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前往賑災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頌史字數:2028更新時間:24/06/27 16:40:32
此時正值五月,黃河進入發水期。
黃河以北地區屢屢出現險情,受災百姓達上萬人,有愈演愈烈之勢。
大明皇帝朱元璋下令皇太孫朱允熥,往災區賑災,隨行還有剛剛被朱元璋下令封賞的樓英。
基於他前一段時間提出來的防疫之法,朱元璋大爲讚賞,御賜一套行醫器具,上面刻有懸壺濟世。
並且着令各地官府衙門,在他行至之處,給予方便。
另外還給了樓英一個特權,那就是所到之處,一旦發現有疫情,可以就地主持防治瘟疫之勢,同時有關疫情的奏摺可以直達天聽!
沒有賜下什麼爵位,但是有了這些特權,樓英那就是沒有官袍的特派官員。
雖說樓英上書說明此事種種原因,把朱允熥給推了出來。
不過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允熥就說了一句話,此事就不再提。
那句話便是:“君不與臣爭功!”
這話可不是他想出來的,而是有大明第一才子之稱的解縉,這兩天到府中談及此事。
解縉聽完之後大爲佩服歸納成這樣一句話。
原句出自於淮南子,繆稱訓。
君不與臣爭功,而治道通矣。
朱允熥自己不知道這些,覺得好用就拿出來衝個門面。
因此朱元璋聽到這話大爲讚賞:“好,看起來這段時間,你的書已經讀得頗有火候了!這樣才對,讀書爲的就是學以致用,不能總讀那些四書五經,自古以來聰明人多了去了,不能偏聽偏用!”
這番話說下來倒是給朱允熥提了一個醒。
古人的智慧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厲害的多。
一時之間想不出來什麼詞來評論,只蹦出來兩個字,牛逼!
於是朱允熥就趁着這個功夫向朱元璋提出。
這次前去賑災,想讓解縉隨行,畢竟他學識廣博,路上還能夠用得着。
當他提出這個要求以後,朱元璋想都不想便答應了下來。
黃子澄如今跟方孝儒將報業總局的事情給管了起來,東宮裏面也需要有人教授皇太孫學業,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解縉的才學,朱元璋還是很肯定的。
所以就將解縉封爲翰林修撰,東宮伴讀!
揚帆遠行,碧海連天,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
迎着略微有些鹹味的海風,解縉舒展了一下腰肢:“殿下,這次前往北平,看起來陛下是想要讓殿下做些什麼!”
這話裏面意有所指。
朱允熥聽到之後淡然一笑:“做什麼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把差事先做好,其他的算是意外之喜。”
看他回答的如此老成,解縉臉上不免露出一絲佩服之色:“殿下做事情從來都是謀定而後動,實在是讓我佩服至極,說句逾越的話,像殿下這般年紀之時,我還是正聊發少年狂,好似在我眼中沒有事情做不成,結果到頭來,還是處處碰壁,蹉跎至今!”
這話語裏面充滿感慨之意,朱允熥笑了起來:“這就是爲什麼讓你去皇爺爺身邊做事的原因,當初第一次跟你見面,我就感覺你恃才傲物之人。”
說到這裏,他略微一停目光投向遠處:“常言道,學會文武藝,賣於帝王家,可是人各有志,若是爲了向上爬,埋沒了志向,到頭來不過就是一個應聲蟲罷了,這樣的人什麼時候都不缺,我也不需要!”
解縉聽到之後先是愣了一下,隨後展顏而笑,躬身行了一禮說道:“多謝殿下讚揚!”
朱允熥嘴角一翹:“你這話是怎麼說的?”
就聽解縉說道:“如今我正在爲殿下效力,那就說明我是個有志向的人,而且不爲外物所惑,殿下方纔所言,不是說我品行高潔嗎?如此一來豈不是誇獎?”
兩人對視一眼哈哈大笑。
興趣來了,便命人搬來桌子添置一些小菜,酒壺擺上。
解縉端起酒壺來,倒了兩杯酒。
然後他舉杯說道:“這段時間觀察殿下所行所言以及所作之事,在下心中佩服至極,這杯酒既是敬殿下,慧眼識才,也是敬我自己,得遇明主!”
一番話說得非常直白。
朱允熥展顏一笑,端起酒杯與他碰了一下,兩人舉杯一飲而盡。
將酒杯放下,他略有感慨的說道:“我聽人吟過一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只不過他這邊話音剛落下,便聽到那邊解縉眼睛微微一亮:“這是改的好,這詩鬼李昌谷一生蹉跎,眼睜睜看着大唐日暮西山,臨歸去之時心中悲憤不已,藉着金銅仙人辭漢的典故,寫了這首詩,原詩詞充滿哀痛之意,可是到了殿下這裏,居然讓人有一種心神一震之感!”
朱允熥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
這種句子哪是他能夠想得出來的,不過就是覺得順口而且有意義就背了下來。
現如今經歷了這麼多事,心中略有感慨,當場念出,沒想到解縉一張嘴就說明了出處和來歷,聽他有些慚愧。
不過他還是有些好奇問道:“這金銅仙人辭漢是什麼意思?”
解縉看他不知道,也沒有託大,臉上的笑意收攏,坐正了身體,正色說道:“漢末天下三分,曹家篡漢,魏明帝曹叡自然知道曹家得國不正!因此便想着將長安茂陵的金仙銅人承露盤雕像,搬到洛陽新建的宮殿之前,藉此想要以正人心,結果行至半途,車輛毀壞艱難而不能行,只能棄之於野!”
說到這裏,他自顧自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口中罵道:“曹叡當真是個迂腐之人,居然妄想通過這種手段來籠絡人心,鞏固皇權!結果鬧了一個大笑話,讓人聽之可笑至極!”
原來之中還有這麼多的曲折。
朱允熥聽入耳中,也覺得此事可笑,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能當上皇帝的人,哪有是蠢人的?恐怕是走錯了路子,辦錯了事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