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815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趙勉和楊靖離開之後,朱元璋也卸下了皇帝的擔子。

    他一把抱起朱允熞,雙手將他高高舉起。

    “好!小小年紀,就能有這般見識,不愧是咱孫子,哈哈哈……熞兒啊,你可真是給咱長臉啊!”

    朱允熞被朱元璋高高舉着,看着老朱的臉。

    他臉上的皺紋似乎都在笑。

    “皇爺爺,”朱允熞撒嬌道:“熞兒怕高,快放熞兒下來吧。”

    老朱聞言大笑,若有所指的說道:“小小男子漢,可不能怕高知道嗎?別人可以怕高,你不能怕。”

    不能怕高?

    朱允熞心裏突然微微一震。

    “皇爺爺,爲什麼熞兒不能怕高?”

    朱元璋道:“小孩子別問了,咱說你不能怕,就是不能怕,知道嗎?”

    不過話雖如此,朱元璋還是放下了朱允熞。

    朱允熞被朱元璋拉着手,坐到了牀邊。

    “熞兒,皇爺爺問你,這奏章中的法子,你是如何想到的?”

    朱允熞歪着頭,看着朱元璋道:“爹爹從小便讓熞兒讀書,什麼書都讀,看得多了,就想到了。”

    總不能說,這是後世教科書裏的內容吧。

    “不錯!”朱元璋高興的連連點頭:“熞兒,你可是幫了皇爺爺的大忙了。”

    朱允熞趁機道:“這是熞兒應該做的,熞兒說過,要做一個好臣子,爲皇爺爺分憂,是熞兒的本分。”

    臣子這兩個字,才是這段話的重點。

    朱元璋微微一愣,隨後嘆了口氣,沒再說什麼。

    他親切的拉着朱允熞的手,眼睛看着門外,不知道在想什麼。

    “皇爺爺,伱怎麼了?”朱允熞問。

    “沒事,沒事。”老朱搖了搖頭,突然站起身,拉着朱允熞的手就往門外走:“熞兒,走,皇爺爺帶你去看一樣東西。”

    跟着老朱的腳步,朱允熞一路來到了皇宮後面的一片空地。

    空地方圓大約五丈,已經被犁好,一攏一攏的,新鮮的土壤外翻,裸露在空氣中,還微微有些潮溼。

    “皇爺爺,這是……”

    “甘薯地。”朱元璋哈哈笑道:“咱這兩天沒幹別的事,把你給咱的甘薯,全都種下去了,哈哈哈……”

    “怎麼樣,皇爺爺這地種得還行吧?”

    朱元璋像個老小孩似的,炫耀他犁的地。

    但很快,他又搖了搖頭:“讓你看,你怕是也看不明白。”

    “哎,人老嘍!弄這點東西,搞得咱腰酸背疼的,要是咱年輕的時候啊……”

    朱元璋看着遠方,似在回憶。

    朱允熞心中動容。

    老朱一路坎坷,雖然已經成了皇帝。

    但,卻從未忘記過自己的本心。

    現在的他,看着這甘薯,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樣。

    “皇爺爺。”朱允熞說道:“甘薯一定會快快長大,讓大明再也沒有餓死的百姓。”

    “對!”朱元璋回過神來,連連點頭:“沒有餓死的百姓!”

    朱元璋滿目期待:“皇爺爺一直在等着那一天。”

    “若是這甘薯真的能夠解決百姓的溫飽,皇爺爺死而無憾了。”

    朱允熞笑道:“皇爺爺,不許胡說!您老人家一定會長命百歲,一直陪着熞兒啊。”

    朱元璋一愣,隨後摸着朱允熞的小腦袋瓜哈哈大笑:“好,一直陪着熞兒,咱們祖孫倆就這麼等着,等着它成熟的那天。”

    “等着,大明百姓再也沒有飢餓的那一天。”

    “嗯嗯!”朱允熞連連點頭:“皇爺爺,咱們一起等。”

    “一起……”朱元璋輕嘆一聲,道:“就是不是知道咱的身體,還能等多久。”

    “不會的,皇爺爺可是萬歲爺,一萬年都等得起。”

    朱元璋一愣,哈哈大笑:“那是他們瞎喊的,你還當真了……”

    朱允熞生氣嚷道:“他們才沒有瞎喊呢,我就要皇爺爺活一萬歲!”

    “哈哈哈!”朱元璋摸了摸他的腦袋,道:“好,咱就活一萬歲!”

    ……

    跟着老朱從空地回到書房,天色還早。

    看得出來,朱元璋今天的心情十分不錯,他從小太監剛送來的銅盤上,挑了一個桃子,遞到朱允熞手中,一邊問道:“熞兒,讓你查卜家的案子,查得怎麼樣了?”

    朱允熞接過朱元璋手中的桃子,大口咬了一口,汁水四溢,甘甜遍佈口中。

    “皇爺爺,熞兒正在抓緊辦呢。”他眨巴着大眼,十分認真。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道:“皇爺爺相信你。”

    朱允熞繼續吃東西。

    朱元璋語重心長的說道:“可曾聽過方仲永?”

    方仲永?

    朱允熞回憶了一下,自己好像學過這篇課文。

    方仲永是北宋時期的神童,幼年天資過人。

    但後來因爲其父親的無知,自己的驕傲自滿,最終泯然衆人矣。

    算得上是一個悲劇。

    他點了點頭,道:“熞兒知道。”

    朱元璋道:“知道就好,熞兒,你很聰明。”

    “但千萬不能因爲懈怠,更不可驕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你一定要牢記於心。”

    “你要越加用心的讀書,不能辜負了自己的天賦。”

    朱允熞心中暗叫不妙,這算不算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呢?

    他頓時打起了苦瓜臉,小聲嘀咕道:“皇爺爺,我就想當一個混吃等死的王爺,不用頭懸樑錐刺骨吧?”

    朱元璋沒好氣看了他一眼,輕輕敲了敲他的腦袋。

    “那可不行,咱老朱家,不養懶鬼。”

    你那些封王封侯的子孫,哪個不是懶鬼?

    朱允熞在心中默默吐糟了一句。

    不敢出聲反駁。

    老朱來了興致,雙手扶着桌案,笑道:“你總不想認真讀書,那皇爺爺可就要考考你了。”

    “這樣吧,你來作詩一首。”

    “三國時期,曹植可以七步成詩,咱自然不會如此爲難你,就以一炷香時間爲限,如何呀?”

    朱允熞的臉更苦了,當個皇孫,不容易呀。

    不僅要出謀劃策,還要吟詩作對。

    “皇爺爺,熞兒才七歲,寫詩也太難了吧?”

    老朱搖了搖頭:“你連那麼高明的記賬法子都能想出來,還會被一首詩難住?”

    朱允熞無奈,問道:“皇爺爺,是不是不管什麼詩都可以。”

    老朱點頭道:“行,咱也不命題。”

    朱允熞鬆了一口氣,要是老朱給他出題,或許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

    好在,可以自由發揮。

    他快速在腦海裏過濾掉那些洪武二十五年以前的詩,隨後開始挑選起來。

    太過於穩重老成的不行,悲春傷秋的不行,大量用典的也不行。

    如此一來,可供挑選的詩句,其實不多。

    他深吸了一口氣,慢慢開口道:“李杜詩篇萬口傳。”

    老朱臉上掠過一抹異色。

    他本來沒想過朱允熞能寫出一首像樣的詩。

    畢竟只是一個七歲的娃娃。

    出題就是爲難他一下,打壓他的傲氣。

    但這一句雖平鋪直敘,卻朗朗上口,竟是有模有樣。

    朱充熞接着道:“至今已覺不新鮮。”

    老朱渾身一顫。

    這可是前人未有之語。

    堪稱石破天驚之論。

    李杜是詩人的巔峯,在此之前,誰敢說他們的詩“不新鮮”?

    這份豪情壯懷,大氣磅礴,也只有咱老朱家的孫子,才有這般氣魄。

    老朱屏住呼吸,靜靜等着下文。

    不知不覺間,他對孫兒的詩作,竟開始期待起來。

    朱允熞唸完這句,暫時停住,皺了下眉頭,故作沉思,繼續念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朱元璋怔住了,半響沒回過神來。

    突然,他蹭的一下,站了起來。

    蒼老的臉龐,一變再變,聲音顫抖道:“熞兒,你將詩再念一遍?”

    朱允熞朗聲道:“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記下來,快記下來。”朱元璋衝一旁的太監大喊。

    “哈哈哈!想不到咱老朱家,也出了一個不世出的文才大家。這下看那幫儒生,還敢不敢罵咱老朱家是泥腿子出身,沒什麼文化。”

    他仰天大笑,得意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