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左慈的迷宮9再現人骨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蕭勾子字數:3636更新時間:24/06/27 15:59:52
秦氏兄妹和公孫治離開塔樓後前往竹林,捕了一條大黑魚做生魚片,味道鮮美得令兄妹倆想在這兒住上十天半個月,已然忘記失蹤的江進酒。
還好公孫治一直惦記,吃完飯三人便上路了。
早在秦昭雲追蹤的時候,便已發現去闕目山的石路。
三人快步前行,很快來到闕目山前。
一眼望去,饅頭狀的大山光禿禿的,表面沒有土層,全是岩石。山體中有很多半圓形的洞口,想來是礦洞。
倘若這裏的人生存了兩千多年,把山挖得這般百孔千瘡,估計山裏面也沒剩幾斤礦石,說不定闕目山早已淪爲荒山無人居住。
三人登上山頂憑高眺望,依稀望見山北面的山腳下河流附近有幾座房屋,造型奇特,遠遠看去像錐形塔。每棟房子旁邊有一座風車,葉片都有缺失沒一個轉動的。
如此看來山腳下的房屋大概率是荒廢的,三人不打算去那兒,但是望向地圖上不存在的山峯時,發現山峯四周盡是密林,唯有一條石路從房屋的東邊通進無名的山中。
三人只好向山腳前進,一路上並不好走。
山北面的岩石被雨水沖刷得平滑圓潤,很多地方的坡度十分陡峭,萬一不小心滑倒,八成是滾到底的節奏。
石縫間僅生些野草野花,更沒有可攀附的東西,所以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行至半山腰處,山體就像被咬掉一口,出現一個寬廣的平臺。內有一個礦洞,洞口巨大,兩輛公交車可並行而入。洞內雜亂地放着許多推車和工具,裏面深不見底,估摸着深入山體之中,挖空整座山也未可知。
而平臺的兩側各有一架平放着的大型轉盤,小腿粗的鐵索穿行其中,再經過山下每隔一段距離的鐵吊架,直至山腳下的大型轉盤。
轉盤的附近放着許多裝有掛鉤的鐵掛籃,裏面可以坐四個人。三人驚歎,這不就是人工操作的高空纜車嗎!
可惜轉動它大概需要六人以上,三人無法使用,只能步行下山。
平臺的左側有一條人工修整的蛇形路通至山下,路的盡頭在兩排柳樹後面的小廣場。離廣場不遠便是在山頂看到的錐形塔,原來底下還有一部分,其形狀像個半圓形的麪包,整體是間冶煉爐。
冶煉爐有九座,一字排開,每個間距約五米。
離廣場最近的三座煉爐旁邊建有鑄造室,現下空蕩蕩的,連一塊原料都沒有。
而最遠的一座煉爐離河很近,河邊修了一道暗渠,設了閘門。三人發現暗渠從九座冶煉爐的地下穿過,渠口在廣場西邊的一個大型石潭裏。
石潭離河也很近,很久沒有人整理過,已經雜草叢生,積了污水,若不扒開草叢定然看不見渠口。
公孫治讚歎,古人的設計實在親民。
九座冶煉爐地下的暗渠超過百米長,倘若冶煉爐同時運作,上百度的高溫就算傳入地下只剩一百攝氏度,流經的河水進入石潭時至少有四十度,用來洗澡剛剛好。
可是區區一座山需要九座冶煉爐,會有如此豐富的礦產嗎?
這一點公孫治很是不解,待看到廣場西邊一百米開外的六座住宅更加納悶“如果只有這幾戶人,如何動作這麼龐大的作業的?”
如此,不得不去察看住宅一番,興許能夠找到有用的信息。
走近才發現,住宅整體是石體結構,外表被塗抹得像是樹木建造。房屋只有一層,二百多平米。門在東牆的左側,右側有兩扇窗,房後有四扇,兩側無窗。
三角形的屋頂鋪着魚鱗狀的瓦片,表面雖然粗糙,但映着光會閃現點點亮光,想必是由礦石切磨而成。
每棟房屋圍着竹製的籬笆,分成了前院、後院和側院。院內沒有耕種的跡象,但前院有鐵製的籠子,想來是畜養家禽之用。後院鋪着石板,設有雨棚,看起來是屯放物品的。右側院搭着竈臺,擺着一張竹桌和六個竹凳子。左側院搭着個竹棚,裏面放着幾個帶蓋子的木桶,是間茅房。
三人進入第一間石屋,正堂內佈置十分簡單,比想象的乾淨。
門右東牆的窗戶下放着花架,花盆中的植物早已枯死。花架的旁邊有兩個木架子,看起來是放置衣物的。
門左南牆邊放着兩口木箱,裏面放着各式各樣的工具。
饒是三人見多識廣,竟也不能全部識別。尤其是一件六個尖的長刀,形狀好像黃瓜頂了一個刺蝟頭,當兵器使還差不多。還有一件皮甲衣,質地堅韌,上面插着鐵片加強防護,卻剪去雙乳和胃部的皮甲足有拳頭大小,這還能保護人嗎?
然而這些物件的用料精良,堅固耐腐,三人百思不得其解。
北牆邊和西牆邊各放着一張木榻,榻上有張小桌,旁邊擺着布墊。
在西牆尾處有一門缺,掛着竹節串成的簾子。裏面是條橫廊,並排四個房間,大小差不多。
三人打開頭一間房門,赫然看見地上躺着一具人骨!
冷不丁地看見人骨,三人倒吸一口涼氣。
這具人骨側躺在地上,裹着藍色的布衣布裙,沒有破損,已然嚴重褪色。而在人骨上方的房樑上套着一條打了死結的布帶,斷口處爲撕扯狀,並且吸附了某種液體已然變黑,初步可以判斷死者爲吊死。
三人雖說在塔樓上見過兩具人骨,可樓內起碼有徵兆。然而一間寧靜平和,沒有爭鬥跡象的民居內出現一具人骨,說明紛爭無處不在,不免讓人心中忐忑不安。
三人前去查看人骨,發現疑點頗多。首先房間裏比較乾淨,沒有異味。
屍體腐化的過程中會流出大量的溶液,可人骨下方沒有半點痕跡。倘若人骨是從別處移到這兒來的,那麼衣服又過於完好了。布衣若沾染了溶液會變得破破爛爛,哪像現在這般連個破洞都沒有,除非有人等她化爲白骨後重新套了一件衣服。
但是頭髮散落在頭骨的位置,且髮尾集中,髮梢被油狀的凝固物體粘在地上。
以此推測人上吊後一直沒人管,直至身體腐爛,布帶腐壞時才掉在地上。頭髮因爲一直垂落在背上,髮梢吸附了腐敗液,裏面含有油脂,所以人掉在地上以後髮梢粘在地上。這一點說明房間是第一現場,除非頭髮不是這具人骨的。
再者這具人骨顏色很白,敲擊音顯得空洞。
在室內環境中自然腐化的人骨並不會變得如紙一樣白,而是蠟黃色。骨頭就算放置百八十年也不會變成空心的,而是內部呈蜂窩狀。
若要變成現在這般,大概率是這人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死時還被人放血。要不然……把人用酒煮了……
然而一個簡簡單單的上吊死亡,有必要搞得如此複雜嗎!?
琴軒還發現死者身上的衣服內層扎着很多白色的細刺,好像是某種荊棘上的倒刺,卻比荊棘的長很多。更詭異的是鼻骨裏面,脊椎骨和肋骨的內側,脛骨間的空隙中也有些細刺,且刺入骨內,但顏色是黑色的。
琴軒打了個寒顫“師兄,你說,這些刺會是人活着的時候扎進去的嗎?”
公孫治沒有說話,起身去查看房間。
門左側牆角立着個衣櫃,裏面都是疊放整齊的布衫和長裙,一些女子用的物件以及被褥。
房屋中間有個嬰兒牀,裏面的褥子上沒有污物,牀頭放着一隻木雕的羊。
西牆窗戶上的布面都破損了,窗下的妝臺卻保持整齊,立着的銅鏡都沒被風吹倒。
妝盒裏有幾件髮簪和頭飾,一把梳子,都是銀製的,樣式很是簡單古樸。還有兩小盒胭脂,一種是白色的粉,一種是紅色的脂,只是現在都已固化成塊狀。
牀榻在妝臺的右側,上面只有一把木製的小矮凳。牀尾有個矮櫃,上面放着一隻瓶口細,肚子大的銅壺,應該是平日裏裝水的。櫃裏放着銅製的碗筷和懷具,一個小型的鼎爐。
公孫治轉了一圈,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然而沒有異常才顯異常,不然怎麼會平白無故的出現一具人骨。
三人去看第二間房間,秦昭雲推門竟把門推倒了!
然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屋裏長滿草了!
這一點倒是不奇怪,眼見裏面沒有異物,三人去看下一間。
第三間房間裏面上了栓,秦昭雲只好大力出奇蹟,把本就經不住歲月的木門,一腳踹成兩半。
門板砸起一股灰塵,並引出一股酸腐味,薰得三人掩住口鼻,離門遠遠的。
待塵土散落,三人來到門前,打眼便看到牀榻上有個人!
過去一瞧卻是兩個人,已然成爲白骨。
二人在榻上對坐,上衣爛的比較少,加上頭髮還掛在頭上,所以看起來像個人。
二人身下的牀榻和地面上全是乾透的溶液,顏色很深,上面有很多蠅蟲的乾屍,說明二人在此死亡,直至白骨化。
過程雖然無異,然而詭異的是二人的死法。
兩具人骨頭頂着頭,左手搭在對方的肩膀上,右手各持一把短刀從肋骨下方刺入,直至刀尖與鎖骨平齊。
也就是說二人活着的時候用刀刺入對方的腹中,然後刀尖轉上刺穿心臟。關鍵二人需要同時出力,才能互相刺穿對方的心臟,使二人即刻死亡,一直保持對刺的姿勢。
然而就算是二人商量好的,也很難同時完成,除非二人感覺不到疼痛。
再者觀其衣物,二人是一男一女,強弱有別更難達成,究竟是什麼情況能讓二人如此狠絕,僅憑屋內的情形三人猜不出來。
室內沒有打鬥的痕跡,傢俱沒有破損,房間也不雜亂,好像二人這麼做是心血來潮。
這會兒秦昭雲注意到二人使用的短刀,整體呈咖啡色,有些許鏽斑,刀鋒瞧着依然鋒利。
他尋思短刀倘若是銅製的,那麼沾染過腐敗液後顏色應該變得更深才對,鏽也會更多些。若是鐵製的早爛了,想到圖上寫道闕目山內有金,莫非短刀鍍了一層金?
這麼一想他來了興趣,取下一柄刀觀看。沒想到分量比鐵重,敲了下聲音清脆紮實,倒像是純金的!
秦昭雲心驚“不會吧!二人莫不是金刀客!”他趕緊把刀交給公孫治驗一驗。
果然,短刀是純金的。
難怪二人能互刺成功,純金的短刀異常鋒利,柔弱的女子也能輕鬆使用。
可這讓三人更加納悶,猜不透其中因由。
三個字“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