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429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在集賢樓耽誤了這麼久,趕到狩獵營地的時候,便已經是日落時分了。

    朱棣帶着道衍出來迎接。

    “本來四叔應該來府中親自接你的,但佈置狩獵的事,還挺爲繁複。”

    “我又不放心假手於人,怕他們安排不好,只能提前來此,你該不會怪四叔吧?”

    朱允熞笑道:“四叔太客氣了,能邀我出來打獵,我就喜之不盡了。”

    “哪裏還敢讓四叔親自來接。再說,我一個晚輩,也沒有讓長輩親自來接的道理。”

    朱棣哈哈大笑,道:“我聽聞你今日在集賢樓,可是大出風頭。咱老朱家也算出了一位讀書種子,讓那些天下文人士子,不敢再輕視咱家。”

    怎麼老朱家的人,個個都對這一點如此上心呢?

    都已經打下整個天下,坐江山,卻仍然對此念念不忘,一心想在讀書人面前出風頭,這是這個時代的毛病嗎?

    帝王家都不能免俗?

    朱允熞摸了摸後腦袋,略帶羞澀道:“我今日也是僥倖至極,差點就要出醜了。”

    “恰好他出的題目是三國,我之前聽人講過三國的事,早想着給其賦一首詩詞,本就有些想法。”

    “機緣巧合,恰好趕上了,靈感潮涌,便作了一首詞,卻是讓四叔見笑了。”

    他心中可是在拼命吐糟。

    若不是你指使徐妙雲,讓徐妙錦來逼我,也不致於差點就讓我下不了臺。

    還是我運氣好,還矇混過關。

    我根本無意與你爭奪大位,你又何必一定要針對我呢?

    這般想着,表面上仍是一幅尊敬有禮的樣子。

    朱棣搖了搖頭,道:“那也是伱有這樣的本事。”

    “若是你四叔我,就算想上十年八年,也寫不出“青山夕舊在,幾度夕陽紅”那樣的句子。”

    “你七歲能文,連方孝孺那樣的人,都被你的文采折服,真是我老朱家的驕傲啊!”

    他一邊說,一邊將朱允熞抱住,舉了起來,關愛而歡喜。

    朱允熞也是嬉嬉笑着,興奮喊道:“四叔,舉高一點,再舉高一點,耶!”

    腦海中卻是飄過一句話。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

    第二天一早,營地內旌旗招展,朱棣帶着一衆人馬,整齊列隊待發。

    他畢竟是堂堂燕王,哪怕只是出來散散心,儀仗隊伍也不小。

    朱允熞卻是望着眼前的馬,發起呆來。

    他只顧想着要出來玩,到現在才記起,自己根本不會騎馬。

    這也不能怪他。

    他畢竟還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

    每日讀書做功課已極爲不易,又怎麼可能還會騎馬呢。

    “不會騎馬是嗎?我帶你吧。”徐妙錦在馬背上伸出了手。

    “不用你帶!”朱允熞看着她就有氣。

    雖說昨日的事,她也是被人利用,但他還是受不了小姑娘極度傲嬌,自以爲是的性子。

    不想搭理她。

    馬和上前,將他抱上了馬背。

    朱棣笑道:“你是第一次騎馬吧?只要牢牢抓住繮繩,坐穩坐牢,就沒有什麼問題。一回生,二回熟嘛,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天天在馬背上打滾了。”

    朱允熞剛上馬背,仍是戰戰兢兢,聞言便道:“侄兒哪裏能和四叔比呢。”

    朱棣哈哈大笑,對旁邊的馬和吩咐道:“你騎馬跟在旁邊,照看好四皇孫。”

    馬和應了一聲,騎馬跟在朱允熞身旁。

    朱棣揚鞭,策馬奔騰。

    朱允熞緊緊跟上。

    初時還覺得很是害怕,慢慢就放開了許多。

    他騎的馬匹應該是經過特殊的選拔,性子平和,騎起來很穩。

    前方,朱棣張弓搭箭。

    “砰”地一聲,一箭射出。

    箭矢疾飛,不偏不倚,正中一隻奔逃的野兔身上,野兔掙扎了兩下,不再動彈。

    周圍的將士頓時喊起一陣陣叫好聲。

    朱允熞也試着將弓箭拉開,對着停在樹上的一隻老鷹射去。

    “砰”地一聲,箭矢準頭極好,距離那老鷹,也就是偏了四、五丈而已。

    而他受那弓弦的反彈之力一震,身體一個踉蹌。

    旁邊,馬和眼疾手快,長手將他扶住,他這才沒有跌落下馬。

    周圍的將士,頓時一個個面面相覷。

    “這也太難了!”

    朱允熞氣鼓鼓的將手中弓箭一扔,丟在地上。

    朱棣在一旁笑道:“熞兒,這東西可不能丟,這可是咱老朱安家立業的根本。”

    “咱老朱家能打下大明江山,靠的可不是詩詞文章,而是兵馬弓箭。”

    “你是皇爺爺十分看重的孫子,將來說不得要執掌大明江山,可不能在這上面犯糊塗。”

    這幾句話說得可就大有深意了。

    說話的時機,也拿捏得恰到好處,此時朱允熞正在氣頭上,多半不會深想。

    但朱允熞反應極快,立即便聽出了弦外之音。

    “四叔你言重了,咱老朱家雖是馬背上打來的江山,靠的不也是皇爺爺一手之功嗎?”

    “如今皇爺爺子孫衆多,執掌江山者卻只需一人。”

    “我這輩子,就想當一個混吃等死的王爺。”

    “軍國大事,自然有四叔這樣的能者多勞。”

    “我們做臣子的,只管坐享其成,過太平日子就好。”

    這番話說得很平和,態度頗似不以爲然,隨口應之。

    但言語之間,卻暗示自己認定的帝王,乃是他朱棣。

    朱允熞是真沒有太大的興趣,與朱棣去爭奪帝位。

    和那些大臣打交道,周旋於權勢爭奪,勾心角鬥,周旋於形形色色的精明人之間,真累啊!

    哪裏比得上做一個逍遙王爺快樂呢。

    但偏偏,他還無法洗涮自己的嫌疑。

    朱允熞頓了頓,想起自己這些時日的所作所爲,又接着補充道:“就算要盡做臣子的本份,也至多出謀畫策,給出建議就行了。”

    “天子乾綱獨斷,臣子謹守本分,方是長治久安之策。四叔,你說呢?”

    朱棣的眼神內,掠過一絲詫異之色。

    他看了一眼不遠處的道衍,卻見對方也是滿臉震驚。

    倒不是道衍覺得他這番話有多高的見識,事實上也是老生常談的內容。

    朱允熞亦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發表什麼真正的高見。

    真有真知灼見,現在也不是說的時機。

    只是他這一席話,說得四平八穩,滴水不露。

    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又是驟臨變故之下,還能說出如此言論,要麼就是他多智近妖,要麼就是他真的早已認定,深入骨髓,根深蒂固。

    朱棣旋即收回目光,笑道:“你小小年紀,就有這番見識,怪不得皇爺爺喜歡你了。”

    看來三言兩語是解釋不清了。

    朱允熞很無奈,也就不再在這個問題上多說。

    低頭看了看地上的弓箭,氣猶未消,道:“弓弩難射,掌握極爲不易,咱大明不是有火銃嗎?爲啥不用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