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環球視察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牛筆老道字數:4528更新時間:24/06/27 15:38:40
.
雖然英國與西班牙這兩個罪惡滔天的國家在北美先後覆滅了,根據俘虜交代,英王詹姆斯二世於一七零零年,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約五百英里的地方死於痢疾、風寒、炎症等多種疾病綜合症。
自封爲美洲皇帝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的結果更加悲催,但更爲簡單明瞭,東躲西藏的多年之後,在落基山區睡覺時,被一條眼鏡蛇給“啪啪”,旋即口吐白沫……
昊菁皇帝門徒曾英高價收買了投誠的曾在卡洛斯三世保護的衛兵,搜尋了好一陣子,才找到了這廝的墳墓,將其掘開,才發現了正主。
本來還想就地點天燈,轉念一想,便用石灰將棺槨封存起來,然後用運輸機送到加利福尼亞。
上報給昊菁皇帝是死活來不及了,於是諸將商議後決定採納曾英的建議,將這廝的棺槨用飛機送到利馬去……
當年西班牙人滅亡了印加帝國,如今,該到了報仇雪恨的時候了。
正因爲這個原因,波洛子珉心中的威望又進一步提高了。
作爲回報,便開始大幅度增加從明帝國採購的軍事裝備的金額。
對於此事,昊菁皇帝的回覆只有一個字——好!
前線將領終於肯動腦子了,免得以後撞豬而死!
“撞豬而死”的典故,昊菁皇帝早就給文臣武將們講過。
形容一個人比豬還笨,那就是豬撞樹上了,你撞豬上了!
在兩個罪魁禍首先後斃命之後,大量英軍與西軍才成建制地投降大明遠征軍。
之前投降的都是守城部隊,真正在山區進行遊擊的部隊是沒多少人會主動投降的。
兩個國王死了,倒是還有兒子繼任。
然而兩軍士兵面對軍力實力越來越強的明軍,根本看不到任何反敗爲勝的希望。
天上有明軍的戰機,地面有明軍的坦克,河面上還有明軍的鐵甲艦。
守城打不過對方,野戰還是打不過。
想取勝就只能採用夜襲與伏擊,這種原本野蠻人才會使用的戰術。
即便如此,面對武器精良且訓練有素的明軍,兩軍依然難以取勝。
每年損失的兵力都在十萬人以上,而且一旦損失就是永久損失。
明軍會把俘虜押送到遠離戰場的地方,譬如印加帝國,俘虜根本不可能自行回來。
如果選擇主動投降,不但有路費,可以與家人團聚(家人還沒死光的話),還能找個地方定居,過上安生日子。
明軍對英西兩軍的態度也很明確,首犯必懲,其餘人等,除殺害無辜百姓的罪大惡極之人,皆可被赦免。
對於冥頑不靈,企圖抵抗到底之人,那就採用零容忍的策略了,不會對其心慈手軟,無比斬草除根。
一方面招降,可以分化對方,另一方面則是軍事施壓,能夠減少對方拖延時間的可能。
之所以用優惠條件進行招降,是因爲反遊擊是非常費錢的。
對方哪怕只有千八百人,明軍就得出動上萬人進行圍剿。
又是直升機又是攻擊機,外圍還要部署大量坦克和騎兵,這軍費就海了去了。
而且北美這麼大,投送上百萬遠征軍也難以迅速完成任務,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結束……
隨着卡洛斯三世被蛇給“愛死”,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國也就土崩瓦解,再也不可能東山再起了。
英國則不然,除了美洲英國之外,還有非洲英國,就是當年小克倫威爾帶走的那批人。
如今生活在非洲中部地區,也就是剛果河以北,法屬非洲以南地區。
等葡萄牙國王若奧五世帶着麾下的子珉從巴西敗退,打算跑到葡屬非洲,也就是剛果時,居然發現自己的一部分地盤被人給佔了。
於是後來的正主與先到的地頭蛇進行了激烈交鋒,在岸邊,憑藉艦隊的火力,葡軍自然可以輕易壓倒英軍。
但到了內陸之後,英軍憑藉熟悉地形的優勢,便將葡軍打得一敗塗地。
克倫威爾三世,也就是克倫威爾的孫子是英軍總司令。
該家族又出了一位能征善戰之人,也讓英軍能夠在強敵林立的非洲站穩腳跟。
英國以北是法屬非洲,以南是明帝國的海外屬地,歸尼古拉斯·鄭一官所有。
看着是有轉圜的餘地,實則剛果的出海口只有約一百英里寬。
這也是路易十四與鄭芝龍故意爲之,就是要便於雙方聯手監視剛果。
從剛果河的出海口往南不遠,在軍事重鎮羅安達的港口,就能看見鄭軍的巨型鐵甲艦。
往北的情況也是如此,法軍在當地駐軍非常有限,但並不意味着英軍可以隨意進犯。
當初議會軍能夠允許離開英國本土,撤往非洲苟活,還是看在路易十四的面子上。
議會軍只要還餓不死,就不會去叨擾一個不方面親自出面的老朋友的地盤。
不得不說,剛果這地方實在是太好了,除了天氣比不列顛島要熱很多之外。
河裏有魚,岸上有樹,能種田,能伐木,能打獵,還有大量黑人可以奴役……
只要勤勞肯幹,莊稼可以一年三熟,完全不用擔心發生饑荒。
若奧五世帶兵過來,克倫威爾三世當然不肯輕易將自己的地盤拱手相讓。
這裏名義上是葡萄牙的,但實際上還是遵從叢林法則,實力強者居之。
剛果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作爲明帝國與法國的緩衝區。
對於葡軍與英軍在剛果大打出手,北邊的法軍與南邊的鄭軍都無動於衷。
這下好了,緩衝區還有熱鬧可看,最好雙方往死裏打……
在公開場合,明帝國與法國都不會表態。
但在私下,鄭成功會賣給若奧五世二手武器,法國也會潛移默化地幫助克倫威爾三世。
雙方耗盡武器彈藥,豈不是要停戰了?
那是肯定不行的!
必須堅持打下去才行!
等兩敗俱傷之後,再坐下來進行談判,看看如何分割剛果……
可以確定,非洲今後將被一分爲六。
北非及東北歸奧斯曼帝國所有,西非歸法蘭西帝國,剛果有葡萄牙與英國的勢力。
剛果以南全部歸鄭氏,荷蘭僥倖搶下了一片東非平原——肯尼亞(含坦桑尼亞北部)。
不過朱慈烺能大概猜出三百年之後的結果,那就是鄭氏依舊在非洲南部。
除了奧斯曼的其他幾家就很難說了,因爲殖珉模式完全不同於大明。
奧斯曼對當地的控制是通過腦電波的,故而其控制能夠延續數百年之久。
大明帝國的策略就是將本土百姓運過去,對其徹底同化。
往後西地至少會有五千萬到一億大明百姓,當地的黑人根本掀不起多大浪花……
凡是遷過去的福建百姓,無不對昊菁皇帝的高瞻遠矚敬佩直至。
連鄭芝龍與鄭成功都沒想到,天下還有這等好地方。
按天書所示的地圖來說,南非有礦產,莫桑比克有沃土,安哥拉有石油,坦桑尼亞與贊比亞有牧場。
非洲南部水域本身就是一座漁場,莊稼至少可以一年兩收,天氣又不算過於溼熱,起碼比緬甸要強得多,這地方實在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鄭氏上下閒來無事的時候,便會組織數千人的旅遊團,去坦桑尼亞或贊比亞的牧場打獵,玩得不亦樂乎。
斬獲的獅頭、象牙、犀牛角還能作爲貢品,加上大白鯊的魚翅,飄洋過海去北都覲見昊菁皇帝。
由於各方面的優勢實在太大,藉助口口相傳,西地也非正式地取代了四川,成爲了廣大百姓心中新的天府之國。
比較西地、北地、南地、東地這四個地方,西地綜合各方面,顯得優勢的確非常之大。
北地的氣候就甭提了,一年有小半年是冬季。
南地則剛好相反,皇長子還帶着一羣弟弟在炸山、挖運河呢!
東地倒是不錯,很適合百姓定居,不過礦區遠不如西地那麼密集。
西地的礦區不但密集,而且幾乎都都是儲量非常之大的富礦,而且便於機械化開採。
鄭氏父子當年爲自己出力最大,順帶出錢,故而朱慈烺才將最好的一塊地皮送給他們。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鄭氏集團的海運能力甚佳,憑藉一己之力,便可將他們的福建老鄉們運到南非去。
福建人首選的落腳點就是西地,因爲鄭氏父子是他們的老鄉,也是帶頭人。
當初大家就是這麼跟着去東番的,跟着鄭氏父子準沒錯。
廣東人的首選目的地是呂宋,呂宋以南的那些島,包括婆羅洲,則歸諸多藩王以及某些將領所有,藩國的子珉及將領的老鄉都會到那邊去定居。
南地、北地、東地這三大塊地皮,自始至終都是朝廷下令強行遷移,以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區優先。
人口密集就意味着當地人均耕地極少,哪怕不處在小冰河時期,有個乾旱洪澇,就得殃及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
留着大片待開荒的地盤不去,朝廷哪怕有一堆存糧,朱慈烺也不會同意讓窮苦百姓繼續窩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苟活。
山東與南直隸百姓的遷移方向就是去東地,山西與北直隸的百姓則去北地定居,陝西的百姓則是去西域以西。
浙江與江西的百姓去南地,湖廣與四川的百姓可以愛去哪都行,不指定落腳點,但必須遵從朝廷的命令。
關外的牧珉也可以任選落腳點,反正都是放牧,去哪裏都有足夠大的地方供其飼養牲畜。
結束峯會之後,昊菁皇帝在翌年便啓程開始首次環球視察海外屬地。
之前只是搭乘火車去過了北地,如今要全世界轉一圈。
第一站是泡菜,第二站是倭國,隨後從北地藩國經北極海峽去往東地。
這次朱慈烺首次訪問泡菜,是第二次訪問倭國,北地的諸多藩國也是頭一次過去看看。
四月初從天津啓程,每個地方的訪問時間約爲三天。
換成以前,在風帆時代,在南邊耽誤太久,走北太平洋航線就得被凍僵了。
如今是鐵甲艦的時代了,室內有空調來調節溫度,旅途就舒適許多了。
鐵甲艦的航速比風帆艦船快不少,也能大幅度地節省航行時間。
朱慈烺的坐艦是一艘七級戰列艦(國王),沒有使用八級戰列艦,就是不想耽誤海軍熟悉該級戰列艦的時間。
七級戰列艦理論上也足夠用了,同行的還有四艘同型戰列艦,以及八艘六級巡洋艦和八艘五級巡洋艦,沒有五級以下的鐵甲艦。
餘下都是順便去往航線各地的商船,憑藉這二十艘萬噸級鐵甲艦,也足以保證船隊以及朱慈烺本人的安全了。
隨行的只有皇太妃劉喜兒以及跟着皇次子朱祥圳去東地的一堆皇子的生母,其他后妃,包括皇后薛婉晴在內,都留在北都。
等品嚐過崇國聞名遐邇的帝王蟹以及諸多海鮮之後,吃飽喝足的一行人在補給過後,便重新踏上旅程。
之前在諸多藩國,朱慈烺也帶去了不少土特產, 以示慰問當地子珉。
北地各藩國的建設情況大致相似,都城一般也就只有數十萬人而已。
相當於本土的縣城人口,不過在嚴寒之地,達到如此地步已經難能可貴了。
好在當地百姓衣食無憂,商人也會定期乘船前來交易。
由於礦產、漁業、林業等方面的資源十分充沛,當地百姓的生活也不比本土差多少。
在北地諸多藩國之中,人口最多且能挖礦的周國的實力最強,有硫磺與海捕支撐的崇國的經濟最好。
雖然跟泡菜或者倭國無法相提並論,但諸多藩王能夠自己的地皮,可以隨心所欲地自在生活,也就知足常樂了。
爲了照顧藩王,朱慈烺也早就允許藩王及其家眷,在徵得對方同意之後,可以去南地藩國避寒半年。
如此一來,北地的缺點對藩王們來說,幾乎就不復存在了。
等抵達大東帝國,在灣區見到張天寶之子張天恩,朱慈烺倒是感慨頗多。
當年他爺爺就是自己放過來攪和的,如今總算是可以孫承爺業了……
大明也無疑吞併他的大東帝國,該帝國的土地實在不如南邊。
待了一天,朱慈烺就去了臨近的長灘視察。
這裏已經發展成一座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大城市,算是東地第一大城市了。
長灘要塞並未被拆除,城市則是在附近的地皮上興建起來的。
軍港就在要塞旁邊,珉用港口則是依託城市,兩邊互不干擾。
“朕來了!朕看見了!朕要曬太陽了!”
看到沙灘、美女、棕櫚樹,這就是朱慈烺有感而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