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復市,復市,即刻復市!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554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金陵城商人集體罷市,立即便引起了滿朝震動。

    奏章如雪片一般,飛入大內。

    江南自古繁華。

    儘管大明立國不過二十餘年,但因爲金陵城地處長江最緊要的航道上,南來北往的人口衆多,水運發達,商業繁榮。

    這時候的金陵城,人口有七十餘萬衆,是不折不扣的大城市。

    罷市的影響迅速發酵。

    “這羣商人,簡直膽大包天,朝廷就應該對他們嚴加懲處。”

    一羣前來應天趕考的讀書人,正在議論此事。

    “這也怪不得那羣商人,本朝輕商稅,本是德政,利國利民,可如今要加徵商稅,商人焉能服氣?”

    另一名書生反駁道。

    “不錯。加徵商稅,與民爭利,大不該也。”

    “納稅本就是天經地義之事?商人獲利如此豐厚,多交一點稅難道不應該嗎?”

    “商爲末,農爲本。加徵商稅,不過是給了官員更多橫徵暴斂的藉口而已。”

    ……

    書生們議論紛紛,但大體上還是對加徵商稅批評的較多。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絕大多數都還是家庭比較富裕的,真正的窮人根本讀不了書。

    這也決定他們天生就與商人階層有更多的共同立場,雖然明面上大家都看不起商人。

    而且,他們也都覺得,眼下的情況,朝廷非得退步不可。

    ……

    應天府衙門,朱允熞還在不急不慌的翻着花名冊,賬簿,瞭解應天府的一應事宜。

    下方的一應屬官,卻是坐不住了。

    “南王殿下,如今金陵城商戶全體罷市,該如何處置?還須得儘快拿出一個章程來啊。”

    應天府通判劉知祥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朱允熞擡頭看了他一眼,道:“他們既然要罷市,那就讓他們罷吧。”

    劉知祥愣了一下,道:“全城商戶罷市,這可不是小事。商貿一停,整個應天府都要癱瘓。南王殿下執掌應天府,難道就這樣聽之任之?”

    朱允熞雙手一攤,道:“要不然呢?依劉大人之見,我該如何是好?”

    劉知祥拱手道:“商戶罷市,無非是爲朝廷加徵商稅之事。依卑職之見,只要應天府衙門張貼告示,言明並無加徵商稅之意,罷市風波當可平息。”

    朱允熞嘻嘻笑道:“既然如此,劉大人何不自己去做呢?”

    劉知祥再次愣住,小聲道:“此事還須大人首肯,加蓋應天府尹大印方行。”

    朱允熞冷哼一聲道:“加徵商稅乃是國策,應天府衙有何權力自做主張?劉大人自己不去做,卻將本王推到前面,是何道理?”

    他的聲音雖然稚嫩,語氣中卻已變得凌厲起來。

    目光如電,盯着劉知祥。

    劉知祥身軀一顫,連忙彎腰拱手道:“卑職萬不敢自做主張。可商戶罷市,朝廷追究下來,該如何是好?”

    他的聲音剛落,外面有人走了進來。

    “參見南王殿下。”

    卻是錦衣衛指揮使蔣瓛。

    “卑職奉陛下之命,前來協助殿下。”

    朱允熞哈哈一笑,道:“蔣指揮使來得正好,皇爺爺可有旨意?”

    蔣瓛拱手行禮道:“陛下已經知悉金陵城中商戶罷市一事,陛下讓南王殿下放手去幹。”

    朱允熞站起身來,道:“好,有皇爺爺的旨意,那就好辦了。”

    蔣瓛道:“卑職已經集結錦衣衛,只要殿下一聲令下,該抄家的抄家,該殺頭的殺頭。我倒要看看,那羣奸商,還敢不敢罷市。”

    此言剛落,劉知祥連忙勸阻,道:“殿下,此事萬萬不可。”

    “當務之急,是安撫那些商戶,勸說他們復市,萬不可再火上燒油,否則,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蔣瓛冷笑道:“劉大人何必危言聳聽。從來只有造反的農民,一羣商人,還想反了天不成?”

    劉知祥道:“金陵城的商戶,十有七八,皆是朝中官員的僕役下屬,其中不乏勳貴之家。”

    “若是大肆追捕,只恐朝野震動。”

    “況且,下官聽聞,蘇州,揚州,乃至江南各地的商戶,也皆在串聯,有意罷市。”

    “若此時再激化,只怕罷市的商戶,就不止應天府了。”

    蔣瓛眉頭緊皺。

    他想到的解決措施非常簡單,無論就是抓,殺,鎮壓。

    但現在看起來,此次罷市,暗流洶涌,只怕不是殺幾個商人,就能解決問題的。

    朱允熞拍掌大笑,問道:“妙極,妙極,都要罷市才好啊。”

    他顯得十分高興,令劉知祥,蔣瓛皆大惑不解。

    “南王殿下。”劉知祥輕輕咳嗽,喊了一聲,問道:“何出此言?”

    朱允熞笑道:“陛下既然讓我放手去幹,那我就寫告示了。”

    他拿起筆,當場寫了起來。

    見狀,下方一應屬官皆是鬆了口氣。

    金陵商戶罷工,首要問責的,便是應天府。

    他們這些官員肩上擔子都不輕。

    若是朱允熞願意退步,張貼告示安撫商戶,那自然最好不過。

    更別說,這些官員家裏,大多也有經商的奴僕,其實是自家產業。

    大明官員的俸祿是出奇的低,而且大多數發的是“大明寶鈔”,價值還要大打折扣。

    光靠大明朝廷給的這點俸祿,他們全家都要喝西北風。

    也只能私下讓家僕做點生意,補貼家用。

    此事不能明說,卻是心照不宣。

    自然也都不願看到朝廷加徵商稅。

    很快,朱允熞便寫完了。

    “蔣指揮使,令錦衣衛即刻將告示張貼出去。”

    蔣瓛連忙接過來。

    劉知祥等官員都圍了過來,往告示上望去,頓時一個個驚得下巴皆掉了一地。

    ……

    ……

    ……

    “哈哈,我看皇孫也不過如此嘛,如今金陵城商戶集體罷市,看他能怎麼辦?”

    金陵城中,某處富商宅院,一羣商人正在商議。

    “那是。我聽說,蘇州,揚州的商戶也都聞風而動,也準備罷市了。”

    “江南商戶盡皆罷市,看他還敢不敢提議加徵商稅?”

    “依我之見,眼下他也只有乖乖退步這一條路可走了。”

    說到這裏,衆人皆哈哈大笑,提杯飲酒,好不得意。

    就在這時,外面有下人跑了進來。

    “老爺,不好了,不好了,應天府衙張貼告示了。快復市吧,晚了,恐怕就來不及了。”

    “慌什麼?要砍頭抄家也不是你一個人。”一名商戶斥責道。

    對下人的表現,極爲不滿。

    他們既然決定了罷市,對此就早有心理準備。

    金陵城商戶這麼多,朝廷還能都殺了不成?

    雖說朱皇帝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但衙門可以沒有官員辦公,用書吏替代,金陵城卻不能沒有商戶。

    城中每日所需貨物鹽糧布匹,都需商戶供應。

    沒有商戶,城中七十萬百姓,都喝西北風嗎?

    “老……老爺,不是小的慌張,告示,告……示……”

    他一路急跑,此時還有些上氣不接上氣。

    “瞧把你急的,告示上都說啥了?”

    “小的已經摘抄了一份,老爺您看吧。”

    下人從懷中掏出抄錄的紙張,遞了上來。

    一衆商戶都看了過來,隨即一個個神色大變。

    “復市,復市,即刻復市!”

    商戶們一個個大急,慌亂的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