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南海局勢終了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字數:7021更新時間:24/06/27 16:05:30
    “瘋了!朝廷這是瘋了!

    十萬鐵騎南下,難道他就不管北蠻了麼?”

    黃胤芳這段時間的日子過得非常不好。

    因爲那神祕用毒高手的關係,他和越國公許兆鰲兩個老頭子擠在一起。

    一些習慣,比如晚上睡覺點個香,平日裏習慣的舔筆都不敢做。

    甚至連喝水都要小心翼翼。

    雖然有碧峯府的府主親自在府上看着,但心理上,兩位老者都是怕死之輩,自然小心翼翼。

    對於他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這樣的心態時間長了是會把他們的身體拖垮的。

    因此在知道秦國公率十萬鐵騎南下的時候,黃胤芳的身子一下子就塌了。

    開始臥病在牀,可是他依舊不怎麼敢喝藥。

    甚至煮藥的爐子都放在自己的房間裏,由他的長子親自煮藥。

    在這樣的情況下,越國公許兆鰲就成了南海士族們最後的支柱。

    不過這位老者不愧是做過內閣大學士的人,還是左柱國。

    心理的承壓能力比起黃胤芳要好的太多。

    “不用慌,對於朝廷而言,我們只是內患,北蠻是外敵!

    除非旭陽昏了頭,否則就不會有這樣的決定。

    按照老夫看,這定是疑兵之計!”

    許兆鰲此話一出,南海士族心中想了想,發現的確如此。

    畢竟南海再亂,結果無非是國家易主。

    畢竟還在漢人手中。

    但如果放任北蠻不管,那可就是亡國!

    旭陽帝再昏聵,應該也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來。

    因此秦國公十萬鐵騎南下這定然是個幌子!

    而這樣的局面,其實就是四娘談本泰在皇宮之中和旭陽帝密探的核心。

    當日在皇宮的書房之中,談本泰開口便說道:

    “陛下,臣認爲,南海必敗!”

    旭陽帝問他何出此言。

    談本泰只回答了一句話。

    “南海士族以黃胤芳和許兆鰲爲首,必敗!因爲,他們已經是耄耋之年,不論他們爲人再精明,人已老,心也老,所有的一切想法念頭都是如此。

    耄耋之念,如何能創新世?”

    隨後,談本泰便以此爲核心,講述了自己的平南海之患的理念。

    而在柳新的記憶之中,因爲師兄弟們在南海遇難,四娘急匆匆便從帝都趕到了南海,錯失了和旭陽帝的這一次交流。

    而旭陽帝次日開早朝,將自己準備的後手全部用出,閉塞了南海在帝都內的眼線。

    而秦國公也的確是領了十萬鐵騎南下。

    和十萬鐵騎一來不用從帝都調遣,這樣就可以矇蔽南海那些老頭子們的眼線。

    二來,就像許兆鰲不敢相信這件事情。

    秦國公鐵騎南下,南方這些人會以爲這是噱頭。

    只有當鐵騎真正兵臨城下時,他們才會醒悟,但那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而鐵騎南下,的確會有被北蠻趁虛而入的可能。

    畢竟這十萬鐵騎就是爲了和北蠻爭鋒所用。

    沒了這十萬鐵騎,邊關就是被北蠻隨意抽籤攻打的靶子。

    百密總有一疏。

    邊關冗長,只要一個點被突破,那就是全盤皆輸。

    尤其是沒了這十萬鐵騎的情況下。

    有或沒有,邊關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

    但旭陽帝既然敢有這樣的決策,就不會留下如此大的漏洞。

    邊關的防禦在十萬鐵騎開拔後的第一時刻就被吳國公接管。

    而吳國公的策略也非常奇怪。

    邊關重點全部右移,來到了帝都北側。

    看上去好像是放開了左側的口子,全力防禦帝都去了。

    但北蠻的探子一查,發現左側的口子通向的不是帝都的中原地區,而是西方。

    也就是,四川省!

    這件事情傳到四川的時候,蜀國公第一件事就是斬殺了自己的一位妾氏!

    由此可見他心中的憤怒。

    蜀國公也有反心,但他卻不能容忍北蠻入侵。

    因爲北蠻在他的心裏,比正陽更難纏。

    一旦北蠻侵入正陽,開了邊關的一個口子,就會像是一種腐蝕之毒,難以祛除。

    對於他日後的大計而言,這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

    他也在第一時間明白了旭陽帝的謀劃。

    十萬鐵騎的缺口,旭陽帝轉嫁到了蜀國公的身上。

    他不拿出藏着的家底,這缺口就堵不住。

    如果拿出來了,那他一直辛苦隱藏着的身份,也就暴露了。

    這就是談本泰和旭陽帝談到的第二個問題。

    “正陽如今內憂外患,但這並不一定是壞事。

    有的時候,壞事到了極致,也是一件好事。

    就像現在,十萬鐵騎的缺口,可以讓蜀國公去填。

    而且他一定能夠填的下。

    但如果蜀國公沒有反心,那麼他就沒有填補這個窟窿的能力。

    對於我正陽而言,反而是一件壞事!”

    在這一天夜裏,旭陽帝軟禁了自己的皇后,也意味着他宣佈,蜀國公反了,他知道了這件事情並且做出了抉擇。

    時間一晃十天過去。

    秦國公的鐵騎不急不緩來到了浙江城下。

    而在這十天裏,南海士族依舊不相信秦國公會帶着十萬鐵騎南下。

    因此他們把重點放在了內患上。

    清水龍王和旱地龍王的勢力被徹底打散。

    不過這也是因爲旱地龍王的目的已經達成,他要修的水利已經大部分完成,其餘的部分都不再南海範圍內。

    他已經無力去做。

    這段時間幾乎是在搶時間,旱地龍王周立基本就沒合過眼,當南海的大軍圍剿的時候,他直接就散了自己的手下。

    而清水龍王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在這段時間裏,兩位‘龍王’成了至交。

    清水龍王手下最終護着兩人衝出了包圍圈,最後被馬大奎的山匪接應。

    四大寇終於合在一處。

    而兩位‘龍王’的手下就地解散。

    這些人本就是南海的百姓,脫下統一的服飾,丟掉兵器,誰還看得出是反賊。

    南海大軍的圍剿變成了一個笑話。

    秦國公的十萬鐵騎南下,這些大軍匆匆趕往浙江,迎來的卻是浙江的敗兵。

    浙江,淪陷了。

    不過一日,秦國公就攻開了浙江城的城門。

    而黃胤芳,許兆鰲等一衆南海領袖則早就在秦國公靠近浙江的時候就撤離了。

    他們的私兵早就探查到了真相。

    爲了不讓秦國公追擊他們,他們隱藏了這個真相,偷偷離開。

    秦國公不知道他們逃離的情況下,依舊不急不緩。

    當然,這都是許兆鰲等人的臆想。

    秦國公根本就不在乎這羣老文人。

    就像旭陽帝和他說的那樣。

    這樣一羣即將入土的老頭子有什麼好殺的,安安穩穩拿下南海四省才是大事。

    因此即使秦國公知道許兆鰲等人提前逃離浙江,他也不會去追地。

    畢竟就算他們再逃又能逃出哪裏去。

    出海麼?

    這幾個老骨頭能受得了多少海上風浪的顛簸。

    十萬鐵騎幾乎無損拿下浙江城,然後不留一兵一卒便直追着南海殘兵往南。

    而神奇的是,沒有人管的浙江城竟然無比的和諧安寧。

    而在平靜寧和的背後,是底層百姓中出現的一批過來人。

    這些人如果深入調查一番就會發現,他們都是來出身南海,但早就離開南海漂泊,如今榮歸故里的一批人。

    他們的說辭大多是聽說家鄉有難,於是奔赴回來。

    他們在外小有成就,如今歸來是爲了幫助曾經的家鄉。

    這樣的人不知幾何,幾乎分佈在了浙江城的每個角落。

    而浙江城沒被屠城,甚至秦國公只是派了小股兵馬入城清剿一番,除了清剿工作是在白日完成之外,結束得還快。

    傍晚時分,秦國公的騎兵就全部退出了浙江城。浙江城內徹底沒了管理者。

    就連那些衙門的衙役也都沒了。

    所有官府人員要麼被黃胤芳等一衆南海高層帶走,要麼被秦國公的人帶走。

    .

    時間一晃又是月餘過去,如今已是五月。

    這一月餘來,南海的局勢可謂是奇奇怪怪。

    就算是精通史書的學究都沒見過這樣的局勢。

    自從秦國公不費一兵一卒拿下浙江城。

    南海士族的魁首們似乎就一直在逃亡的道路上。

    原本還有二十餘萬的南海士兵可以做最後的殊死抵抗。

    十萬騎兵對陣二十萬的步兵,南海的士兵們錢糧充沛,再加上是本土作戰。

    而秦國公的十萬騎兵則是千里迢迢從南方一路南下。

    要說優勢的話,其實還是在南海這邊,畢竟南海地勢複雜,田壟衆多。

    不像是北地,一往無前!

    也不像中原,萬里坦途。

    如果全軍上下一心,其實還是有能夠戰鬥的本錢的。

    只可惜的是,不知道有什麼人在軍中蠱惑人心。

    倒也不是說蠱惑人心,而是有人將浙江城的情況在軍中大肆宣揚。

    即使是沒有來得及從浙江城撤出來的南海士兵在收繳的武器和盔甲之後,也被放了回去。

    浙江城周邊更是在秦國公離開後的第二天就恢復了農田的開墾。

    因爲南海事變,南海的百姓們早就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播種時間。

    南海氏族們家中錢糧充足,根本就不在乎這一年的收成。

    但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錯過了播種的時機,很有可能就會讓他們今年少一季的收成。

    這可是與他們性命攸關的事情。

    無數的百姓早就已經急得焦頭爛額。

    但畢竟是要打仗。

    種地也得先保住性命才是。

    但當聽說浙江城附近的百姓已經重新開始開墾,不僅僅是南海,其他地方的百姓們就連軍中的士兵也都起了其他的心思。

    要不是軍中的錢糧供給增加了數倍,光是這一個消息就有可能把南海的軍隊拖垮。

    但事實上真的到了兩軍對壘的時候,秦國公只是派出遊騎在南海士兵軍隊的周圍大喊口號。

    說什麼早日回家,早日開墾,早日收糧。

    又說南海失去了這些地主士紳,百姓的天地將會變得更多。

    甚至還有士兵在那大喊,南海一共有多少畝的土地。

    地主士紳擁有多少,老百姓們擁有多少。

    而一旦地主士紳們被剿滅,老百姓又將獲得多少土地的好處。

    雖然軍中士兵大多也都不識字,但畢竟在軍營之中會學習到一些數字。

    而且秦國公派出的騎兵可謂是一整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地在宣揚這些口號。

    南海軍中所以也試圖派出一些騎兵斥候阻擊。

    可在秦國公的面前,論斥候戰,南海一方根本就不是這些戍守邊關的騎兵的對手。

    不僅僅是被耍的團團轉。

    南海的斥候騎兵更是損失了許多。

    更加可惡的是就在一天之後。

    這些原本歸屬於南海的斥候騎兵竟然換上了秦國公軍隊的盔甲,舉着秦字軍旗,招搖過市。

    口中更是喊着更加過分的口號。

    也是在這一天的夜裏,南海軍營之中出現了逃兵。

    雖然許宗讓連連勸說,但卻勸不動幾位老頑固。

    這些聰慧了一輩子的老人,在知書達理了一輩子之後,在這個上了年紀的歲數,終於開始出現一些平常老人該有的毛病。

    那就是固執己見。

    尤其是越國公,他不惜一連斬了上百名逃兵的腦袋。

    他認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既然立下規矩,那就要守規矩,不守規矩的就要砍腦袋。

    但作爲全軍統帥的許宗讓心裏十分的清楚。

    現在軍心本就已經開始亂了。

    在這個時候如此大殺四方,軍心恐怕是要徹底潰散。

    在軍事上,許宗讓其實也是一位好手。

    他通讀兵書,對於戰場上的一系列工作爛熟於心。

    如果論紙上的談兵論足,許宗讓絕對是高手,整個朝廷也找不出幾個像他這般的人物。

    只可惜的是他缺少一點點的實戰經驗。

    更可惜的是他雖貴爲主帥,但軍隊的真正統治權卻並不在他的手裏。

    這個時候他心中就開始竊喜自己已經提前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如今看來,南海的勝率已經是越發的渺茫。

    許宗讓也就必須開始爲自己謀劃了。

    南軍在軍心不穩的情況下,強行開戰,最終吃了幾次敗仗。

    軍營之中的逃兵越發的多了起來。

    光靠砍頭已經是沒有什麼效果了。

    於是乎,南軍只能開始不斷地後退。

    先是進入了福建,但秦國公的騎兵其他方面姑且不論,光是一個機動性就足夠讓南軍有苦難言。

    更加恐怖的是,秦國公的軍隊每次路過一地,絕對不會放下一兵一卒看守那裏。

    反而是將那個地方地主士紳全部剿滅,反正這些人也不虧,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支持南海氏族的。

    就算沒有支持的,那也是默認南海士族所作所爲,試圖默默跟在身後撿點零碎吃的。

    這樣的人有一個沒一個,全部都不是無辜的。

    當然了在極端的情況下也會有個例。

    秦國公像是有什麼準確無比的情報一樣,對於某些替百姓着想的地主或者地方官員,那也是會高高擡起,輕輕落下,不傷及分毫的。

    但面子上總是做到了趕盡殺絕。

    這也讓福建,廣東以及南贛的地主士紳們心中涼涼。

    而秦國公軍隊經過的地方,百姓們的日子都會變得十分好過,而同樣的一些衣錦還鄉的本地老鄉就會適時的出現。

    而所有的百姓都忙着搶種糧食,自然也沒有什麼心思去想這些人爲什麼在這個時候出現。

    而隨着這樣的情況慢慢地愈演愈烈。

    南軍的陣容從二十餘萬下降到了只剩下十幾萬。

    而當南軍從福建撤退到廣東的時候,南軍數量竟然只剩下了幾萬。

    而這幾萬人中絕大多數都是南海士族們的心腹。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許宗讓突然帶着一批人逃出軍營。

    在那之前他也試圖突襲越國公和黃胤芳的大帳,可惜的是這兩位老頭子現在極爲貪生怕死,身邊安排了許多的高手。

    許宗讓見自己無法成功,便帶着自己的心腹兩千餘人逃出軍營。

    越國公簡直不敢相信這一切。

    自己養了十幾年的義子竟然就這麼背叛了他。

    甚至背叛了自己的親生父親!

    黃胤芳在出現這一變故之後,一病不起。

    因爲南軍統帥的背叛,南軍徹底分崩離析。

    不到一日便有數十位南海士族帶着自己的手下逃出軍營,他們有的四散而逃,有的則是直接去了秦國公的軍營投降。

    越國公見大勢已去,便和黃胤芳一起在廣東沿海找了幾艘海船逃到了海上。

    兩位老者。自始至終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敗在了什麼地方。

    最終他們都歸結於許宗讓。

    他們認爲從一開始,許宗讓就已經投向了朝廷。

    直到此時他們才意識到許宗讓之前的一些舉動好像另有深意。

    只不過現在他們已經徹底敗了。

    逃亡到海上沒多久,兩位老人就被同行的船員手下丟到了大海之中。

    這些船員和他們的麾下可不想跟着這兩位老人一起在海上活活餓死渴死。

    聽說在岸上只要放下屠刀,卸下盔甲,從此做一個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農家人便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

    這些船員和兩位老者的手下本就有很多是農戶出身。

    在南海,又有多少讀書人願意做這些刀兵之類的粗魯之事呢?

    當南海的捷報傳回帝都的時候,旭陽帝從書房之中取出了一本竹簡。

    這本竹簡就是當日他和談本泰交流時,後者提出的三點建議,又或者說是方略。

    前面的一點自然是都實現了,而最後一點如今也已經實現。

    “南海的百姓是最苦的。南海的讀書人是最無用的。

    家父在時就曾經說過。

    讀書人如果四體不勤,不會勞作,只會死讀書。

    那麼讀書人遲早都會死絕。

    因此臣認爲,南海的起事,其實就是南海讀書人們錯誤的認識到了自己。

    既然是錯誤的,那麼最終肯定是會失敗的。

    而他們將會敗在自己的手中。

    因此臣覺得,陛下可以放心的出兵南海。

    臣可以用性命擔保這一次南下,陛下不僅不會耗費太多的錢糧,不會耗費太多的士兵的性命,就可以獲得一個更好的南海!”

    而他說的這一切如今全部都應驗了。

    旭陽帝直接召他入宮面聖。

    次日,談本泰被直接任命爲右通政。

    官位達到了正四品!

    可以說是這些年來文官之中晉升最快最迅猛的一個。

    談家也在這一天平反了。

    而這個消息傳向南海的時候,南海迎來了初夏。

    南海之濱,五月盛夏,陽光斜灑,金光燦爛。田野上,百姓們忙碌着,他們穿着粗布衣裳,汗水浸溼了衣背,卻無暇顧及。手中的鋤頭、犁頭翻飛,泥土的芬芳瀰漫在空氣中。爲了搶回因爲南海之亂損失的時間,他們像勤勞的蜜蜂一般,在田間勞作,播種希望。

    此時,一支騎兵整齊地從天地間穿行而過。鐵騎錚錚,蹄聲如雷,卻又絲毫不擾百姓的勞作。騎兵們身着戰甲,頭戴鐵盔,目光堅定,威武不凡。他們的出現,彷彿給這片土地增添了幾分英勇氣息。

    爲首的將軍,身着錦繡戰袍,神采奕奕。他目光深邃,眺望遠方,心中充滿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百姓的關愛。看到百姓們辛勤的勞作景象,他心生感慨,不禁吟誦起一首詩:

    “南海五月播希望,田野繁忙人歡暢。

    鐵騎如龍馳騁過,軍民同心保家鄉。

    耕耘播種待秋收,辛勤汗水換豐饒。

    願得天下皆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享。”

    雖說是一首不太押韻的詩,但卻在這位將軍吟誦出來之後不久就傳遍了整個南海。

    .

    “大師兄沒想到南海之事這麼快就有了了結!

    四師兄他真的有你說的那麼神嘛?”

    小七,六郎,狗三兒自己柳新,四人坐在船頭享受着初夏暖陽。

    四娘的情況一直都通過隱祕調查組實時的傳到南海這邊來。

    這段時間,柳新其實一直在努力實現着四娘和旭陽帝說的這番話。

    直到如今,南海真的平定下來,柳新才終於覺得分外輕鬆。

    南海的鎮壓,比他記憶中花費的時間少了整整八成。

    原本經歷了好幾年的混亂,南海百姓直接減少了一成有餘。

    這個減少是由於這幾年的混亂,南海糧食短缺造成的。

    大部分的百姓在他的記憶中都是被生生餓死的。

    而如今他們坐在官船之上,逆流而上。

    看到的兩岸風光卻是百姓們在田壟間揮灑汗水的美妙場景。

    如此美景真是暖到了柳新的心坎兒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