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投其所好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撫潮弄浪字數:3368更新時間:24/06/27 16:18:05
只要是人改卷,就有主觀意志,一篇文章好不好,考官的主官印象極爲重要。
如果經義的理念得到主考官的認可,中舉的事便十拿九穩,如果正好與主考官的理念相左,那文章既是寫的花團錦簇,也是落卷、落榜。
孟行先不急落筆。
這次主持鄉試的是朝廷派下來的大員,自來南陽郡就深居簡出,免了一切人情來往,從不參加任何線下活動。
做出態度,表明爲國取士,以此避嫌。
但消息靈通之輩,早就知道其身份,便能根據其過往、文章、喜好,來判斷他的理念,以此投其所好。
朝廷既派這個人下來,其實也代表着目前朝廷的風向。
如孟行這般寒門弟子,螻蟻一般的底層,本來是沒有這樣消息渠道的,科舉考試好似蒙着頭撞大運,有實力的部分,運氣的成分也很大。
孟行在中元宴以及百家宴上的活躍,終於也是有了回報。
昨日百花宴後便不同了,老郡守已暗中派人告知孟行今科主考官是何人。
要說再多,也是沒有的。
老郡守只是提點、投資,又不是幫兒子上岸,能提點已經很不錯。
不過僅此一消息,就價值千金。
科舉取士,可從來不僅僅是讀書寫文章這麼簡單。
還要關心時事,關注朝廷動向。
孟行不急落筆,靠在椅之上閉目沉思,給人一種睡過去的感覺。
他想到早先南陽郡守告知的主考官來歷。
此人是陳國中書侍郎吳林,字中易,清河郡人士。
“系統,調閱陳國中書侍郎吳林吳中易所有文章。”
“正在查閱……”
一篇篇文章出現在孟行腦海之中,小到吳林平日隨筆,參加聚會的詩作,大到此人當年科舉三試的所有卷子。
孟行一目十行,重點關注吳林近三年以來所有落筆文字、朝廷奏章內容來瞭解此人政見。
沒過多久,他便有了大致的瞭解。
此人是清河黨,是主張“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贓枉法。”的一派。
陳國新君即位三年,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新老交替,而清河黨已在朝廷之中佔據不少席位,可見新君也是新人有着新氣象。
孟行心中已經有數。
再看“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每個人看待見解不同,有的認爲這是大智若愚,有的認爲是明哲保身。
而孟行認爲,邦有道則知,這裏的有道,極其狹隘,僅僅指自己才能被諸侯國國君重視,自己的政治主張能借國君之力被實現,無論是富國還是變法,只是一種士爲知己報恩的情結,並未有家國天下的高度和情懷。
在分封制時代,一級只效忠一級,也就是只知有將軍不知有國君,邦有道的道從何而來呢?
在他前世的春秋末期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就是魏國培養了大批的知識分子,稱士,但是這些士中很多都投奔了敵國,並最終反過來攻打培養自己的國家。
比較有名的魏國將軍吳起,是和戰神白起齊名的將軍,離魏赴楚,並反過來重創魏國;商鞅,離魏赴秦,一樣反過來攻打魏國。
一個士,被國君重用,思想和理念被諸侯認可,那這個諸侯國就是有道的邦國,這是道嗎?
邦無道則愚,在國家政治混亂的時候,裝瘋賣傻,躲避災難,不能說不對,但絕對不是什麼道,這和普通人或者說小人沒有什麼區別,趨利避害,人的本性而已,不值得誇耀。
格局太小者,不足以稱之爲道,沒有爲之獻身必要的不足以爲之道,只不過是謀取名利的口號而已。
孟行的見解,其實與清河黨的政見有許多相同的地方,不過他認爲人治完全不能解決朝廷積弊端,所謂“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贓枉法……”不過是一次次的循環罷了。
相比人治,孟行寧願相信冰冷的、沒有感情的系統來進行資源的再分配。
孟行有時候也在想,或許這就是系統選擇他的原因,但是這個聊天系統,又是誰創造的呢?
孟行搖搖頭,不再多想,此時距離進入考場已過了半天,別的秀才已經草稿都打了好幾篇了。
既然知道吳林的偏向和立場,那麼所作文章根據這一點來作即可。
孟行整理思路,既是振興吏治……他也不反對,雖不能根治,但緩解也是好的,故此,應該也能算一種政見相同?
到了這時,孟行仍舊還未動筆,他再次調閱其他清河黨成員的文章,以求全面。
這與他以往作這種考試文章追求四平八穩是一個路數。
一直到了傍晚,孟行這才睜開雙眼,提筆破題:
“蓋處常易,處變難……”
因爲腹案早就打好,隨後就是洋洋灑灑,大談振興吏治、開放言路,大量引用吳林吳中易以及清河黨成員觀點、論點、論據,這也是前世考公務員考試的應試技巧。
一時筆走龍蛇,一氣呵成,僅僅一個時辰便答卷完畢,效率無雙。
卷面整潔,無有錯字,也不曾犯忌。
交卷!
考場的外簾官應聲而來,也不由多看他兩眼。
做到傍晚才交卷的秀才不少,就是做到大晚上的也不少有,但這個人一覺睡到下午,醒來刷刷刷一個時辰做完立刻交卷的,便有些狂生派頭。
外簾官自收卷、糊名等一些列操作,這才將考卷送交內院,由內簾官分發到各房考官審閱。
這些各房考官多是主考官的心腹,對交上來的試卷先行審閱,覺得不錯的交由主考官最終評定。
這時,主考官房內,主考官吳林吳中易正在閉目養神,他大約四十年紀,已經是中書侍郎,是朝廷的三品大員,稱得上年少有爲。
吳林深知這是因新君即位才給了他機會,而他們清河黨的理念正好符合新君的口味,少年君主意欲勵精圖治才令他們這些少壯派有上升之機。
但朝廷之內,頑固派、保守黨勢力仍舊根深蒂固,他們清河黨的根基尚淺,還是無法正面對抗。
而三年一次的科考,正是補充新鮮血液的最好時機。
像他這樣的三品大員,本來是不會輕易下到下面的郡縣來主持鄉試的,但南陽郡不同,此地物阜民豐不說,還是運河樞紐,是十分關鍵的位置,若是能得此地士紳支持,他們清河黨就能得到極大的助力。
故此吳林在這裏主持考試,也不敢大意。
他看看時間,叫人掌燈,隨後詢問:
“各房有推薦上來的卷子沒有?”
吳林手邊已經收了一些卷子,都是留中待評。
其實在中午的時辰,就有不少才思敏捷的考生先交了一批卷子,覺得不錯的先留下了。
而下午到傍晚時分,則是有最多的考生交卷,這時候各房考官手中應該有不少卷子。
吳林振奮精神,南陽郡這科的人才,應該多半都在這一批卷子裏面,再晚交卷的他就不看好:
要麼資質愚鈍,要麼太不自信、太過保守,這顯然與他們清河黨理念不合。
聽他詢問,各房考官便抱着一大堆試卷送來,都是覺得不錯的,鋪在桌上令吳林觀看。
吳林只是一掃,心中已經有數。
像他這樣的三品大員,國運大量凝聚,從中抽取力量輕而易舉,可以說是有了神通法術,能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景象。
比如這一批試卷上散發的光芒與氣息,是否何乎本朝氣運,這是第一位,若是出現排斥現象,說明是離經叛道,文章再好也是不取,甚至以後這個秀才還是進行監視,是否有異心、異行,是否與境外勢力勾結……
而與本朝氣運相融的也有不同,有的銳氣十足,有的暮氣沉沉,有的靈動跳躍,有的頑固不化……不同的理念落在紙上,氣息也有差別,一目瞭然。
與他們清河黨相合的,總不是那些暮氣深重的。
只不過雖大致能區分,還是要看過才是。
吳林先看一篇,乃是揮斥方遒,大談忠君愛國,但是把大智若愚的愚說成愚蠢的愚,他們清河黨要是取了這樣人,就是跟自己做對……
再看另一篇,則是大談進退之道……嗯?要是君主無道就明哲保身,那你還參加科舉做什麼?當官做什麼?
一連看了好幾篇,吳林都不甚滿意,把文章抽到一旁不留。
爲以示公正,而這些文章還要經過其他幾位副考官看過才能定爲落卷。
這次吳林雖是主考官,權限很大,但也不能隻手遮天,保守黨之中,同樣有代表來參加南陽郡的閱卷,免得這批南陽郡的舉子名額,全被清河黨佔了!
吳林不滿意抽到邊上的卷子,有幾篇被一人留了下來,此人手邊,也存了一些卷子,同樣是留中待評!
這人,是朝廷從三品,太僕寺卿劉昊然。
吳林暗暗皺眉,這個養馬的!
“咦?”
突然之間,吳林目光一掃,看到剛鋪展到桌上的一張考卷,還未看內容便先看到上面的氣息浮現,先是厚重沉凝,行成一團不散,可見理論已成一套,便不會顯得虛浮而似空中樓閣。
再看則有銳氣,卻引而不發,並不傷人。
吳林心中一動,這篇文章上的氣息竟引起他身邊國運之氣所呼應,竟是十分契合。
而這時太僕寺卿劉昊然也看了過來,這一位朝廷的從三品官員也深諳望氣術,同樣看到這篇文章的特異,連忙來看。
其他副考官,同樣是圍了過來。
衆人看到:
“蓋處常易,處變難……”
正是孟行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