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朱允熞的信念,伯樂與千里馬!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3677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從皇宮出來,朱允熞一直在思索,咀嚼着老朱今天說的話。

    一是教他如何用人,分辨朝堂勢力,並加以運用。

    二是老朱也對他進行了數次試探和警告。

    前世的朱允熞,看過不少網絡,也曾幻想過自己穿越到古代,成爲皇帝,執掌國家。

    然後大刀闊斧的改革,讓國家強盛。

    自己則住在深宮大內,挑民間絕色美女,養起三宮六院,佳麗三千,每日逍遙快活。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

    哪個男人還沒有一個皇帝夢呢?

    但他現在真成了儲君,才發現,想要成爲一名皇帝,好累啊!

    眼下才剛剛成爲皇太孫,有了繼承大位的資格,但一想到朝堂,政事,用人,改革等等,他就覺得一陣陣頭大。

    沒有一件是容易之事!

    老朱雖然封他做了皇太孫,還要讓他監國。

    但只要老朱還活着,只要他還沒有正式登基爲帝,那他就只是“儲君”。

    必須想方設法討老朱歡心,保住儲君的位子。

    太子不好做,他這個皇太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好在老朱不是漢武帝,更不是唐太宗,應該還不致於太爲難他。

    當然,還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

    老朱實不實就各種試探,讓他時不時的頭皮發麻,精神壓力巨大。

    至於後宮佳麗三千,就更是別想了。

    他才七歲呢,有心也無力。

    他現在甚至不敢有太多的娛樂,免得被人指責是“耽於享樂,玩物喪志”。

    朝堂上那羣讀書人,可是討厭得很,整天拿着“放大鏡”來挑皇帝和儲君的錯誤的。

    朱允熞其實不在乎,但怕因此而讓老朱不快,影響儲君的地位。

    “希望等我成年的時候,國家都治理好了,我可以天天和後宮佳麗玩遊戲。”

    “閒得無事就出去遊玩,好好領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峯”的絕美風景。”

    他心中美美的想着,成爲了皇太孫,就要監國理政,他還是有點小興奮的。

    回到東宮府門前,就看到徐妙錦早在那裏等他了。

    “民女徐妙錦,參見皇太孫。”

    她恭敬的行禮。

    朱允熞白了一眼,道:“行了,別裝模作樣的行禮了。”

    徐妙錦嘻嘻笑着,道:“我可不是裝模作樣,是真心誠意的。”

    “老實說,我拜的不是你皇太孫的身份,而是你的聰明才智。”

    小姑娘還是原來的性子。

    她其實一點都不笨,還非常的聰明。

    但她總是覺得自己笨,崇拜更聰明的人。

    至於權勢地位,她反而不看在眼裏。

    朱允熞的目光,卻是落在她身旁。

    那裏還跪着一個人,馬和。

    “咦,三保,你沒有回北平嗎?”

    朱允熞十分好奇。

    燕王朱棣已經回去了,馬和怎麼會留下來呢?

    “奴婢本是南方人氏,在北方水土不服,身體不適,此前隨侍燕王殿下,才去了北平。”

    “這次蒙燕王殿下開恩,許奴婢留在南方,奴婢就暫且在金陵城住下來了。”

    朱允熞深深看了他一眼。

    在北方水土不服,導致身體不適?

    如果換一個人來說,他說不定還會相信。

    但鄭和修煉有高深的武功,體質遠超常人,怎麼可能會因爲水土不服而導致身體不適呢?

    他的武功,他的內家真氣,都白練了嗎?

    好蹩腳的理由!

    朱允熞心念飛轉,自是不會當面揭穿,笑道:“那也好,不知伱住在何處,接下來又有何打算呢?”

    他的話音剛落,馬和還未回覆,旁邊的徐妙錦說道:“老師現在沒有地方可去,我想將他引薦到你身旁。”

    朱允熞微微一怔,問馬和道:“你可有此意?”

    馬和拱手:“若能隨侍皇孫殿下左右,馬和三生有幸。”

    “好!”朱允熞喜出望外。

    眼下他身旁正無人可用。

    他要開始監國,也準備立即着手組建大明海軍,出海探索,遠渡太平洋,開發新大陸。

    馬和正是最好的人選。

    對於他此時來投奔自己,朱允熞不是沒有想過,對方可能是受朱棣或道衍的安排而來,到他身邊打探消息。

    不過,朱允熞覺得這沒有啥關係。

    組建海軍,遠渡出海的事,也不是啥祕密,或者說,根本不可能保密。

    能有一個可用之人,放手交給他去辦,此事就成功了一半。

    至於朱棣想要打探消息,那就讓他打探吧。

    反正朱棣遠在北平,對他構不成妻脅,朱允熞暫時也不會去對付朱棣。

    而只要他在朝中的局勢安穩,儲君之位安穩,朱允熞並不怕朱棣翻天。

    歷史上,朱棣成造反成功,主要還是拜朱允炆太過於愚蠢,犯了太多的錯誤。

    朱允炆的聰明才智,技能樹都點在朝堂政治,仁義表演以及討老朱歡心等上面。

    真正處理軍國俗務的能力,不能說是零,只能說是負值。

    因爲這樣,朱棣才造反成功。

    否則,以建文帝所佔據的巨大優勢,朱棣就算再厲害一百倍,也反抗不了,更不可能造反成功。

    不是對手太狡猾,只是自己太愚蠢,才將大明江山拱手送給了朱棣。

    但朱允熞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

    只要順順利利的接位,繼承大統,他有把握讓朱棣不敢造反。

    或者說,朱棣即令造反,也不可能勝利。

    他翻手即可鎮壓之。

    這一點信念,朱允熞還是有的。

    而且,人心總是會變的。

    既然馬和來到自己身旁,即令真的是來“潛伏”,來打探他的消息,就真的不能收買嗎?

    “那以後你就跟隨在我身邊。”朱允熞吩咐道。

    “馬和拜謝皇太孫。”

    馬和聞言,喜不自禁,連連磕頭拜謝。

    朱允熞走到他身旁,此時馬和仍然跪着,他身軀高大,跪下之後,與年僅的朱允熞身高恰恰不相上下。

    見他過來,馬和連忙彎腰垂頭,將身子壓低。

    朱允熞道:“馬三保,你雖然只是燕王身邊的奴婢,但本宮看你面相,氣宇軒昂,氣度不凡。”

    “本宮第一次見你的時候,就覺得你非池中之物,將來必定有所成就。”

    馬和一怔,沒想到朱允熞會和自己說這番話。

    “你武功高超,謀略過人,雖然是一個閹人,卻有領兵之能。”

    “本宮眼下正好要開辦軍事學堂,如今你既追隨本宮,那本宮就向朝廷舉薦你進入學堂海軍部。”

    “你需要好生學習,將來本宮還有重任交付於你。”

    “以後揚名天下,乃至青史留名,都是順理成章之事。”

    他說得十分嚴肅,馬和卻是再度怔住。

    揚名天下,青史留名?

    真沒有聽錯嗎?

    他只是一名奴婢而已,何德何能,可以如此?

    要知道,在史書上任何一個輕飄飄的名字,在現實中,都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他雖然武功高超,卻只是一名“戰俘”,被閹割後在燕王朱棣身旁侍候。

    這樣的身份,離“青史留名”,不知還差着有多遠。

    但看着朱允熞認真嚴肅的表情,馬和清楚,對方不是在開玩笑。

    而且,他確實有能力做到。

    身爲儲君,他是將來要執掌整個大明帝國的人。

    若是他登基之後,重用自己,那馬和青史留名,就易於反掌了。

    若說馬和不想揚名立萬,出人頭地,那肯定是假的。

    相反,素來自視甚高的他,無比渴望建功立業。

    這也是他日夜勤練武功的動力所在。

    但僅憑不錯的身手,也許能讓江湖上的好漢誇讚一聲,讓綠林強盜爲之欽佩,可在朝廷這些大人物眼中,永遠都只是空有蠻力的匹夫而已,不值一提。

    畢竟,他武功再高,身手再好,也無非是能打贏十數百人。

    在千軍萬馬面前,個人勇武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大人物們的眼中是整個天下大局,是江山社稷,是千軍萬馬,億萬黎民蒼生,又怎麼會將這種個人勇武,看在眼裏呢?

    可朱允熞明顯不是這樣的。

    他話中的意思,是要重用自己?

    這一刻,馬和頓時生出一種“千里馬”終被“伯樂”相中的感覺。

    在燕王朱棣身旁,兢兢業業的辦事,卻一直沒有得到表現的機會,被委以重任。

    而他閹人的身份,也限制了他做事。

    馬和心中雖有野望,卻又悲觀的認爲,此生難有出頭之日。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馬和自負有才,卻恨世間無賞識自己的伯樂。

    卻沒有想到,剛到皇太孫身旁,竟被對方如此看重。

    此際,馬和又是感動,又是羞愧。

    畢竟,他是奉令來朱允熞身旁潛伏的,對方卻以誠相待,開口就是要重用他,如何能令他不羞愧呢?

    馬和跪在那裏,身軀顫顫發抖。

    “皇太孫知遇之恩,馬三保必粉身碎骨以報。”

    他俯身磕頭,百感交集。

    “起來吧。”朱允熞笑道:“是你有能力,有本事,本宮才決意重用你,希望你不要負本宮所望。”

    他揮了揮手,讓馬和起來,隨即向府中走去。

    回到住處,朱允熞還是心情不錯的。

    今日又收了馬和,軍事學堂的海軍部,就可以辦起來了。

    老朱教他用人之道,但首先得有人可以用。

    馬和這麼快過來,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頭,來得十分及時。

    這般想着,朱允熞又突然想起了自己身邊的人,馮大壯。

    他可是爲了給自己辦事,被老朱狠狠打了一頓板子,現在還沒好呢。

    說起來,這些追隨自己的人,也真的很慘。

    之前的侍衛都刺客被殺,鶯兒也爲救自己而身亡。

    馮大壯也是因自己而挨了板子。

    他到現在爲止,還沒有去看望過呢。

    這也不能怪朱允熞不關心下屬,實在是這段時間太忙了。

    事情是一樁樁一件件的連着,根本就不給他任何喘息的機會。

    這不,明天正式開始監國,恐怕又有得忙。

    朱允熞想着,決定去看望一下馮大壯。

    念頭一起,便向着太監們的住處走去。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