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父輩足跡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牛筆老道字數:4415更新時間:24/06/27 15:38:40
鑑於上次的經驗教訓,對於第二次討伐神聖羅馬帝國,昊菁皇帝自然也就不會敦促張煌言加速進攻了,急於求成的心思更是要不得。
前線推進速度快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確保大部分聯軍將士的生命安全,尤其是不能感染疫病,那比敵人可怕多了。
就算再次功敗垂成也不要緊,時間在大明帝國這邊,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人口數量、自然資源、工業產能,怎麼也能懟死對方了。
兩次不行就三次,三次不行就四次!
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
神聖羅馬帝國挺得過一時,挺不過一世,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聯軍士兵、坦克、飛機、火箭炮的進攻。
跟當初大明進攻辮子一樣,無非是辮子沒有外援幫助,只能拼命挖掘內部潛力,檬古人和漢人最後都得爲其賣命。
神聖羅馬帝國則在內部挖潛的同時,還有歐洲各國的支援,儘管那些國家不敢明目張膽的大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給神聖羅馬帝國續命的作用。
包括法國、荷蘭、瑞士在內,都在背後偷偷摸摸地支援利奧波德父子。
而印加帝國、奧斯曼帝國、倭國,則旗幟鮮明地與大明王師並肩作戰,約等於是兩大軍事集團在對壘。
昊菁皇帝倒是希望路易十四等歐洲元首派兵參戰,與聯軍一決勝負,可惜對方也不會傻到與利奧波德父子爲伍的地步。
至於前線進攻不暢的問題,在朱慈烺看來,那完全是小問題。
像檬古艦隊東征倭國,卻被一陣神風給刮沒了,那才是大問題。
當年打北美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現在不是已經成爲大明帝國的一部分了嘛。
最不濟看看蘇門答臘島,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地獄戰場,耗費上千萬銀幣才打下來。
憑啥討伐神聖羅馬帝國就得順風順水呢?
再說只有苦戰、鏖戰、血戰,才能鍛鍊隊伍、增加經驗、提振士氣、篩選精銳。
真要是一週時間就大功告成了,這裏面才有鬼呢!
故而昊菁皇帝叮囑自己的門徒,放心去做,不用擔心朝野的非議。
那羣吃飽了撐着的傢伙連皇帝選美都要品頭論足一番,彷彿世上就沒有他們不懂的事情似的……
今年能給張煌言送去一千架“火烈鳥”戰鬥機、一千架“黑腳信天翁”戰鬥機、一千架’“大力神”運輸/轟炸機、一千架直升機。
由於九號坦克在前線反響不錯,朱慈烺已經下令工廠按月向歐洲前線進攻供給,每月提供兩個坦克營供八十輛。
一年便是上千輛九號重型坦克,這些火力強大的肉盾足以摧毀上萬輛敵軍坦克。
還有一點與上次不同,那就是奧斯曼帝國出兵規模比之前大很多,對方宣稱出動了百萬大軍。
其中最爲精銳的帝國禁衛軍有五萬,投靠該國的辮子軍高達四十萬,其他部隊約有五十五萬。
易卜拉辛本想增加前線禁衛軍的數量,奈何帝國的版圖也已經擴張到極限了,很多要地都需要禁衛軍進行駐防。
像巴格達、巴士拉、開羅、雅典、的黎波里、薩拉熱窩、貝爾格萊德、索菲亞,以及都城君士坦丁堡,都需要至少駐紮一個旅的禁衛軍。
靠近邊境地區的軍事重鎮布達佩斯不容有失,也必須留守一個旅的禁衛軍,餘下基本上都開赴前線了。
將禁衛軍打造成類似於明軍野戰部隊的精銳之師是非常燒錢的,從手裏的步槍到坦克,都要徹底換一遍才行,後勤補給也要跟上去。
萬幸通過挖礦、採油,以及販運戰馬與奴隸,加上運河的營收,奧斯曼帝國的歲入已經達到了約兩億銀幣,高居世界第三。
尤其是與明帝國的海上貿易,佔據了歲入一半以上的份額,而且不需要花錢購買,只需要按照國際市場價格進行易貨貿易就行了。
明帝國每年都要從奧斯曼帝國這裏進口高達一千萬桶以上的成品油,由於前者財大氣粗,連原油都基本看不上了。
對於這門生意,奧斯曼帝國上下自然是舉國支持的,因爲採油、煉化、運輸全產業鏈都可以創造出大量的就業崗位。
那些閒散勞動力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裏找到了工作,拿到了薪水,就不會沒事找事了。
所以在當年,石油產業很快便發展成爲奧斯曼帝國的支柱產業,而且是第一支柱。
當下世界上產量排名前五的石油煉化工廠,全部位於奧斯曼帝國境內。
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還建成了一支規模達到五百艘五千噸以上級別油輪的運輸船隊。
除此之外,還有上千艘風帆油輪,算是輔助運輸力量。
不過此時風帆式艦船已經不允許通過蘇丹運河了,因爲運河地區風力太弱。
依靠縴夫以及牽引機器還比較費事費時,等於耽誤蒸汽型艦船通過運河。
一艘風帆艦船在運河地區出現問題,那就可以癱瘓運河一兩天時間了。
鑑於運河航運出現的問題,奧斯曼高層已經決定在第二次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之後,開鑿第二條運河。
緊鄰第一條運河,但比第一條運河更寬且更深,專門用於同行萬噸以上的艦船,萬噸以下的船隻則走老運河。
易卜拉辛綜合了當下局勢,以及帝國的歲入情況,想到老朋友的建議,便欣然同意了這個計劃。
朱慈烺建議他在合適的情況下,越早開鑿第二條運河,就快收回建設成本,儘早實現盈利,因爲以後人工費會越來越貴。
等到對神聖羅馬帝國取勝之後,剛好可以用大量戰俘來挖掘運河,這不是一舉兩得嘛!
現在運河的收益可是僅次於採油與挖礦,領先於紡織、販運戰馬與人口。
隨着東西方世界的人口越來越多,海運貿易額也必將越來越高。
屆時運河的盈利狀況,將完全取決於運河的同行能力。
最重要的是,不論西方世界還是東方世界,想走捷徑的話,只有這一條路。
北冰洋航線就別惦記了,在兩百年後的夏季都沒法摸索出一條絕對安全的航線。
一切的前提是得在戰場上取勝,不然這經濟實惠型的計劃還是扯犢子……
朱慈烺沒法向南線增兵,好在易卜拉辛可以內部挖潛。
目標就是之前投靠自己,尋求庇護的韃靼人,也就是清軍。
在歸降奧斯曼帝國之後,一大一小兩個皇帝只能自降頭銜,自稱清王,其實就是部落酋長。
易卜拉辛也很大度,同意他們稱王,可以不受干擾地自行管理各自的部落,對外宣稱是兩清部落。
當初東清王爲胤禛,西清王爲弘皙。
如今距離那場戰爭過去了近三十年,早已物是人非。
東清王的頭銜已經被因真的兒子弘曆繼承,西清王倒還是弘皙,不過也上了歲數。
曾經雄踞東歐的清帝國擁有高達兩千萬人口,然而在明帝國的重擊之下,帝國崩塌後,所轄人口便急劇縮水了。
經過多年的恢復,直至現在,清酋長國的人口也只有約七百萬而已,僅爲當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若是加上周邊的漢部落、哥薩克部落、羅剎部落,總人口倒是接近一千五百萬。
然而這些曾經爲大清帝國服務的奴才們,在抱了新主子的大腿之後,便再也不願意回頭了。
那些沒能參加第一次討伐神聖羅馬帝國的部落,此番便紛紛請戰,易卜拉辛也就順水推舟了。
清部落出兵四十萬,皆爲騎兵。
漢部落出兵三十萬,爲步兵和炮兵。
哥薩克部落出兵十萬,皆爲騎兵。
羅剎部落出兵十萬,皆爲步兵。
四大部落武裝合計出兵九十萬,其中騎兵爲五十萬,長途奔襲能力可見一斑。
這也幫易卜拉辛解決了進攻神聖羅馬帝國兵力不足的問題,而且還不需要花多少錢。
好處不能不給,不然就沒法激勵這些部落士兵了。
除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室成員、將領、特殊人物或財物之外,譬如普通人的財物,皆可歸繳獲方所有,如何分配,可由各酋長自行決斷。
也就是說,各部能在這次行動裏賺到多少,完全取決於努力程度和個人運氣。
清部落於哥薩克部落可以不參加圍攻維也納與布拉迪斯拉發的戰鬥,自行去敵國腹地劫掠即可。
漢部落與羅剎部落則需要跟隨帝國禁衛軍,對帝國重鎮與都城實施打擊,破城之後便可獲得相應獎勵。
四大部落的酋長們其實早就躍躍欲試了,因爲他們的地盤上沒多少礦,就指望種糧食還錢,那日子過得就很清苦了。
此前與神聖羅馬帝國和波立不是沒有發生過衝突,但規模都比較小,這種規模的戰鬥也就是勉強混個飽而已。
清軍上下想吃得好,還能騎到大洋馬,那就得對兩個宿敵大打出手才行,如今總算是熬到這個節骨眼上了……
在出兵之前,弘皙與弘曆還約定,不能在戰爭期間互相攻擊,更不能起兵謀反。
現在已經不是弓馬嫺熟便可縱橫天下的時代了,上有飛機、下有坦克。
像包鐵板的楯車配合騎兵,也無法戰勝對方的坦克機羣。
既然如此,就完全沒必要背叛蘇丹陛下了。
爲了表明忠心,胤禛與弘皙在歸降之後,還在名字上加上了奧斯曼人的常用名。
於米特·胤禛!
蘇克·弘皙!
這樣聽上去更加奧斯曼化,只是在飲食上,在羊不夠多的情況下,還是要飼養一些家豬……
能跟着禁衛軍去討伐神聖羅馬帝國,這讓大清上下都歡欣不已,討伐就意味着可以隨便搶了。
儘管有一些注意事項,但只要不碰哈布斯堡王朝所在地奧地利,大清鐵騎到了其他敵方還不是能夠爲所欲爲?
在三月初,早已集結完畢的四十萬清軍便跟隨禁衛軍越過邊境,攻入了奧地利,然而與大部隊分道揚鑣。
根據作戰計劃,清軍須穿過奧地利,攻入南德意志地區。
效忠於東清王於米特·弘曆的部隊負責進攻巴伐利亞地區,隸屬於西清王蘇克·弘皙的人馬則須進攻巴登符騰堡地區。
南德意志地區被一分爲二,剛好可以滿足兩清王的胃口,能吃下多少,全看他們各自的本事,兵力損失自然也由個人來承擔。
所有漢部落的軍隊跟隨七個旅的禁衛軍圍攻維也納,三個旅的禁衛軍則帶着羅剎部隊和哥薩克騎兵進攻布拉迪斯拉發。
在第二次討伐神聖羅馬帝國時,易卜拉辛動用了九十萬部落武裝,而禁衛軍只有五萬,非嫡系也只有五萬。
如此安排的目的很明確,可以少花錢,卻能辦大事,只要爲部落武裝提供糧草和基本工資就行了,費用遠低於使用帝國野戰部隊。
包括禁衛軍在內的二十個旅的部隊全部都實現了機械化,其中由三個禁衛軍旅還是名副其實的裝甲旅。
編制仿照明帝國的精銳,列裝三百六十輛八號坦克和三百六十輛步兵戰車,具備極其強大的野戰突擊能力。
那些過時的輕型坦克則分配給漢部落和羅剎部落的部隊來使用,可是將這些僕從軍高興壞了。
而清部落的騎兵則得到了二手的機槍、衝鋒槍,全新的手榴彈,爲了提高騎兵部隊的防空能力,還得到部分機炮。
當初清軍騎兵在換裝了頓河馬之後,戰鬥力便提升了半截。
等到出征之前,兩部都得到了兩萬匹的奧斯曼戰馬之後,便如虎添翼了。
儘管數量不多,可完全可以裝備給精銳的巴牙喇和護軍來使用。
寸功未力就先得到了一份來自蘇丹陛下的獎勵,這也讓清軍不得不投桃報李了。
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只要在敵國腹地使勁攪合就行了,動靜越大就說明行動越發的成功。
這是清軍上下非常擅長的任務,三十多年前,他們就是幹這個的。
如今,大夥算是踏着父輩的足跡,重操舊業了!
而且再也不用面對蠻明,等於消除了大家最大的顧慮。
上面已經下令,一旦攻入目標地區,碰到啥就搶啥,帶不走就燒掉。
敵人不願意堅壁清野的話,大清鐵騎就幫他們做,無非是需要收點“工時費”而已!
此番行動,敵人擁有空中優勢,各部務必機動靈活,隨時轉進,不得拖沓遲疑,延誤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