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27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巴奀月字數:1240更新時間:24/06/27 18:07:34
董卓:今皇帝闇弱,不可奉承宗廟。
李儒:大人可依前朝霍光之例。
董卓:依前例,當改立陳留王爲帝。
袁隗:司空,這恐怕,似有不妥。
董卓:怎麼,霍光行得,我行不得?
黃宛:廢立乃大事,司空大人三思。
董卓:霍光定廢立大計,田延年握劍,誅殺反對之人,今亦然也。
盧植:如此倉促行事,恐傷國本。
董卓:哼!有誰膽敢反對,都以軍法從事!奉先你且執掌軍法。
呂布:諾!!!孩兒領命。
董卓終究還是,走上了這一條路,以後再也沒有退路可言。
董卓廢帝,也意味着,同以袁家爲首的勢力,徹底決裂。
董卓:還有誰,誰還有異議。
袁紹:我袁本初不贊同。
董卓:怎麼,袁紹,你要如何。
袁紹:大漢四百年,恩德深厚,萬民擁戴。今陛下年幼,沒有什麼過失。董將軍想廢嫡立庶,恐難服衆望。
董卓:袁紹豎子,你膽敢這樣放肆!天下大事,難道不由我決定!
袁紹:哼!!!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何來你董卓,一人之決斷乎?
董卓:我要想這樣做,誰敢不服從?你以爲我董卓的刀,不鋒利嗎!
袁紹:天下英雄豪傑,難道只有你董卓一個人!我的劍也未嘗不鋒利。
董卓佔據絕對優勢後,敢和董卓如此硬剛的人,也只有袁紹,袁本初了。
不愧是後來的,河北霸主。
和董卓硬剛後,袁紹回到家中。
細想後驚出一身冷汗,於是,當即令文丑帶領中軍,先行護送家小離去。
然後再到西園,聯合所部兵馬,盡數撤離洛陽。最後由顏良,帶領原上軍所部,五千兵士殿後。不到半日,一衆兵馬共計,兩萬多人,離開了洛陽,取道陳留,黃河,趕往河北。
袁熙在許褚統領的三百精銳騎兵護衛下,跟着袁紹在洛水,指揮大軍連夜搶渡。
當最後一批兵馬渡過洛水,而董卓也沒有派來追兵時,父子兩人才稍稍鬆了口氣。
袁紹下令焚燬了,附近一切船隻,又差人先行通報,冀州牧韓馥。
袁紹、袁熙父子,取道河北。
而袁術不久,也出走南陽。
曹操則在洛陽,和董卓周旋,爭取時間。
189年。
董卓霸政,以及袁家敗走洛陽,這些都給袁家,二公子,袁熙,十四歲的心靈。
造成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同時這一刻。
也是宣武帝袁熙,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他發誓他還會回來的。
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京關,滿城盡帶黃金甲。
董卓:混賬!袁本初!我要宰了他。
李儒:主公,暫且息怒,使不得。
董卓:難道我不能殺了袁紹。
呂布:只要義父一聲令下,布即可斬殺袁紹,提其首級獻與義父。
李儒:主公,袁紹不識大體,因此害怕逃跑,並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緝他太急的話,勢必激起事變。
董卓:言之有理,文優說下去。
李儒:袁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如果袁紹招集豪傑,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噹噹,那麼,他慶幸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
董卓:袁紹可不是善罷甘休的主。
李儒:能拖一時是一時吧。
董卓雖然憤怒,但是並沒有,因此喪失理智,他需要爲整合,朝堂力量,推行廢帝大計,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