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大清新勝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牛筆老道字數:4456更新時間:24/06/27 15:38:40
    “好了,額林沁羅卜藏,身後沒甚子值得留戀的。蠻子大軍素來殘暴不仁,所到之處皆寸草不生。其只能帶來毀滅,朕對此深有體會,臣服也無濟於事。只有盡向西快轉移,才能帶來生機,我們將在西方建立王道樂土!”

    順雞身邊與自己同車,還對天山一帶草場戀戀不捨的阿拉坦汗王朝可汗額林沁羅卜藏好言相勸。

    大清王師西徵雖然是迫不得已,可一路還算風調雨順,並沒有重蹈當年林丹汗的覆轍。

    而且到了金山一帶,便獲悉了阿拉坦汗王朝與札薩克圖汗部之間的衝突。

    鑑於準噶爾部幫助札薩克圖汗部進攻阿拉坦汗王朝,那麼大清王師就必須幫助額林沁羅卜藏。

    跟另外的參戰三方不同,大清王師屬於外來力量,武器與戰力和當地武裝部落截然不同。

    三方都沒料到清軍會出現在金山一帶,並立刻願意派兵參戰。

    額林沁羅卜藏當然歡迎外援,否則必定會被那兩股敵人所滅。

    不過對方的條件也高得有些過分,不但俘虜全歸順雞,而且己部也要向對方臣服。

    如此才能皆爲同盟,否則清軍沒必要爲其白白流血犧牲。

    隨着準噶爾部與札薩克圖汗部向己方的攻勢越發兇猛,在折損萬人之後,額林沁羅卜藏也只能同意了,再猶豫的話,自己就要成爲對方的俘虜了。

    準噶爾部作爲衛拉特四部裏實力最爲雄厚的一部,在四十多年前(1620年)便率先發起了反抗阿拉坦汗王朝的戰鬥。

    現部落首領僧格的祖父哈喇忽拉隨後又聯合黃金家族的和碩特部,再次擊敗了阿拉坦汗王朝的部隊,進而佔據了天山以北的全部草場。

    繼位的哈喇忽拉之子巴圖兒琿特吉在意識到連連戰爭讓準噶爾部損失慘重之後,而且羅剎勢力在向南不斷滲透。

    他便在雙方之間奔走斡旋,最終衛拉特四部與喀爾喀部達成和解協議,雙方罷兵,並頒佈了《檬古-衛拉特法典》。

    這次會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連遠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汗國的和鄂爾勒克汗,以及來自青海和碩特汗國的顧實汗也參加了會議。

    有了兩個舉足輕重的見證人,雙方簽約之後就不好反悔了,直至力主促成此事的巴圖兒琿特吉去世……

    事情的起因是札薩克圖汗部出現問題,而阿拉坦汗王朝執意插手,後又被札薩克圖汗出兵討伐。

    阿拉坦汗王朝當年其實就是由札薩克圖汗賚(同賴音)瑚爾之弟碩壘烏巴什,在降服了唐努烏樑海、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淖(同鬧音)爾烏梁海這三部之後建立的。

    此事原本跟準噶爾部沒直接關係,但僧格見到有機可乘,在弟弟噶爾丹的攛掇下,便出兵相助札薩克圖汗。

    噶爾丹起初是在雪區修煉,返回西域的目的是爲了調解各部之間的矛盾,然後這種事剛好成爲了滿足其野心的捷徑。

    只是有一點,僧格、噶爾丹、札薩克圖汗都沒想到,那就是清軍居然從遙遠的遼東抵達了西域!

    起初三人均以爲清軍只是小股部隊,兵力不會超過一萬,便沒有放在心上。

    可是在出兵之後卻發現,對方的兵力比他們兩部人馬加起來還要多得多。

    這也是額林沁羅卜藏原先對臣服順雞皇帝還猶豫不決,在看過陣容齊整的清軍之後,便痛下決心的根本原因。

    根據內線傳來的消息,準噶爾部的兵力不會超過五萬,札薩克圖汗部也就三萬,己部也沒好到哪去。

    但是相比之下,順雞所擁有的兵馬,居然高達整整五十萬!

    更重要的是,不光是騎兵,還有大量的火炮和戰車。

    這意味着,不論是任何模式的戰鬥,清軍均可以穩操勝券。

    自己如果不與大清結盟,那就只有被消滅的份了……

    順雞手裏的兵馬比他們三部加起來還要多得多,毫不誇張地說,完全能夠征服整個西域。

    實戰情況亦是如此,在大清與阿拉坦汗王朝聯合之後,便和兩個部落在別失八裏附近展開了決戰。

    札薩克圖汗部與準噶爾部投入五萬左右的兵力,額林沁羅卜藏讓所部傾巢而出,但也只有三萬多。

    重點是順雞派十四叔多爾袞統率十萬鐵騎馳援,同時又有不下五百門火炮和兩百輛戰車助陣。

    順雞同意幫助額林沁羅卜藏的目的並不是爲了消滅那兩個部落,而是需要他們的人口,補充之前西征的損失。

    只要願意過來送死的,大清王師便照單全收。

    決戰當天,多爾袞命令約六萬五萬鐵騎埋伏在山丘後面。

    讓多鐸帶着鑲白旗和兩個檬古旗作爲前鋒,阿濟格率正白旗爲中軍,但埋伏在山後。

    左翼爲杜度和阿巴泰的三子博洛、四子嶽樂、五子和度。

    右翼爲濟爾哈朗五子輝蘭的鑲藍旗和滿達海的正紅旗。

    露出來的也就三萬五千人,加上額林沁羅卜藏的人馬,與對方兵力相差不多。

    僧格和札薩克圖汗成袞以爲清軍遠道而來,兵力又不算太多,看到有機可乘,便率先發動了進攻。

    這是多爾袞最願意看到的事情,不然己方的重騎兵在戰場追擊對方的輕騎兵太過費勁,而且幾乎很難掩殺。

    面對敵人發起的排山倒海一般的衝鋒,征戰多年的多爾袞毫不慌張。

    比起遼東那邊與狗蠻子的大戰,眼前這一幕實在不夠看的。

    額林沁羅卜藏騎在馬上已經被嚇得不輕,隨時都打算下令進攻。

    可是多爾袞是兩部人馬的主帥,沒有他下令,任何一部都不得輕舉妄動。

    敵人衝的越近,多爾袞便越發的得意。

    等到距離不足百步之後,這就是自尋死路,連撥馬逃跑都很難了。

    雙方僅相距半里地之後,在額林沁羅卜藏反覆的催促下,多爾袞才下令打出三顆信號彈。

    山前的清軍開始發起反衝鋒,同時多爾袞下令兄長阿濟格率部做好掩殺的準備。

    收拾西域的這些蠻夷,似乎連火炮與戰車都用不上,一個衝鋒過去就萬事大吉了。

    對方的箭雨並未給清軍造成多大損失,反而是額林沁羅卜藏的人馬被射落了不少。

    等到清軍重騎兵開始發力,也就到了兩軍相撞之際。

    輕騎兵與重騎兵打白刃戰,下場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以鑲白旗爲首的八旗兵像砍瓜切菜一般,從對方騎兵集羣裏穿過,直至打穿整個隊伍。

    在此之前,多鐸還是用對狗蠻子吃虧學來的法子,讓炮手用小佛郎機打了一次霰彈齊射。

    然後他才帶着人馬開始反衝對方的馬隊,這次是不得不打,他也得賣賣力氣了。

    西征以來,高層裏對兩白旗有所不滿,原因就是兩白旗之前沒有多少損失,多爾袞兄弟卻越發的得勢。

    爲了平息衆人的怨氣,多爾袞才出此下策,但好在對手實力並不強,兩白旗出戰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可是對僧格和札薩克圖汗來說,敵人就未免過於可怕了。

    己方五萬餘精騎,居然一個回合下來,就被直接打垮了。

    自己的部下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對方只是先放了次炮,然後就是憑藉蠻力硬衝。

    連一炷香的時間都沒到,五萬餘人便被對方給衝得落花流水。

    而且清軍的兵力比自己預估的要多得多,恐怕不下二十萬。

    噶爾丹見勢不妙,率先跑路。

    他心裏很清楚,這是兵敗如山倒的場面,非一己之力可以扭轉。

    旋即僧格和成袞也帶着衛隊跑路,完全放棄了面前的部隊。

    兩部五萬餘人最後只跑掉不到三千,餘下非死即傷,最終或橫屍戰場,或被對方俘虜。

    等到僧格逃回老家,素來與其不和的大哥車茞與二哥卓特巴巴圖爾便起兵叛亂。

    無奈之下,僧格只能帶着弟弟噶爾丹南逃。

    因爲北部是羅剎人,東邊是清軍,西邊是宿敵哈薩克,只有南邊的葉兒羌汗國還算友善。

    在大獲全勝之後,順雞與多爾袞均意識到決計不能沾沾自喜,並在額林沁羅卜藏的地盤上浪費寶貴的時間。

    必須乘勝追擊,最好直接滅掉準噶爾部,不然可以剪除後患,還能彌補之前的損失。

    在地頭蛇額林沁羅卜藏的引領下,二十萬清軍騎兵分成五路攻入準噶爾部的控制區。

    僧格的大哥車茞被俘,二哥卓特巴巴圖爾死於亂軍之中。

    攛掇兄弟二人起兵的叔叔楚庫爾烏巴什,則選擇直接向順雞投降……

    在大清王師發力之後,加上僧格與成袞的“竭力配合”。

    清軍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滅掉了準噶爾部和札薩克圖汗部,速度驚呆了周邊的部落。

    大名鼎鼎的衛拉特四部其實是五部,也就是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輝特。

    但由於輝特實力遠遜於前四部,且早已依附於杜爾伯特,故而被稱之爲“衛拉特四部”。

    這四部的分佈很不均衡,土爾扈特部在首領和鄂爾勒克的率領下,西遷到了伏爾加河流域。

    和碩特大部在首領顧實汗的率領下,東進青藏,控制區東部與明帝國西部邊界接壤。

    該部雖然在血緣關係上屬於黃金家族,與漠北的喀爾喀部更緊密,但草場位置一直與其他三部相鄰。

    杜爾伯特部實力衰落之後,整個天山地區就被實力最強的準噶爾部所霸佔了。

    現在準噶爾部被清軍迅速消滅,直接震驚了留守在伊犁河流域的和碩特一部的首領鄂齊爾圖車茞汗。

    他也是顧實汗的侄子,在順雞派人前來勸降,並確保其往後的地位之後,便率部向大清臣服了。

    之後杜爾伯特與輝特兩部聞訊之後也就沒有任何反抗的念頭了,跑路不成只能投降,否則就有被消滅的可能了。

    順雞赦免這些人的條件很簡單,跟着大清王師繼續西進,攻入大湖(巴爾喀什湖)以西地區,也就是哈薩克的地盤!

    多爾袞此前從額林沁羅卜藏那裏瞭解到,蠻明的人馬似乎已經在哈密至吐魯番一帶活動了。

    若是其繼續西進的話,那大清王師的屁股後面就有危險了。

    尤其是家眷遷移的速度遠遜於明軍騎兵,故而決計不能在天山一帶耽擱太久。

    趁着葉兒羌與李自成兩部還能拖住蠻明西進的步伐,己部必須立刻攻入哈薩克的地盤才行。

    總之要跟狗蠻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此才能確保五百萬軍珉的安全。

    好在消滅準噶爾與札薩克圖汗部的過程中,繳獲了大量的馬匹,可以極大的提高西進隊伍的載貨能力。

    人均負擔變少了,行軍速度也就可以加快了,順便還能用大量的羊來打牙祭。

    不管是俘獲還是臣服,一律要跟隨大軍西進,發現有人逃跑,立刻處決其家眷。

    多爾袞認爲在特殊時期,必須採用連坐方式,否則隨着不斷西進,軍珉數量會越來越少。

    考慮之後,順雞也就同意了,好不容易補充了數十萬人,決計不能讓他們再找機會跑掉。

    通過在西域地區的一系列作戰,並取得了諸多勝利,大清王師上下也重拾信心,一掃之前的低迷頹廢之態。

    這說明大清王師不是不能戰,更不是無法獲勝,只不過關內以及遼東的地形不適合大清鐵騎衝殺而已。

    到了西域,此地到處都是完美的戰場,大清鐵騎完全能夠以一敵十,將敵人殺得人仰馬翻,潰不成軍。

    橫掃西域北部地區,大清王師也就損失了不到三千人而已,戰果卻高達八萬,俘獲人員四十萬以上,牲畜超過五百萬頭。

    多爾袞認爲與狗蠻子的血戰並非一無所獲,起碼到了西域,王師收拾眼前的地頭蛇是綽綽有餘的。

    當年狗蠻子如何打王師,如今王師就如何打敵人,甚至連狗蠻子的多半招術都不需要,敵人就被衝得土崩瓦解了。

    順雞能赦免楚庫爾烏巴什,是因爲其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

    那便是哈薩克人已經與羅剎人勾結在了一起,對方得到了不少的火槍和火炮。

    這引起了順雞和多爾袞等人的高度重視,有了火器的部落武裝就沒那麼好對付了。

    哈薩克那邊說不定還有不少羅剎人助陣,故而戰鬥多半不會像打準噶爾部這麼容易了。

    但是繼續西進是必須的,否則一旦明軍也攻入西域,大清王師就要遭到東西夾擊了……