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同世界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頌史字數:2048更新時間:24/06/27 16:40:32
就在朱允熥跟朱元璋說話的時候,一臉張狂的趙平安匆匆從外面跑了進來,因爲跑得太快,在經過門檻的時候不小心被絆了一腳,整個人摔倒在地。
見到這一幕,朱允熥當即眉頭便是一皺,開口訓斥道。
“怎麼回事?如此慌張,成何體統?”
趙平安也沒有起身直接爬着到了二人近前,用急速的語氣說道。
“奴才君前失儀該死,這是方纔陝西布政使司發來了十萬火急的軍報,說是漢中人田九成聚衆造反已經奪了縣城聲勢越鬧越大,如今請求朝廷馬上發兵救援。”
聽到這話朱允熥當即臉色就是一變,而此時坐在旁邊的朱元璋眉頭緊皺,來了一句。
“還是削藩有些削的太晚了。”
他這麼一說朱允熥瞬間就反應過來了,陝西那可是秦王的封地,第一任秦王就是如今秦王朱尚炳的父親朱樉,這位爺那可不是一般人。
要說打仗,那自然不在話下,朱樉屢次發兵甘肅,打的那些少數民族的首領望風而降,可以說是威風赫赫,可是說做起惡來那也是,不遑多讓。
比如說他寵幸自己的側妃鄧氏,專門按照皇后的寢宮規則爲她打造住處,同時還命人做了一套皇后的服飾,這放在別人身上,妥妥的就是謀反大罪。
結果朱標求情之下,朱樉只是被圈禁了一段時間,便被返回陝西,光是這樣也就罷了,他對地方上的百姓那可是無所不用其極。
搜刮民財,毫不手軟,爲了防止這些百姓進京告御狀,他把這些人全部捉拿下獄,不少人直接折磨至死,搞得整個陝西怨聲載道。
後來這位王爺的死也是頗讓人唏噓,居然是被三個老婦人合起夥來下了毒直接給毒死了,朱元璋得知之後,當真是恨其無用,怒其不爭,專門下旨說此事都是朱樉咎由自取。
因此在給他取諡號的時候取的就是一個愍字。
何爲愍?在國逢難曰愍,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禍亂方作曰愍。
所以朱樉就得了一個秦愍王的諡號,也能夠看出來老朱對於自己這個長子多麼的失望,因此才會在這個時候說出這番話來。
如今的秦王朱尚炳,雖然沒有像他老爹一樣,不過也只是強的有限而已,朱允熥想到這裏便皺起眉頭來。
“當務之急就是先要把漢中的事情給解決掉,這件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地方上的奏報何在?”
趙平安這時候才趕緊從自己的懷中取出密信,雙手奉上。
朱允熥接過之後展開一看眉頭深皺,然後看見了朱元璋。
“皇爺爺此事沒有那麼簡單,這個田九成居然是白蓮教出身!”
聽到白蓮教三個字,朱元璋的身體猛然坐直,他把信拿了過來,仔細讀了幾遍,隨後常常出了一口氣。
“怪不得會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原來是他們做的私下搞鬼!”
說到這裏,朱元璋忽略揮手讓趙平安退一下,然後這才看向朱允熥。
“想必你也知道,咱當年起兵的時候,的確是跟白蓮教有些瓜葛,借的是小明王的名頭,不過這些人都是一些草頭大王,想的便是打完江山之後就坐享其成。而且各自爲戰,不聽從號令,所以咱不能把江山交在這些人的手中!”
言下之意很明顯,老朱在這件事情上是動了一些手腳的,朱允熥自然也不會細問,比如說小明王是怎麼死的之類的話。
這時候就聽朱元璋繼續說道。
“說起來這白蓮教也是由來已久,最早是傳自於東晉佛教大師慧遠的白蓮社,這一開始研究的是佛家禮法,可是到了元朝之後,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苦。因此這白蓮教就開始祕密結社,想要把元朝驅逐出中原,所以當時的義軍之中多數都是出自於白蓮教!”
朱允熥聽到這裏才開口發問。
“雖然說朝廷早就禁止了白蓮教,可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白蓮教在民間的影響力還是不小,南方這邊還算太平,因爲百姓過得相對比較富裕,而北方則不然。由此看來,遷都北平已經是勢在必行之勢了,否則的話,今後北方將會起義不斷!”
等他說完之後,朱元璋輕輕點頭表示贊同。
“這些人唯恐天下不亂以教義來糊弄下面的百姓,這些事情着實難辦,說起來這些百姓日子過得不好,便想着託庇於神佛,結果到頭來糊里糊塗變成了亂民。如果殺了領頭人,接下來這些百姓難免還會重蹈覆轍,這才是咱最感覺到頭疼的地方。”
朱允熥瞬間腦海之中便劃過一道閃電,他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白蓮教正好是自己接下來進行深化改革的一個切入點。
說句不好聽的話,之所以這些百姓會跟着白蓮教起義,被忽悠是一方面,另外也是因爲生活的不如意,說白了就是沒盼頭,要不然誰也不會那麼傻,知道造反是什麼結果。
既然如此,還不如拼上一把,他雖然對於明朝的歷史不太瞭解,但是也知道明朝到了中後期就有一種殺人放火受招安的思想。
說白了還是因爲官府和民間有了巨大的割裂感,這種隔離感難以彌合,既然如此,朝廷要在這方面下功夫,畢竟朝廷每年養那麼多學子,給他們發放月例,總不能白養着。
想到這裏朱允熥便直接開口說道。
“皇爺爺孫兒這邊倒是有一個想法,這些百姓之所以會跟着白蓮教鬧事,還是日子過得不好,再加上對於朝廷有怨氣。如果能夠讓這些百姓過上好日子,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聽他這麼說,朱元璋看了他一眼,輕輕搖了搖頭。
“這事情哪有那麼簡單,這書上說的好,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故謀團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可是自古以來,又有哪個皇帝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