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科取士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頌史字數:2058更新時間:24/06/27 16:40:32
    皇宮。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文章,嘴角勾勒出來一抹不屑的笑容。

    “這等書生之言,毫無可取之處,聽來何用?”

    說完之後,他將那文章直接扔在桌上。

    而朱允熥則是淡然一笑,開口說道。

    “此人叫陳安,此次南北榜案風波之後,他榮獲狀元之名。雖然說這番言論的確有些不太成熟,不過這說法倒也不錯。如果這人人都能夠過上好日子,才有實現大同社會的可能,否則的話就是緣木求魚了。”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好像不認識他一樣。

    “你還真相信大同世界這種鬼話?古往今來咱可沒有聽說過,誰能做到過,至於說什麼三皇五帝,那就是鬼扯,離的那麼遠誰知道?”

    朱允熥這時候則是呵呵一笑說道。

    “這自古以來,官員們都希望皇帝是天選之人,英明神武賢德無雙,可事實上就是皇帝也是人也會犯錯,可是犯了錯就是皇帝的錯,跟他們這些官員無關。因此孫兒就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給他們這些官員們畫出來一條路,就是這大同社會。”

    說到這裏,他的語氣提高了幾分。

    “這些官員們有了目標,那麼皇帝就可以在旁監督誰做的不好,那就拿下換別人上!”

    朱元璋聽完之後輕輕搖了搖頭。

    “不要說這些遠的事情,就說眼下,你已經派周新前往陝西了,用不了多久,就是一樁貪腐大案,你要是把這貪腐都治不住,如何再說其他呢?”

    這時候朱允熥則是說道。

    “孫兒倒還真有些想法。”

    一聽這話,朱元璋挑了挑眉頭,開口問道。

    “既然你有辦法,不如說出來讓咱聽一聽,看看是什麼法子。”

    而朱允熥並沒有着急回答,而是認真想了一陣。

    “天下讀書人那麼多,光是死讀書毫無用處,還是要身體力行做些事情的,現在科舉取士方式太過於單一,所以孫兒想的就是應該在科舉取士之外,再增添一個途徑。”

    等他說完,朱元璋挑了挑眉頭問道。

    “你想要做什麼?”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氣便回答道。

    “下面的吏員之所以能夠目無上官,究其原因便是盤根錯節,而且跟當地各方勢力結合在一起,必須打破這種僵化的關係。最好的法子就是科舉一分爲二,科舉取士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還需要專才,只要通過秀才考試,就可以參加專才科舉!”

    等他說完之後,朱元璋皺了一下眉頭。

    “你的法子的確不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考試由誰來舉行?怎麼舉行?如果弄個不好,反而會讓那些世家大族把握權力,事情更加難辦。”

    朱允熥則是呵呵一笑,一臉輕鬆的說道。

    “這個辦法簡單,反正朝廷現在不缺錢,可以根據南北的條件,在一些大城市中專門創建學院,由朝廷派出官員專門治理。每年進行科考之時,先在地方上考上一場,通過之人趕到京師再考一場,如此一來就能夠選出有用之人,還不會讓地方上的官員過多的插手。”

    說到這裏,他的思路也就通了。

    “當這些人進入到官場之後,也會改變現在的權力格局,不會讓地方上鐵板一塊,時間一長必然會有所變化。另外還可以引入官員負責制,每人每年根據當地的條件提出來如何治理之法,並且在任期間能夠做到哪種地步,如果做得到才能夠定爲優等!”

    朱元璋臉上露出一抹感興趣的神色,這個法子聽起來似乎沒什麼用處,但是實行起來效果恐怕會不錯。原因很簡單,一名官員對於當地的情況如果不瞭解自己坐在房間裏面拍腦袋一想,做出來的東西肯定不現實,到時候想要達到,那也不可能。

    通過這種法子,一方面可以讓官員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對官員的手段和眼光有一定的考量,如此一來,朝廷反而能夠鬆上一口氣。

    要知道每年的官員考覈,那可是頭等大事,其中有不少人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揣着銀子進京城,想盡辦法賄賂官員,這麼一來的話,今後這種情況也會有所減弱。

    認真想了一陣之後,朱元璋忽然開口說道。

    “光是這樣還不行,吏部也要進行拆分,負責考覈和負責審定的相互監督,也要對他們問責,另外都察院那邊也要對相應的重要官員進行考察。以免讓那些濫竽充數之輩充斥朝堂,而且還要定下鐵律,任何人無地方經驗,不得擔任部堂高官!”

    朱元璋對於這些官員可是會有着非常清晰的認識,將這些讀書人撒到基層去,就相當於大浪淘沙,一層一層的磨鍊上來,最起碼在做事情的時候也有一個尺度。

    像是那些一出生就是高官的人,一旦掌握權力,對於基層的情況不瞭解,一旦情況把握不準,就會釀出大亂,所以朱元璋乾脆就把這事情給提出來。

    其實朱元璋定下來的官員考察制度已經相當成熟了,對於所有的官員,每三年就進行一次全面的考察,考察滿九年才能成爲考滿,這樣的人才能夠有機會當上六部堂官。

    而且在此之外還有專門的考察制度,比如說京官每六年考察一次,稱爲京察,而京城以外的官員每三年考察一次稱爲外察,並且對考察的結果分門別類。

    通過這套流程出來的官員,基本上個人能力都能夠得到保障,不管你是清官還是貪官,這麼一套流程下來至少本事還是有的。

    朱允熥對此自然非常瞭解,不過他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小閣老嚴世蕃,聽說這傢伙連科舉都沒有參加,照樣能夠當官。

    很明顯後來的皇帝不太遵守這套制度,以至於官員的能力和水平都出現了參差不齊的情況,當然這也是跟皇帝和官僚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有關係的。

    想到了這裏朱允熥輕輕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皇爺爺說得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