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眼前問題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頌史字數:2055更新時間:24/06/27 16:40:32
    朱允熥還以爲這個張信是參與到這次主考,於是便對劉勉問道。

    “這個張信這麼着急站出來是不是?他是劉三吾的學生?”

    劉勉聽到這話之後搖了搖頭想了一下,然後這才說道。

    “這張信是洪武二十七年的狀元,爲人頗有書卷氣,因此與韓王多有來往,正好當年太上皇下旨讓諸皇子各抄一首詩,以觀其志。結果這張信讓韓王抄了杜甫的一首無題詩,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爲太上皇所不喜!”

    朱允熥有些不太明白,他覺得這首詩就是描寫景色的,沒有什麼不妥,不過朱元璋不會無緣無故的厭惡某個人,這其中必有原因,於是就問道。

    “怎麼這詩有什麼不妥嗎?”

    劉勉輕輕咳嗽一聲,然後這才說道。

    “屬下猜測,或許是因爲杜甫當年所處的乃是唐亂之時!”

    一句話朱允熥馬上就明白過來,感情這是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說明這個張信就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在政治嗅覺上可以說沒有多少。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他故作聰明,借這首詩來諷刺朱元璋,那就是找死了,能夠活到現在也是一個奇蹟。

    實際上這封信就是因爲在這次南北榜案之中被朱元璋處死的!

    朱允熥輕輕搖搖頭嘆了一口氣。

    “這些讀書人整天沒事找事,好端端的事情也被他們搞得烏七八糟,這張信不是文採斐然嗎,那好就讓他去邊關擔任觀風史記錄大好風光,多寫些詩回來。”

    像是這種文人就應該讓他們多跑一跑,說不定還能生出一股豪情來,要是留在京城時間長了,說不定就會變成一個官場老油條。

    從主觀上來說,朱允熥對於這樣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喜歡的地方,沒眼力見兒,那是天生的,只要他不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也沒必要跟一個書生過不去。

    只是現在京城裏面鬧出這件事情來,他這個皇帝肯定要有所表示,既然這個張信上躥下跳,那就先把他給打發了,讓別人看一看,他這個皇帝是個什麼態度。

    很快旨意便下發,張信便直接捲鋪蓋前往邊關,擔當觀風使了,這一下下面的官員算是看明白了,皇帝這是鐵了心,要把這一次科舉之事辦成一樁鐵案了。

    誰敢這個時候跳出來,那絕對沒有好下場,因此一時之間不少人都收了聲,想要看看皇帝接下來會做什麼。

    而朱允熥這一次則是把方孝孺,王書英,以及翰林學士黃子澄等人招到面前來,一見面他便直接開口說道。

    “朝廷加開恩科原本就是爲國選才,我到現在鬧成這個樣子,想必你們幾個沒有人不知道吧?所以今天找你們過來是想要問一問你們可有注意解決目前之事?”

    一聽這話,幾個人相互對望一眼,翰林學士黃子澄皺了一下眉頭,拱手說道。

    “這一次的主考乃是劉學士,其人爲人坦蕩,而且待人以誠,按道理來說,不會有徇私舞弊之事發生。之所以外面鬧成這樣,恐怕是因爲南北方文風不同所造成的,並不是劉學士等人,有意袒護南方學子。”

    黃子澄是江西分宜人,這地方可以說在明朝人才輩出,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卻出了不少的進士其中大名鼎鼎的便是嚴嵩嚴惟中,也就是嘉靖帝時期的閻閣老。

    由此也能夠看出來,在大明一朝,南方學子的確非常佔優勢,以黃子澄這麼說看似公正,實際上也是在偏袒南方學子。

    朱允熥眼睛微微一眯,看向其他幾人問道。

    “難道你們覺得這樣的科舉榜單沒有問題嗎?”

    那肯定有問題了,錄取的全部都是南方學子,難不成北方的學子都是吃幹飯的?只是這種話沒辦法當着皇帝的面直接說出來。

    方孝孺和王叔英都是浙江人,再加上一個黃子澄,以前倒是沒覺得,現在朱允熥在心中一盤棋,好傢伙,他身邊的基本上都是南方官員,在這種情況之下,北方學子怎麼可能會有出頭之日?

    今天把這些人找過來也是看一看,他們自己會怎麼說,隨着氣氛的沉默,朱允熥心中也是暗歎一聲,略微有些失望。

    就在這時候,方孝孺拱手說道。

    “陛下,科舉榜單出現這樣的事情的確是亙古未有,不管那些北方學子,爲此鳴冤不平,不過南方文彩勝過北方這也是事實。若是究其原因的話,也是因爲北方連年打仗,才會造成這種局面,並不是這次科舉的問題!”

    他曾經在漢中講學,因此對於北方的情況還是知道一些的,說出來的話也相對比較公正,同時言語之間也有同情北方學子的態度。

    朱允熥這時候緩緩點了點頭,終於有人說了一句公道話,點出了問題之所在,他嘆了一口氣,然後說道。

    “無分南北都是大明的江山,人才偏廢至此,也是朝廷政策出了問題,以至於鬧出這樣的事情來,眼前不是追究誰的責任的時候,而是我想知道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這樣的局面?”

    王叔英聽到這話想了一下便說道。

    “可以讓名學大儒到北方去講學,如今北方已經平定,今後文氣必然昌盛,慢慢的就能夠扭轉過來這種景象,同時朝廷財政之上也要對北方學子有所側重。比如說多建學院,派翰林學士過去坐鎮,等等手段都會有用的。”

    他說的這些的確可行,不過是長期手段,朱允熥聽完之後搖了搖頭。

    “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些法子今後肯定會實行,不過不是現在,我想知道的是現在的問題怎麼解決?外面可是有不少學子在等着呢,想要看一看朝廷接下來會怎麼做,要是這件事情做不好的話,這些學子肯定會對朝廷有意見,時間一長必然出問題。”

    他身爲皇帝,考慮的是全局,現在他就是想逼着這些人拿出來一個辦法來,讓他們這些讀書人自己去打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