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朝議,請嚴懲皇孫殿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339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奉先殿。

    鐘聲響起。

    文武百官依次上朝。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登基稱帝。

    幾十年來,除非是臥病在牀不起,否則,每日都是必定要早朝的,從不休息。

    他是一個十分勤奮的皇帝。

    後世的統計資料顯示,老朱在位三十餘年,平均每天看兩百多份奏章,處理四百多件事。

    這還不算上朝,會見羣臣,參加各種祭天,祭祖等禮祭。

    但前兩日,老朱卻突然罷朝兩日。

    今日的早朝,氣氛很是嚴肅。

    四皇孫朱允熞帶兵屠了吳家,此事已經在朝野引起了一片震動。

    蘇州在金陵的讀書人紛紛上書,要求嚴懲此事,已經快要壓不住了。

    許多人都爲此感到嘆息不已。

    四皇孫殿下資質聰慧,出口成章,詩文驚天下,爲何竟如此暴虐?

    不問而斬,不審而殺,太過份了。

    還有些人則十分高興。

    四皇孫殿下若因此而被罰,被圈禁,那他所提議的加徵商稅一事,是否也會因此而擱置,不了了之呢?

    另一些人則認爲,老朱之前對四皇孫殿下太過於寵愛,又遲遲不願立儲,怕不是有立其爲儲君之心。

    廢嫡立庶乃是大忌。

    如今,朱允熞出了這樣的事,那這份擔心,倒是消彌於無形之中了。

    不管怎麼說,許多人都認爲,朱允熞做出了這些樣,老朱需要給天下一個交待。

    雖說不致於因此而殺了朱允熞,但禁足幾年,嚴加管教,是逃不了的。

    “啓奏陛下!”一名御史上前:“錦衣衛指揮使蔣瓛,膽大包天,竟如近日帶兵,將富商吳忘庚全家屠殺。”

    “今日一早,在金陵的許多蘇州商人,讀書人,百姓,已經將此事呈告上來。”

    “還請陛下下旨,然加懲治。”

    他沒有直接提及朱允熞,而是彈劾蔣瓛。

    畢竟,誰都知道,沒有朱允熞的命令,蔣瓛再借一萬個膽子,也絕不敢做這種事。

    此言一出,其他大臣也是紛紛上奏。

    “旦古未聞,旦古未聞啊!”一名大臣跪在地上道:“吳家上下一百餘人,全部斬殺,其狀慘不忍睹。”

    “此事若不嚴加懲處,我大明綱紀國法,皆蕩然無存。”

    另一名大臣跟着上奏:“吳忘庚雖只是一介商人,然此人樂善好施,在蘇州頗有名望,民間稱其爲“大善人”,此事傳揚出去後,在金陵城的蘇州人氏皆是義憤填膺,還請陛下降旨嚴懲。”

    “錦衣衛如此肆無忌憚,貌視國法,實在駭人聽聞。”

    “不斬蔣瓛,難以明國法;不殺蔣瓛,難以平民憤;不滅蔣瓛,難以向天下人交待啊!”

    “臣泣血上拜,請陛下降旨,即刻將首惡蔣瓛梟首示衆。錦衣衛一干人等,即刻捉拿,交刑部,大理寺問罪。”

    ……

    朝堂上,百官紛紛進言,不一會兒,竟然跪倒了一大片。

    皆雲蔣瓛該死,該殺。

    朱元璋淡淡“哦”了一聲,道:“爾等可知蔣瓛爲何要行此事?”

    朝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

    半晌,那名帶頭上奏的御史奏道:“是四皇孫殿下,指使蔣瓛所爲。”

    “四皇孫殿下雖才氣頗高,但委實太過於任性胡來,臣大膽,奏請陛下,嚴加管教。”

    其他大臣也立即跟上。

    “四皇孫殿下濫殺無辜,有辱皇家聲譽,臣請陛下降旨,將其圈禁。”

    “父愛其子,爺愛其孫,此人情也。陛下寵愛皇孫殿下,固所應該。”

    “可陛下不僅是四皇孫殿下的長輩,亦是天下子民的父親。”

    “愛皇孫殿下是爲私,懲治不法,維護國法朝綱,是爲公;陛下萬不可因私而公。”

    ……

    朱元璋面色如常,看不出喜怒衰樂。

    “熞兒爲何在如此行事?”

    他的聲音,再度威嚴響起。

    “四皇孫殿下昨日在城外遇刺,回城之後,便帶人屠了吳家,應是與此有關了。”

    “不過,昨日在城外行刺四皇孫的,乃是一羣黑衣人,並非吳家之人。”

    “行刺之時,黑衣人便死了一大半。”

    “剩下的人,也皆已被殺。”

    “臣等亦不明白,爲何皇孫殿下會帶兵屠了吳家。”

    “只是不管吳家與此事有關還是無關,理由應由有司衙門審理,皇孫殿下不告而殺,既不合程序,也有違大明國法,必須嚴懲。”

    應天府尹顧寬出列奏道。

    他早與朱允熞不對付,此時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朱元璋深深了他一眼,目光移向一旁的朱樉。

    說起來,朱樉本來是不用上朝,他只是一個在外的藩王而已。

    哪怕是回到京城,朝中議事,也與他沒有多大的關係。

    他反而應該避嫌遠離。

    但不知爲何,今日天還未亮,宮中卻突然派人通知他,讓他參加今天的早朝。

    這讓昨夜喝到凌晨三點還未睡的朱樉驚醒過來,連忙換了一身衣服,匆匆前來上朝。

    “天理人慾,國法私情。”老朱問道:“樉兒,此事你怎麼看?”

    朱樉心中一緊,他雖然瘋狂,暴虐,卻並不傻,很清楚老爹對親情的看重。

    “允熞年幼聰慧,遠勝常人,但才高難免自傲,他的做法,確實是大大不該,依大明律,當嚴懲不貸。”

    “可他是大哥的孩子,我又怎麼忍心看着他受罪,讓大哥在九泉之下,也難以瞑目呢?”

    他語氣一頓,話鋒轉道:

    “大哥一生仁愛,最是維護國法,常存仁義之心,萬萬也想不到,熞兒竟如此暴虐啊!”

    “依兒臣之見,不如讓熞兒去爲大哥守陵盡孝,也讓他好好體會一下大哥的仁愛之心。”

    這番話可就說得很有水平了。

    乃是朱樉反覆思考過的。

    他知道老朱看重親情,故而大打親情牌,口口聲聲大哥的兒子,要照顧!

    但提出的方案,卻是讓他去守陵盡孝。

    這個時代,皇子皇孫守陵,幾乎等同於圈禁。

    甚至比圈禁更慘,因爲守陵不僅是被關起來了,還不能有任何娛樂活動,否則,就是不孝。

    故而,歷史上新帝登基,懲罰那些犯了事的兄弟,也往往是派他們去守陵之類的。

    朝廷的官員聽到這個建議,不少人也是暗中紛紛叫好。

    讓朱允熞去守陵,那他就不能再參與重政了,也不可能再被立爲儲君。

    朱樉更是覺得自己的主意出得甚好,朱元璋多半會採納。

    不料,他的話音剛落,朱元璋突然悖然大怒,竟拿起一份奏章,對着他的頭猛砸了過去。

    “虧你還記得你有一個大哥啊!”

    一道如雷的咆哮,響徹奉先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