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長子炸山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牛筆老道字數:4525更新時間:24/06/27 15:38:40
    昊菁四十二年(1685)三月初,規模龐大的大明遠征艦隊從本土沿海的各大基地起航,先行在濟州島集結,而後沿既定的北方航線,經過北極海峽駛往東地。

    遠征艦隊包括兩艘俾斯麥、六艘定遠、十二艘吉野、十二艘來遠、十二艘致遠,以及四艘定遠型補給艦、四艘定遠型醫療艦、四艘吉野型補給艦、兩艘吉野型醫療艦。

    還有由商船改裝的八艘萬噸級蒸汽鐵甲補給艦與八艘七千噸級蒸汽鐵甲補給艦,有了這些補給艦之後,遠征艦隊在遠洋作戰方面已經算是萬事俱備。

    熟悉這條航線的揭暄當然是不二人選,這次沒有鄭廣英陪伴,但這位老夥計也會從東海岸抵達北美,配合鄭成功接收荷蘭的新阿姆斯特丹。

    刨去在簽署貿易協定之後調撥給諸多盟友的主力艦,爲了組成強大的遠征艦隊,昊菁皇帝幾乎將大明海軍的精銳力量抽調一空了。

    本土只剩下一艘一艘俾斯麥與一艘定遠坐鎮,其他型號的鐵甲艦的噸位都比較小,揭暄還表示有些擔心。

    但昊菁皇帝認爲膽敢進攻大明沿海之敵貌似還沒生出來,有四十多艘鐵甲艦就足夠用的了。

    由於沒有大量主力艦的保護,法荷兩強倒是知道大明沿海地區在此時比較脆弱,昊菁皇帝賭這倆貨不敢貿然行事。

    你敢有所動作,老子就敢斷你的仙藥供應,然後眼睜睜地看着你一點點老去,最終病死或老死!

    擁有一艘俾斯麥、一艘定遠、四艘吉野、二十八艘自行研發的二級鐵甲艦、二十艘致遠的路易十四,不拉上荷蘭便對大明帝國動手,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荷蘭海軍擁有一艘定遠、十一艘吉野、四十六艘致遠,加上法國艦隊,其實力倒是有些不俗。

    然而威廉三世不是能夠隨便被誆騙的傻子,動用舉國之力,與大明帝國打個兩敗俱傷,最終只能讓路易十四撿便宜。

    還有三年時間,第九批次造價計劃所包括一艘布呂歇爾試驗艦、一艘俾斯麥航母試驗艦、八艘俾斯麥、八艘定遠、十八艘吉野、六艘來遠、八艘致遠、三艘定遠補給艦、三艘定遠醫療艦就將全部完工。

    對大明來說,最多難受三年而已。

    之後,就算揭暄的遠征艦隊常駐北美,對本土也全無防禦壓力了。

    最遲在後年年初,旅順造船廠與南都造船廠負責建造的二十艘吉野便將下水。

    這就意味着實際上,昊菁皇帝也就會擔心兩年罷了,留給某些敵人的翻盤時間也就不多了……

    最近三十年,大明朝廷雖在大力挖礦,可是戶部的盈餘仍舊不多,原因便是挖礦賺來的錢多半用來對礦場二次投資,以及造艦用了。

    大把的銀幣已經變成了鐵甲艦,要麼在造船廠裏,要麼已經在海軍艦艇列表裏了。

    海軍是吞金巨獸,然而飼養海軍的收益也是很明顯的。

    不像後世,現在即使是退役的鐵甲艦,也能賣個好價錢。

    這就等於這些年大明朝廷沒花多少錢,便實現了用鐵甲艦保衛萬里海疆的目標。

    此番遠征,艦隊除了作戰艦艇與輔助艦艇之外,還攜帶了近千艘商船。

    運輸五千陸戰隊、一萬五千陸軍、兩萬倭軍,還有大量飛機、坦克、重炮等重武器和補給品。

    指揮陸軍部隊的是張天寶的二叔——李定國!

    六十多歲的李定國在年前被從蘇門答臘島調回來,在北都過年期間,昊菁皇帝便賜予了他一個新任務,外加幾管仙藥。

    要不是看在當年擊斃孔有德與尼堪,嚇跑吳三桂的份上,李定國是得不到這種好東西的。

    念起前世有抗敵之功,今世有進剿東印度羣島土著的辛勞,這才賜給他仙藥。

    由於當地氣候與植被的原因,東印度羣島上的土著並不比辮子好打。

    可以說,昊菁皇帝將所有戰區裏最難完成的任務交給了李定國。

    該部一直也以陝北爲兵源地,這些年來總計傷亡不下萬人。

    而陝北士兵的驍勇善戰,也讓當地的土著吃盡苦頭,李定國所部累計斃敵不下二十萬,致傷致殘上百萬。

    現在昊菁皇帝讓德意志混血兵團接手這個差事,配合飛機與坦克,以及早已當地展開進剿行動的十萬倭軍,使用達姆彈與白磷彈,與土著進行下半場的較量。

    預計再過八到十年,就應該可以徹底征服這個該死的羣島了。

    跟之前的荷蘭人一樣,明軍與官府只在東印度羣島個主要島嶼上存在,那些小島暫時不需要考慮。

    大島上也僅以城池爲據點,鄉下只有在進剿時才會過去,平時根本不用搭理。

    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是最重要的戰略要地,昊菁皇帝也打算用心經營。

    不過在十九世紀初,坦博拉火山的劇烈噴發,始終是昊菁皇帝的一塊心病。

    那次噴發的規模超乎想象,直接讓全球降溫大約零點五度。

    這當然不算什麼大事,也沒有重新激活小冰河時代。

    問題是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肯定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方,說不定會吃火山灰好幾年。

    現在對兩座大島的投資,可能在火山噴發之後,就要被清零了……

    在審慎思索之後,昊菁皇帝目前僅同意對兩地的固有城池,即荷蘭人已經建好的據點進行維護,其他暫時不做考慮。

    由於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存在,昊菁皇帝一直對遷往南地有所保留。

    自己好不容易賺來的錢,動不動就有被系統清零的風險,這是小心肝所不能承受的打擊。

    相比之下,北地雖然寒冷,只要不搬到通古斯卡地區,就不會遭到那次致命打擊……

    比較理想的遷都之地就是位於北地中間靠南位置的鄂木斯克、巴爾瑙爾,甚至更南的阿斯塔納。

    但這是後話了,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收復北美失地的同時,處理好澳洲的事情。

    由於澳洲的移珉很多,當地土著規模又很小,朝廷還在當地開辦了鋼鐵廠與造船廠,使得澳洲的情況要比東印度羣島好不少。

    昊菁皇帝便打算讓長子朱祥堂過去當攝政王,澳洲一直是朝廷的直屬地區,現在與以後也不是某位皇子的封地,但此子有權利管理一切事物。

    如此安排就是爲了避免澳洲隨着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後出現北美的某件事,有皇長坐鎮,加上調派軍隊,可以平穩發展一百年了。

    至於被將領挾持而稱帝之事,昊菁皇帝也不擔心,以長子敦厚老實的性格,即使當時答應,事後也會前來給某父皇謝罪。

    朱祥堂的性格接近首席太子朱標,不過由於其父皇從小就注重皇子們的身體保健,使得朱祥堂的身體一直很好,沒生過甚子大病。

    現在這貨就不能在科學院繼續混飯吃了,以他的年紀,再混十年,說不定都要混成院長了,那可是孫雲球的位置。

    朱祥堂已經三十歲了,剛好是可以外方歷練一番的時候,當年他叔叔遊學西歐……

    此事不提也罷,昊菁皇帝叮囑長子,到了澳洲,記住聖諭就能做好本職工作。

    主旨就是科學管理、規範運作、實事求是、嚴於律己!

    前兩個詞是對下面的,後兩個詞是對他自己的。

    把這些年在科學院學到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那就算是大獲成功了。

    科學院裏不講排場與資歷,一切均已實踐能力與學習能力爲測評依據。

    有真本事之人,哪怕不善人際關係,也能在科學院出人頭地,讓全家人衣食無憂。

    昊菁皇帝希望長子能夠秉承科學院的風氣,不要將本土那些烏煙瘴氣的東西帶過去。

    即使澳洲那邊已經被傳染上了,等他過去之後,也有權利進行大力整飭。

    時至今日,大明本土還這德行,逢年過節到處都是送禮之人。

    軍機處的大佬們已經被皇帝給喂得差不多了,反而比較收斂。

    下面那些人的德行,廠衛早就將相關消息報給了昊菁皇帝。

    只要做到不太過分,不影響到普通百姓,朱慈烺也懶得收拾了。

    清廉在權利面前,那就是兩個字——呵呵!

    樂觀地估計,全國應該只有一成左右的官員嚴於律己,不會經常收禮,收也就是象徵性的。

    超過一半的官員,只要上面不查,那就使勁撈,但有每年秋後勾決的前車之鑑,加上昊菁皇帝還沒老到昏聵不堪,都會差不多就收手了。

    那些管不住自己爪子的,時時刻刻都指望收禮收出一個沈萬三的,其下場就是刑部大牢或者廠衛的詔獄!

    昊菁皇帝也不給每個省的巡撫加派收拾蛀蟲的指標,爾等不是最好揣摩聖意麼?

    那就猜去吧!

    多有意思的遊戲呀!

    昊菁皇帝根據每省的人口、官員數量、納稅金額、經濟狀況,便可以算出其應該上繳的蛀蟲數量與款項金額了。

    達標算及格,超標算優秀!

    若是某位巡撫表示麾下的官員都廉潔自律……

    那最高興的就是吏部,因爲從巡撫開始,出了一堆的肥缺!

    除了皇帝指定的人選之外,其他人想補缺可是要花錢的!

    當年左懋第的門生許久福補上了陝西巡撫的缺,直接讓一羣備胎都痛不欲生!

    但是這是天子開了金口的事情,決計改不了的,大家只能想辦法找其他的缺來補。

    對於兒子要遠行澳洲,其親媽也是皇后薛婉晴是非常不捨的。

    留在自己身邊哪怕不做攝政王,只要能天天看到兒子,身爲母親也會心滿意足的。

    好在朱祥堂已經有了一堆兒女了,尤其是某些兒女很是叛逆,平時就不聽他的話。

    一部分子嗣會留在北都,這下就可以讓薛婉晴有親近孫子孫女的機會了。

    去澳洲當攝政王也不是永久的,爲期十年,到期之後,昊菁皇帝也會前去進行考察。

    做得好的話,再視具體情況而定,否則,下半輩子就老老實實在科學院上班吧!

    不過即使去了澳洲,在閒暇之餘,朱祥堂也可以繼續從事他的喜好之事。

    對於這方面,昊菁皇帝是懶得去管的。

    皇長子的隨從很多,諸多要事都會有專人來打理,他就負責最後定奪即可。

    這就相當於去澳洲遊學,不是去具體的學院聽課,而是行萬里路的那種實踐學習。

    關於這個決定的成因,朱慈烺也跟薛婉晴進行了詳細解釋。

    不針對長子,更不是薛婉晴平時做得不好,反而恰恰相反。

    處於對帝國前景的擔憂,自己才不得不這麼做。

    長子長期從事科研,行事小心謹慎,派其他皇子去,朱慈烺反而不太放心。

    還有一件要事,那就是昊菁皇帝希望長子去東澳的大分水嶺實地考察一番。

    由於大分水嶺的存在,導致宜人的東澳與乾旱的內陸的氣候截然不同。

    昊菁皇帝想看看是否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讓暖溼氣流進入內陸地區。

    對於這個祕密任務,朱祥堂倒是非常感興趣,他的地理成績很好,也知道大分水嶺的存在,的確想過去親眼查看一番。

    若是能成功的話,那便是功德無量且造福千萬百姓之舉了,朱祥堂與昊菁皇帝爲此,與科學院的諸多專家研究了半個月。

    最終,科學院也要派一個項目組過去,若是真的可行,哪怕是用愚公移山的辦法,也要拆除大分水嶺。

    大家一致認爲,即使工程量浩大,若能使大分水嶺西側出現一個面積接近東澳地區,適合耕種的地方,也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派自己的兒子過去炸山???

    身爲皇后的薛婉晴已經不知該如何評價了……

    昊菁皇帝認爲長子長期在科學院混飯吃,是這件事的最佳人選。

    再說,只要科學規劃與施工,用TMT配合大量工程機械,堅持挖一兩百年也能成功。

    自己的大爺喜歡木工活,自己愛好建造鐵甲艦,兒子出道的首要任務去炸山!

    真可謂是人才輩出的大明皇室啊~!

    東澳那邊的部分荒地已經得到開墾,糧食早已實現自給自足,還有部分盈餘。

    皇長子駕臨之後,勢必會加劇本土百姓向澳洲,特別是東澳遷移。

    當地新來的人口數量越多,便意味着開墾荒地也就越多,收穫的糧食能夠快速增加。

    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是產糧區,東澳的糧食不夠吃,也能從該島進行調撥。

    澳洲內陸的乾旱狀況必須得到改變,否則以後那些地方也就適合挖礦與放牧而已。

    只有北澳、南澳與東澳的部分地區可以耕作,約佔澳洲大陸總面積的不到兩成,這是昊菁皇帝無法接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