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南德戰役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牛筆老道字數:5691更新時間:24/06/27 15:38:40
    在奧斯曼軍隊不大舉北犯的情況下,盟軍還能勉強應付清軍的進攻,儘管這種勉強只能算是形式上的。

    因爲從亞平寧半島傳來了可怕的消息,那就是多大五十萬清軍南下羅馬,甚至攻入了那不勒斯王國。

    蒂雷納當然很清楚南邊的防禦兵力遠不如北方以及威尼斯一帶,此前也不認爲韃靼騎兵會深入如此長的腹地進行作戰。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對方做到了公元前漢尼拔想做而沒做到的事情,更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預料。

    蒂雷納坐鎮慕尼黑,便已經想到了亞平寧半島的南方各地被韃靼騎兵燒殺搶掠的情況與悲慘的結果。

    自己完全不知道在此番進攻受挫之後,韃靼皇帝是否會趁自己率兵南下之際,立刻興兵報復。

    利奧波德與阿爾芒在重創敵軍,得勝而歸之後,都對悶悶不樂的蒂雷納很是奇怪。

    明明形勢一片大好,怎麼還能這副表情呢?

    我們沒贏!

    對方沒輸!

    損失一百萬兵力,或許對波立這樣的國家來說,幾乎等同於滅國。

    但對清國,或許只相當於折損了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兵力。

    韃靼皇帝手裏至少還有三百萬左右的兵力可以動用。

    就算按照目前這個進度,將對方的兵力全部消滅乾淨,也需要六年。

    更何況對方在南德地區吃了大虧之後,也就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往後與韃靼人的作戰會越發的困難,換言之,一切才剛剛開始……

    波立與德意志東部與南部都被打爛,這是大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的事情。

    然而瑞士、威尼斯、羅馬、法國東南部以及那不勒斯王國也被打爛,這是事先沒預料到的。

    用歐洲中南部地區的經濟利益與部分人口,僅僅換到一百萬韃靼兵, 顯然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不論你是否願意接受,都已經出現了這個不那麼令人愉悅的結果。

    隨着戰爭的進行, 或許在幾年之後,法國以東地區,就都會跟眼下波蘭差不多了。

    戰爭的規模越大,對文明的破壞力就越強!

    蒂雷納經歷過明帝國與清國的全面戰爭, 對此深有體會。

    清軍最遠從遼東深入到兩淮地區, 這幾乎跟對方從東歐打到法國東部差不多。

    蒂雷納無力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最多做一些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的事情,僅此而已。

    “歐洲戰神”不過是個用來對外宣傳與安撫珉衆的綽號罷了,蒂雷納自認爲是受之有愧的。

    好在之前自己賭博式的戰術決策算是押對了, 讓盟軍在不損失太多兵力的情況下, 依然給予敵軍重大殺傷。

    這算是最值得稱道的事情了,至於其他方面……

    有長痛,也有短痛, 這就是戰爭的代價!

    利奧波德甚至打算不惜以消耗主力部隊騎兵的辦法,來將進犯德意志西南部的韃靼騎兵全部消滅。

    蒂雷納急忙規勸他打消這個危險的念頭,一旦這麼做,就要先想到軍隊打光意味着什麼!

    法國能出兵五十萬,已經接近財力的極限了。

    不是不能拿出更多的兵力,而是不能讓法國跟着神聖羅馬帝國一起墜入深淵。

    只要蒂雷納有這個意願,路易十四多半會同意進行總動員的。

    然而軍費從哪來?

    難道還要懇求明帝國皇帝再買五千萬銀幣的國債麼?

    如果國債到期,法國無力償還, 兩國關係的走向就很難預料了。

    先借五千萬, 再借五千萬,加起來一億銀幣, 這還不算法國自身拿出來的軍費。

    不是佔領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的話, 蒂雷納認爲完全沒這個必要借錢打仗。

    法國出兵,也僅僅是爲了幫助利奧波德在自家站穩腳跟, 同時獲得德意志西部地區。

    如果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的話, 不是危急到法國存亡, 那就可以不予理會了……

    那些以爲法國出兵, 就能一舉消滅大部分韃靼騎兵的想法,僅僅是外行的想法。

    剛打了兩年, 交鋒四次,蒂雷納便意識到, 光憑盟軍這百十來萬的兵力,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結束這場戰爭,並拿到己方想要的結果。

    要麼法國進行總動員,追加一百萬兵力,也把國運壓在這場本來無須捲入的浩劫之中。

    要麼就寫信給明帝國的皇帝,懇請對方出兵進攻第聶伯河流域,也就是韃靼人的老巢。

    明帝國已經建成了從北都至波羅堡的超級鐵路線,南下黑海西部地區作戰,並不算是多困難的事情。

    只要明帝國皇帝願意出兵, 那麼在事成之後,明斯克以南、波立以東地區, 都可以劃給明帝國。

    也就是說,明帝國可以吞併原來韃靼人的地盤,相信盟軍諸國是沒有意見的。

    或許路易十四與利奧波德都會對這個提議持保留態度, 因爲不想看到明帝國在歐洲地區坐大。

    問題是,現在憑藉盟國的實力,已經很難輕鬆戰勝韃靼人了, 這還沒算上拒絕讓出匈牙利的奧斯曼帝國。

    奧軍同樣裝備精良,武器與火力均遠遠優於韃靼人,既善於運動戰,又具備陣地戰的實力。

    最重要的是,奧斯曼與明帝國的關係,比法國更加親密,可以暗地裏從明帝國獲得大量的武器裝備支援。

    蒂雷納自始至終都認爲法國與奧斯曼開戰不是一個好主意,儘管表面上雙方還是盟友,可雙方都知道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

    法國可以給利奧波德幫忙,但這是有底線的,不是無條件和不惜一切代價的。

    只要自己還做一天的總司令, 蒂雷納便決心不會讓部下以身試險。

    法軍官兵都是法國人,都相當於蒂雷納的晚輩。

    作爲所有人的長輩,蒂雷納絕不想看到這些年輕人一羣借一羣的倒在奧軍的機槍面前。

    機槍就是對付步兵與騎兵的克星級武器,奧軍裝備機槍的數量應該比法軍還要多。

    一挺機槍能射殺一百人, 一千挺便是十萬人,或許實際數量要比這個標準還要高。

    讓法軍爲利奧波德去打奧軍手裏的布達佩斯?

    蒂雷納覺得還是談談烹飪或者釣魚更爲合適!

    實在不行, 聊聊女人也是可以的……

    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奧地利以及德意志,都是傳統的神聖羅馬帝國及哈布斯堡王朝領地,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匈牙利,或許有,或許沒有,這裏被奧斯曼佔據之後。

    如果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奪取,蒂雷納認爲就沒必要再覬覦了。

    在韃靼人不出現的情況下,奧地利以南,波立以東,是可以承認屬於奧斯曼的控制範圍的。

    現在韃靼人出現了,還將雙方固守的地盤,尤其是利奧波德的領地給打爛了,那就等於破壞了舊的秩序。

    只要奧軍不向北進攻,那麼盟軍也應該保持最大限度的剋制,默認對方控制匈牙利及以南地區。

    不要成天想着再動員一百萬人就能同時打敗清國與奧斯曼,那是白日做夢!

    這兩個敵人也都能進行總動員,奧斯曼還能從明帝國獲得大量武器裝備。

    蒂雷納更認同財務大臣柯爾貝的說法,如果打敗奧斯曼需要五億、十億、甚至二十億銀幣,我們用什麼來籌集這筆錢?

    難道把整個法國也賣掉麼?

    可以預見,隨着高科技武器的陸續問世及大量裝備各國部隊,以後的戰爭成本將越來越高,高到一半國家難以承受的地步。

    法國的國力可以承受給海陸空三軍更換先進武器,也能承受捲入一場大規模戰爭之中。

    但絕不是同時承受這兩個條件,那需要法國國力上升到接近明帝國的水準!

    一年的財務收入達到五億銀幣的話,皇帝陛下想怎麼打奧斯曼都行!

    否則,那就要想想窮人是怎麼過日子的!

    柯爾貝的話非常刺耳,但絕對是實事求是的。

    此前已經放話了,誰能接替他的位置,他立刻就向皇帝陛下辭職,回家頤養天年去。

    然而,能給國庫增收的天才,恐怕整個法國都找不出來幾個人。

    路易十四也半開玩笑地表示過,只要柯爾貝願意,他能在財務大臣的位置上幹到上神召喚爲止!

    至少在法國剛出兵的這段時間內,柯爾貝是絕對不能辭職的,不然財務方面就得亂成一鍋粥了。

    要支援前線供給,要維持與明帝國的貿易往來,還要將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北部、英格蘭西部地區消化掉。

    同時應付這三方面的事情,已經是非常高難度的任務了,也只有柯爾貝能滿足路易十四的諸多要求。

    所以柯爾貝作爲文臣裏面的第一人,是非常具有發言權的。

    柯爾貝不同意與奧斯曼大打出手,也是有理有據的。

    妄圖通過戰爭的方式,來削弱奧斯曼的國力,這就太可笑了。

    想要削弱奧斯曼的國力,必須實現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大幅度削弱明帝國的國力。

    對此,路易十四不是沒嘗試過,將法屬北美與法屬美洲都先後折現賣給明帝國了。

    希望看到明帝國鯨吞這麼一大塊肥肉的同時,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無奈對方人口太多、實力太強,不但在吞下去,還保持着微笑……

    無非是英國與西班牙的正規軍在化整爲零之後,能以遊擊的方式在北美各地牽制明軍的軍事吞併行動,僅此而已。

    剛開始,路易十四還認爲這兩股力量多少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可隨着上百萬明軍與倭軍涌入北美,加上轟炸機這樣的新武器投入戰場,路易十四對那兩家的信心也就急轉直下了。

    或許他們能堅持十年,甚至二十年,但最終都會被明軍徹底消滅掉。

    原因無他,明帝國的財務收入正在以每年四五千萬銀幣的速度在快速增長。

    人口方面也是如此,軍事科技領域就更別提了,這對法國來說就太可怕了。

    法國人口是對方的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財務收入還比不過人口。

    憑藉天量的財務收入,明帝國的國力完全可以支撐吞併北美,同時繼續大規模提升本國部隊的武器裝備水準。

    換成第二個國家都做不到這一點,法國更是難以企及。

    韃靼皇帝或許也看到了這點,即使擁有四五百萬大軍的兵力,依舊不敢北上進攻明帝國的地盤。

    要知道,明帝國在烏拉爾山以西,只部署了十萬至十五萬兵力。

    韃靼皇帝擁有將近三十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可是依然對明軍忌憚不已,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原因很簡單,明軍在烏拉爾山以西的部隊裝備了全新的燃油坦克,上面安裝了後膛炮與機槍,還用履帶替代了車輪。

    在該地區部署的戰鬥機超過一千架,說不定還有上百架轟炸機。

    只要韃靼騎兵集羣出現在平原上,都不需要出動陸軍,光是轟炸機的地毯式轟炸就能炸得他們四散奔逃。

    現代戰爭是科技力量的體現,落後的一方就只能捱打,用騎兵包打一切的時代,已經永遠的過去了。

    當地的明軍每十人裝備一挺機槍,每三十人平攤到一輛坦克,每百人可以得到一架戰鬥機的掩護。

    法軍要是達到這個水準,其他不算,光是戰機就要達到五千架之多!

    真有如此之多的戰機,韃靼騎兵還敢來進犯麼?

    所以韃靼騎兵不敢輕易北上進攻明帝國的土地,因爲那就是等於是去找死!

    奧斯曼的發展模式剛好與明帝國非常互補,奧斯曼的石油正是明帝國工業化缺少的資源。

    與之相反,法國與明帝國的發展模式非常接近,無形之中便成爲了潛在競爭對手。

    明帝國對於防範法國的警惕性要遠超奧斯曼,這就成爲了一個死結。

    法國想打擊奧斯曼,又打擊不了與奧斯曼綁定的明帝國。

    奧斯曼的靠山倒不了,那麼奧斯曼自身也就沒事了。

    於是中歐戰爭就變成了神聖羅馬帝國與清國兩敗俱傷,而法國要對付奧斯曼以及背後的明帝國。

    柯爾貝明白這點,蒂雷納也明白這點,所以一直保持極大的剋制,完全不希望與奧斯曼發生任何軍事摩擦。

    然而危險的是,歐皇路易十四知道這點,卻仍舊想要嘗試一下……

    這位皇帝想要將奧斯曼的勢力從歐洲地區驅逐出去,讓法國真正成爲歐洲的霸主。

    柯爾貝在寫給蒂雷納的私人信件中闡述了自己的苦惱,以及苦惱的根源。

    蒂雷納對此表示同情和理解,因爲這也是他的苦惱所在。

    不是手裏掌握着七八十萬盟軍,就真是外人看上去那麼風光無限。

    戰爭的殘酷、局勢的複雜、人心的險惡、運氣的好壞,都是遠遠超出了表面和預期的。

    在戰死沙場或者被解職之前,蒂雷納只能用自己認爲合理且正確的方式來指揮作戰。

    但願自己能看到這場戰爭結束的那一天,如果不能,那也無可奈何了……

    眼下最矛盾的是,蒂雷納非常想要獲得來自本土的援兵和重武器,因爲可以增加下次交鋒獲勝的機率。

    然而這兩樣都是非常花錢的,前線每多一架飛機,就意味着國庫少了一袋子銀幣。

    蒂雷納只能暫時按耐住自己的意願,將自身訴求壓縮到最低標準。

    後方提供什麼,他就用什麼,基本上不會主動開口索要。

    前線的困難,其實就是後方的負擔。

    到目前爲止,蒂雷納努力只損失一小部分兵力,來換取最多的戰果。

    這基本就算是他最大的能力範疇了,想要取得更大的戰果,恐怕就要戰死成千上萬的法軍士兵了。

    利奧波德不在乎所部傷亡,不是因爲真的不在乎,而是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深陷泥潭之中無法自拔了。

    想要反敗爲勝,徹底擊敗清國,就必須死掉更多的人,完全沒有第二個辦法。

    利奧波德每天所要做的,就是決定讓哪些人去死……

    在與蒂雷納交談時,利奧波德說自己幹的事情與地獄來的死神別無二致。

    或許利奧波德知到一直這麼做的話,死後會下地獄,但也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

    就像一個快要餓死的人,明知道是腐爛生蛆的肉,也要吃下去!

    爲了挽救更多子珉的生命,不得不做出如此冷血的決定。

    聽了這番話,蒂雷納不禁回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

    當時與哈布斯堡家族爲敵,戰爭遠比現在殘酷與艱苦。

    自己年輕的時候或許沒有如今這樣富有憐憫之心,多半時候都在想要如何完成任務。

    或許自己還能爲法國、爲皇帝陛下效力十年,誰知道今後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這麼想的確悲觀了一些,然而明帝國皇帝御駕親征就是如此打算的。

    先想如何少死人,然後再想如何戰勝對方。

    哪怕己方贏不了對方,只要損失的兵力少,那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結果。

    多次北伐就是這樣,蒂雷納也親身經歷過。

    所以行將結束的南德戰役,其實就在無形之中照搬了當年的範例。

    某些時候,蒂雷納甚至想把眼下的態勢維持到四年之後。

    屆時法國空軍將獲得“大力神”轟炸機,有了這個可以實施地毯式轟炸的利器,那就再也不需要懼怕韃靼人的騎兵集羣了!

    法國空軍真獲得一百架“大力神”轟炸機的話,對方恐怕都不敢輕易入侵南德地區了,來了就便被炸成熟肉了……

    雖然想法有些可笑,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實現。

    畢竟在某些時候,人還是要保留一點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