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七歲娃娃,不足爲慮!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579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燕王府。

    湖中涼亭,道衍一個人坐在棋局旁,落子對弈,悠然自得。

    微風習習,湖面泛起層層波鱗,有魚兒躍出水面,似要掙脫水的桎梏。

    朱棣匆匆往涼亭而來,步履急速,幾乎是一路小跑。

    “你的心亂了。”

    道衍待朱棣跑進涼亭,也不起身見禮,雙眼仍盯着棋局,淡淡開口。

    “朝中發生大事了。”朱棣稍稍喘了口氣,在道衍對面坐下。

    道衍手中拿着白子,微微一怔,沒有立即落下,問道:“陛下立儲了?”

    朱棣搖了搖頭,道:“那倒沒有,今日早朝,戶部尚書趙勉上奏,請求提高商稅,從三十稅一提至五稅一。”

    道衍笑道:“自陛下登基以來,一改前朝商稅繁重之弊,將其降爲三十稅一,還規定凡書籍及筆墨農具,舟車絲布等盡皆免稅,並裁撤稅課司局三百六十四處,是爲本朝仁政,天下無不交口稱讚。”

    “趙勉主持戶部,管着天下錢糧,想要多徵收一些稅錢,也在情理之中。不過,此舉於陛下聖明有損。”

    “況自古以來,商稅難徵,富甲豪商往往有諸多方法避稅,所課者不過是一些行腳小商,損害百姓民生。”

    “趙勉所請,陛下斷不可能同意。”

    朱棣嘆氣道:“你說得不差,我也是這般想的。但陛下準了!”

    啪!

    道衍手中棋子落下,卻沒有落到要緊處,下了一步臭棋。

    他沒看棋盤,擡頭望向朱棣,道:“細細說來。”

    朱棣從懷中拿出一份刊印的文稿,遞了過來,道:“你先看看這個。”

    道衍接過來翻開,臉色漸漸凝重,看完之後,竟呆立在坐,有若木雞,一言不發。

    半響,他長嘆一聲道:“能想出此法者,真奇才也。”

    朱棣點頭道:“我亦是如此認爲。連你都這般說了,你可知這是何人所提?”

    道衍斟酌了片刻:“趙勉不過是一迂腐儒生,絕不可能想出此等妙法。朝中之人……”

    他想了又想,搖頭道:“老納實在想不出來,朝中有何人有如此本事,能想出此法。”

    朱棣將目光移向湖面上隱約可見的魚兒,道:“想出此法的,就是我那侄兒朱允熞。”

    道衍身軀爲之一僵。

    朱棣道:“你剛纔也看了,此法精妙絕倫,足見他背後之人,非同凡響。”

    “可我們連他到底是誰,都不知道。”

    他沒有想過這個法子是朱允熞自己想出來的。

    無論是朱棣還是道衍,都不認爲一個七歲娃娃,能想得出複式記賬法,發票,稅證等東西。

    但這不重要。

    他們是天潢貴胄,能招募到有能力的手下,便是自己的本事。

    朱棣最擔心的,是朱允熞背後站着這樣的人物,那朱元璋立儲之時,必然將其考慮進去。

    就好像商山四皓出山勸說,劉邦便再沒有了換太子的念頭。

    因爲他們代表着天下的文人。

    太子有天下文人支持,還能如何換呢?

    同樣,有這樣的人物輔佐,朱元璋便有理由立其爲儲君。

    朱允炆自己不出頭,不顯山不露水,卻將一個七歲弟弟推到前臺,委實是高啊!

    朱允熞一個小娃娃,又不是嫡長,誰都不會認爲他有什麼爭儲的本事。

    他的所作所爲,功勞必然記到一母同胞的親哥身上。

    而外面的風風雨雨,卻有這位弟弟擋着,他隱於背後。

    想來爹爹必定洞明其意。

    朱棣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以前倒是沒有看出來,這位侄兒竟有這樣的本事,小瞧了他。

    “大師,伱覺得此人的智慧比你如何?”

    道衍微微一笑,摸了摸鬍鬚,道:“若論算賬的本事,就憑他提出的複式記賬法,我自是大大不如的。”

    “但若論謀略計算,老納自問不會輸給天下任何人。”

    言語之間,豪氣頓生。

    朱棣笑道:“大師別忘了,他也提出了平定北元的謀略,固藩。”

    道衍笑容頓時僵住,摸鬍鬚的手,也停在了那裏。

    朱棣哈哈大笑。

    平日裏道衍總是自許自己才華天下第一,謀略心算無人能及。

    今日總算看到他吃鱉,朱棣頓覺十分暢快。

    “說起來,今日還有一樁事。”

    “我那七歲侄兒朱允熞還寫了一首詩,咱爹很是歡喜,已下旨登印刊發,曉諭全國。”

    說着,他將那首詩念了出來。

    道衍聽完,輕聲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好大的口氣,好高的志氣。”

    朱棣道:“有傳言說,此詩是朱允熞無意中聽一無名和尚隨口唸誦,背下來的。和尚唸完之後,就不見了蹤跡。”

    道衍冷笑道:“那無名和尚,還幫他出管賬的法子,平北元的法子,難道這些也是隨口唸誦不成?”

    朱棣沉思了片刻,道:“這人身份不明,我安插在他們府上的探子,也沒有能打探出情況。”

    “我那兩個侄兒,也就與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人祕密議過事,莫非是他們……”

    道衍白了他一眼,道:“殿下平日何其聰明?今日怎麼反而愚笨了呢?”

    “方孝孺等人不過是腐儒而已,吟詩作文尚可,謀略營算不過是小兒水平,哪裏想得出如此高明的平戎之策,管賬之法?”

    “朱允熞的背後,必定另有他人。”

    朱棣嘆道:“這人一直躲在暗中,卻是要想一個法子,將他逼出來。”

    道衍沒有立即答言,拿起一顆黑子,目光望着棋盤,在手指間把玩着棋子,一直不落。

    許久,才開口道:“朱允熞之前指點藍玉避禍,卻是有些奇怪,不似爭儲之舉。”

    朱棣若有所思,旋即又轉顏道:“或許只是以退爲進的招數,不爭爲爭。”

    道衍輕輕搖頭:“指點藍玉,有違聖意。以此人的心計,斷不致連這一點都想不到。貧僧隱隱感覺,朱允熞與朱允炆並非一心。”

    朱棣聞言一驚,脫口道:“怎麼可能?難道朱允熞一個七歲小兒,還想爭儲君之位不成?”

    “有何不可?”

    道衍將手中黑子落下,道:“之前陛下就曾問過他,你難道就忘了嗎?”

    “若論嫡長,你亦不是。”

    “你可爭儲,他爲何不可?”

    “他背後之人既有這般驚天之才,又寫出傲世之詩,有領數百年風騷之意,所謀者必不小。”

    “若說他有心指點朱允熞爭這大明江山,老納絲毫也不奇怪。”

    “再說,陛下屢次將他的提議公之於衆,毫不隱藏,又將他的詩刊發,助其聲望上漲,焉知是不是屬意於他?”

    朱棣愣住,久久無言。

    這一想法,他從未深思。

    在他看來,朱允熞根本沒有爭儲的資格。

    但此刻聽道衍提及,卻是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旋即,他哈哈大笑,轉憂爲喜。

    “若是此人指點朱允炆爭奪大位,以他的大才,我還真不好應忖。”

    “但他偏要壓寶在七歲小兒的身上,那就是天助我也。”

    無論如何,在他看來,對付一名年僅七歲的小娃娃,都比對付朱允炆那個十幾歲的少年容易得多。

    更別說對方也非嫡長。

    道衍沉聲道:“還是不可大意。”

    “他不是說喜歡騎射嗎?”

    “你可以找一個時間,將他約出來,看能不能釣出背後之人。”

    “無論他背後之人多麼厲害,你那侄兒,畢竟只是一個七歲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