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或許有朝一日,我之性命,繫於你一身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3523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天界寺。

    道衍盤坐佛前,手中拿着一串念珠,一邊轉動,一邊閉目養神,念着佛經。

    說起來,道衍實際上是一個十分不虔誠的和尚。

    當初十四歲出家的時候,完全是因爲窮得沒飯吃了,才入廟逃難。

    後來剃度不久,他就拜道士席應真爲師,學習陰陽術數。

    佛經什麼的,早丟一旁了。

    又花了大量的時間,學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

    其實道衍心中,對佛門經義,大多不以爲然。

    但話說回來,如果有哪個和尚,真要向他挑戰一下,看誰掌握的佛經更多,看誰悟佛更深,那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會被道衍按在地上摩擦。

    畢竟,道衍真的讀過很多書,儒道釋三家,他都有涉及。

    哪怕他不喜歡佛經,但讀過的佛經,仍然超越絕大多數的和尚。

    更別說他悟性過人,對經書的理解,遠超尋常僧人了。

    佛殿內除他之外,再無其他人。

    空曠而幽靜。

    一名香客模樣的人從外面進來,走到佛像前拜了拜。

    這才俯身來到道衍身旁,輕聲道:“大師!”

    道衍的唸經聲,戛然而止,睜開微閉的雙目,問道:“如何了?”

    這人自然是燕王留在城中的探子,如今受道衍指揮。

    “陛下剛剛下旨,順應天意民心,立四皇孫爲皇太孫。”

    “什麼?”

    道衍驚呼失聲,不復之前的從容淡定。

    那名探子道:“今日朝堂上,百姓呈萬民書,學子集體請願,軍士陳情,文武百官一齊請求立南王爲儲君,聲勢浩大,陛下已經應允了。”

    “現在金陵城內鑼鼓喧天,百姓們都在街上慶祝呢。”

    道衍側耳聽去,果然隱隱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音。

    他“涮”地一下,站起身來,很快走上旁邊的樓梯,“踏踏踏”登樓一直走到高樓之上,遠遠眺望。

    果然。

    只見街道上,人潮洶涌,無數的人載歌載舞,正在慶祝。

    也難怪百姓們如此高興。

    自古至今,由百姓上書推選儲君的事,還從來沒有發生過。

    如今,朱元璋真的下旨立朱允熞爲皇太孫。

    每一個參與上書的百姓,頓時都覺得自己太榮幸,太牛逼了。

    未來的皇帝都是我推舉出來,還不夠牛逼嗎?

    以後和別人談起來,誰敢不敬。

    推舉出未來天子啊,這牛逼還不能吹一輩子嗎?

    甚至,那些沒有上書,僅僅是口頭上議論了兩聲的人,也都一個個興高采烈。

    好像朱允熞能立爲儲君,自己都立了多大的功勞似的。

    儲君啊,那可是未來的天子。

    在“我們”的推擁下,就這樣誕生了!

    誰不覺得驕傲?

    誰不引爲自豪?

    此際,金陵城中百姓,幾乎都上街了。

    整個金陵城,變成了一遍歡慶的海洋。

    這情形,比過春節還要熱鬧許多。

    道衍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閉上了眼睛。

    到了此時,他哪裏還能不明白,各方勢力,包括他自己在內,都被老朱耍了。

    從頭到尾,這就是老朱布的局,就等着他們跳進來。

    南王,南面而稱王。

    老朱在用這個名字冊封的時候,就想到了下一步,所以才用這種名字冊封。

    就是讓世人誤會,讓大家都明白他的心意,讓反對者興風作浪。

    帝王手段!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運籌帷幄,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而包括他在內,各方勢力,都被“騙”了。

    無形中助推了一把。

    道衍的眼前,又慢慢浮現朱允熞的身影。

    那道年歲幼小,形容不長的身影。

    朱允熞的身份,本來十分尷尬。

    非嫡非長,排行在四。

    在爭儲的路上,甚至可以說還不如燕王佔優勢。

    在此之前,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年幼的孩子。

    但自從朱標薨,朱允熞出現在人前,表現就非常驚豔。

    詩文,謀略,心志……

    各方面幾乎都堪稱完美。

    他謀劃了許久,最終還是不能幫燕王奪得儲君之位。

    可朱允熞……

    一轉眼,他已是皇太孫了。

    老朱要立朱允熞爲儲君本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這番謀劃,竟令他變成了天下共擁之主,儲君之位,順理成章。

    不僅如此,還獲得無雙的聲望。

    道衍默默思索着,反思自己的錯誤。

    朱允熞的背後,真的有人嗎?

    如果沒有,那此子的妖孽,就委實太過了。

    道衍自視甚高,自認自己不弱於天下任何人。

    但如今回想朱允熞的種種,竟越想越覺得他太過於恐怖。

    “有此人在,燕王想奪天下,難於登天。”

    他思考着,下了如此結論。

    “當務之急,是必須要將他的底細完全摸清楚。”

    “可我兩次試探,竟沒有看出深淺。”

    他想着想着,忽然眼前一亮。

    “來人,召馬和來見我。”

    道衍吩咐了一聲。

    暗中立時有人前去。

    不一會兒,馬和就到了。

    他被留在金陵城,一直就住在天界寺附近。

    “大師,有何吩咐?”

    馬和恭聲問道。

    朱棣離開後,道衍便是主事人,包括馬和在內,朱棣留下來的所有人,都由道衍指揮。

    道衍看着他道:“陛下已下旨立南王殿下爲皇太孫,想必你也知曉了?”

    馬和點了點頭。

    此事金陵城中早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當然知道。

    道衍道:“那日狩獵,皇太孫射箭之時,險些墜落下馬,幸虧你眼疾手快,將他扶住。”

    馬和微微怔了怔。

    那天的事,他當然記得。

    但在馬和看來,這本就是他應盡的責任,份內之事。

    道衍此刻爲何特意提起呢?

    難道是責怪自己不該救他嗎?

    若是當時不出手,朱允熞墜落下馬,也許會嚴重摔傷,甚至可能摔斷手腳。

    大明當然可能立一個殘疾當儲君。

    若那樣的話,朱允熞就不能成爲皇太孫了。

    馬和越想越覺得可能是這個原因,道衍要向自己問罪了?

    他心中頓時忐忑不安起來。

    但一轉念,又覺得自己並未做錯。

    燕王本就有令,要他注意照看四皇孫,他只是盡責而已。

    何錯之有?

    再說,他也不能眼睜睜看着朱允熞掉落下馬,袖手旁觀啊!

    這有違他的本心。

    救人沒錯!

    一念及此,馬和堅定望向道衍。

    道衍笑道:“貧僧察言觀色,皇太孫對你的態度,似是頗爲不一般,對伱很是敬重,有拉攏之意。”

    那日朱允熞見到馬和,自然想到他是出使西洋的最佳人選,對其不免另眼相看。

    實際上,朱允熞做得也不是很明顯。

    就連馬和自己,都沒有察覺到有什麼不對。

    只覺四皇孫極有禮貌。

    溫潤謙和,有君子之風。

    但落在道衍這種人精眼中,卻是截然不同。

    “屬下並沒有察覺到皇太孫有此意。”

    馬和細細回想了一下,搖了搖頭。

    “他表現極爲隱蔽,但貧僧斷然是不會看錯的。”

    道衍對此十分有信心。

    朱允熞確實妖孽,謀略過人,才華橫溢。

    待人接物,都表現出十分高超的水平。

    但當着自己的面,這一點若是都看不出來,那他也枉被人稱作是“妖僧”了。

    “眼下他雖被立爲皇太孫,聲望一時無雙,但勢力卻極其單薄,手下幾無人可用。”

    道衍看得很清楚。

    朱允炆的背後站着文官集團。

    朱允熥的背後是滿朝勳貴武將。

    唯獨朱允熞,孤家寡人一個,沒有任何勢力支持。

    他有的,只是老朱的寵愛,以及自身過人的才華能力。

    若他只爲南王,也足夠了。

    但身爲皇太孫,要執掌朝政,繼承大統,這就遠遠不夠。

    他需要培養自己的嫡系人馬。

    可眼下朱允熞身邊,只有一個徐妙錦。

    雖然有中山郡王之女的背景,但卻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又能有什麼用呢?

    “貧僧想讓你投入皇太孫門下,你可願意?”道衍問道。

    馬和聞言一驚,當即跪了下來:“屬下幸蒙燕王殿下知遇之恩,絕不敢背叛燕王。”

    “皇太孫雖是儲君,馬和卻絕非只知攀高枝,忘恩負義之人。”

    道衍哈哈大笑。

    “貧僧知道你對燕王的忠心,否則,也不會將這個任務,指派給你。”

    “貧僧之意,讓你潛伏到皇太孫的身邊,將他的情況都探明清楚,回稟燕王,這才是你對燕王最大的忠心。”

    說着,他伸手在跪地未起的馬和的肩膀上拍了拍。

    “潛伏?”馬和身軀猛地一震。

    沒想到,道衍竟給他下達這樣的任務。

    “不錯!”道衍點了點頭。

    “皇太孫年僅七歲,就有如此之能,他的背後,到底有沒有高人指點呢?”

    “眼下我們都不知道,更不知該如何應對。”

    “只有你去他身邊,爲他辦事,才能查探清楚。”

    馬和垂頭,半晌方道:“屬下遵命!”

    “恩!”道衍應聲,不再停留,走了幾步,就待離開,卻又忽然轉頭。

    他輕輕嘆道:“你雖是去他身邊潛伏,卻也一定要盡心實意,爲皇太孫辦事。”

    “或許,有朝一日,我與燕王的身家性命,就全系在你身上了。”

    聲音雖輕,言語不輕,吐氣之時,感慨萬千。

    馬和頓時怔住,擡頭望向道衍。

    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覆。

    道衍也不再多言,飄然離去。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