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17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巴奀月字數:1145更新時間:24/06/27 18:07:34
    189年。

    在何進決定,調董卓領兵入京時,主簿陳琳曾經提醒他過他,大兵一到,強者稱雄。..

    這樣做是倒拿干戈,授柄於人,不但不能達到預訂目的,恐怕還會引起混亂。

    不過何大將軍沒有聽從,而袁紹同樣也預估不足,最終成了客大欺主的局面,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們誤判了董卓的野心。

    因爲,董卓代表的是,關西豪強以及西涼軍,集體的利益訴求。

    夏侯惇:你是何人?

    ​拓跋嶽:小子,拓跋嶽。

    ​夏侯惇:來我府邸,欲意何爲?

    ​拓跋嶽:願爲將軍一馬伕。

    ​夏侯惇:給我牽馬?

    ​拓跋嶽:正是。

    ​夏侯惇:哈哈哈!!!

    拓跋嶽,字,元英,鮮卑族。

    189年。

    不久後,董卓簇擁着少帝,和一干大臣,回到了宮中。少帝回到宮中後,董卓令大赦天下,改年號將光熹元年,改爲昭寧元年。

    自此,董卓大軍,屯駐洛陽城外,未幾日,幷州刺史丁原,也率領大軍前來。

    在袁隗和袁紹,一系列操作下,少帝封丁原爲執金吾,又封董卓爲司空領並州牧。

    袁家的策略,本身沒錯,不過,他們沒想到,呂布竟然殺義父。

    董卓:吾於北邙救駕有功,少帝卻是封吾領並州牧,吾心中甚是不平。

    李儒:此乃離間計也。

    董卓:我亦明白,爲之奈何?

    李儒:若與丁原硬碰,不一定能勝,爲今之計,唯有等候張濟、徐榮等人,率大軍前來,再行計較。

    董卓:不行,太慢了,若丁原與袁紹等人,聯合出兵攻我等,那就壞了。

    李儒:主公,每夜可令三千士卒出營,第二日早上,裝作三萬大軍開入營中,如是者數日。丁原、袁紹等人,當疑主公已有十萬大軍,開進洛陽,丁原等自不敢妄動,可拖一時。

    ​董卓:哈哈哈!!!就依文優之策。

    進入洛陽後,袁紹和丁原合流,形勢鉅變,董卓不再佔據優勢。

    董卓:今袁紹勢大,文優有何良策?

    李儒:原何進部將吳匡,與何苗有隙,主公如助其殺之,當可收編何苗所領之北軍,此乃救急之策也。

    董卓:哈哈哈!!!文憂此計大妙。

    李儒:主公,事不宜遲,當尋一說客,去遊說吳匡,則大事可成矣。

    董卓:文優,那何人可爲說客?

    李儒:當讓主公之親弟,董旻前往。

    ​董卓:就依文優之策,我無憂矣。

    袁紹勢力是政治聯盟,具有先天不穩定性,所以被董卓逐個擊破。

    董卓的計劃,有效的迷惑了袁紹等人。

    他們對董卓的大軍有所顧忌,不敢貿然開戰,只決定仔細留意。

    當董卓行了幾日虛張聲勢之計後的晚上,董卓之弟董旻,尋到了吳匡。

    董旻將董卓欲連吳匡,誅殺何苗之事,說了一遍,吳匡念平日何進對自己有恩,便決定聯合董卓,誅殺何苗爲何進報仇。

    如此一夜之間,董卓就收編了何進、何苗,所率領的三萬多北軍。

    從此董卓和袁紹又形成均勢。

    歷史的節點,有時候,就是被小人物,所改變,所以不要輕視任何人。

    緊急通知:啓用新地址-,請重新收藏書籤!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