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一回頭國沒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煙雲客橫渡積水潭字數:2226更新時間:24/06/27 17:32:30
    當楊泰再次睜開眼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喝酒一時爽,酒後人炸裂!

    楊泰整個腦袋就像被一萬柄大錘砸的一樣,頭疼欲裂。

    “你說你逞什麼能,不能喝還喝那麼多,現在知道難受了?”

    楊泰枕在萬凝霜的大腿上,萬凝霜正在給楊泰按壓太陽穴。

    宋初雪坐在對面,看着楊泰那一臉生無可戀的模樣,沒好氣地說道。

    “別說了,下次再也不喝了……”楊泰一說話就感覺胃裏一陣翻江倒海。

    這時,陳圓圓端着一碗湯藥走了進來,聽到楊泰的話,笑道:“下次、下次,這樣的話,我原先在紅樓的時候聽到太多了,但是每一個能記住的,趕緊把這湯藥喝了,對醉酒頭疼很有效果。”

    宋初雪附和道:“泰哥這樣的話我都聽八百遍了,他能記住算是見了鬼了。”

    萬凝霜嘆道:“泰哥你可不能在這麼喝了,很傷身體的。”

    楊泰感覺現在頭上跟戴了個緊箍咒一樣,尤其是聽到身邊這三位“菩薩”不停地叨嘮。

    楊泰伸手接過陳圓圓的湯藥,直接往嘴裏灌去。

    喝完湯藥,楊泰沒好氣地說道:“男人在酒場上有時候也是身不由己,這點你們女人沒辦法理解。”

    “哼!藉口,嘴長在你身上,你不喝,別人還能掰開嘴給你灌進去?”宋初雪冷哼一聲。

    楊泰張了張嘴,最終還是不打算爭論下去。

    這個事情,男人和女人很難達成共識。

    ……

    最近這段時間,鴻臚寺和禮部格外的忙碌,自從越國被滅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武朝周邊的國家唯恐步了越國的後塵,紛紛派出使臣來到長安,希望能夠和武朝永結史好。

    這些國家尊稱武朝皇帝趙勳爲天可汗,並向武朝稱臣納貢,希望能夠獲得武朝皇帝的冊封。

    趙勳最近春風得意,滿面紅光,責令禮部和鴻臚寺做好接待工作,要讓那些國家看到武朝作爲天府上國的底蘊和實力。

    在衆多前來朝拜的國家中,高麗和吐蕃最是惶恐。

    因爲去歲吐蕃和高麗聽信了胡人的鬼話,意圖侵略武朝北境,結果反倒是被武朝打得落花流水。

    胡人更是被攆出了世代賴以生存的蒙格沁草原,被迫往北遷移。

    兩國很擔心兵強馬壯的武朝,會找他們秋後算賬。

    因此,這兩個國的使臣帶的貢品很多。

    除了金銀財寶之外,還有數百名美嬌娘。

    吐蕃的使臣剛到長安,突然就看到一匹快馬背插鴻翎,急速穿過朱雀大道,往皇宮而去。

    武朝的百姓看到那鴻翎急使也很是詫異,因爲武朝現在外無強敵,內部歌舞昇平,難道還有什麼戰事不成?

    今日的朝會尚沒有結束,趙勳還在聽着禮部彙報最近有哪些國家送來國書,準備朝拜他這位天可汗。

    就在這時,鴻翎急使的信件傳到了趙勳手中。

    看完這份軍情急報,趙勳臉上的表情很是精彩。

    文武百官很是好奇這份軍情急報上面寫了什麼,竟然讓皇上露出這般表情。

    “皇上,發生什麼事了?”

    吏部尚書好奇地問道。

    趙勳將手上的信交給李公公說道:“你來讀出來,讓百官聽聽!”

    李公公接過信,當看到信上的內容時,眼睛頓時一縮,臉上也露出菊花般的笑容。

    信上就一句話,李公公清了一下嗓子,然後朗聲讀道:“吐蕃新任贊普犁囉宣佈向武朝投降,投降國書正在前往武朝的路上,請皇上選派官員及軍隊接手吐蕃……”

    李公公讀完信上的內容,議政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吐蕃投降了?啥玩意?吐蕃的使臣不是才到長安嗎?”

    很多官員都是一臉懵逼。

    “皇上這……這是真的?”

    禮部尚書驚訝地問道。

    百官也都是望向趙勳。

    趙勳聞言哈哈大笑道:“比黃金還真,定遠侯如今就在吐蕃,這封信就是他派人傳來的。”

    聽到趙勳的話,百官更是驚訝無比,此事難道是出自宋遠山之手?

    他是怎麼做到的?

    百官雖然心裏很想知道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吐蕃怎麼好端端的就投降了?

    還有吐蕃的贊普不是犁喧嗎?這犁囉又是什麼鬼?

    “臣爲陛下賀!”

    百官頓時拜倒,讚美之聲溢於言表。

    吐蕃突然宣佈向武朝投降的事情,隨着早朝結束隨之傳了出去。

    長安百姓頓時被這天大的消息打蒙了。

    還沒有到達鴻臚寺驛館的吐蕃使臣,聽到這個消息,頓時雙目圓睜,不敢置信。

    怎麼一回頭國沒了?

    “大倫,這……”一名使臣不敢置信地看向吐蕃大倫班耶夫。

    班耶夫沒有回答,站在那裏遙望着吐蕃的方向,然後緩緩跪拜了下去!

    吐蕃經歷過大亂,好不容易犁喧贊普一統高原,只是尚不等吐蕃緩過勁,武朝那些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行商,就出現在了吐蕃,他們用廉價而又品質上乘的器物和吐蕃人做交易,尤其是那些可惡的糧商,竟然忽悠吐蕃人捨棄了那本就少得可憐的土地,轉而去向他們購買麪粉。

    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吐蕃有一半的百姓都成爲了武朝那些商賈的傭工。

    當犁喧意識到事態嚴重之時已經晚了。

    班耶夫知道這些事也不能怨吐蕃百姓,吐蕃飽受戰亂之苦,百姓幾乎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犁喧在統一高原之後,爲了轉移國內的矛盾,便答應了胡人,與他們一起對武朝發兵,準備劫掠武朝的糧食好讓吐蕃能夠度過那個寒冬。

    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吐蕃、胡人、高麗三國聯軍大敗。

    這就讓本就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吐蕃,更是雪上加霜。

    武朝的行商仗着背靠武朝這座大山,幾乎不費太多力氣就打開了吐蕃的商路。

    那些商人來到吐蕃之後就用大量的物資和錢財賄賂吐蕃貴族,使得那些貴族心甘情願地成爲了他們的保護傘,讓他們在吐蕃境內能夠暢通無阻。

    武朝糧商拋出一條以工抵債,讓那些已經活不下去的吐蕃百姓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於是紛紛和武朝的商人簽訂了賒欠條約,成爲了他們的傭工,以此來換取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