們封官,還賜爵?

    這是爲啥?

    不過是一羣卑賤的工匠,做點東西出來,賞幾兩銀子也就是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他們做的東西最好,那也是技藝,是末。

    而儒家經典,聖人之言,這才是本。

    若朝廷重用他們,豈不是捨本而求末嗎?

    多少士子寒窗苦讀數十載,都不一定能謀得一官半職。

    區區工匠,也要賜予官身,這怎麼能行呢?

    更別說是封賞爵位了。

    要知道,除了有開國之功的大臣,素來只有立下赫赫戰功,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武將,才會封爵。

    而文官,不管在朝堂上有多大的權勢,也不管地位有多高,都不封爵。

    死後能得一個好諡號,就已經是極至了。

    現在太孫殿下竟然說要給那些工匠們封爵,簡直是要顛倒朝綱了。

    不行!

    絕對不行!

    一衆文官就要勸諫,阻止此事發生。

    這時,便聽得朱允熞悠悠說道:“這是最後一件事,若是諸位沒什麼意見的話,咱們就可以議一議設置諮政處的事了。”

    到嘴邊的話,瞬間又都一個個吞了回去。

    雖說設置技術研究和制造局,給工匠們封官加爵,讓他們很難受,但畢竟不牽涉切身利益。

    工匠們就算被封了官,賜了爵,也影響不到朝局大政。

    還是得繼續做他們的工匠。

    他們不滿,也無非是覺得工匠們待遇高了,顯不出讀書人的尊貴地位。

    相比之下,諮政處的設置,才是大事。

    小不忍則亂大謀。

    在當下這個關口,太孫殿下的要求,就儘量滿足吧。

    一羣文官你看我,我看你,皆心照不宣的點了點頭。

    黃子澄拱手道:“此事雖與舊例不符,但既然太孫殿下心意已決,下官等照辦就是了。”

    朱允熞笑道:“孤只恐由此引來流言蜚語,招惹無端攻擊,希望諸位發生勸諫同僚,不要有這等事情發生。”

    “請太孫殿下放心,下官們必定盡心竭力,辦妥此事。”文官們齊聲答道。

    他們的心思,都已經完全放到了諮政處上面。

    “嗯。”朱允熞滿意的點了點頭,道:“諮政處的設置,事關重大,還需要立一個章程,爲何要設?如何設?怎麼設?職權,地位,歸屬,諸般事情,都需要好好議一議。”

    他說着,活動了一下身體,漫不經心的隨意說道:“孤的意思,你們下朝之後,與朝中官員們都好好商議一下,有什麼好主意,該上奏章就上奏章。”

    “孤在這裏給各位交一個底,皇爺爺的意思是,諮政處可以設置,但必須得有一個妥善的法子。”

    “諸位都懂了嗎?”

    此言一出,下面的文官們都興奮不已。

    陛下已經同意設置諮政處了嗎?

    原本這才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

    只能寄希望於太孫殿下,在陛下面前好好勸諫。

    沒想到,陛下竟然都同意了。

    只要他們議一個章程出來,事情就成了。

    “下官領命!”一衆文官激動不已。

    “那沒什麼事,就都散了吧。”朱允熞揮了揮手。

    衆官員連忙行禮,退了下去。

    很快,朝廷即將設立諮政處,置大臣協助代理國政的消息,便不徑而走。

    剎時間,整個大明官場都沸騰了。

    在此之前,以黃子澄,齊泰,劉三吾等人爲首的一衆文官,日日在文華殿協助太孫殿下批閱奏章,便已經引來了無數非議。

    也傳出了朝廷有心要設置諮政處的流言,但很多人還是不太相信。

    陛下廢除丞相制後,曾下詔說過永不再立。

    現在卻設諮政處,那與當初的丞相又有何異呢?

    對於諮政處有多大的職權,他們還搞不清。

    只是想當然的認爲,既然是幫陛下批閱奏章,代理朝政,必定是位高權重,如同丞相一般。

    “垂拱而治,挑能吏賢臣而重用,太孫殿下此舉英明啊。”

    “不錯,看來,以後的讀書人,就有望入諮政處,代理朝政,真正實現治國平天下的願望。”

    “就是不知道,這次有哪幾位大人,能進入諮政處呢?”

    “諮政大臣,這豈不是與輔政大臣,顧命大臣一般無二嗎?”

    “那也不知道啊,只聽說要設諮政處,並沒有說會有諮政大臣。”

    “哈哈,既然諮政處都設了,自然就會有諮政大臣。”

    “我聽說,大理寺卿黃大人,以及兵部左侍郎齊大人,這些時日,都在文華殿協助太孫殿下處理政務,太孫殿下對他們極爲滿意,應該都有望入諮政處。”

    “諮政處何等重要?太孫殿下雖然已監國理政,但進入諮政處的人選,肯定還是得陛下定奪。”

    “以陛下對太孫殿下的寵信,只要太孫殿下進言,陛下多半是會聽的。”

    ……

    無數官員都在私下議論着,琢磨着有些哪些人可能進入諮政處,甚至想着怎麼提前逢迎,巴結討好。

    不過,也不乏的反對的聲音。

    “國家大事,豈可假手於人?太孫殿下讓這些人在文華殿批閱奏章,已是過分之極,如今還要設諮政處,荒謬,太過於荒謬了。”

    “我等受讀書幾十年,又受朝廷恩惠,不可負聖賢教誨,斷要阻止此事發生。”

    “朝政之事,理應由天子乾綱獨斷,交予儲君監國理政,尚有道理,可交給諮政處,萬萬不行。”

    “對啊,現在又並非新皇登基之時,無須設立顧命大臣,豈能將朝政委託他人?”

    反對的人羣,主要是一些與黃子澄,齊泰等人素有嫌隙的官員,朝廷上的政治對手。

    他們認爲自己又無望進入諮政處,掌控大權。

    當然不可能眼睜睜的看着競爭對手入諮政處了。

    但他們的反對,很快就淹沒在一大片的贊同中,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浪花。

    皇帝都同意了,一干在朝廷上舉足輕重的大臣又都鼎力支持,他們反對又能有什麼用呢?

    這一點,正是朱允熞想看到的。

    若是不給黃子澄,齊泰他們一點“甜頭”,讓他們看到自己代國理政的“希望”,那肯定是死諫,絕不能讓朝政假手於人,絕不可設置諮政處的。

    聲浪一起,再想推行,就非常困難。

    至少,也是無端給自己製造極大的障礙。

    如今,既然他們都同意了,事情就好辦了。

    朱允熞將一應章程,都詳詳細細的寫好。

    接下來,大戲即將開鑼。

    那些現在幻想着自己在做諮政大臣,手握大權的人,若是看到他寫的章程,恐怕要吐血三升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