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這只是略施小懲,還有一個更大的坑在等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4129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下方的文官們,有點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設置諮政處,由他們代理朝政?

    真沒有聽錯嗎?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最大的理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

    而要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就離不開處理朝政。

    唯其如此,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受禮教的約束,很少有人敢想帝王寶座。

    但幾乎所有讀書人,都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爲一名“權相”,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天下。

    立功。

    當然,任何一名讀書人,一旦成爲“權相”,又會遭到其他讀書人的瘋狂圍剿。

    文無第一。

    治理天下的人,爲什麼不能是我?

    故而,讀書人所希望的,就是皇帝不理朝政,好好做一個道德楷模,做個禮節性的樣子就行了。

    天下怎麼治理,應該交給我們,而不是皇帝。

    說得好聽一點,叫“垂拱而治”。

    說得不好聽一點,你當一個“招牌”就行了,我們負責管理國家。

    當然,他們這樣想,也不能說全然沒有道理。

    畢竟,能進朝堂,成爲重臣的人,無一不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

    人中龍鳳,精選細選出來的“精英”。

    而帝王,除了第一代開國皇帝之外,後世的皇帝,由於世襲制度的存在,並沒有經過大量的篩選。

    遺傳學上來說,並不存在什麼龍生龍,鳳生鳳。

    有這樣的情況,但只是極個別的例子。

    大多數時候下,後代的智商,都遵循“均值迴歸”。

    第一代是精英,第二代往往不如第一代,而是泯然於衆人。

    全靠繼承第一代的遺產,蔭庇於第一代之下,才能勉強支撐。

    而普通人的孩子,雖然大多數都極其普通,但總有極個別天賦異稟的。

    真正論個人能力,這些挑選出來的“天賦異稟”之人,自然要勝過沒有經過挑選的二代繼承者。

    這些二代繼承者也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受過特殊的培養,各方面的能力,仍然要遠遠強於普通人。

    但與“天賦異稟”的絕世天才相比,就很難比得上了。

    而朝堂上的大臣,大多數都有一股傲氣,相信自己是天才,遠超常人。

    當然,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事實。

    能中科舉,再一步步從底層官員升爲朝廷大員的人,沒有一個簡單易與之輩。

    每一個都是人精,每一個都是“老狐狸”。

    但聽到朱允熞說出這番話,老狐狸們也坐不住了。

    “太孫殿下此言,下官以爲頗有道理。治國之道,重在用人,只要知人善用,簡能而任,主政者又何須事必躬親?”

    劉三吾率先站出來道:“只是設置諮政處,代理朝政,茲事體大,陛下恐怕不會同意。”

    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政事都是親自處理。

    大臣也看得出來,陛下這是要將一切都牢牢抓住,他們自然不敢干涉。

    雖然心中都十分想代理朝政。

    卻也只敢寄希望於下一代的皇帝了。

    不然,冒犯了老朱,可不是開玩笑的。

    此際,聽朱允熞主動提起,他們一個個都砰然心動。

    但又不得不擔擾。

    “是啊。太孫殿下所言甚善,但陛下那裏,不好過啊。”

    “下官等自然願意爲國分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陛下……”

    這些人一個開始告苦。

    他們想歸想,卻狡猾成性,不願意去觸老朱的楣頭。

    “皇爺爺的身體大不如前了。”朱允熞面色嚴肅,大聲斥責道:“你們身爲臣子,就忍心看陛下這般操勞嗎?”

    “朝廷養士是幹什麼用的?”

    “你們身爲朝廷重臣,百官表率,不爲朝廷分憂,陛下分憂,養伱們何用?”

    幾句話說得這羣大臣一個個面臊耳紅,垂頭低首,恨不得將自己埋進沙子裏才好。

    不就是佔領道德高地嗎?

    這招我也會!

    朱允熞“咳咳”了兩聲,覺得時機也差不多成熟了。

    “孤知道你們也很難,怕皇爺爺生氣,將你們革職殺頭。”

    “但誰不難呢?”

    “身爲朝廷大臣,豈能沒有一點擔當?”

    “這樣吧,孤也不用你你們去直言進諫。就先試着幫孤處理一下今天的奏章,讓陛下也看看你們的能力。”

    “你們先看奏章,然事,每人都用一張紙條,寫上處理意見,夾在奏章裏面。”

    “記得,處理意見要簡單明確,切中要害,不要寫太多的字數。”

    “要不然,這麼多奏章,你們也處理不完。”

    “待你們每個人都批完了,寫好了,孤再來檢查。”

    “這也是考驗你們代理朝政的能力。”

    “若是所批意見皆切中要害,處理得當,孤日後必向陛下請旨,讓爾等進入新設立的諮政處,代理朝政。”

    “希望爾等不要讓孤失望。”

    聽到朱允熞這樣說,這羣大臣一個個都激動了起來。

    處理朝政,批閱奏章,這可是以前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如今,機會來了。

    誰還不想趁機表現一下呢?

    就算不爲了升官提職,只爲了體驗一下處理政事,批閱奏章的夢想,也值了!

    “下官等謹遵教誨,必定竭盡全力,爲太孫殿下效力,爲陛下盡臣子之本分。”

    包括黃子澄,齊泰在內,都沒有再反對。

    他們也想抓住這個機會。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朱允熞滿意的點了點頭。

    又道:“百官所上之奏章,非是小可,爲防遺失或被偷盜,不得帶出文華殿。”

    說完,他又吩咐道:“來人,搬幾張桌子進來,諸位大人就在這裏批閱,處理。”

    很快,太監們搬來桌椅,又給他們所有人都送上文房四寶。

    隨後,朱允熞將手中堆積如山的奏章,分發下去。

    這羣官員便開始一個個認真看起奏章來。

    雖說他們以前也經常看奏章,但直接批閱,提出處理意見,卻還是頭一回。

    在此之前,也就是只有在老朱問起如何處理的時候,才能說上話。

    此際,自己動手批閱奏章,一個個不知道有多興奮。

    雖然只是草擬出意見,不是最後定奪,但已經足夠他們高興了。

    朱允熞看着他們勤奮工作的樣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解放了!

    隨即,他令太監們給自己送上零食水果。

    一邊吃東西,一邊看他們工作。

    小樣。

    想折磨我,還是先體驗一下自作自受的感覺吧。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朱允熞閒着無事,也開始提筆寫起東西來。

    讓這些人批閱奏章,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還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

    君主專制越後就越完善,到了清朝,君主專制發展到了巔峯。

    清朝有許多不好的地方,可以說很多方面爛得一塌糊塗。

    但唯獨在皇帝集權上面,堪稱封建王朝的典範。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軍機處的設置。

    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成爲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

    也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於皇帝的私人祕書處。

    同時,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

    另外,軍機處在辦公場所和官員設置上沒有正式的規定,也無品級和俸祿。

    如此一來,軍機大臣看似位高權重,實則在皇帝掌中任意起落。

    不過,在朱允熞看來,軍機處仍然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

    而且,在他看來,還有另一個制度,其對皇權的影響,甚至還要超過軍機處。

    那就是保密制度。

    大明文官對皇帝的制約,歸根結底,來自封建禮教道德壓力。

    而要形成這種壓力,首先要佔據輿論高地。

    輿論的力量,來自公開。

    私底下是不存在輿論壓力的。

    一旦由公開轉爲保密,就無法形成強大的輿論,對皇權就構不成任何壓力。

    大明臣子上的奏章,基本上都是公開的。

    上了什麼奏章,寫了什麼內容,頃刻間傳遍朝野。

    比如說,海瑞上《治安疏》,也就是《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奏章一上,朝野皆知,輿論紛紛讚揚,文官都出來給他站臺。

    如此一來,嘉靖皇帝若是殺他,就等於成全了他的美名,反而讓自己坐實了“昏君”之名。

    反過來說,若是奏章實行嚴格的保密制度,嚴禁透露給第三者。

    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

    皇帝想殺他就殺了,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不管他的是啥,反正除了皇帝和他自己,別人也不知道。

    同時,如果奏章是保密的,大臣們就會相互告密。

    等於大家都成了皇帝的耳目,遍佈京城內外,中央地方,誰也不知道誰向皇帝打了什麼小報告。

    這也是爲什麼清朝不需要錦衣衛,東廠,西廠,卻仍然能對臣子實行極好的監控的原因。

    當然,朱允熞所想到的保密制度,要在清朝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後世的保密制度,較之清朝,又要高出很多了。

    還有這些文官,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讓他們幫着處理奏章,提出意見。

    但若想藉此染指最高權力,那就是想多了。

    至少,在他當儲君,當皇帝的時候,他絕不允許。

    不過,若是他死後,倒不是不可以建立新的制度。

    至少是引進更多的監督。

    畢竟,誰知道自己未來的後代,是什麼德行呢?

    若是一個廢物皇帝,將整個國家都玩廢了,那就不好了。

    這時候,就需要制度約束和制度糾正了。

    朱允熞默默想着,心中已漸漸有了完整的方案,筆下的記錄也越來越快。

    不多時,他便差不多寫完了。

    擡頭一看,只見下方的官員們,都還在一個正襟危坐,批閱奏章。

    上千封奏章,可不是每個人只看一部分。

    而是每一個人,都要將每一封奏章都看一遍,並提出自己的意見。

    以此來分辨誰的意見更好。

    朱允熞寫完之後,便開始悠哉閒哉的吃起了零食水果。

    “諸位大人,這些奏章,今日可一定要批閱完啊!今日事,今日畢,明日還有新的奏章要批呢。”

    朱允熞見到黃子澄揉眼休息,立即好言提醒道。

    一邊說,一邊笑吟吟的看了他一眼。

    黃子澄全身一顫。

    看了一眼旁邊堆得老高的奏章,腸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要自己來批閱,還鼓動朝臣,上這麼多奏章幹啥呢?

    這不是坑自己嗎?

    但現在,也只能硬着頭皮批閱下去了。

    一天沒休息,他現在已經精神恍惚,頭昏眼花了。

    可一想到這輩子難得有批閱奏章的機會,他便咬緊了牙關。

    如此良機,不能錯過。

    絕不可以稱病告假,臨陣退縮。

    就算是死,也要批閱下去。

    黃子澄很快又翻開了一本新的奏章,認真工作起來。

    ……

    朱允熞滿意的點了點頭。

    下一步的計劃,也正在心裏籌劃着。

    讓這些人看奏章,只是第一步。

    既是爲了對他們略施小懲,也是爲下一步的計劃做鋪墊。

    接下來,還有一個更大的“坑”,等着他們主動跳下去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