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陳望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羅小明字數:4629更新時間:24/06/27 17:04:49
    想明白了其中所有的關竅之後,陳望隨後便派人將張獻忠和羅汝才準備進犯興安的消息,傳遞給了楊嗣昌。

    楊嗣昌得到了消息之後,第二日清晨便渡漢水北上,進抵襄北大營。

    十月一日,辰初三刻。

    急促的聚兵鼓自襄北大營四處響起,楊嗣昌以六省總理之身份於校場閱兵。

    隨行一起的還有督理中官劉元斌、湖廣巡撫方孔炤。

    襄北大營此時各鎮雲集,有兵三萬餘衆。

    站於高臺之上,一眼望去恍若赤紅色的海潮此起彼伏,勢若浪濤。

    楊嗣昌登臺高令,大誓三軍,三申軍法。

    早在年初的時候,楊嗣昌便上書請求再加練餉的奏疏,得到了崇禎的許可。

    六月的時候加派的練餉便已徵收完畢。

    楊嗣昌請求加派練餉的目的,並非是爲了趁機取利。

    當時楊嗣昌之所以上疏,是爲了讓南下督師更爲順利。

    如今這些加派的練餉,作用就顯現了出來。

    校場之上一衆軍兵之所以士氣高昂,正是因爲楊嗣昌並沒有空手而來,而是帶着三萬兵馬三個月的餉銀而來。

    十多萬兩白銀散發下去,近三個月的餉銀到手,一衆軍兵自然是士氣高昂,所有人的臉上都是喜氣洋洋。

    進剿的計劃在誓師之後的軍議也定了下來。

    楊嗣昌的心中早有腹稿,早在南下之前,便已經是調集了陝西、四川、湖廣、河南兵馬匯聚於鄖襄的四周。

    四省兵馬由四省的巡撫統領,分守四方,張網以待。

    其餘等鎮兵馬則是分爲兩部。

    第一部分由楊嗣昌親領,以左良玉、祖大弼兩鎮爲主力,其餘兵馬爲輔,自襄陽,從東往西進剿。

    第二部分則是由陳望統領,會同曹變蛟、李國奇兩鎮經由勳縣、經由白河、走北路入漢中府,守備漢中,伺機從西往東進剿。

    南方戰局的部署和原本的歷史變化不是很大。

    原來是三邊總督鄭崇儉領賀人龍和李國奇進入漢中守備,在陳望的提議之下,變成了陳望領兵鎮守漢中。

    鄭崇儉則是領着賀人龍和李國奇,屯駐與鄖陽北部,防止流寇向北逃竄進入河南境內。

    其餘一衆巡撫還有營鎮的防守和部署位置,都沒有多少的改變。

    而楊嗣昌也如同歷史上一般,向四川巡撫邵捷春發號施令,特徵川兵萬人進入漢中府內。

    這一部分被調遣入漢中府的川兵,自然也是在陳望的節制範圍之內。

    陳望一早就下令麾下的軍隊整裝待發,因此當領了楊嗣昌的軍令之後,向楊嗣昌辭命之後,便下令拔營西進。

    襄陽大營營北的官道之上,楊嗣昌則是領着一衆文武,親自爲陳望餞行。

    楊嗣昌頭戴着尖頂明鐵盔,內着蟒衣外罩明甲,鞓帶明亮,按着腰間的寶劍立於官道旁側,一衆文武則是分立於楊嗣昌的兩側。

    上百名出自於京營的甲兵皆是罩袍束帶,執刀挺立。

    明朝的京營糜爛已久,崇禎登基後不久,自然也是知曉了京營的糜爛,也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

    因此崇禎幾次三番針對京營整頓,不僅編練新兵,還選拔將校,並派遣京營出京,征討流寇,協防九邊,爲的便是讓京營具備戰力。

    但是京營從根莖開始便已經是徹底的爛透了,再如何的整頓也終究是無法回到明初之時。

    歷經了幾番整頓,耗費了的大量的錢財,也只是練出了些許能夠上陣的戰兵,也就是勇衛營。

    如今在河南的受盧九德節制的孫應元和黃得功,領的便是京營體系下的勇衛營,他們也都是被崇禎新近提拔而出的將校。

    勇衛營在孫應元和黃得功的帶領之下,與後金見仗未潰,而後南下連敗流寇,可以說是無愧於勇衛二字,此後歷戰戰績也同樣不俗。

    隨同楊嗣昌南下的這些護衛,都是崇禎從勇衛營之中選出來的精銳,自然儀表不凡。

    多年以來身居高位養成的氣勢,讓楊嗣昌哪怕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此時身穿戎裝亦是顯得威風凜凜。

    楊嗣昌親至餞行的消息,聲勢頗爲浩大,又人專人提醒,陳望自然是知曉的。

    陳望乘馬領兵出營,至二十步的距離便先行下馬,而後一路步行,走到了楊嗣昌的面前。

    “末將承蒙閣部信重以平賊將軍印信相托,今日又屈尊至此,爲末將餞行。”

    陳望面上做出一副激動的神色,下拜行禮,做慷慨激昂狀。

    “此去漢中,必將攔截流寇宵小與府州之外,執獻、汝二賊獻於閣部帳下!”

    楊嗣昌上前了一步,伸出雙手扶起了陳望,溫言道。

    “陳將軍赤心爲國,漢中必將無憂。”

    楊嗣昌看着陳望,心中不由升起一些的好感。

    陳望說話言辭溫文有度,而且談吐不凡,不是那種大字不識的粗鄙武夫,而是文武兼備。

    之所以打仗厲害,不僅是在於自身的勇武,更多是在於練兵有方。

    那練兵之法,似乎是看了戚少保寫下的兩部兵書,從其找尋到的辦法。

    楊嗣昌輕嘆了一聲,誠懇道。

    “勤王事畢不久,未曾歇息多久便又使諸鎮南下進剿,千里跋涉一路勞頓,其中的艱辛聖上皆知。”

    “奈何流寇不休,天下難靜,只能如此,還望陳將軍見諒。”

    “閣部言重。”

    陳望雙手抱拳,感慨道。

    “奴賊入邊我等軍將俱有勤王之責,平定叛亂,也是我等武臣應盡之義務。”

    楊嗣昌擡起手輕撫了一下鬍鬚,看着神色堅定的陳望,心中不由的更加欣慰。

    這一次北上勤王的營鎮衆多,但是唯有秦軍戰功最爲斐然。

    而秦軍之中,作戰最勇,獲功最多的,當屬漢中鎮。

    勤王以來一直都是忠於國事,無怨無悔。

    麾下營兵歷經多戰,傷亡過半,而沒有像遼鎮那樣存過着保全兵力的想法。

    青山關大捷的塘報之上,筆墨佔重最多的便是公樹臺之戰。

    公樹臺之戰,陳望麾下的家丁付出極爲慘重的傷亡。

    這樣的武將,都不是忠臣,那還有什麼樣的武將是忠臣?

    “聖上於平臺之上,得知陳將軍少時便已從軍,爲國征戰,以致於至今都尚未婚配,所以特意讓我南下督師之時爲陳將軍擇一良配。”

    楊嗣昌雙手握着陳望的手,笑着說道。

    “聖上將此事交託於我,我自然須要盡心盡力,只是不知道陳將軍喜歡何樣的女子,所以遲遲未有動作。”

    陳望眼神微動,而後又很快的沉寂了下去。

    在兩個月前,祖大弼跟他說了一件事。

    從遼東傳來的消息,朝廷似乎想要接引他的家眷去往京師。

    不過最後自然是沒有成功,是祖大壽找尋了一個藉口暫時讓這件事不了了之。

    現在楊嗣昌又說起他婚配的,恐怕更多的是爲了在將來節制他。

    他的父母家族雖然都在遼東,但是遼東失控已久,實際上都已經快要形成了割據。

    崇禎對於遼東的問題一直都是極爲上心,想要改變遼東的局面。

    “兒女小事,竟勞聖上、閣部爲末將擔憂,實屬不該也。”

    在沉吟了片刻之後,陳望整理了一下心情,誠懇的回答道。

    “末將少時父親戰死沙場,是母親將我與弟弟撫養長大。”

    “婚配之事,只願女方能夠孝順父母,處理家務,其餘並無所求。”

    這自然不是陳望內心真正的想法,但是楊嗣昌既然說了這件事,這樣的回答無疑是最好的。

    陳望現在已經二十九歲了,明年便到了三十。

    這個年齡還沒有結婚,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極晚了。

    在漢中軍中,很多的軍兵都已經是結婚了。

    當初在漢中府內屯駐了許久,陳望從未短缺過軍餉,大部分的軍兵自然都是有錢。

    漢中府當時又受災,流民遍地,在建立衛所,還有駐紮的期間,很多軍兵也都抓着時間成了家。

    胡知禮和胡知義也都是結了婚的,當初在遼東的時候便已經是結了婚,妻子一開始都在遼東,後面找尋時間,也都接了過來。

    胡知義當初帶着一衆陳胡兩氏的子弟進入漢中時,也將一部分陳胡兩家的婦孺帶了過來,都安置在了先建的兩座衛所之中。

    “末將母親如今年近五十,當初爲了撫養我們兄弟二人,操勞過度,如此身體一直欠安。”

    “自崇禎三年七月,末將便離開遼東,距今已有近十年未見,也不知……”

    陳望低下了頭,說到最後,他確實是哽咽了。

    那是隱藏在他身體最深處的感情,他接收原主所有的記憶,自然也清楚的記得少時的事情。

    十年未曾歸家,未曾去見孤身一人獨自將其撫養長大的母親一面。

    十年的時間,很多的事情都已經是發生了轉變。

    原本的歷史,陳望如果不到來的,如果沒有改變。

    原主兄弟兩人,還有一衆陳胡兩氏的子弟,只怕多半也將和曹文詔一起戰死在了湫頭鎮之外。

    他們遠在遼東的家人,最終可能連一份撫卹都無法收到。

    終其一生,也沒有辦法重回廣寧故土……

    “陳將軍……”

    楊嗣昌握着陳望的手,他能夠感受到陳望確實是真情實感,沒有半分的作僞。

    只可惜陳望如今身爲一鎮總兵,又加封平賊將軍,節制諸鎮,權柄極大。

    再是如何,都不可能將他的母親接到漢中府內。

    “陳將軍爲國征戰,朝廷必然不會薄待,還請放心。”

    楊嗣昌輕嘆了一聲,本來他想的是隨便找個勳貴家,便給陳望定下親事。

    但是眼下,楊嗣昌多少是有些被陳望所打動。

    忠心爲國又孝順有佳,知進退,懂奉迎,而且相貌俊朗,身材高大。

    雖然是武官,這一項減了不少的分,但是陳望如今還年輕又驍勇。

    若是能夠南滅流寇,北定奴虜,只怕是就是封伯爲侯都非是不可能之事。

    到時候陳望憑藉着這樣的功績,還有勳貴的身份,倒也能算是高門。

    楊嗣昌已經是準備找尋自己的幾位老友,看下有沒有適婚的女子,給陳望選一個知書達理,品貌兼優的良配。

    陳望能征善戰,藉由這樣的關係,趁機籠絡。

    日後陳望若是能夠滅寇平奴,他自然也能會水漲船高,直升首輔!

    再看陳望,楊嗣昌的眼眸之中的欣賞更加。

    楊嗣昌沒有在婚配的話題之上繼續下去,而是轉移了話題。

    “漢中防務事關重大,費三年之力方困流寇於鄖襄之地,此番流寇若是再歸陝西,一切努力都爲之付諸東流,此等代價萬萬不能承擔。”

    楊嗣昌怕輕輕的拍了拍陳望,囑咐道。

    “你麾下軍兵折損良多,此次去往漢中,只需要守備漢中,勿要使得流寇逃竄進入即可。”

    “流寇如今困於鄖襄之地,四省之兵雲集於此,如何也翻不出多少的風浪。”

    楊嗣昌既然這樣開口,陳望自然是借坡下驢,當下保證道。

    “末將謹遵閣部軍令,必會守住漢中,不壞閣部大計。”

    陳望毫不猶豫的應命,讓楊嗣昌的心中的好感更多。

    楊嗣昌笑容滿臉,向着旁側輕輕一招手,很快便有人舉着托盤託着兩杯酒水便已經是來到了近前。

    楊嗣昌舉起其中一杯酒,然後將另外一杯遞給了陳望,意氣風發道。

    “酒水簡陋,還請勿要嫌棄,等到平定流寇之日,我親爲陳將軍設宴,盡攬天下美酒爲賀。”

    陳望雙手接過了楊嗣昌遞來的酒。

    “閣部所予,已是價值千金。”

    陳望說完了最後一句話,而後一口便飲下了杯中的酒水,而後沉聲道。

    “末將,必不會負閣部之重託。”

    陳望喝完了酒,重新騎上了戰馬,最終才辭別了楊嗣昌。

    官道蜿蜒一路向西,一面面旌旗如火,無數的兵丁邁步而行,昂首向前。

    陳望一路打馬而行,每行一步,便感覺身上的束縛減輕了一分。

    行了百步之後,只感覺身輕如燕,再無束縛。

    秋風凜冽,陳望回首望向身後。

    身後的官道之上,楊嗣昌仍然站在其上,還在目送着他。

    “盡攬天下美酒爲賀……”

    如此的恩遇,若是換任何一個人來,恐怕都已經是淚如雨下,感懷不已。

    但可惜,他是陳望。

    美酒雖好,但是江山更美。

    這大好的江山社稷,陳望不想讓與任何一人。

    他也絕對不允許有神州陸沉,百年丘虛之事的再度發生。

    陳望沒有駐馬,他轉過了頭,目視前方,向着前方堅定不移的行走而去。

    ……

    愁裏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鴻哀破國,晝行飢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沉?

    漢中篇,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