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末路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巴奀月字數:3830更新時間:24/06/27 18:07:34
沛國,曹操大營。
袁曹雙方陳留會戰,袁熙打的曹操措手不及,兵馬損傷巨大,幾可謂元氣大傷,實在是令曹操痛心疾首。
然而,除去此事之外,更令曹操感到難過的是,他一直引以爲傲的嫡子曹昂,更是在這一戰中爲了掩護自己撤退,而被袁軍迫害。
撤兵回營的頭一夜,曹操就收到了愛子曹昂的死訊,使曹操在兵敗的同時,又痛失愛子,心中之苦楚,幾無法用言語可以表明。
在曹營爲曹昂搭建的臨時靈堂之內,曹操定定的看着曹昂的牌位,雙目空洞。
一站就是整整的站了一夜,他的嘴脣乾裂,頭髮和鬍鬚都是變得雪白,彷彿在一夜間就蒼老了好幾十歲,如同一個巍巍老者,在風燭殘年之中搖搖欲墜,梟雄落寞。
曹操身後,程昱也是一動不動的陪着他,這位平日裏剛硬睿智的老頭,此刻也似乎是沒了什麼好的計策,只是默默的站在曹操身邊,用自身的行動,來表示他對曹操的忠誠。
就這麼整整站了一夜之後,終聽程昱長長的出了口氣,道:“主公,您已經好幾個時辰沒有進食了........吃些東西吧。”
曹操的姿勢依舊是保持不動,半晌後搖了搖頭,苦澀說道:“仲德,你覺得這個時候,孤還有心情吃任何東西嗎?”
程昱長長的嘆了口氣,道:“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打仗豈能有不死人的?更何況我軍此番的戰略,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問題,只是誰道天意竟然讓袁熙僥倖獲勝,此乃天意非人可逆之,主公也無需太過自責了。”
“天意?”曹操聞言搖了搖頭,笑道:“只怕也未必吧,倘若是志才在此,以他的智慧,一定能夠考慮周全,斷然不會讓孤有如此的慘敗!啊,不公啊,爲何奪我志才!”
程昱無奈一笑,說道:“志才去世,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天意?”
曹操聞言一愣,接着低聲道:“難道說,如今的天意......當在袁?”
陳留那面袁熙也沒閒着,如今曹操愛子曹昂身死,曹操兵馬大敗,關中各路諸侯喪膽不前,遲疑觀望,此消彼長,袁熙軍實力大增,正是一舉擊敗曹操之時。
幾路攻打曹營,袁軍大獲全勝,曹軍兵馬死傷大半,四下奔逃,中原的大戰局已定。
但面對曹軍的奮力反撲,袁軍也並不好受,他們必須趕緊一面清點受傷的兵馬,以免整備軍需,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戰力和元氣。
於是乎,連日來,袁軍一直都是在秣馬厲兵,整兵布武,意圖做好準備後大舉出戰!而馬騰也是應了袁熙的約定。
陳留中原一切的善後工作,全部都得交給沮授和郭嘉等人處理,袁熙本人卻不能歇着。
因爲他必須趕緊去,做另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追擊已經處於窮途末路邊緣的曹操,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袁熙不想錯過,也不能夠錯過,因爲他知道,對於曹操這樣的亂世梟雄來說,一旦放虎歸山,那就是後患無窮!
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英雄惜英雄,袁熙對曹操其實也是抱着亦敵亦友的態度,但冷靜和潛意識裏的明鏡告訴他,曹操這個人,他必須得死!
袁熙轉身取出一幅皮圖,展開擺在桌案上,然後招呼趙雲道:“子龍啊,你過來看看!”
趙雲走到桌案之邊,卻見皮圖之上,早已經夠花了許多的攻擊線路圖。
卻見袁熙擡手指着上面的路線道:“上一次的交戰,曹操大敗,曹昂陣亡,曹軍軍心不穩,士氣衰落,正是我們一鼓作氣,將他們徹底擊潰趕出中原的大好時機,這幾天我一直在安排佈置,意圖兵分幾路,以張遼,張繡,太史慈,騎兵爲先鋒,張郃、郭淮爲後軍,司馬懿、高覽、朱靈領一師,從三面進兵,一舉破曹,最好是能夠生擒或是殺
死曹操,爲日後進攻江淮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趙雲聞言點了點頭。
袁熙微微一笑,說道:“如今曹軍的士氣雖然低落,但戰力還是在那裏擺着,擊潰他們可以,但想要殺死曹操卻並不容易,特別是在他身邊有虎衛軍統領典韋的保護之下.......典韋此人,曾跟我打過幾次交到,雖然被我屢次所算,但此人的本領和能耐,卻是毋庸置疑的,三軍之內,能有本領與其一較高下的人,除了許褚之外,只有你趙雲才有這個能耐,你可懂我的意思了?”
“典韋?”趙雲聞言似是有些出神,緩緩地道:“便是那名被當世人,稱爲曹軍第一猛將的惡來?”
袁熙點了點頭道:“嗯!正是他。”
趙雲低頭想了想道:“如此說來,此番進攻,主公想讓我鉗制典韋,以便達到可以擒拿曹操的目地?”
這便是斬首行動,美國經常使用的一種戰法,擒賊先擒王。
袁熙點了點頭,道:“正是,想擒曹操,首要之做,便是鉗制典韋,搞不定此人,想殺曹操就實在太難,不過此人的武力足矣位列當世頂尖之列,你要是害怕,我也可以找別人去做...........”
趙雲聞言,雙眸頓時一挑,怒氣衝衝地道:“主公說笑了!我常山趙子龍縱橫河北,橫掃中原,天下有誰是我怕的?休道他一個惡來,就算是呂布在世,我也斷然不怕他!”
確實,自從烏巢之戰,趙雲和呂布巔峯對決後,趙雲戰力更勝從前,他有囂張的資本。。起碼呂布之下,他不懼怕任何人。
“子龍你有這股志氣,那自然是最好的了。”袁熙微微笑道,看來激將可以了。
“主公什麼時候去打曹營?”趙雲一說到打仗的事上,頓時就摩拳擦掌,充分的顯示了他天生好戰的豪武與勇氣。
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古人誠不欺我也。
袁熙微微一笑,道:“就在今夜。”
跟隨袁熙先去追的兵馬都是騎兵精銳,張遼、張繡、趙雲等人,其餘太史慈、張郃、郭淮大部跟上,司馬懿、高覽、朱靈隨即策援,其餘的全都留在原地等候調遣。
***************************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今夜,正是袁軍大舉出動,攻打曹營的日子,幾路兵馬依照袁熙的吩咐,各自尋覓要點,則路而行,呈扇形的將整個曹營圍住,以全面攻打的姿態,緩緩地向着曹軍所在的方向行進。
今夜的曹操,依舊是沒有入睡,他還是如同往常一樣,盤坐在曹昂的靈堂。
望着上方的祭奠牌位出神,他頭上的銀絲經過幾夜的煎熬,似是變得更加的多,更加的白了,顯得是那樣的蒼老。
梟雄歸梟雄,但他畢竟也只是一個年過半百的垂暮老人而已,在這個年代,以曹操的歲數,應是早該在家裏抱孫娛樂,以養天年的時節了,不過作爲諸侯要嘛登頂,要嘛亡。
平日裏雖然是風光無限,但誰又能夠知道一代梟雄所擁有的苦澀與寂寞。
震天的殺聲,由遠及近的傳入了靈堂之內,喊殺聲由小變大的逐漸變得巨響。
曹操的神色和姿態卻似是毫無變化,只是那適才充滿懷念與無奈的雙眸,在猛然間變得雪利鋒亮,在晃動的燭火中,顯得格外的明亮冰寒。
“主公!主公!”一聲巨喝響徹在靈堂之外,典韋提着鐵戟猛然衝殺了進來,粗氣喘息。
“主公,袁軍開始攻打我軍的營盤了!”不等曹操詢問,便聽典韋焦急地對着曹操叫道。
曹操連身都沒有回,只是問道:“早在孤預料之中,袁熙若是此時不來,他也便不配做孤的對手了......兵馬來了多少?”
“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頭,似是全軍出動!”
“嗯,好
,既然如此,惡來,隨孤出戰,讓孤好好的會一會袁熙小兒,與其再做一搏.......此戰打贏便罷,若是打不贏.........”
說到這裏,卻見曹操淡然一笑,繼續道:“若是打不贏,說不得此戰就是孤生平的最後一仗了。”
曹操大營。
袁熙兵分幾路,血洗曹營,雙方兵對兵將對將,在其整個營內展開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決戰,袁曹雙方血流成河。
但是卻無一方退卻,其戰力之強毅力之堅,足都可稱之爲當世第一流。
旁邊的將領不提,單說中軍一路,袁熙許褚引領着近衛營精銳,直奔着曹營帥帳而走。
而趙雲更是一馬當先,連殺十餘員中軍守將,直令曹軍衆人喪膽。
眼看着大寨就在眼前,袁熙已是提起了精神,飛馬而上,一槍逼住了一員曹軍護衛,高聲呵斥道:“快說,曹操何在?”
那護衛嚇得滿頭大汗,有心張口,卻是怎麼也說不出話來。
就在這個當口,突聽遠處傳來一陣悠悠地嘆息聲。
“袁熙小兒,欺負幾個護衛算什麼本事!我曹操在此!”曹操徐徐走出,淡淡說道。
袁熙轉頭望去,果然是曹操,身披金色甲冑,引領着虎衛軍並猛將典韋,來到了離己方不遠之地。
曹操雙眸精光爆閃,定定的鎖在了袁熙的身上。
“曹操.........”
“袁熙小兒.........”
兩個人不知不覺間都緩緩的自言自語,一股凌厲的閃電碰撞,彷彿在空中相擊,使得周邊的溫度驟然上升。
就這麼互瞅了好久,卻見袁熙當先一笑,揚起了手中戰前,遙遙地指着曹操道:“曹操,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忌日,今天,你死定了!”
曹操聞言一笑,沒有作答,卻是典韋狠狠地“呸”了一聲,怒道:“放屁!小崽子,你也想和你老爹袁紹一樣的下場麼!”
“死豬,你敢對我父親之靈口出不遜!待會你也別想活着離開?”袁熙怒喝道。
典韋聞言卻是沒有動怒,只是提了提手中的鐵戟,高聲道:“有我典韋在此,想殺我家主公,絕無可能!”
“那可未必,典韋,趙某可是久仰你之大名多時了!”
“....................”
典韋聞言一愣,接着急忙轉過頭去,卻見一員白甲銀槍,胯下白馬,一身光鮮亮麗的英俊後輩打馬來到陣前,典韋縮了縮眉,朗聲道:“你是何人?竟敢衝老子叫囂!”
“常山趙子龍,典韋你可聽過本將軍的大名?”
典韋聞言,臉色頓時變了!人的名樹的影,趙雲血戰呂布的事蹟,早就傳遍天下,典韋不能不謹慎。
趙雲大喝一聲,已經當先奔着典韋衝殺而去。
但如此嚴峻的局勢,袁熙也是來不及多想,他招呼身後的兵馬並着貼身的近衛營,呼呼啦啦的向着曹軍衝殺而去。
而曹操身後的虎衛軍也絲毫不予以畏懼,亦是持着兵器而上,雙方兵對兵將對將,在場中進行了一場驚天血戰!亦是關於雙方主將的生死之戰!都沒有後退的可能。
.................................
袁熙、趙雲對上了曹操和典韋,那邊廂的張繡亦是撞上了夏侯惇!
張繡一見這位曾經一起勤王的老相識,卻並沒有急着出手,而是上下打量了他幾眼,說道:“夏侯惇,投降吧,曹軍完了,你算是我家主公半個岳父,他不會殺你的,爲自己留一條後路吧!”
原來俘虜曹軍家眷後,袁熙也把夏侯惇的女兒夏侯薇納入後宮了。
夏侯惇性子依舊是急,聞言勃然大怒:“張繡,你休要將我小瞧了!本將就是死,也絕不會
投降於袁熙小兒的麾下,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本將今日一定要跟你們做一個了結,看招!”
說罷,亦是縱馬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