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放眼大明天下,捨我其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姜阿山小樹字數:2486更新時間:24/06/27 18:57:59
    “趙大人,陛下面前,不可失儀。”

    旁邊的太監見狀,連忙出言提醒。

    朝堂上禮儀至關重要。

    若是正式上朝,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禮數,有半分不對之處,輕者斥責,重則鞭笞。

    書房議事,雖然不如朝堂上那般嚴肅,但也有君臣之禮,也是絕不可有半分亂來的。

    趙勉回過神來,跪倒在地。

    “陛下,是微臣太過於激動,一時得意忘形,還請陛下恕罪。”

    “無妨!”朱元璋心情似是頗爲不錯,笑道:“這份奏章裏面,有何內容,令愛卿如此失態?”

    他剛纔只是掃了一眼,看到字還寫得端正,便將其交給趙勉了。

    並沒有細看寫的是什麼內容。

    “奇思妙想,神來之筆!”

    趙勉讚歎不已:“能想出此等妙法的,必是經世濟民之大才。”

    “臣先前所思慮的,是提高商稅之後,難以徵收。”

    “但依奏章中的法子,要收商稅,卻是不難。”

    “不僅如此,戶部只要按複式記賬法進行記賬,以後清理國庫,可就容易得多了。”

    “高,高,高……實在是太高了!”

    他興奮不已,讚歎不絕。

    “哦?”

    朱元璋聽他說得眉毛色舞,深感意外,看了一眼懷中的朱允熞,道:“拿來給朕瞧瞧。”

    “是!”

    趙勉上前兩步,恭敬遞上奏章。

    朱元璋翻開,細細看了起來。

    作爲農民出身的皇帝,他幼時連字都認得不多。

    但後來奪江山,打天下,卻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讀書的。

    不得不說,老朱的學習能力,也是超一流的水準。

    自開國以來,治理朝政,對於國庫的賬,同樣一清二楚。

    對平民百姓來說,簡單的記賬,非常容易。

    可一旦龐大到國庫這種程度,就會變得十分復雜。

    正如建一層的樓非常簡單,甚至不需要任何設計,找兩個工匠,隨便建就行了。

    但若是建一百層的高樓,就完全不同了。

    量變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帶來質變。

    國庫賬目龐大,戶部月月清賬,年年查賬,表面上說是算得一釐不差,實際上又怎麼可能呢?

    此際再看朱允熞所提議的方法,複式記賬法,相互應對,一進一出,互相印證,較之戶部現行的辦法,確實是要高明太多。

    朱元璋越看雙眼越明亮。

    慢慢呼吸也變得粗重起來。

    他親自清理過好幾次國庫,深知賬務的繁雜。

    但越是瞭解,就越能明白複式記賬法的高明。

    至於發票,稅證……

    朱元璋看到最後,也不禁仰天大笑,擊掌讚道:“好!好!好!”

    旁邊的楊靖見兩人看奏章後都是這番模樣,不禁越發好奇起來。

    “陛下,這奏章,可否給微臣一觀?”

    “你拿去吧。”

    朱元璋將奏章合上,遞了出去。

    楊靖接過奏章,翻開來看。

    漸漸地,雙眼也是越來越明亮,心跳加速,呼吸變重,嘴巴微張,竟忘了合攏。

    他以前也是戶部尚書,自然明白此間的道理。

    “真是天縱之才!”

    看完奏章,楊靖將其輕輕合上,深呼了一口氣,平息着激動的心情。

    “想不到,我大明竟有如此人才!”

    一旁的趙勉捋了捋鬍鬚,道:“不錯!能想出這個法子的人,必定是狀元之才……不,是王佐之才,宰輔之才。”

    他目光望向朱允熞,道:“四皇孫殿下,卻不知這奏章中的內容,是何人所想?”

    儘管朱允熞之前說過是自己寫的奏章,但看了裏面的內容之後,趙勉可不相信這個說法了。

    在他看來,必定是請教了府上的某位先生,才能寫出這樣的奏章。

    這也正常。

    畢竟是皇帝陛下親自佈置的功課,回府請教先生,無可厚非。

    不過,趙勉搜盡腦汁,也想不出朝中還有哪位大臣,能想得出這般法子。

    除非不是大臣,而是某個還沒有功名的教書先生……

    從來隱士高人,喜歡潛藏民間,未必盡在朝中。

    況且朱標是太子,他的府上,延請了一些高人,也不足爲奇。

    雖然朱標已死,但府上的人才卻不一定散去了。

    只是此人既有如此大才,就不能讓他一直呆在皇孫的府上,埋沒了人才。

    趙勉很快想到這一節,楊靖也想到了。

    “此等人才,一定不能讓他埋沒,當請他爲朝廷效力。”

    楊靖笑道:“四皇孫,不知這寫奏章之人,可有功名在身?若是沒有,微臣想向陛下保舉,請其去刑部歷練一番,假以時日,朝中又會多一位棟樑之才。”

    “去刑部做什麼?”趙勉忙道:“陛下,此等是理賬的高手,當然是要來我戶部,爲國理財。”

    楊靖吹胡子瞪眼:“趙大人,這可是我先說的。”

    趙勉冷哼了一聲:“楊大人,國家大事,可不興先來後到。此人一定得去戶部。”

    兩人爭鋒相對,竟當堂吵了起來。

    “好了!”朱元璋看了兩人一眼,開口道:“你們兩個尚書,御前爭吵,成何體統?”

    兩人連忙請罪,不敢再多言。

    朱元璋的目光望向朱允熞,笑道:“熞兒,這奏章是何人所寫呢?”

    不是老朱不相信他,而是複式記賬法這種東西,頗爲複雜,委實不像是七歲小孩能想得出來的。

    “你只管直言,皇爺爺不怪你欺君。”

    朱允熞愣了一下。

    如果可以的話,他現在倒真不想承認,複式記賬法是自己的想出來的。

    太過於妖孽必遭衆妒,不是好事。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他不是愛出風頭的人。

    但該說是誰呢?

    胡亂編一個人,老朱請過來一問,對方連複式記賬法是啥都不知道,那就真不下了臺了。

    發票和稅證還好說,複式記賬法這種東西,說簡單也簡單。

    說難嘛,普通人第一次看到,理解起來還真有點難度。

    老朱和趙勉趙靖,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智商就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他們又有管理國庫,清理賬簿的經驗,自然能理解複式記賬法,明白這裏面的好處。

    但普通人就不一定了。

    想到這裏,朱允熞一臉委屈巴巴道:“皇爺爺,連你也不相信我嗎?這真是孫兒想出來的啊!”

    發明複式記賬法的人,可是被後世尊稱爲“現代會計學之父”。

    一般人真想不出來!

    只能硬着頭皮認了。

    朱元璋愣住了,趙勉和楊靖面面相覷。

    “真是你自己一個人想出來的?”老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

    朱允熞挺了挺小胸膛,驕傲又自豪。

    “放眼大明天下,除了我之外,哪還有這般奇才,想得出這等法子?”

    一句話說得氣勢磅礴,頗有睥睨天下,傲視衆生的氣概。

    房中幾人呆若木雞。

    啪!

    楊靖手中的奏章掉落在地。

    趙勉身軀有若石化,忽然一個踉蹌,跌倒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