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下馬威!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275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待到朱允炆離開,黃子澄與齊泰卻沒有就此散去。

    兩人坐在廳堂內喝着茶,氣氛有些詭異。

    “皇長孫必然是坐不住的,我讓他好好讀書,他一定會設法讓吳王出手。”

    黃子澄道:“那幫勳貴眼中,只有吳王才能讓他們中意。”

    齊泰點了點頭,道:“聽聞上次南王打了藍玉一記耳光,狠狠罵了藍玉一頓,藍玉反而對其又敬又畏。”

    “此事雖然極爲隱祕,外面卻也一直有傳。”

    “藍玉素來囂張跋扈,卻對南王忍讓至此。可他能忍,他身邊的那羣勳貴未必能忍。”

    “更別說,眼下朝中指使家人做生意最多的,不還是那羣勳貴之家嗎?”

    “南王提議加徵商稅,這就是在他們的身上割肉。”

    “我們若要對付南王,還須從這上面下手。”

    黃子澄拍手道:“言之有理,我倒是有一個主意。”

    他端起茶杯來,喝了一口,臉上笑意浮起。

    “南王上奏請加徵商稅之事,早已滿朝皆知。”

    “如今他執掌應天府,要處理應天府一應事宜。”

    “應天府哪裏是這幫好治理的?”

    “他不是要加徵商稅嗎?”

    “依我之見,不如讓那些商人罷市。”

    “給他來一個下馬威!”

    “我倒要看看,他如何處置。”

    齊泰眼前一亮,道:“妙啊!商人早已對加徵商稅之事大爲不滿,只要稍加鼓動,罷市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金陵城乃國朝首府,全城商戶罷市,天下都要震動。”

    “到時候,我們鼓動御史上書,就算陛下對他再寵愛,也不得不處置……”

    說到這裏,兩人皆是拍手大笑。

    ……

    ……

    ……

    應天府。

    封了王之後,朱允熞出來的儀仗和衛隊就都不一樣了。

    這是大明的定製,老朱對於這些,規定得十分清楚,甚至還寫進了《皇明祖訓》中。

    王爺出行十分威風。

    不過,這並沒有讓朱允熞高興多少。

    相反,現在的他,十分頭痛。

    老朱封他爲南王,何意?

    南面稱王,北面稱臣。

    指的是君王坐北朝南,大臣向北行禮,朝拜君主。

    自古封王的人無數,但從來只有吳王、魯王、秦王、晉王……等等,以一處地方,作爲王名的。

    南王、北王……這種按方位封的王,亙古未有。

    封了南王,就是告訴天下人,要立他做儲君。

    但偏偏老朱又沒有直接封。

    反過來說,若是朱允熞沒有成爲儲君,那未來的皇帝,也必然容不下他。

    這是將他架火堆上烤啊!

    他雖然沒有被冊封爲皇太孫,卻也沒有了退路。

    老朱明擺着在逼他。

    要他去證明自己的能力,讓朝廷文武大臣,對封他爲儲君,再無異議。

    老朱,你怎麼將難題都推給我呢?

    朱允熞揉了揉腦袋,在心中暗暗腹謗了一句。

    他受命執掌應天府之後,便馬不停蹄趕來衙門。

    應天府可不是好治理的。

    滿朝勳貴,文武百官,皇親國戚,都在這裏。

    可以說應天府尹,看似位高權重,實際上卻是到處受夾氣的小媳婦。

    上頭的婆婆太多了。

    難啊!

    朱允熞很清楚這一點,也怕來遲了,別人先給他上點眼藥,那就麻煩了。

    沒想到,他剛一進衙,還沒有來得及看府衙內的名冊賬簿,就聽得外頭有人大喊。

    “不好了,不好了,金陵城的商戶,集體罷市了。”

    ……

    ……

    ……

    金陵城的商路十分發達,以水運爲核心。

    故而,商幫會館,也大多集中在沿長江一線。

    與別的城市,城牆大多四方四正不一樣。

    金陵城的城牆,倚地形而建,並不方正。

    再加上城外同樣繁榮,已經有了幾分現代化都市的樣子。

    老朱當皇帝之後,雖然將商人的地位定得很低,對其加了許多限制。

    但天下熙熙攘攘,無非“利”之一字。

    商人有錢,雖然仍讓人看不起,卻一點都不妨礙他們結交達官貴人。

    較之老實巴結的尋常百姓,商人的實際地位,反而高出很多。

    不然,類似於吳忘庚這樣的人,也不會有資格出入公侯府邸。

    也因爲如此,商人的消息,同樣十分靈通。

    朱允熞被封爲南王,執掌應天府,幾乎是在頃刻間,就傳遍了整個金陵的大小商幫。

    “聽說就是他上書請求加徵商稅!”

    “陛下派他來執掌應天府,是不是加徵商稅之事,要在金陵率先施行?”

    “多半是有此意了。此事戶部早就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只待時機成熟。如今,南王執掌應天府,看來我等是難逃此劫了。”

    “那可如何是好?我的生意,本就是薄利多銷,若是再加徵商稅,如何得了?”

    “怕什麼?所謂加徵商稅,本就是與民爭利,依我之見,不如我們乾脆罷市。”

    人羣中,有人提議道。

    這個建議一提出來,周圍立即便陷入了一片沉默。

    罷市這種事,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這個時代,官府對於商市採取的是高壓手段。

    一旦罷市,朝廷很可能會對帶頭的人抄家滅門。

    他們當然有所顧忌。

    但是,一想到加徵商稅,衆人的膽子,又都大了起來。

    “我覺得可以罷市。法不責衆,只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朝廷也不能拿我們怎麼樣?”

    “言之有理。我們也並非有意對抗朝廷,只要朝廷給一個明確的說法,到底是不是要加徵商稅?”

    “對啊,怕什麼?此事並非我們挑起,而是被迫行之。只要朝廷給一個說法,我等自然會復市。”

    “若是朝廷不願意退讓,堅持一定要加徵商稅呢?那又該如何是好?”

    “那我們就罷到底!”

    “對,朝廷一日不在商稅上鬆口,我們一日不復市。”

    “罷市!”

    “罷市!”

    “罷市!”

    衆人越說越激動,罷市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諸位,朝廷中也有不少同情我們的官員,只要我等罷市,他們必定會上書支持我們。”

    “對啊,南王此舉,本就不得人心,只要我等罷市,朝野上下,必對其羣之而攻之。”

    “那大家就不用遲疑了,即日起,金陵城所有商戶,集體罷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