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老朱:既然天意民心如此,那就立允熞爲皇太孫吧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3382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大殿內瞬間安靜了下來。

    衆大臣都眼觀鼻,鼻觀心,連呼吸都特意被控制到了最低。

    立儲之事,牽涉甚大,等閒不敢置聲。

    但眼下皇宮外,已經聚集了數萬請願的百姓,而且人數還有越來越多之勢。

    國子監學子亦集體上書。

    整個金陵城,都彷彿煮沸了水一般,驟然間熱鬧了起來。

    原本的禁忌之言,好似被春風吹過似的,一下子解封了。

    自下至上,男女老少,從販夫走卒到一般的市井百姓,再到方外道士乃至和尚書生,幾乎人人都在議論,個個都在慷慨陳辭。

    南王應立爲皇太孫。

    他們這些朝堂大臣,再想明哲保身,不置一言,就有點過了。

    身爲天子近臣,故作睜眼瞎,只當耳聾了,對輿情絲毫不知。那也是一種嚴重罪過。

    更別說,他們當中,本身也有不少人參與了。

    朱元璋高坐帝位,俯瞰着跪下去的大臣,卻沒有立即出言。

    很快,就有大臣繼續跟上。

    “陛下,臣中百姓已呈上萬民書,請求陛下立南王殿下爲皇太孫。”

    “臣以爲,南王才高八斗,德被天下,萬民俯服,當立爲儲君。”

    這名大臣說着,也跪拜了下去。

    隨之,又有第三人站了出來。

    “陛下,臣近日讀南王殿下之詩詞,真千古之奇才,放眼觀當今天下,無人能及。南王之策略,鎮奸商而壓反賊,懲叛逆而平隱患,七歲之齡,立不世之功。若立爲儲君,則百姓甚幸,國家甚幸,天下甚幸!”

    他的大帽子越戴越高了,拼命吹噓。

    黃子澄站在衆臣中,他雖然低着頭,卻一直用餘光偷偷觀察上方的朱元璋。

    只見老朱在見到幾名大臣連番上奏之後,臉色似乎變得有點陰沉,好像不是十分高興樣子。

    他坐在龍椅之上,一言不發。

    對大臣的進諫,始終沒有迴應。

    黃子澄向旁邊站立的大臣,使了一個眼色。

    事實上,不用他多作指示,衆大臣也都在察言觀色,見到這一幕,立即又有不少大臣,紛紛出列進言。

    “陛下,四皇孫當立爲儲君。”

    “陛下,請下旨吧,立南王殿下爲皇太孫。”

    ……

    眼看着跪下去請求的大臣越來越多,上方的朱元璋終於開口。

    “熞兒聰慧過人,朕也甚是喜愛,但他畢竟並非嫡長子,若立他爲儲君,只恐天下人不服啊!”

    他輕輕嘆息,言語中也聽不出喜怒。

    平淡而不帶一點感情。

    “皇爺爺!”

    這一次,卻是朱允炆站了出來。

    不久前,朱允熞,朱允炆,朱允熥三人一起被封爲王,朱允熞被下令執掌應天府,而他和朱允熥兩人,年歲更大,則被要求一起隨朝聽事。

    沒有封任何實職,只是在下面站班,旁聽朝議。

    此際,朱允炆見到黃子澄在向他使眼色,當即站了出來。

    他必須要表現出兄長的謙遜有禮,自己的仁愛忠厚,同時給朱允熞狠狠一刀。

    “立嫡長之制,並非聖人之言。”

    “自古明君者,如漢武帝,唐太宗,宋仁宗,皆非嫡長子。”

    “足見立嫡長之制,不是一成不變的古法,更非明君必然之選。”

    “孫兒添爲皇長孫,自以爲賢不及四弟,才更不如其萬一,德亦無服衆之望,能令萬民臣服,天下歸心。”

    “江山神器,萬鈞重擔,孫兒不敢輕擔。”

    “如今四弟已得百姓擁戶,軍士歸心,朝野共戴,此誠千古未有之賢能,春秋未有之盛事。”

    他雙手高舉,亦跪了下去。

    但彎腰拜下的時候,無人能瞧見的臉上,卻是有一抹殺意掠過。

    說這番話的時候,更是特意加重了語氣,就是要提醒老朱,現在請立儲君的聲勢有多大,自古從未有這樣的事。

    有人野心勃勃要奪權!

    “孫兒懇請皇爺爺順應民心天意,立四弟爲皇太孫。”

    他拜倒在地。

    “哦,炆兒,你真這麼想嗎?”

    帝座上,朱元璋的聲音飄出。

    “此孫兒肺腑之言,不敢有半句欺君。”

    大殿內再次喧囂了起來。

    隨着朱允炆的跪下,又有不少大臣跟着進諫。

    “皇長孫真謙遜君子,有聖賢之風,陛下何不順應?”

    “皇長孫德厚,四皇孫才高,陛下得此二孫,實國之大幸,還請陛下順皇長孫之請,立四皇孫爲儲君。”

    跪下去進諫的大臣,一邊請求立四皇孫爲太孫,一邊仍不忘稱讚朱允炆。

    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就能聽出微妙的差別了。

    “熥兒,你怎麼看呢?”

    朱元璋沒有回答朱允炆,卻將目光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連忙見禮。

    “皇爺爺,孫兒也覺得,四弟雖然年幼,卻有不世之才。”

    “更重要的是,如今金陵城的百姓,以國子監爲首的天下學子,滿朝的文武大臣,就連京畿駐守的軍隊,都齊心擁護他爲儲君。”

    他也特意加重了語氣,強調這一點。

    “皇爺爺立他儲君,順應了幾乎所有人的意,那何不立呢?”

    這話就說得更直白了。

    上方,老朱深深的望了他一眼,眸子深處,似是流露出一縷難以察覺的失望之色。

    朱允熥的話,在老朱這種人聽到,心中所想,已是昭然若揭了。

    看似句句是在稱讚朱允熞,實際上卻是在給四弟上眼藥,甚至可以說是插刀子。

    允熥竟然如此,老朱如何能不失望呢?

    下一刻,威嚴如蒼龍般的聲音,再度響起。

    “衆愛卿都有此意嗎?”

    此言一出,餘下還沒有出列請願的大臣,也都一齊跪了下去。

    “臣等恭請陛下,順應天意民心,立四皇孫爲儲君。”

    “臣等恭請陛下,順應天意民心,立四皇孫爲儲君。”

    “臣等恭請陛下,順應天意民心,立四皇孫爲儲君。”

    ……

    一聲聲的浩大聲浪,一浪高過一浪,將整個朝堂盡皆淹沒。

    黃子澄也在人羣中應聲着,臉上浮現去得意的消息。

    想不到啊。

    竟然造成了滿朝大臣,一起“逼宮”的架勢。

    比他想象中的效果,還要好上百倍。

    老朱能容忍嗎?

    他仿若看到了老朱雷霆震怒的樣子。

    朱元熞這回,一定是死定了。

    正想着,就在這時,外面響起一道響亮的聲音。

    “南王殿下謹見陛下。”

    他來了。

    黃子澄,朱允炆等人,皆是心中一緊。

    他現在才來,恐怕已經遲了。

    木已成舟,戲已上演,他又還能如何呢?

    黃子澄早就做好了準備。

    在他的袖子內,連彈劾朱允熞的奏章,都寫好了。

    只待形勢一變,老朱發怒,他也跟着立馬翻臉,上書請老朱治朱允熞逾越,不孝,無禮之罪。

    一干官員,也都做早就通過氣。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最後時刻,他還能翻盤不成?

    很快,朱允熞邁着輕快的腳步,走進大殿。

    小小的身影,稚嫩的模樣,與威嚴的大殿形成鮮明的對比。

    “孫兒參見皇爺爺。”

    他上前行禮,稚氣十足的聲音,在大殿中唱響。

    “好!好!好!”

    老朱笑容滿面。

    “咱幾日沒見到你了,伱上前來,讓咱好好抱抱。”

    朱允熞微微愣了一下,隨即邁步走上臺階,徑直走到龍椅旁。

    下方,黃子澄等人的眼珠子,都快要掉落。

    這戲,爲何沒有按他預想的那樣上演呢?

    老朱沒有生氣,沒有震怒,竟然還要抱抱他?

    這不對啊!

    黃子澄的心一下子變得冰涼,直往下沉。

    涼透全身,沉入深淵。

    上方,朱元璋輕輕抱着朱允熞,慈愛摸了摸他的頭,讓他轉過身去,面對衆臣。

    隨即,朱元璋開口了。

    “大明建國二十五年,朕德薄福淺,以致白花人送黑髮人,太子不幸隕落。”

    “幸得蒼天庇佑,尚留有忠孝之孫。”

    “今四皇孫允熞雖止七歲,日表英奇,天資粹美。德澤衆生,得萬民擁護,學子恭擁,臣子護戴,軍士簇擁,才高而能服衆,德高而令天下歸心。”

    “今朕順應天意,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

    “授允熞以冊寶,立爲皇太孫,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

    朱元璋的聲音,浩浩蕩蕩,有若龍威,響徹在大殿中。

    黃子澄只覺得如遭雷擊一般,難以置信,竟會是這樣的結果。

    老朱沒有震怒,沒有大發雷霆,反而順着大家的意思,立朱允熞爲皇太孫。

    這怎麼可能呢?

    這絕不可能?

    這一刻,他簡直要瘋了。

    朱允炆亦是如此,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

    他雙眼都已變得通紅,充滿血絲。

    而這時候,大殿內,隨着老朱的聲音落下,衆臣已皆是跪了下去。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參見皇太孫!”

    ……

    黃子澄精神恍惚,一時竟忘了跪下參拜,直到旁邊的大臣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袖,他才猛地回過神來。

    一擡頭,便看到上方的朱元璋以及朱允熞,都正看向自己,目光之中,皆略帶微微笑意。

    黃子澄的心,好似被重重敲了一錘,身體一歪,卻不是跪下,而是暈了過去。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