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叄』險進諫珠玉阻血殃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亦骨字數:3745更新時間:24/06/27 17:35:33
    暖陽升至頂空,又隨着時辰緩緩偏下,此時正是午後,望帝上澤的皇宮之內,氣氛冷肅沉重非常。

    楚令昭隨着領事宦官走入庚辰宮內之時,見宮人們小心謹慎更甚從前,似乎氣都不敢多喘,步伐輕到幾近無聲。

    庚辰宮內本就因極高的地勢清冷而雲霧繚繞,宮人們又如仙家幽魂般靜到出塵,明明是皋月和暖的時節,楚令昭卻覺這裏更冷了些,她疑惑,“今日是怎麼了?發生了何事?”

    聽到她發問,領事宦官低聲應答:“楚境西邊檗城處,運河工事出了狀況,玄武殿下監理大運河開鑿之時發生了刑徒暴動,雖很快便鎮壓下來,但殿下受了傷,玄武神宮的文武官員紛紛來庚辰宮哭訴求情,請陛下召回玄武殿下,另派人去監察運河事宜。”

    楚令昭沉吟不語,先前同百里潯玩六博棋時,聽他聊起過大運河修建工事的分配,具細約:二十四萬俘虜、三十九萬刑徒、三十萬奴隸、十五萬民工以及五十萬官兵,共計一百五十九萬工力。

    刑徒數量僅次於負責監督半工的官兵。

    如此數量龐大的刑徒暴動能快速被鎮壓,便說明楚軍防御機制還算穩健強大,既不算多要緊,玄武神宮的官員還來大肆訴苦,陛下必然不喜。

    她隨宦官進入偏殿,還未繞過殿內巨大的鏤空隔屏,便聽到官員們的泣訴之聲。

    “陛下,玄武殿下被那些暴徒驚擾,叫臣等實難安心……”

    “玄武殿下到底是四宮王儲之一,陛下莫非當真棄之不顧?若當真如此,老臣願去監工運河,將殿下替換回來!”

    “陛下……”

    諸如此類,連綿起伏,不絕於耳。

    宦官瞥了眼官員們滿臉淚水的模樣,戰戰兢兢地引着楚令昭繞出鏤空隔屏,走到一副琺琅彩青墨底的屏風前。

    “陛下,祝史大人到了。”宦官恭聲道。

    屏風後,楚皇斜坐在軟榻上,隨扶着一側的方桌瀏覽一本治水古策,似乎根本不在意屏風外哭訴的官員。

    聽到宦官通稟,他掀起眼簾,“玄武神宮諸卿都退下罷,此事無需再議。”

    楚皇一直都未曾發話,官員們才能一直哭訴求情,如今男人已然下了明令,他們紛紛收聲,終是無膽量去忤逆上意。

    他們朝路過的楚令昭稍稍致意,隨着宮人的指引退出了偏殿。

    “祝史大人,陛下在等您。”兩位宮娥走到少女身側,輕聲道。

    楚令昭頷首,行至屏風後微微拱手,“陛下皋月金安。”

    “祝史不必虛禮,賜座。”楚皇視線落回手中書卷上,淡淡道。

    宮人們設了座便退向一旁默默侍立,楚令昭偏頭望了眼設下的座席,卻仍是立於原地。

    她示意引路的宦官將那擺放着十四枚赤徽軍信印的托盤呈上,淺淺啓聲,“陛下,赤徽軍軍權已悉數收攏,今日特來稟明。”

    楚皇看起來並不意外,他眼尾蘊起一抹風雅譎豔的淡笑,擡眸見少女還站着,不禁挑眉,“爲何不落座?”

    男人今日少見的未着朱衣,而是着了身玄黑的廣袖銀絲長袍,腰束陰漆嵌墨玉革帶,配着那絲薄淺的絕色笑意,如整座庚辰宮一般令人愈加生畏生寒。

    楚令昭沉默片刻,敏銳地察覺到男人情緒不太對,是因爲玄武王儲受傷之事?她有些猶豫,思索着今日是否適合開口。

    楚皇見她不坐也不勉強,他將手中書卷放置一邊,打量過托盤上的十四枚信印,笑容依舊,似並無任何不合常理的情緒起伏。

    殿內香爐紫煙流淌,傳送至各處時,楚令昭眉頭更蹙。先前幾次來時,庚辰宮從未用過這般辛冷侵略感極強的香料,都是古雅慢燃的沉香篆香抑或迦楠香木陳設自行散發的氣息。

    偏偏楚皇瞧着平靜並無其餘波瀾,只是,男人越是如此,楚令昭越是確定的覺察到不對勁,在這種情況下提及殘餘門閥之事……少女忙否定了這個念頭,她要提之事很冒險,若與玄武王儲受傷之事放在同一天說,恐怕很難成功。

    她理過寬袖,準備改日再來進諫言:“陛下今日不便,臣改日再行入宮。”

    說着,便向外退去。

    “祝史。”冰碎泉落般的嗓音響起。

    聞楚皇之喚,楚令昭只得停住步伐。

    “朱雀神宮與諸門閥的往來,朕已聽御林軍彙報過,若是爲那些殘餘門閥之事而來,直言。”

    男人話語悠悠,卻帶着不容違逆之意。

    被點破來意,楚令昭不再遮掩,她立於男人面前,神色安然道:“得知赤徽軍軍權分流的十四個方向爲望帝城殘存門閥時,臣便明了,陛下預備屠戮門閥之衆。”

    楚皇拿着一枚信印把玩,沒有否認。

    楚令昭知道男人的意思,便展開其餘猜測:“諸門閥已是一盤散沙,勢力上早不足以稱'士族'二字,因陛下欲斬草除根,便任由他們繼續頂着'勳爵'的名號強撐士族顏面,最終趕盡殺絕時只以勳爵論處,弱化實是剷除大規模'門閥'的影響。”

    楚皇仍是沒有否認。

    明知道今日提風險很大,可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楚令昭只得繼續:“臣知大楚彈壓門閥至如今士族凋敝絕非一夕之功,權力眼下大多收歸皇室,距徹底鏟滅門閥殘餘不過只剩一個名號。若臣於此時諫言陛下留情,實是不合時宜而愚鈍……”

    “想來,祝史還有個'但是'未言盡。”楚皇哂笑,似起了幾分不悅。

    氣氛漸顯壓抑,四周宮人屏思凝神,將頭低的更深。

    軟榻對面,楚令昭羽睫輕柔垂動,她斂了下氣息,撩袍跪下,“臣斗膽,請陛下容臣細道其緣由。”

    她跪的乾脆,瞳目平靜,暗金赤紋的祝史官服修飾的身姿筆挺如鬆。

    楚皇脣畔那抹哂笑斂盡,眼眸沉沉盯向少女,未曾言語。

    男人年歲容顏停駐於青年模樣已二十載,長生不老永駐了他豔美冠絕的傾國姿貌,卻亦淡化了感受歲月蹉跎才能擁有的滄桑情感。

    相較於歷經病老衰亡的世人,這位望帝上宮之首的帝王……更接近於神。

    伴着神祇堪稱殘酷的慈悲,憫世卻冰冷。

    片刻後,他收回視線,嗓音沒了先前的慵懶,只餘薄淡肅涼:“既知剷除門閥並非一夕之功,就說說大楚是如何將權力逐步收歸中央的?半盞茶內述明,朕便準你細道求情緣由。”

    楚皇面龐冷冽無瀾,僅對少女予出片語,要求嚴厲而苛刻,但依幾位王儲的評價,又似乎,這才是大楚上宮帝王的素常模樣。

    宮娥將一尊小型沙漏翻轉,流沙順流滑落,限制的時間不斷流逝。

    楚令昭掃了眼琉璃內的細密流沙,不疾不徐開口,將數百年變革清晰道來:

    “若論相對溫和的制度上的革新改制,自始於三百年前,大楚景宗時期的呂堅變法。發展至如今,有力打壓門閥士族勢力的政令有四:

    土地其一:田地計戶均於民;

    軍事其二:私兵府兵強制散盡,嚴查貴族以及百官衆庶囤軍聚奴,兵械禁私造私蓄;

    授官其三:科舉文武兩試並行,門蔭之官不逾官吏總數十之二,經上擢封之官不逾朝官總數百之一;

    刑律其四:罷黜士族'豁免'之權,肅治徇私包庇,力行'法不阿貴';

    但在當初,這些和緩之法推進極慢,初始未曾大力撼動門閥勢力,以致逾數百年而成效甚微。直到六十年前先上……”

    說到這裏,楚令昭心念微停,倏然想起在那本怪異戲摺子上看到的十二首詩,位列“業”字章目處的第一首《志鴻鵠》倒是像極了在說六十年前少年繼位的大楚先皇,尤其那句“誓收諸邑止征伐”。

    她斂定思索,不着痕跡地續上方纔的話:“先上年少鴻志,籌劃蟄伏十年之久,終得萬事具備後,以鐵腕之力暗令軍隊發動突襲,分派各地皇室多位親王親自出戰,屠殺剿滅十七處城邑大門閥勢力,徹底撼動士族根基,肅清門閥相互攻伐的局面,將大楚正式推入變制大潮。至此,其餘薄弱門閥才走向飛速衰落一蹶不振之路。”

    楚令昭話音落下,言畢時沙漏上層的流沙還剩一小點,算是在時限內述完。

    楚皇閉目聽她條理清晰地講述完成,面色一如方纔,只是再睜開雙眸時,眼底的蕭冷卻減退許多。

    他子嗣衆多,這位被“抹殺”多年的最小皇女,竟是頗有膽色。

    既然的確在半盞茶內通過考校……男人擡了擡手,“你方纔欲說的爲門閥求情的緣由,講。”

    得了楚皇允准,楚令昭緩緩出言,語調清沉,“對於如今的大楚,所謂'門閥士族'就僅僅是個舊日的空殼、風中的枯木,殘餘在朝廷之內的門閥官員亦被架空多時,對比之下,甚至不如些平泛的清流官宦。陛下想要鏟滅他們,不過手掌翻覆之間,與碾碎鳥蟲無異。但是……”

    楚令昭話語潤和,“但是,即便這些殘餘門閥只是風中枯木,枯木生長百年,埋在土壤中的根系到底深遂而脈絡延綿廣闊,雖死,卻不僵。相反,這些根系脈絡會化作土壤的養料,滋養大地新鮮生機。”

    少女雖是跪着,卻姿態不卑不亢從容如故,類比的事物亦頗有新意,楚皇單手撐着額角,斜坐在軟榻上垂眸注視她,眼底冰冷又化開幾分,挑起了幾許淡雅。

    她言辭澤淨如珠玉,所言出於利弊條理又不失婉切,“臣敬佩陛下爲這場持續三百年的變革肅清後患之心,然一統事業卻是歷經了更多跌宕的千年大計,陛下不惜命玄武王儲親監運河開鑿,不正是要爲未來大業奠定堅實之基?而今,殘餘的門閥勢力已然主動散權,枯木已倒,僅剩無數根系。陛下聖目遠矚,楚地萬物正待更進一步煥發昌興,門閥威脅不再,只餘積澱多年的淵淵學識,一衆長者、後輩現亦算作大楚所庇護的黎民百姓,與其大肆屠殺血染坤土,何妨留他們一命?”

    “大楚科舉大勢傾壓之下,多爲警惕一術獨尊,選試只言務實治國而不崇單一之術,學閥尚且難以成形,更休提門閥死灰復燃。如此境況,舊世族已難再興風浪,更無法把控手中典籍,只遣散其遠離朝堂辦學,如腐根滋養新生,將殘餘世族所剩的學識散於大楚後輩學子,權算作門閥百年前仕途壟斷的撥亂反正。而選官盡處,有殿試欽選統控,朝堂明暗兩極在皇權掌控之中,殘餘勢力何能有機會再入高位?留他們散學,不過是發揮盡他們殘存的價值罷了。”

    楚令昭於條理清晰論述下送出規勸之意,一言結束殿內宮人們大多忍不住悄然望她。

    楚皇凝望着身前少女,靜默流淌間隙,似有千萬思緒回溯如煙。

    良久,他輕緩彎了彎脣,又恢復了漫不經心的慵懶之態,“行了,莫要再跪着,起來罷。”

    稀疏的風縈繞開滿殿迦楠沉香的古典甘涼,楚令昭鼻息間掠過這味幽香,心中知曉楚皇聽進了她的諫言。

    她拎着衣袍起身,姿態風雅,一如往常雍容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