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入甕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一判字數:2304更新時間:24/06/27 17:07:21
    午後,揚塵道上,一騎黑馬飛馳,躍過城門,直奔皇宮大內。

    殿內,官家立在書案前,案上擺着兩份奏疏,一份出自蕭侯,另一份剛送抵的來自邕州。

    大殿裏,官家只傳召了三人,蕭侯和蕭案生早先便在,太子、江相、阮相,幾人相繼後至。

    太子站在正中間,江闊與阮慶向來看不順眼,各自站在太子左右,蕭家父子單站一邊。

    官家擺了擺手,徐內官將兩份奏疏呈到太子面前。

    太子接過一看,揚頭蹙眉:“南越開戰了。”

    官家擡手一指:“往後看。”

    太子往下翻去,看到第二份奏疏,竟是西疆王庭內變,喀齊取代西疆王位,其間細節不詳。

    西疆的消息實則來自於蕭案生。

    離開西線前,蕭案生在西疆埋下內線,蟄伏於市,只供打探西疆王庭的形勢。

    官家看幾人已知曉情勢,便發話:“說說吧,都有什麼想法?”

    太子仍看着奏疏,怕漏了什麼細節,一字一句又過了一遍:“父皇,西疆只是內變,可南境等不得了。”

    官家沒有說話,又看其他人。

    從聽到南越開戰時,江相便愣在原處,心和身都在驚顫,也沒心思聽西疆的事。

    “江老?”

    官家略等片刻,見人不應,又喚:“江閣老?”

    江相被這一慍聲喚醒,俯身罪道:“官家恕罪,老臣也覺得,南越意圖不淺,南境勢微,還需早作打算。”

    沒說到西疆,江相現已滿心只剩久昔的安危。

    官家點了點頭,又看阮相。

    朝中不納南境的一派,便以阮相馬首是瞻。

    今日官家召來的幾人,江相一派,阮相一派,蕭家父子雖不曾表態站哪一方,但其與江闊的關係更近。

    至於太子,先前說是不願納南境,現下也偏向了南境。

    無形之中,阮相已被官家裝進了套裏,只能從一個口子鑽出來。

    阮相沉着一口氣,好半晌,他松下肩:“南越如今舉動,怕是野心不小,還需官家決斷。”

    官家滿意了。

    這兩件事本來是大事,應在第二日早朝上商議,可要是那樣,最後就又變成一場鬧戲,不知要唱到什麼時候。

    在這兒,官家把兩方簡成數人,都是各自領頭的,先把事情拍定,剩下的,讓他們自個兒平息去。

    最後,官家才看向蕭家父子:“西疆之事,還是交於你們父子留意。”

    蕭案生卻另有想法:“官家,西疆新王達蘇不同於其兄長迪什爾,

    達蘇野心難訓,長坐王位,必將對我朝不利,而西疆傳來的消息不足詳盡,動亂事實不清,迪什爾也下落不明,事情或有轉機,

    臣自請前往西疆,查明事況。”

    官家先是沒應,看了看蕭侯。

    蕭侯的臉色說不上好看或難看,只是蕭家幾代傳下,就剩蕭案生一個獨苗,多少有些顧慮。

    片刻,蕭侯拱起手:“依官家之意,老臣願往南下,西疆之事,靠犬子一人恐應付不來。”

    官家略顯不悅,他又不是不諒人情的人:“自然還要遣人同往,怎麼會教你家孩子獨自涉險。”

    大事議定,官家散去其他人,又獨留蕭家父子詳話。

    江相提着心,沒有回府,候在出宮路上,等着蕭侯一道。

    等人出來,江相便急不可待地上前,懇託蕭侯去了南邊以後,多看顧着久昔。

    蕭侯自然應了,但他沒有告訴江相:官家並未打算直接相助南境,僅需守住內邊。

    只要南越往北不打過梧州,往東不打過邕州,大趙軍就按兵不動。

    官家一心治國,不願兵戈,他的脾性造就了大趙數十年來的安穩與逐漸繁盛。

    蕭侯想,他要守在境中,便只能派人去打探久昔的消息。

    接連兩日,蕭案生沒空去打擾戧畫,將所有赴西的事宜準備妥當後,他才抽空去了趟品芝樓,結果連戧畫的影子都沒見着。

    人去樓空。

    堂管認得蕭案生與戧畫是一道,於是拉着蕭案生發牢騷:“郎君,我們做生意的,難啊,好不容易得了個搖錢樹,轉眼被一個小娘子給拐走,您說氣不氣人!”

    被拐走的便是柳琬。

    與尋常妓子不同,柳琬不是賣身進樓的,從江滬到京都,都只是她的選擇,她去或留,都不必看主家的臉色。

    蕭案生聽了一陣,心想:她難道是爲了這個柳琬而上京?

    堂管雜七雜八地說完,蕭案生猜了個大概:那柳琬惹上了大人物,若不離開,往後恐捲入紛爭。

    蕭案生離開品芝樓,思索再三,還是遣人暗中找尋她們蹤跡。

    又過一日,蕭案生還沒有得到一星半點她們的消息,和他預想的一樣——她不打算給任何人留下行跡。

    蕭案生有些慶幸,還好他知道他們的總社在梧州,不然天大地大,他要去哪裏尋她。

    出征在即,然而這次是沒有人送別的,須悄然無聲的出征。

    此去西疆,要出關,要隱匿,要在形勢萬變的西疆內部獲取消息,甚至操控局面,這是此行的目的。

    這對蕭案生來說,雖爲公,但也存私。

    從西疆傳來的消息中,雖說到迪什爾下落不明,可一字一句裏都富於“迪什爾已死”的筆墨。

    他不信。

    迪什爾的心軟也許會教他自食惡果,但迪什爾也不是個傻的,謀定後動是他一貫的作風。

    所以,蕭案生要親自去查。

    這是他第二次潛探西疆。

    上一次還是十二年前,西子泉邊,他無意中結識了迪什爾。

    在西疆境內,要打聽到迪什爾的身份不是什麼難事。

    認識迪什爾之後,不到半天,蕭案生便得知了他的身份,和他成了明面上的異族朋友。

    從那時起,蕭案生與迪什爾相處時,對方口中不乖順的弟弟便對應着達蘇,爲保全家生活富足而夙興夜寐的父親便是西疆王……

    他的傾訴、抱怨、炫耀……以至每一句話,傳到蕭案生的耳中,都是那麼的不同尋常。

    兩人的友誼在一次次交心中深厚,甚至在母親去世後,迪什爾也會找到蕭案生訴說心苦。

    迪什爾告訴蕭案生,他的母親死於病痛,但更大的原因也是戰亂的壓力,他的父親也爲此痛心疾首,精神狀況不佳。

    作爲朋友,蕭案生安慰了他。

    而身爲大趙將領,蕭案生察覺到,這是一次結束戰亂的機會。

    他把所有從迪什爾那兒得來的消息上稟,沒有猶豫,也不曾後悔。

    翌日大早,蕭案生領着一隊人馬,背向剛泛出魚肚白的天,趕往西北邊關,雲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