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矇矇亮,楊泰幾人便早早起了牀,和胡存善道別後,幾人再次坐上馬車前往安化縣。
“你覺得昨天咱們見的那老伯怎麼樣?”馬車上,楊泰問向趙軒。
“老伯待人熱情和善,就是生活清貧了一些。”趙軒回答道。
楊泰聽到趙軒這麼說呵呵一笑,趙軒不解:“你笑什麼?難道我有說錯嗎?”
“沒有,你說得很對。”
“那你爲何笑?”趙軒追問道。
“我笑你說他們生活清貧,我要是和你說,胡存善家算是條件不錯了。”
聽楊泰這麼說,趙軒皺眉,“怎麼就不錯了,就看我們昨晚吃的那些飯菜,平日我……”
見楊泰看着自己,趙軒便把後面的話咽了回去。
“怎麼不說了?你是不是想說對那些飯食,你平日裏連看都不看一眼?”
被楊泰說破,趙軒有些尷尬。
“我想和你說,武朝有很多百姓如今還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等你見到那些由於飢餓而變得有些浮腫的百姓就知道胡存善家的條件爲何不錯了。”
聽楊泰這麼說,趙軒不信道:“怎麼可能,我武朝如今四海昇平,父皇愛民如子,無苛捐雜稅,百姓怎麼可能還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咱們如今距離長安沒有多遠,百姓相對於那些偏遠一些的州縣來說,生活算是富裕一些,即便如此,你看那胡家村破敗的房屋,胡存善作爲村長,昨晚那餐也是他家最豐盛的飯食,要是一般的村民,你信不信昨晚就是一碗稀粥都很難有?”
楊泰的話讓趙軒很是懷疑,因爲趙軒在宋莊可是見到那裏的村民是何等的富裕,即使是周圍的一些村莊,百姓生活也很是富足。
“我說他家條件不錯,是相對於武朝大部分普通百姓來說,你若不信,我便帶你多去一些村莊看看。”
楊泰緩緩說道。
“你讓我出來做調研,其實是想讓我多瞭解一下民間疾苦是不是?”趙軒看向楊泰,詢問道。
“你這麼理解也可以,等到了安化縣,我們就不能一直乘坐馬車了,到時候你要是吃不了這份苦就早點告訴我,我讓人送你回長安。”
“哼!別以爲本王不知道你心中的想法,你不就是想讓我知難而退,這樣你就能名正言順的擺脫我,哼哼!本王才不會上你的當,這次調研我肯定能完成,你就拭目以待吧!”
楊泰很是詫異地看了一眼趙軒,這小子也不傻啊,竟然知道自己想擺脫他。
“那我便拭目以待,看看尊貴的魏王殿下能否讓我刮目相看。”
楊泰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將近中午時分,楊泰一行人來到了安化縣。
在縣城內楊泰要了幾間客房,讓大家今天好好休息一下,明天開始幾人會分開做調研。
安化縣人口約有四萬,不算多,但是在武朝這些縣裏面也不算少。
楊泰之所以第一站來這裏,那是因爲楊泰想在這裏建一處中轉倉。
安化縣境內有兩條河流流過,渭河和海河。
通過渭河可以直接到達長安的萬安縣。
而海河顧名思義,這條河通往大海。
這個世界,楊泰不知道大海的另一側有什麼,但是不妨礙楊泰提前佈局。
安化縣距離長安約兩百裏,這個路程不遠也不近,騎馬不用一天就能到達長安。
要是騾車或者牛車也最多一天半的時間就能到達長安。
同時安化縣境內還有一處鐵礦,但是由於受限於開採條件,那處鐵礦並沒有開採。
在楊泰看來,安化縣只要好好利用自身的優勢必然能夠一躍成爲武朝最繁華的縣城之一。
但是現在的安化縣不能說是武朝的貧困縣,但是在楊泰看來也就是屬於那種“剛脫貧”的縣。
在這裏,商業幾乎算是沒有,可用於種糧食的土地又少得可憐,兩條河東西南北交錯,將這裏分割的很是零碎。
一處賣餛飩的小攤子旁,楊泰幾人一人吃了一碗餛飩。
“接下來我帶着黃軒出城去看看,你們三人今天將縣城摸查一遍,重點看看此地有什麼特色……”
楊泰邊吃邊給衆人安排工作。
“社長,還是我們出城吧,這天熱,你還是留在城內吧,其實這次調研我們幾人就能完成了。”聞仲在幾人中年齡算是最大的,今年二十五歲了。
“是啊社長,你不如留在客棧歇息,我們幾個分頭行動,將安化縣走訪一遍。”汪洋也是附和道。
其他人也是點頭同意。
“這事就不用爭了,要是不準備出去,我就不會跑這一趟了,趕緊吃,吃完好做事。”楊泰輕笑一聲。
吃了飯,楊泰結完賬便帶着黃軒和阮三一起離開,聞仲三人也各自分開去往縣城各個區域走訪。
出了縣城,楊泰和黃軒坐在馬車上,透過車窗望着道路兩旁快速後退的風景。
“我們這是去哪?”趙軒詢問道。
“即走即停,四下看看,遇到有人的地方就下去嘮嘮。”
楊泰回答道。
雖然現在是夏季,白天很熱,但是一些田地中總有一些勤勞的農民,在伺弄莊稼。
有的是除草,有的是捉蟲子……
田地收城的好壞直接決定着他們下半年的生活水平。
馬車遠遠的停在路邊,楊泰和黃軒下了馬車,走到田間地頭。
這裏種的應該是粟米,粟分春播和夏播兩種,春播的粟按照月份來推,如今已經可以收貨了。
此時這片地中的粟米已經泛黃,想來是差不多到收割的季節了。
田地頭坐着一位老伯還有兩名青年,他們頭戴斗笠,腳上穿着草鞋。
楊泰走近前笑着打招呼道:“老伯,你們這是準備收粟米嗎?”
老伯聽到有人和自己說話,回頭便看到衣着光鮮的楊泰和趙軒。
從兩人衣着便能看出楊泰兩人的身份不簡單。
老伯有些侷促地站起來,“是啊郎君,趁天好,今兒便準備將這塊地的粟米收回去,不然要是變了天,那可就壞事哩。”
“老伯看你這粟米的長勢,今年恐怕是個豐年啊!”
聽楊泰這麼說,老伯咧嘴一笑,“可不是嘛,老漢一家就指望地裏這點收成哩。”
見楊泰說話隨和,態度也很友善,老伯也不在侷促,和楊泰蹲坐在地頭開始嘮起家常來。
趙軒看着眼前的一幕很是驚訝,誰能想到大名鼎鼎的長寧縣伯此時竟如一個農民一般,和那老伯談笑風生,尤其是說到種地,楊泰的話竟然能讓種了大半輩子地的老伯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