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老朱感動哭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605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大殿內一時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望着朱允熞,眼珠子都掉落了一地。

    他的舉動如此嚴肅認真,顯然不是兒戲。

    有些大臣已隱隱嗅到此事不對,還有些人則仍在震驚中未回神來。

    很快,斥責之聲再起。

    “荒謬啊!四皇孫殿下,你無故屠戮吳忘庚一家百餘口,不思悔改,竟還向陛下請旨嘉獎,簡直荒天下之大謬!”

    “陛下愛護皇孫,此亦人之常情。然陛下爲天下之主,四皇孫殿下如此行事,若不嚴懲,陛下何以對天下子民?”

    立即有人大加痛斥,更有人失聲痛哭。

    “故太子在世之時,是何等仁愛?想不到四皇孫竟全無乃父半分仁心,實在有負其厚望!”

    ……

    這番場景,不少人已是鐵了心,今日一定要讓老朱嚴厲懲罰朱允熞。

    朱允熞神色不變,手中奏章高高舉起,託過頭頂。

    “孫臣請皇爺爺嘉賞有功將士!”

    朱元璋端坐不動,看不出心中所想,只是問道:“你且說說,爲何要帶兵殺吳忘庚一家?”

    “皇爺爺,行刺皇孫,罪同謀逆,依大明律,滿門處斬。”

    他的話音剛落,立時又有人出言。

    “吳忘庚不過是一名商人而已,他爲何要行刺皇孫?此事尚未查明,豈能隨意加罪?”

    “是啊?吳家是否有罪,理應交有司衙門審理,查明之後,方可定罪。”

    “四皇孫不告而殺,不審而滅其門,將大明律法置於何地?”

    ……

    朱允熞緩緩轉過頭來,望向發言的幾人,道:“幾位大人,能否容在下將話說完,你們再行議罪,如何?”

    那幾名義憤填膺的大臣這才閉嘴不言。

    “孫臣查得吳忘庚實乃泉州蒲氏之後,爲逃罪責,改姓爲吳,忘庚二字,其意是指不要忘記蒲家祖宗蒲壽庚。”

    “吳府私藏兵刃,暗養殺手,意圖謀反。”

    “孫臣獲悉之後,不敢怠誤,爲恐走漏風聲,連夜趕赴錦衣衛,調集人馬,緝捕吳忘庚。”

    “然此賊狗急跳牆,竟悍然反抗,幸賴錦衣衛將士用命,方將剿滅。”

    朱允熞的聲音落下,大殿內頓時再度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吳忘庚是泉州蒲氏後人,一直蓄謀造反?

    這個消息太過於駭人聽聞,若是真的,那朱允熞所做的一切,不但無罪,反而有功。

    不審而定罪,不告而殺人,這是罪。

    但如果對方本就是犯人,又有蓄意謀反之心,那帶兵去緝捕,遇反抗而殺之,當然有功。

    “四皇孫此言,可有真憑實據?”

    問話的正是應天府尹顧寬。

    吳忘庚雖然是蘇州富商,但經常來應天做生意,也住在金陵城中。

    若他真是反賊,可應天府卻一直毫無察覺,那他這個應天府尹,便難逃失職之罪。

    朱允熞道:“自然是有的。”

    “來人,將在吳賊府邸發現的靈牌送上來。”

    很快,禁衛們將一尊尊的靈牌都拿了上來。

    “皇爺爺,這是在吳府發現的蒲氏祖宗靈位。”

    “這裏還有蒲氏族譜,上面記載着蒲氏後人爲逃罪,改姓之後的姓名。”

    太監連忙下拿着,遞上去。

    朱元璋翻開看了一下,怒道:“果然是蒲氏逆賊,竟然還死性不改。”

    “熞兒,你剷除叛賊有功,咱要重重賞你。說吧,想要什麼賞賜啊?”

    剛剛還在攻擊彈劾朱允熞的大臣一個個驚得說不出話來。

    敢情自己等人說了這麼久,全部都是一個誤會?

    朱允熞不但無罪,反而有功?

    可他們身爲大臣,沒有查清真相,就上書彈劾,這可不是妥妥的昏聵無能嗎?

    一時間,剛剛說話的大臣都一個個後悔不迭。

    有些人也看出來了。

    今日的事,恐怕四皇孫殿下演的一場戲,他的目的,就是要讓攻擊他的人跳出來。

    “爲皇爺爺分憂,乃是孫兒份內之職,不敢要任何賞賜。只是錦衣衛將士用命,浴血奮戰,方剿殺賊寇一家,請皇爺爺論功行賞。”

    “好!”朱元璋道:“不愧是咱老朱的孫子,不驕不躁,是個好孩子。”

    旁邊,顧寬再度出來,問道:“臣有一惑,不知四皇孫是何時得知吳忘庚實乃泉州蒲氏後人一事?從何知曉?”

    朝中的官員也都回過味來了,此事才是關鍵啊。

    堂堂皇孫,爲何會突然查出這樣的事呢?

    朱允熞拱手道:“吳忘庚與卜思北乃是本家,皆是泉州蒲氏改姓。”

    “我奉了皇爺爺的諭旨,審理卜思北一案。”

    “不敢慢怠,於是一邊令顧大人嚴加審理卜思北,一邊暗中調查,順騰摸瓜,查到了吳忘庚。”

    “不料,此賊獲悉之後,竟試圖派人刺殺我。”

    “幸中山王之女徐妙錦拼命護衛,我才僥倖逃出。”

    “吳家反跡已現,我這才連夜調兵,將其剿殺。”

    顧寬怔住了。

    卜思北竟然也是泉州蒲氏後人?

    皇孫一直在暗中調查,因此才查出吳忘庚?

    可是,卜思北不是一直關在應天府大牢,皇孫不是從來沒有審過嗎?

    他凌亂了。

    ……

    原來如此。

    朝中大臣一個個恍然大悟。

    對於朱允熞遇刺之事,他們自然都知道不一般。

    堂堂皇孫,就在金陵城外,遭遇刺客,這是何等驚天之事?

    但偏偏沒有一位大臣提及。

    因爲幾乎所有人都下意識的認爲,此事必與儲君之爭有關。

    要不然,朱允熞七歲小孩,誰會去行刺他呢?

    這種事情,涉及天家之間的爭鬥,非同小可。

    對陛下而言,又是骨肉親情,兄弟子侄相殘,何其不幸之事?

    一旦公之於衆,幸或有流言蜚語傳出,則會傷及天家的顏面,大臣自然不願言說。

    圍繞着朱允熞殺吳氏的事說,一方面固然是此事惡劣,另一方面也剛好掩飾了皇孫被刺一事。

    沒想到,竟然不是那麼一回事。

    只是一個走投無路的吳忘庚,最後的垂死掙扎?

    朱允熞這席話,等於是告訴衆人,吳忘庚的背後,並沒有指使者。

    此事就到此爲止。

    龍椅上,老朱的眼睛溼潤了。

    他最擔心的,就是朱允熞吵着鬧着要繼承追查下去。

    特別是,知道朱允熞去了秦王府邸之後,老朱已然猜到,派去行刺朱允熞的人,肯定就是自己的兒子,秦王朱樉。

    儘管沒有任何證據,朱允熞也沒有說。

    可有些事,並不需要證據。

    故而,老朱剛纔才對朱樉發那麼大的火氣,將其軟禁府中。

    但是,身爲父親,他能怎麼辦呢?

    殺了兒子?

    老朱真做不到啊!

    再說,真要將此事擺到臺面上,朱樉派人去刺殺自己的親侄子,那老朱家的就真的顏面掃地了。

    家醜不可外揚。

    老朱也只能藉着別的由頭,嚴懲朱樉。

    只是,他仍然擔心朱允熞不願收手。

    聽聞他去秦王府,似乎是這個態度。

    沒想到,他竟然這般體諒做爺爺的難處。

    太懂事了!

    一席話將所有的罪責,都推到了吳家的頭上,從此再無後顧之憂。

    滿朝文武,天下百姓,也不會再因此而非議。

    這一刻,老朱感動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